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析裂缝性漏失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2022-08-24 01:10: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开发钻井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析裂缝性漏失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进行与钻井技术的持续进步,渗透性漏失、裂缝性漏失和孔洞性漏失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井漏已经成为钻井作业过程中最普遍复杂情况之一,且以裂缝性漏失最为常见。井漏的发生不仅提高了钻井作业成本,增加了钻井作业风险,同时钻井工期的延长也影响了下步井位的部署,对探井作业的顺利进行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3.目前,对于裂缝性漏失的预防和处理所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4.一是,认为断层是导致井漏的主要因素,井身结构设计及现场防漏、堵漏方案均以井位设计中的高序级断层为依据。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程度不断深入,所钻构造更趋复杂,往往一口井钻遇多条断层,需要进一步明确各条断层的漏失风险,此外,断距小、延伸小的低序级断层(裂缝)也是井漏的主要原因,也是需要加强识别和预测的。
5.二是,对发生井漏的薄弱层井段认识不够清楚,堵漏成功恢复钻进后往往会发生复漏,堵漏效率低。
6.以上,随着勘探开发地不断深入,复杂断块构造、中深层逐渐成为主要目标区,发生井下裂缝性漏失复杂情况的几率日趋增大,因此,从地质角度对裂缝性井漏原因和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对于保障钻井施工安全和提高钻井作业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7.但是,目前国内对裂缝预测研究大多从油气成藏的角度出发,以潜山和非常规储集层为研究对象,而从钻井工程作业风险角度出发,以地层为研究对象的裂缝研究很少,难以做到有效地分析预测井漏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8.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析裂缝性漏失的方法及装置,主要目的在于从地质角度对裂缝性井漏原因和预测方法进行研究的角度,能够合理地对钻井事故井漏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0.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析裂缝性漏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1.建立井漏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所述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目标地质区域对应的井漏风险,所述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包括五个指标类,所述五个指标类为区域位置、地层特征、断层特征、地震反射和应力分布;
12.通过建立井漏风险评价的隶属度函数,得到每个所述指标类包含的子指标对应的量化值;
13.根据所述子指标对应的量化值,确定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
14.按照预设规则,计算所述子指标相对于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
15.将所述子指标对应的相对权重值和所述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输入预设井漏综合评价模型,输出所述子指标对应的发生井漏风险的目标概率值。
16.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输出所述子指标对应的发生井漏风险的目标概率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7.根据所述子指标对应的目标概率值,通过查找预设的概率值区间和风险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地质区域对应的风险等级。
18.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按照预设规则,计算所述子指标相对于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包括:
19.根据预设地质因素影响程度高低的排序,在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内确定各个所述指标类的第一权重排序和每个所述指标类下各个所述子指标的第二权重排序;
20.根据所述第一权重排序和所述第二权重排序,采用归一化的处理方法,计算所述子指标相对于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
21.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计算所述子指标相对于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2.对所述子指标相对于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进行校验。
23.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井漏综合评价模型为:发生井漏概率=[相对权重值]*[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
[0024]
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析裂缝性漏失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0025]
建立单元,用于建立井漏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所述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目标地质区域对应的井漏风险,所述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包括五个指标类,所述五个指标类为区域位置、地层特征、断层特征、地震反射和应力分布;
[0026]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建立井漏风险评价的隶属度函数,得到每个所述指标类包含的子指标对应的量化值;
[0027]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子指标对应的量化值,确定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
[0028]
计算单元,用于按照预设规则,计算所述子指标相对于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
[0029]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子指标对应的相对权重值和所述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输入预设井漏综合评价模型,输出所述子指标对应的发生井漏风险的目标概率值。
[0030]
在本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0031]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子指标对应的目标概率值,通过查找预设的概率值区间和风险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地质区域对应的风险等级。
[0032]
在本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包括:
[0033]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地质因素影响程度高低的排序,在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内确定各个所述指标类的第一权重排序和每个所述指标类下各个所述子指标的第二权重排序;
[0034]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权重排序和所述第二权重排序,采用归一化的处理方法,计算所述子指标相对于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
[0035]
在本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0036]
校验单元,用于对所述子指标相对于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进行校验。
[0037]
在本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井漏综合评价模型为:发生井漏概率=[相对权重值]*[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
[0038]
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分析裂缝性漏失的方法。
[0039]
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分析裂缝性漏失的方法。
[0040]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4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析裂缝性漏失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是建立井漏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井漏风险评价的隶属度函数,得到每个指标类包含的子指标对应的量化值,根据子指标对应的量化值,确定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按照预设规则,计算子指标相对于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将子指标对应的相对权重值和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输入预设井漏综合评价模型,输出子指标对应的发生井漏风险的目标概率值。相较于现有技术,解决了地层为研究对象的裂缝研究很少,难以做到有效地分析预测井漏风险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从地质角度对裂缝性井漏原因和预测方法进行研究的角度,能够合理地对钻井事故井漏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0042]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43]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4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析裂缝性漏失的方法流程图;
[004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例举的井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示意图;
[0046]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析裂缝性漏失的装置的组成框图;
[004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析裂缝性漏失的装置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4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析裂缝性漏失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是从地质角度对裂缝性井漏原因和预测方法进行研究的角度,能够合理地对钻井事故井漏发生概率进
行预测,对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具体步骤:
[0050]
101、建立井漏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目标地质区域对应的井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包括五个指标类,五个指标类为区域位置、地层特征、断层特征、地震反射和应力分布。
[0051]
其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建立一个评价集y={y1,y2,

,yn},并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x={x1,x2,

,xm},其中m和n为正整数。
[005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立井漏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包括五个指标类,五个指标类为区域位置、地层特征、断层特征、地震反射和应力分布,并且在每个指标类下还进一步构建子指标,即如果指标类是评价因素,那么子指标为每个评价因素下所包含的评价子因素,如图2所示。
[0053]
具体的,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以渤海第三系裂缝性漏失风险评价为例,在构建指标类和每个指标类下的子指标时,主要是参考以下地质场景:
[0054]
(1)渤海湾盆地是新生代断陷盆地,具有多幕式裂陷、多旋回叠加和多成因机制的特征。研究区为渤海湾盆地位于渤海海域的部分,其西侧为黄骅坳陷的延伸,东侧为郯庐断裂带,北边与下辽河坳陷相接,南侧与济阳坳陷相连。受郯庐走滑断裂多期活动的影响,渤海海域断裂发育,主要为伸展断裂和走滑断裂,局部地区发育反转断裂,断裂的发育为裂缝的产生提供了基本地质条件。
[0055]
(2)渤海油田主要发育三个大型断裂带,分别为郯庐断裂带、张家口-蓬莱断裂带以及秦皇岛-旅顺断裂带。通过对2015年以来发生漏失井分布统计发现,在平面上,渤海海域第三系地层裂缝性漏失主要分布于郯庐断裂带辽东湾段、渤南段及渤中13-19构造带上,这三个构造带的裂缝性漏失井数占比达87%。漏失井主要分布于凹陷和大断层的下降盘。在垂向上,通过对郯庐断裂带辽东湾段、渤南段及渤中13-19构造带等区域近年来漏失深度以及漏失层位统计发现,辽东湾段漏失垂直深度主要在1000-3000m之间;渤南段漏失垂直深度主要在2000-3500m之间;渤海海域西南部的渤中13-19构造带漏失垂直深度主要在2500-4500m之间。因此,地层裂缝性漏失与郯庐走滑断裂带密切相关。
[0056]
(3)渤海海域受走滑和伸展双重构造运动作用,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复合,发育多套断裂系统是判断易漏构造主要依据。渤海油田易漏构造主要有渤中34-9构造、渤中13-19构造、秦皇岛22-3构造、曹妃甸2-2构造等多个构造带。通过对渤海油田二级构造进行平面断裂分析发现,与不易漏失的构造相对比,易漏构造断裂系统较发育,往往以发育多套断裂系统为特征。
[0057]
平面“x”型复合断裂交叉点附近为应力集中释放区,裂缝发育且相互交织,形成较大的可容纳空间。实钻表明,距离交叉点300m范围内发生井漏风险高。例如旅大21-2构造以及旅大16-3构造均发育“x”断层,距离交叉点300m范围内的井均发生严重漏失,极大影响钻井作业时效、损失钻井液,部分井因井漏发生卡钻等事故,造成经济损失。
[0058]
高角度断层由于受垂向应力作用相对较弱,在渤海第三系拉张应力环境中,断层不易闭合,发生裂缝性漏失风险高。例如q-1井在井深3061m钻遇高角度断层后,发生严重漏失,共计漏失钻井液558m3。
[0059]
因此,多套断裂系统发育、平面“x”型复合断裂、高角度断层等也是判断易漏构造的主要依据。
[0060]
(4)地层产状变化可反映构造变形程度。地层产状突变部位是潜在断层、裂缝发育的位置,利用地震资料,可以有效判断低序级断层、裂缝,从而可有效预测井漏风险。通过对漏失井常规剖面、波形剖面以及方差剖面分析,得到漏失处地震特征为:常规剖面及波形剖面表现为同相轴错断,方差剖面表现为存在明显方差异常。
[0061]
玄武岩、安山岩具有气孔杏仁构造,且原生孔隙、节理、冷凝收缩裂缝和次生微小孔洞较为发育。在发育断层的情况下,裂缝和孔洞相互沟通,形成一定的可容纳空间,是井漏的高风险部位。例如c-1井在井深3517m钻遇玄武岩,该井发生严重漏失,瞬时漏速高达65m3/h。
[0062]
火山通道内部充填块状的火山岩成层性较差,裂缝发育。在火山通道的形成过程中,其上拱、挤压作用导致顶部及围岩断裂、破碎并在形成烘烤变质带,产生网状裂缝。实钻表明,火山通道及其周围100m范围内是井漏高风险区。
[0063]
因此,地层产状突变部位、火成岩区、火山通道内部等均为井漏高风险区。
[0064]
(5)基于渤海第三系裂缝性井漏理论新认识,引发井漏的因素可以大致分为区域位置、地层特征、断缝发育、地震反射和应力分布。其中区域位置包括裂缝性漏失井位于郯庐断裂带的位置(辽东湾段、渤南段和渤中段)、漏失井在盆地的位置(盆缘、斜坡和盆内)、漏失深度和层位(东营组、沙河街组);地层特征包括地层产状及变化、岩石类型、孔隙度和渗透率;断缝(断层、裂缝)特征包括断层的力学性质(张性、压性和剪性)、断层的上盘或下盘、断层组合样式(平行式、斜交式、“x”型、帚状、马尾状)、裂缝线密度和裂缝连通性;地震反射特包括漏失点的地震同相轴连续性和方差体属性的强弱;应力分布特征包括主应力方向与断层或裂缝面的夹角、应力强度(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之差)。
[0065]
总体上,在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础上,从区域构造背景、单构造特征和过井地震资料反射特征三个层次分析出发,建立渤海第三系裂缝性漏失风险模糊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0066]
102、通过建立井漏风险评价的隶属度函数,得到每个指标类包含的子指标对应的量化值。
[0067]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包括五个指标类:区域位置、地层特征,断缝特征,地震反射,应力分布,把每个类别中的元素作为一个整体来构造评价矩阵,构建r
1-r5五个评价集。
[0068]
对于每个评价集,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r,即建立一个从变量x到变量y的模糊映射:
[0069]
f:x

f(y),x
ij
→ri1
/y1 r
i2
/y2

r
in
/yn(0≤r
ij
≤1;i=1,2,

,m;j=1,2,

,n),再由f导出模糊关系r,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公式(1):
[0070][0071]
其中r
ij
表示第i种因素对第j个评价对象的隶属度;
[0072]
以某指标——区域位置为例,用分别对应其子指标位于郯庐断裂位置、盆地位置、垂向深度,进而具体结合101中所述实际地质背景中发生漏失的可能性大小确定不同指标量化后的取值,即的值;
[0073]
具体的,结合图2示出的五个指标类及其子指标和实际地质概况,建立渤海湾第三系井漏风险评价的隶属度函数,如下表一:
[0074]
表一
[0075]
[0076]
[0077]
[0078][0079]
如表一,建立井漏风险评价的隶属度函数,得到的xi(i为正整数)为子指标的量化值。
[0080]
103、根据子指标对应的量化值,确定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
[008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步骤目的是将步骤101和102中所建立的井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隶属度函数具体应用于某单井中,得到单井的每个指标类子指标对应量化值,例见步骤105中渤海井ld27-3-1评价指标量化值的确定。
[0082]
104、按照预设规则,计算子指标相对于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
[008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步骤目的是确定每个子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系数,其中,预设规则为结合对井漏影响程度大的地质因素,按其重要程度不同给予相应的权数分配。
[0084]
进一步的,本步骤可以细化包括:首先,根据预设地质因素影响程度高低的排序,在评价指标体系内确定各个指标类的第一权重排序和每个指标类下各个子指标的第二权重排序,该词语“第一”和“第二”仅是方便用于指代不同层级的权重排序,如“第一权重排
序”对应指代指标类层级的权重排序,“第二权重排序”对应指代每个指标类下的子指标层级的权重排序;其次,根据第一权重排序和第二权重排序,采用归一化的处理方法,计算子指标相对于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
[0085]
再进一步的,对于分配权重的具体实施方法为:权重分配采用模糊层次评价法,结合如图2示出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每个指标类,采用专家系统进行评判,对同一层或同一域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按照1-9判断标度,如表二所示:
[0086]
表二
[0087][0088]
最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终的评价指标相对权重。
[0089]
示例性的,对于本发明实施例,评价指标体系内的指标类也就是评价因素,指标类下所包含的子指标也就是相应的评价子因素,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各个子指标(评价子因素)的权重,由于各个评价子因素会影响各个评价因素,所以再结合两者的权重值计算出相对应评价子因素的相对权重,如下表三示出的井漏风险模糊评价表:
[0090]
表三
[0091]
[0092][0093]
105、将子指标对应的相对权重值和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输入预设井漏综合评价模型,输出子指标对应的发生井漏风险的目标概率值。
[0094]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建立的预设井漏综合评价模型,是根据获得的井漏单一因素评价矩阵r和各个因素的权数a,得出综合评价结果,从而建立一级井漏综合评价模型b相关计算公式(2)为:
[0095][0096]
即为:预设井漏综合评价模型为:发生井漏概率=[相对权重值]*[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
[0097]
那么,结合表三,利用该预设井漏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计算,能够得到每个子指标对应的目标概率值。进一步的,根据子指标对应的目标概率值,通过查找预设的概率值区间和风险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地质区域对应的风险等级。
[0098]
本发明实施例例举如表四示出的井漏风险等级划分表,通过查找表四,从而判断目标概率值是落入哪个井漏概率区间的,那么就能够进一步预测井漏风险等级。
[0099]
表四
[0100]
井漏概率》7555-75《55井漏风险高井漏风险中井漏风险低井漏风险
[0101]
示例性的,例举对井漏具体实例进行综合评价和风险等级分类,具体解释说明如下:
[0102]
以渤海井ld27-3-1为例,该井位于郯庐断裂辽东湾段上,位于盆地斜坡位置,漏失深度为2285m,漏失层位为馆陶组,漏失段岩性为含砾中砂岩,岩层的孔隙度为6,渗透率为0.7;断层以张性为主,且该井处于断层下降盘,断层组合方式为平面“x”型,裂缝的线密度为0.6878,裂缝的连通性比较好;地震上表现为处于同相轴异常附近,同时在方差异常附近;应力方向为135
°
,应力强度的大小为68mpa。实际钻井开发过程中,该井发生井漏事故,漏速为15m2/h,排量为1500l/min,整个漏失过程的累计漏失量为20m3,处理时间为1.25。漏失具体情况为:三开钻进至2283.00m,返出突然减少,泥浆池液面下降;立即将排量降至1500l/min;上提钻具;检查地面泥浆泵及管线均正常,确定井下发生漏失。测循环漏速15m3/h。停泵,测静止漏速2m3/h。缓慢开泵,逐步提高排量至1500l/min,向循环池中加入pf-szdl、pfseal、pf-bln1堵漏,循环池液面趋于稳定,累积漏失量20m3。
[0103]
将评价指标量化为:x1=0.9,x2=0.5,x3=0.7,x4=0.3,x5=0.5,x6=0.3,x7=0.3,x8=0.3,x9=0.65,x
10
=0.5,x
11
=0.4,x
12
=0.7,x
13
=0.5,x
14
=0.5,x
15
=0.7,x
16
=0.5;根据指标相对权重和评价指标量化结果,对该口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价,结果如下:
[0104]
b=a*r=[相对权重值]*[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
[0105]
=0.0500*x1 0.0423*x2 0.0139*x3 0.0079*x4 0.0187*x5 0.0187*x6 0.0118*x7 0.1110*x8 0.1720*x9 0.0455*x
10
0.0120*x
11
0.0506*x
12
0.0593*x
13
0.1187*x
14
0.1499*x
15
0.0500*x
16
[0106]
=0.0500*0.9 0.0423*0.5 0.0139*0.7 0.0079*0.3 0.0187*0.5 0.0187*0.3 0.0118*0.3 0.1110*0.3 0.1720*0.65 0.0455*0.5 0.0120*0.4 0.0506*0.7 0.0593*0.5 0.1187*0.5 0.1499*0.7 0.0500*0.5
[0107]
=0.52375=52.375%;
[0108]
根据案例参数计算出发生井漏的概率,并参照表四可知发生井漏风险级别是低风险井漏。
[0109]
参照实际生产过程中,井ld27-3-1漏失时的漏速为15m3/h,属于小漏级别,如表五所示的基于工程现场的井漏漏速分类表,模糊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0110]
表五
[0111]
漏失级别12345漏速m3/hr<1010—3030—60>60失返程度描述失返小漏中漏大漏严重漏失
[0112]
进一步的,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工程上采取避钻、小参数钻进、提前加入随钻堵漏材料或备堵漏浆等应对措施,可有效降低漏失风险。如,对于井漏风险高的井,可采用避钻、小参数钻进、加随钻堵漏材料、备堵漏浆等措施进行应对,对于井漏风险中等的井,可采用小参数钻进、加随钻堵漏材料等措施进行应对,而对于井漏风险低的井,仅用小参数钻进措施即可应对钻井事故的发生。
[0113]
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预设井漏综合评价模型,相当于是模糊数学评价模型,进而利用这样的模糊数学评价模型预测井漏概率而,达到分析裂缝性漏失的目的,井漏通常有多个影响因素,通过模糊数学与石油地质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创新性的分析漏失井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及纵向上主要漏失层位,总结易漏失井构造背景,划分易漏构造带。根据薄弱段(裂缝)在地震剖面上具有一些特有的地震响应特征的特点,提取和优选合适的地震属性,实现薄弱(裂缝)井段预测,为井漏的“避”“防”“堵”提供技术支撑。
[011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析裂缝性漏失的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解决了地层为研究对象的裂缝研究很少,难以做到有效地分析预测井漏风险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从地质角度对裂缝性井漏原因和预测方法进行研究的角度,能够合理地对钻井事故井漏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0115]
以及,还进一步达到下述有益效果:
[0116]
(1)针对复杂地质背景下井漏给钻井工程带来的难题,创新形成裂缝性井漏地质认识,弥补了长期以来对井漏地质认识及预测方法的不足。在创新认识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裂缝性井漏模糊预测模型,划分井漏风险等级,并提出了钻井应对措施。
[0117]
(2)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可以实现将不可量化的的井漏地质风险定量化,其用来研究井漏的方向对于钻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对石油勘探开发钻井工程作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能够为决策者及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可信度较高的判断依据,切实解决井场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0118]
(3)本发明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对于后续钻井作业过程中井漏风险的预测和预防具有很高的借鉴和推广价值,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119]
进一步的,作为对上述图1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析裂缝性漏失的装置。该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为便于阅读,本装置实施例不再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逐一赘述,但应当明确,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对应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内容。该装置应用于合理分析预测井漏发生概率,具体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0120]
建立单元21,用于建立井漏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所述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目标地质区域对应的井漏风险,所述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包括五个指标类,所述五个指标类为区域位置、地层特征、断层特征、地震反射和应力分布;
[0121]
获取单元22,用于通过建立井漏风险评价的隶属度函数,得到每个所述指标类包含的子指标对应的量化值;
[0122]
确定单元23,用于根据所述子指标对应的量化值,确定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
[0123]
计算单元24,用于按照预设规则,计算所述子指标相对于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
[0124]
处理单元25,用于将所述子指标对应的相对权重值和所述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输入预设井漏综合评价模型,输出所述子指标对应的发生井漏风险的目标概率值。
[0125]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0126]
所述确定单元23,还用于根据所述子指标对应的目标概率值,通过查找预设的概率值区间和风险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地质区域对应的风险等级。
[0127]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计算单元24包括:
[0128]
确定模块241,用于根据预设地质因素影响程度高低的排序,在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内确定各个所述指标类的第一权重排序和每个所述指标类下各个所述子指标的第二权重排序;
[0129]
处理模块24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权重排序和所述第二权重排序,采用归一化的处理方法,计算所述子指标相对于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
[0130]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0131]
校验单元26,用于对所述子指标相对于所述评价指标体系对应得到的相对权重值进行校验。
[0132]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预设井漏综合评价模型为:发生井漏概率=[相对权重值]*[单井评价指标量化值]。
[0133]
所述分析裂缝性漏失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建立单元、获取单元、确定单元、计算单元和处理单元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0134]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从地质角度对裂缝性井漏原因和预测方法进行研究的角度,能够合理地对钻井事故井漏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013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分析裂缝性漏失的方法。
[013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分析裂缝性漏失的方法。
[0137]
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38]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存储器和总线。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等。
[0139]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0140]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
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0141]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4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43]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插入、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