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磁环绕线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23:30: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磁环绕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环绕线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2.在全自动绕线机领域,绕线过程大多依靠磁环驱动机构输送线材完成绕线工作。而现在市面上的磁环驱动机构大多通过控制从动轮的旋转方式来与主动轮贴合或远离,一旦主动轮或从动轮的加工精度误差过大或受到磨损,线材不能平稳的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穿过,从而导致绕线不良几率高,影响绕线效率,只能通过更换主动轮及从动轮解决问题,维护成本过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磁环绕线驱动机构来减少主动轮及从动轮的更换成本,提高绕线效率及品质。
3.授权公告号为cn 205723147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斜胶轮结构,如图1所示,该专利通过可调斜胶轮通过铰接轴铰接于所述的支架上,并能以铰接轴为中心转动从而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斜胶轮。此种原理理论上是斜胶轮锥度大端和小端及铰接轴轴心在同一直线上,可使2个斜胶轮的斜面一直贴紧。但实际斜胶轮在加工精度上及运转磨损后大端和小端及铰接轴轴心不在同一直线上,通过调整调节螺杆压紧施力是不能达到斜胶轮锥度大端和小端及铰接轴轴心完全在同一直线上,因此2个斜胶轮的斜面不会完全一直贴紧,造成绕线不良几率会很高,所以此种新型斜胶轮结构在磁环绕线时并不具备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磁环绕线驱动机构,进一步提升主动轮及从动轮的使用寿命,降低主动轮及从动轮的生产成本,提高磁环绕线效率和品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磁环绕线驱动机构,用于磁环绕线中,包括:固定底座、主动轮、滑块、从动轮固定块、从动轮以及滑轨;主动轮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滑块固定在固定底座上;从动轮安装在从动轮固定块上且与主动轮相对;滑轨安装在从动轮固定块一侧,且滑轨和滑块滑动配合;滑轨沿着滑块向下移动时,从动轮固定块和从动轮同时向下移动,从动轮与主动轮贴合;滑轨沿着滑块向上移动时,从动轮固定块和从动轮同时向上移动,从动轮与主动轮远离。
7.优选地,固定底座具有基部以及设置于基部一侧且垂直于基部的安装部,滑块固定在安装部;滑轨、从动轮固定块以及从动轮分别设置于基部的上方,且滑轨与从动轮固定块分别垂直于基部。
8.优选地,磁环绕线驱动机构还包括:压力调节安装板、压力调节螺栓及螺母;压力调节安装板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底座的安装部的上表面,压力调节安装板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孔,压力调节螺栓穿过压力调节安装板的螺纹孔并垂直压在从动轮固定块上表面;螺母与压力调节螺栓通过螺纹连接,且螺母的底面与压力调节安装板紧密贴合。
9.优选地,主动轮具有第一转轴、安装在第一转轴外围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以及安装在第一转轴一端的第一胶轮,主动轮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安装在固定底座的内孔,固定底座的内孔为一斜孔,其斜度在5
°
~15
°
之间,且斜度等于第一胶轮锥度的一半;
10.从动轮具有第二转轴、安装在第二转轴外围的第三轴承与第四轴承,以及安装在第二转轴一端的第二胶轮,从动轮的第三轴承与第四轴承安装在从动轮固定块的内孔,从动轮固定块的内孔为一斜孔,其斜度在5
°
~15
°
之间,且斜度等于第二胶轮锥度的一半;
11.主动轮的第一胶轮与从动轮的第二胶轮的锥度相等。
12.优选地,主动轮还具有第一垫圈、同步轮以及第一间隔环;第一垫圈安装在第一轴承与第一胶轮之间,同步轮安装在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第一间隔环安装在第二轴承与同步轮之间;
13.从动轮还具有第二垫圈、固定环以及第二间隔环;第二垫圈安装在第三轴承与第二胶轮之间,固定环安装在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第二间隔环安装在第四轴承与固定环之间。
14.作为上述磁环绕线驱动机构的另一种改进,磁环绕线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底座、主动轮、滑块以及从动轮机构;主动轮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滑块设置在固定底座上;从动轮机构滑动安装于滑块,从动轮机构沿着滑块向下移动时,从动轮机构中的从动轮与主动轮贴合;从动轮机构沿着滑块向上移动时,从动轮机构中的从动轮与主动轮远离。
15.优选地,从动轮机构具有从动轮固定块、安装在从动轮固定块上的从动轮以及安装在从动轮固定块一侧的滑轨,滑轨和滑块滑动配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即使主动轮和从动轮磨损或加工角度存在少许误差,可通过调整滑轨位置以及压力调节螺栓的松紧,保持主动轮与从动轮紧密贴合,从而延长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使用寿命,减少加工精度难度,降低零件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为现有斜胶轮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磁环绕线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磁环绕线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磁环绕线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22.附图标记:
23.1、固定底座;2、同步轮;3、主动轮;3a、第一转轴;3b、第一胶轮;4、从动轮;4a、第一转轴;4b、第二胶轮;5、固定环;6、从动轮固定块;7、滑块;8、压力调节安装板;9、压力调节螺栓;10、螺母;11、滑轨;12、第一垫圈;13a、第一轴承;13b、第二轴承;14、第一间隔环;15c、第三轴承;15d、第四轴承;16、第二垫圈;17、第二间隔环。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的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磁环绕线驱动机构,如图1至4所示,该磁环绕线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底座1、主动轮3、滑块7、从动轮机构以及压力调节安装板8,其中:从动轮机构包括从动轮固定块6、从动轮4以及滑轨11,从动轮4安装在从动轮固定块6上且与主动轮3相对。
26.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包括:基部1a以及设置于基部1a一侧且垂直于基部1a的安装部1b,主动轮3安装在固定底座1的基部1a,滑块7固定在安装部1b;滑轨11、从动轮固定块6以及从动轮4分别设置于基部1a的上方,且滑轨11与从动轮固定块6分别垂直于基部1a;
27.压力调节安装板8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底座1的安装部1b的上表面,压力调节安装板8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孔,压力调节螺栓9穿过压力调节安装板8的螺纹孔并垂直压在从动轮固定块6上表面;螺母10与压力调节螺栓9通过螺纹连接,且螺母10的底面与压力调节安装板8紧密贴合,该磁环绕线驱动机构可通过调节压力调节螺栓9来控制主动轮3与从动轮4的间隙,从而保证不同的线径(φ0.1mm~φ0.5mm)都能顺利传送。
28.此外,主动轮3具有第一转轴3a、安装在第一转轴3a外围的第一轴承13a和第二轴承13b,以及安装在第一转轴3a一端的第一胶轮3b,主动轮3的第一轴承13a和第二轴承13b安装在固定底座1的内孔;主动轮3还具有第一垫圈12、同步轮2以及第一间隔环14;第一垫圈12安装在第一轴承13a与第一胶轮3b之间,当主动轮3出现加工误差或磨损时,可通过调整第一垫圈12,使得主动轮3与固定底座1保持相等的高度;同步轮2安装在第一转轴3a的另一端,同步轮2可将外部动力传递给主动轮3,帮助主动轮3转动从而完成绕线动作。第一间隔环14安装在第二轴承13b与同步轮2之间,第一间隔环14的存在可防止同步轮2转动时与第二轴承13b的外圈摩擦。
29.从动轮4具有第二转轴4a、安装在第二转轴4a外围的第三轴承15c与第四轴承15d,以及安装在第二转轴4a一端的第二胶轮4b,从动轮4的第三轴承15c与第四轴承15d安装在从动轮固定块6的内孔;从动轮4还具有第二垫圈16、固定环5以及第二间隔环17;第二垫圈16安装在第三轴承15c与第二胶轮4b之间,当从动轮4出现加工误差或磨损时,可通过调整第二垫圈16,使得从动轮4与主动轮3的接触面保持相同的周长。固定环5安装在第二转轴4a的另一端,固定环5可保证从动轮4在运转过程中不会在从动轮固定块6的内孔来回串动;第二间隔环17安装在第四轴承15d与固定环5之间,第二间隔环17可防止固定环5转动时与第四轴承15d的外圈摩擦。
30.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31.外部动力通过同步轮2传递给主动轮3,迫使主动轮3旋转,从动轮4通过滑轨11上下移动,当滑轨11沿着滑块7向下移动时,从动轮固定块6和从动轮4同时向下移动,从动轮4与主动轮3贴合;当滑轨11沿着滑块7向上移动时,从动轮固定块6和从动轮4同时向上移动,从动轮4与主动轮3远离;而滑轨11的上下移动,通过控制压力调节安装板8与从动轮固定块6之间的间隙来调节;也即,利用压力调节螺栓9调整从动轮4与主动轮3之间的压力大小,使得从动轮4的斜面与主动轮3的斜面重合,进而通过主动轮3和从动轮4两斜面间的摩擦力使得从动轮4朝着与主动轮3运动相反的方向转动,待绕的线材通过主动轮3与从动轮4之间时,在压力调节螺栓9的压紧力作用下,迫使线材从主动轮3和从动轮4接触面通过,顺利完成送线动作。
32.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构思,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凡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所作的任
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