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动终板切削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21 17:00: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电动终板切削器。


背景技术:

2.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微创手术或脊柱内镜手术中,手术医生在进行切除椎间盘、处理椎体终板手术操作时,操作空间狭小,使用的工具尺寸小,处理效率不高,也可能会带来手术风险。
3.此外,手术医生在进行切除椎间盘、处理椎体终板手术操作时,还需要将内窥镜管套在电动终板切削器的外管上配合使用,但手术过程中医生长时间手持内窥镜管,容易因疲劳导致内窥镜管抖动,给医生增加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终板切削器。
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电动终板切削器,包括外刀管1、内刀杆2、传动组件和驱动机构6,所述内刀杆2置于外刀管1内,所述内刀杆2的两端伸出外刀管1,一端设有刀头20,另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与传动组件驱动连接,带动传动组件,进而带动内刀杆2在外刀管1内做往复运动。
7.优选地,所述外刀管1与内刀杆2为弧形,且外刀管1与内刀杆2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内刀杆2与传动组件铰接,传动组件可带动内刀杆2在外刀管1内做弧线往复运动。
8.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旋转件5和进退杆4,其中所述进退杆4与内刀杆2连接,所述旋转件5与进退杆4联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与传动组件的旋转件5驱动连接,可带动旋转件5旋转,旋转件5带动进退杆4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内刀杆2在外刀管1内做往复运动。
9.优选地,所述旋转件5上设有拨针51,所述进退杆4上设有螺旋槽401,所述螺旋槽401为一圈首尾相接的螺旋凹槽,所述旋转件5的拨针51与进退杆4的螺旋槽401滑动配合。
10.优选地,所述旋转件5为两端开口的套筒结构,所述拨针51凸出于旋转件5的内侧壁上,所述驱动机构6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在旋转件5的一端口内,所述进退杆4的一端插入旋转件5的另一端口内,旋转件5的拨针51卡入进退杆4的螺旋槽401内。
11.优选地,所述进退杆4通过连接件3与内刀杆2铰接,所述连接件3的两端设有连接卡口和第一铰接孔,所述进退杆4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孔402,所述进退杆4的一端插入连接件3一端的连接卡口内,并通过第一铰接轴31插入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402内实现进退杆4与连接件3铰接;所述内刀杆2的一端设有第三铰接孔,所述内刀杆2的一端插入连接件3另一端的连接卡口内,并通过第二铰接轴32插入第一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内实现内刀杆2与连接件3铰接。
12.优选地,还包括止转套环71,所述进退杆4穿过止转套环71的轴向孔,并与止转套
环71滑动配合。
13.优选地,还包括内壳体7、中壳体8、外壳体9和后盖10,所述外壳体9和后盖10套在中壳体8的两端上并对接在一起,所述内壳体7固定在中壳体8内并与外壳体9相对应,所述驱动机构6固定在中壳体8内并与后盖10相对应,所述旋转件5安装在内壳体7内,所述外刀管1的一端插入并固定在内壳体7内。
14.优选地,所述旋转件5通过套在两端上的大轴承72和小轴承73安装在内壳体7内,所述内壳体7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大轴承72配合的第一支撑台阶和与小轴承73配合的第二支撑台阶;所述外刀管1具有与内壳体7相配合的固定座101,所述固定座101的端部设有限位卡口102,所述限位卡口102与内壳体7内侧壁上的限位卡块相配合;所述固定座101具有与内壳体7端口平齐的台阶面,所述固定座101的台阶面与外壳体9之间设有减振垫圈90。
15.优选地,所述刀头20的端部设有切削尖角201、位于内侧的第一连接圆弧面202和第一过渡圆弧面203、位于外侧的第二连接圆弧面204和第二过渡圆弧面205,所述第一连接圆弧面202连接于切削尖角201的一边与第一过渡圆弧面203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圆弧面204连接于切削尖角201的另一边与第二过渡圆弧面205之间;所述切削尖角201的夹角为α,55
°
≤α<90
°
,所述切削尖角201的切削刃口与刀头20的根部轴向之间的夹角为β,75
°
≤β<90
°

16.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终板切削器,驱动机构通过传动组件可带动内刀杆在外刀管内做往复运动,使刀头可以进行切削动作,采用往复运动形式进行切割,而非传统的旋转切割,能在狭小的空间内更加精准、安全地实施手术,减少手术风险。
17.此外,通过外刀管与内刀杆设置成相匹配的弧形,且传动组件与内刀杆铰接即内刀杆可绕铰接轴摆动,从而实现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传动组件带动内刀杆在外刀管内做弧线往复运动,弧形外刀管对内刀杆做弧形往复运动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同时也为直形内窥镜管提供支撑,给医生减轻负担,避免抖动,减少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图1-9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刀管和内刀杆与内窥镜部分结构截面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终板切削器的立体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动终板切削器的截面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动终板切削器壳体内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转件与进退杆的截面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进退杆的立体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外刀管的立体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刀头的正视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刀头夹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图1-9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终板切削器,包括外刀管1、内刀杆2、传动组件和驱动机构6,所述内刀杆2置于外刀管1内,所述内刀杆2的两端伸出外刀管1,一端设有用于切削的刀头20,另一端与传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与传动组件驱动连接,带动传动组件,进而带动内刀杆2在外刀管1内做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终板切削器,驱动机构通过传动组件可带动内刀杆在外刀管内做往复运动,使刀头可以进行切削动作,采用往复运动形式进行切割,而非传统的旋转切割,能在狭小的空间内更加精准、安全地实施手术,减少手术风险。
30.优选地,所述外刀管1与内刀杆2为弧形,且外刀管1与内刀杆2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内刀杆2与传动组件铰接,传动组件可带动内刀杆2在外刀管1内做弧线往复运动。通过外刀管与内刀杆设置成相匹配的弧形,且传动组件与内刀杆铰接即内刀杆可绕铰接轴摆动,从而实现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传动组件带动内刀杆在外刀管内做弧线往复运动,弧形外刀管对内刀杆做弧形往复运动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同时,如图1所示,使用时直形内窥镜管a套在弧形外刀管1上,弧形外刀管也为直形内窥镜管提供支撑,给医生减轻负担,避免抖动,减少手术风险。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刀杆2为实心杆,当然也可以设计为空心的管状结构,从而内刀杆的中心孔实现将刀头切削下来的组织碎屑和血水排出体外。
31.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组件包括旋转件5和进退杆4,其中所述进退杆4与内刀杆2铰接,所述旋转件5与进退杆4联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与传动组件的旋转件5驱动连接,可带动旋转件5旋转,旋转件5带动进退杆4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内刀杆2在外刀管1内做弧线往复运动。当然也可以是直线式驱动机构代替旋转式驱动机构和旋转件,直接驱动进退杆做进退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采用旋转式驱动机构驱动旋转件旋转再通过旋转件与进退杆相配合将转动转化为平动,从而带动内刀杆做弧线往复运动,因转动能达到更加高速,增加转动转平动,从而实现带动刀头高速平动,切削动作更加快速,切削效率高,切削效果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等可实现驱动旋转的驱动机构。
32.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旋转件5为两端开口的套筒结构,所述拨针51凸出于旋转件5的内侧壁上,所述驱动机构6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在旋转件5的一端口内,所述进退杆4的一端插入旋转件5的另一端口内,旋转件5的拨针51卡入进退杆4的螺旋槽401内。
33.具体地,如图5-6所示,所述旋转件5上设有拨针51,所述进退杆4上设有螺旋槽401,所述螺旋槽401为一圈首尾相接的螺旋凹槽,所述旋转件5的拨针51与进退杆4的螺旋槽401滑动配合。旋转件5旋转一圈,拨针51拨动进退杆4完成进退一个循环。旋转件与进退杆之间采用拨针与螺旋槽相配合实现转动转平动,结构简单,传动稳定可靠。
34.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所述进退杆4通过连接件3与内刀杆2铰接,所述连接件3的两端设有连接卡口和第一铰接孔,所述进退杆4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孔402,所述进退杆4的一端插入连接件3一端的连接卡口内,并通过第一铰接轴31插入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402内实现进退杆4与连接件3铰接;所述内刀杆2的一端设有第三铰接孔,所述内刀杆2的
一端插入连接件3另一端的连接卡口内,并通过第二铰接轴32插入第一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内实现内刀杆2与连接件3铰接。
35.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终板切削器还包括止转套环71,所述止转套环71固定在内壳体7的内侧壁上,所述进退杆4穿过止转套环71的轴向孔,并与止转套环71滑动配合。止转套环的设置,限制进退杆仅可沿止转套环轴向滑动,防止进退杆转动。
36.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终板切削器还包括内壳体7、中壳体8、外壳体9和后盖10,所述外壳体9和后盖10套在中壳体8的两端上并对接在一起,所述内壳体7固定在中壳体8内并与外壳体9相对应,所述驱动机构6固定在中壳体8内并与后盖10相对应,所述旋转件5安装在内壳体7内,所述外刀管1的一端插入并固定在内壳体7内。
37.如图3-4所示,所述旋转件5通过套在两端上的大轴承72和小轴承73安装在内壳体7内,所述内壳体7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大轴承72配合的第一支撑台阶和与小轴承73配合的第二支撑台阶。大轴承72的外径大于小轴承73的外径,小轴承73卡入内壳体7内落在第二支撑台阶上;大轴承72卡入内壳体7内落在第一支撑台阶上。
38.如图3-4所示,所述外刀管1具有与内壳体7相配合的固定座101,如图7所示,所述固定座101的端部设有限位卡口102,所述限位卡口102与内壳体7内侧壁上的限位卡块相配合,限位卡口与限位卡块相配合起到止转作用,限位卡块、限位卡口的外形结构可以是方形、弧形等不限。如图3-4所示,所述固定座101具有与内壳体7端口平齐的台阶面,所述固定座101的台阶面与外壳体9之间设有减振垫圈90,可以起到减振的作用。
39.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刀头的结构,刀头20的根部为直形或弧形圆柱体,内刀杆2的本体为弧形圆柱体,刀头20的根部与内刀杆2的本体外径一致并与内刀杆2的本体相切连接。刀头20的端部设有切削尖角201、位于内侧的第一连接圆弧面202和第一过渡圆弧面203、位于外侧的第二连接圆弧面204和第二过渡圆弧面205,所述第一连接圆弧面202连接于切削尖角201一边的切削刃口与第一过渡圆弧面203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圆弧面204连接于切削尖角201的另一边与第二过渡圆弧面205之间,所述第一过渡圆弧面203与第二过渡圆弧面205为同心圆圆弧。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切削尖角201的夹角为α,55
°
≤α<90
°
,所述切削尖角201的切削刃口与刀头20的根部轴向之间的夹角为β,75
°
≤β<90
°
。切削尖角两边为平面,可锋利切割组织,也便于加工,内外侧连接圆弧面和过渡圆弧面均设计为弧形,四周两边都设计为圆滑过渡,避免伤到患者内部组织。
4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