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切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1:57: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元件叠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边装置。


背景技术:

2.陶瓷元件巴块是由印有内电级的陶瓷介质膜片(如图3所示)以错位的方式叠合而成的片式电容器半成品,将巴块经过切割后可制成多个片式电容器。由于巴块是按一定规律错位堆叠而成,在陶瓷介质膜片叠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膜片移位的情况,故需要在切割前对其移位情况进行质量检测。
3.由于巴块整体硬度较低,目前通常采取的检测方式是由人工用刀具切割巴块的边缘,将内部叠层情况显露出来后通过相机检测其在叠合过程中是否发生移位。该具体操作为:员工在载台上通过手用力按压刀背使刀刃呈一定角度倾斜切割巴块的侧边将黑色内电级材料暴露出来(如图2所示),该过程存在以下缺点:
4.1、难切断:规格过大或过小的产品须大力才能使其切断;
5.2、刀片寿命短:刀片在不锈钢载台上反复使用,容易磨损刀刃;
6.3、存在安全隐患:切边的蓄力过程容易刮到手,切割次数过多造成手指发红发酸容易引发职业病;
7.4、影响检测效率:手动切边操作不当容易导致切割面不平整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需要进行第二次切边。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切割叠层产品边缘以辅助检测叠层移位情况的切边工具。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边装置,包括: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铰接,所述第一杆体上设有带切削刃的切割件,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用于支撑巴块的承载部;当所述第二杆体绕所述第一杆体转动时,所述切割件的切削刃朝向所述承载部移动。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体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中部通过枢轴实现铰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切割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体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安装槽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穿设有螺纹紧固件,所述切割件通过所述螺纹紧固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13.优选的,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上开设有通槽,所述卡扣通过所述通槽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以使所述螺纹紧固件能够通过所述卡扣将所述切割件压紧于所述安装槽内。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和/或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均呈弧形。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体上,所述枢轴至靠近所述安装槽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枢轴
至远离所述安装槽一端的距离。
16.优选的,当所述切割件的切削刃抵接至所述承载部时,所述切割件与所述承载部之间形成的夹角a或夹角b为40
°
~70
°

17.优选的,所述承载部包括胶片和载板,所述载板与所述第二杆体为一体件,所述胶片设于所述载板上朝向所述切割件的切削刃的侧面。
18.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体和/或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切削刃与所述承载部之间最小距离的限位部。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切边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边装置代替直接用手拿取刀片切割,能够减少切边检测时的安全隐患;设置承载部可以防止在对叠层产品巴块进行切边时切割处周围变形,且无需使用载台,工具整体拿取轻便,对工作场所没有限制。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边装置的轴测图;
22.图2是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人工切边的示意图;
23.图3是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陶瓷介质膜片的俯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边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边装置使用时的侧视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边装置更换切割件时的侧视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边装置中的卡扣的轴测图。
28.图中,1、巴块;11、陶瓷介质膜片;111、内电级;2、载台;3、刀具;4、第一杆体;41、安装槽;42、螺纹孔;43、螺纹紧固件;5、第二杆体;51、承载部;511、载板;512、胶片;6、切割件;61、切削刃;7、枢纽;8、卡扣;81、通槽;9、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33.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切边装置,包括:第一杆体4及第二杆体5,所述第一杆体4与所述第二杆体5铰接,所述第一杆体4上设有带切削刃61的切割件6,所述第二杆体5上设有用于支撑巴块1的承载部51;当所述第二杆体5绕所述第一杆体4转动时,所述切割件6的切削刃61朝向所述承载部51移动,以使所述切割件6的切削刃61抵接至或接近至所述承载部51。用切边装置代替直接用手拿取刀片切割能够减少安全隐患;设置承载部51可以防止在对叠层产品巴块1进行切边时切割处周围变形,且无需使用载台2,工具整体拿取轻便,对工作场所没有限制。
3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4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杆体5的中部通过枢轴实现铰接。利用杠杆原理设计该切边装置,方便员工进行切割,提高工作效率。
35.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杆体4的一端设有安装槽41,所述切割件6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槽41内。切边装置反复使用导致切削刃61出现磨损时,可以对切割件6进行更换,方便快捷。
3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4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安装槽41的螺纹孔42,所述螺纹孔42穿设有螺纹紧固件43,所述切割件6通过所述螺纹紧固件4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槽41内。通过拧紧或拧松螺纹紧固件43来固定刀片及更换刀片,操作更为方便。
37.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还包括卡扣8,所述卡扣8上开设有通槽81,所述卡扣8通过所述通槽8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41内,以使所述螺纹紧固件43能够通过所述卡扣8将所述切割件6压紧于所述安装槽41内。使用时通过卡扣8进一步压紧固定切割件6,使切割件6与安装槽41的连接更为紧固,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偏移影响切边效果或出现安全事故。
3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4远离所述安装槽41的一端和/或所述第二杆体5远离所述承载部51的一端均呈弧形,弧形方便员工拿取和操作对巴块1进行切边。
3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4上,所述枢轴至靠近所述安装槽41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枢轴至远离所述安装槽41一端的距离,使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进一步节省力气,有助于加快切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40.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当所述切割件6的切削刃61抵接至所述承载部51时,所述切割件6与所述承载部51之间形成的夹角a或夹角b为40
°
~70
°
。倾斜切割叠层产品巴块1使得切割后出现的切割面的面积较大,能够放大叠层的移位情况,且有助于检测相机捕捉判定,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1.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部51包括胶片512和载板511,所述载板511与所述第二杆体5为一体件,所述胶片512设于所述载板511上朝向所述切割件6的切削刃61的侧面。载板511为金属材质,用于承托巴块1,胶片512较薄,主要用于减小切割时金属载板511对切削刃61的磨损,延长切割件6的使用寿命。其中,胶片512的材质可以是塑料。
4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4和/或所述第二杆体5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切削刃61与所述承载部51之间最小距离的限位部9。可通过限位部9限制使得切割使切削刃61刚好切入塑料胶片512中部,保证既能切断产品,切削刃61也不会接触到第二杆体5,防止切削刃61出现使用磨损,进一步延长切割件6的使用寿命。
43.进一步的,切割件6优选为刀片。
4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通过扭动螺纹紧固件43的旋紧来固定切割件6后,在其载板511上贴合面积相同的塑料胶片512,将叠层产品巴块1的边缘放入切割件6与承载部51中,用手收紧弧形手柄即可完成切边。
45.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切边工具,其用工具代替直接用手使劲,更加省力更容易切断产品,无需用手接触减少了安全隐患,避免员工手指酸痛;切边工具自带承载部51,对工作场所无限制,使用更轻便;贴合的胶片512能减少金属载板511对切削刃61的磨损,延长切割件6的使用寿命;切割件6便于更换且固定倾斜角度切边,不会因为人工切的过程中发生角度变化影响切的连续性,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