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聚合多性状有利等位变异的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方法与流程

2022-08-23 22:44: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聚合多性状有利等位变异的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选择携带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抗病基因型、qfhb.3b位点的抗性等位变异,每穗小穗数位点qsns.2b和千粒重位点qtkw.2b的增效等位变异的基因型互补的亲本,将选择出的亲本进行杂交或者复交,收获杂交或者复交后种子f1;步骤s2,种植f1代杂交种,收获自交种f2;步骤s3,在温室种植f2代进行抗白粉病和黄花叶病、抗倒伏和分蘖性的筛选,淘汰自然条件下感病、易倒伏、株高大于80cm及晚熟的单株,收获中选单株种子f3;步骤s4,在温室大棚种植f3世代,每单株取叶片提dna,进行fhb1、qfhb.3b、qsns.2b和qtkw.2b的有利等位变异筛选,选择基因型检测包含杂合的均呈阳性的有利等位变异的单株挂牌,同时在小麦全生育期进行抗白粉病和黄花叶病、抗倒伏和分蘖性的筛选,淘汰易倒伏、株高大于80cm及晚熟的单株,中选的按照单株收种子f4;步骤s5,在田间种植f4,种成株行,首先在苗期利用分子标记筛选保留同时携有fhb1、qfhb.3b、qsns.2b和qtkw.2b的包含杂合的均呈阳性的有利等位变异的株行,挂牌标记,根据育种目标,全面考察中选株行的综合农艺性状、生育期和其他抗病性,选择优良的株行,其中收5~6个性状一致的单株,收获后进行产量鉴定,选择产量水平高于对照的株行种子f5;步骤s6,在田间种植f5,种成株系,首先在苗期利用分子标记筛选保留同时携有fhb1、qfhb.3b、qsns.2b和qtkw.2b均呈纯合阳性的有利等位变异的株系,挂牌标记,在扬花期对挂牌株系单花滴注接种赤霉病病原菌保留鉴定结果为“抗”的株系,然后根据育种目标,全面考察中选株系的综合农艺性状、生育期和其他抗病性等,选择优良的株系,中选株系混收,收获后进行产量鉴定,选择产量水平高于对照的株系;步骤s7,在田间种植f6,根据育种目标,全面考察小区品系的综合农艺性状和其他抗病性,收获后进行产量鉴定,选择产量水平与对照相比高出5%的小区,进入下一代多点产量鉴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特异性检测引物序列为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霉病抗性位点qfhb.3b的特异性检测引物序列为seq id no.4、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穗小穗数位点qsns.2b的特异性检测引物序列为seq id no.8、se q id no.9和seq id no.10所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千粒重位点qtkw2b的特异性检测引物序列为seq id no.12、seq i d no.13和seq id no.14所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和s4中种植f2代和f3代进行抗白粉病和抗黄花叶病、抗倒伏和分蘖性的筛选,淘汰感病、易倒伏、株高大于80cm及晚熟的单株具体为:以镇麦9号为抗白粉病对照,在温室中单株与单株的间隔处提前正常播种4-6天均匀种植高感白粉病的苏麦3号诱发白粉病;以宁麦13为抗黄花叶病对照,全生育期对比筛选抗黄花叶病单株;分蘖性好坏的判断以扬麦25为对照,淘汰每单株穗数少于扬麦25的单株;倒伏与熟期的筛选以扬麦25为对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在扬花期对挂牌株行单花滴注接种赤霉病病原菌保留鉴定结果为“抗”的株行具体为:制备赤霉菌孢子悬浮液4
×
105~5
×
105孢子/ml,大田里,在小麦开花期,采用单花滴注法接种,每个株行或者株系随机选择20个穗子,在每穗的中部张开的小花处接种,并做上标记,接种后每天7:00~18:00,每隔2小时对接种穗喷一次水,均匀且充分地喷到小麦穗部,每次喷10分钟,小麦开花20天后立即停止喷水;接种21天后,调查被接种的穗子发病情况,数每穗发病小穗数和总小穗数,赤霉病严重度pss=发病小穗数/总小穗数
×
100%,保留pss小于25%、与苏麦3号“抗”水平接近的株行或者株系,苏麦3号和安农8455分别作为抗病和感病对照,扬麦25作为中抗对照,扬麦13作为中感对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s6和s7中其他抗病性的鉴定具体为:黄花叶病、白粉病的鉴定采用自然发病鉴定;选择黄花叶病、白粉病的抗病鉴定结果均呈抗病(r)级的株行挂牌标记。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s6和s7中白粉病、黄花叶病的鉴定中还包括种植镇麦9号为白粉病抗病(r)对照;宁麦13为黄花叶病抗病(r)对照。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s6和s7中全面考察中选株行、株系和品系的综合农艺性状具体为:选择株高小于90cm,抗倒性好,单株穗数大于或等于8,每穗粒数大于或等于45,熟期与扬麦25相当的株行;所述步骤s5、s6和s7中农艺性状和生育期的对照品种指扬麦2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多性状有利等位变异的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方法,包括选择携带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抗性基因型,抗赤霉病位点Qfhb.3B的抗性等位变异,每穗小穗数位点QSNS.2B和千粒重位点QTKW.2B的增效等位变异的基因型互补的亲本,将选择出的亲本进行杂交或者复交,收获杂交或者复交后种子。然后结合有利等位变异的分子标记选择和综合农艺性状考察进行多世代鉴定筛选,获得赤霉病和高产协同改良的小麦品种(系)。利用本发明方法选育的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系),聚合抗赤霉病和产量相关有利基因型或者等位变异,赤霉病抗性和产量水平协同提高,可作为新一代的绿色安全小麦新品种(系),解决了当代种业“卡脖子”难题。难题。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静 陆成彬 高德荣 吴宏亚 张勇 张晓祥 朱冬梅 吕国锋 张春梅 廖森 赵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5.19
技术公布日:2022/8/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