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22:20: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称建筑工作量。这部分投资额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
3.其中“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其新建、改建或扩建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附属构筑物设施”指与房屋建筑配套的水塔、自行车棚、水池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指与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相配套的电气、给排水、暖通、通信、智能化、电梯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4.现有的在高楼建筑中,一般都会安装大功率的通风风扇,而驱动通风风扇的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而现在的电机安装一般都不使用抗震结构,震动会沿着墙体传播,对楼内的人员造成影响,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高楼建筑中电机安装不使用抗震结构,震动会沿着墙体传播,对楼内的人员造成影响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
6.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包括;
7.底板;
8.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架;
9.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缓冲机构;以及
10.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端面的抗震机构;
11.其中,所述缓冲机构上连接放置板。
12.优选的,所述支架上端面开设四个通孔,四个所述通孔的内壁下端各自连接一个第一挡环;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四根缓冲柱,四根所述缓冲柱上端面连接所述放置板;所述缓冲柱上端连接第二挡环,所述缓冲柱上套接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挡环下方,四根所述缓冲柱分别位于四个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挡环上端面相接触;四根所述缓冲柱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倾斜面。
13.优选的,所述底板上端面前后侧各自开设一个滑槽;所述抗震机构包括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的左右两端开设有第二倾斜面,每块所述滑块左右两端的第二倾斜面与两根所述缓冲柱的下端的第一倾斜面相接触;两块所述滑块上都各自开设一个通槽,所述底板上端面中部连接转轴,所述转轴外侧壁连接两块挡板,两块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位于两块所述滑块开设的所述通槽内,所述挡板两侧分别各自连接一个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通槽的左右内壁上。
14.优选的,所述转轴下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和抗震机构,在放置板上的驱动电机工作产生震动时,震动力会作用在放置板上,使得放置板向下,震动力会被四个第一弹簧消化,未被消化的震力会随着缓冲柱传递到滑块上,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时震力会被传递到第二弹簧,震力会被第二弹簧消化以此达到减震,抗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内部细节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挡环位置细节图。
19.图中:1、底板;2、支架;3、放置板;4、通孔;5、第一挡环;6、缓冲柱;7、第二挡环;8、第一弹簧;9、滑槽;10、滑块;11、通槽;12、转轴;13、挡板;14、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如图1-3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包括;底板1;连接在底板1上的支架2;连接在支架2上的缓冲机构;以及设置在底板1上端面的抗震机构;其中,缓冲机构上连接放置板3。
23.具体的,支架2上端面开设四个通孔4,四个通孔4的内壁下端各自连接一个第一挡环5;缓冲机构包括四根缓冲柱6,四根缓冲柱6上端面连接放置板3;缓冲柱6上端连接第二挡环7,缓冲柱6上套接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位于第二挡环7下方,四根缓冲柱6分别位于四个通孔4内,第一弹簧8的下端与第一挡环5上端面相接触;四根缓冲柱6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倾斜面。底板1上端面前后侧各自开设一个滑槽9;抗震机构包括两个滑块10,两个滑块10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滑槽9内,滑块10的左右两端开设有第二倾斜面,每块滑块10左右两端的第二倾斜面与两根缓冲柱6的下端的第一倾斜面相接触;两块滑块10上都各自开设一个通槽11,底板1上端面中部连接转轴12,转轴12外侧壁连接两块挡板13,两块挡板13的另一端位于两块滑块10开设的通槽11内,挡板13两侧分别各自连接一个第二弹簧14,两个第二弹簧1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通槽11的左右内壁上。转轴12下端活动连接在底板1上。放置板3上的驱动电机工作产生震动时,震动力会作用在放置板3上,使得放置板3向下,震动力会被四个第一弹簧8消化一部分,未被消化的震力会随着缓冲柱6传递到滑块10上,滑块10两端的缓冲柱6向下运动,推动着滑块10在滑槽9内滑动,滑块10在滑槽9内滑动时震力会被传递到第二弹簧14,震力会被第二弹簧14消化。
24.工作原理:放置在放置板3上的驱动电机工作产生震动时,震动力会作用在放置板
3上,使得放置板3向下,震动力会被四个第一弹簧8消化一部分,未被消化的震力会随着缓冲柱6传递到滑块10上,滑块10两端的缓冲柱6向下运动,推动着滑块10在滑槽9内滑动,滑块10在滑槽9内滑动时震力会被传递到第二弹簧14,震力会被第二弹簧14消化,达到减震,抗震的效果。
25.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的支架(2);连接在所述支架(2)上的缓冲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端面的抗震机构;其中,所述缓冲机构上连接放置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端面开设四个通孔(4),四个所述通孔(4)的内壁下端各自连接一个第一挡环(5);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四根缓冲柱(6),四根所述缓冲柱(6)上端面连接所述放置板(3);所述缓冲柱(6)上端连接第二挡环(7),所述缓冲柱(6)上套接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位于所述第二挡环(7)下方,四根所述缓冲柱(6)分别位于四个所述通孔(4)内,所述第一弹簧(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挡环(5)上端面相接触;四根所述缓冲柱(6)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倾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面前后侧各自开设一个滑槽(9);所述抗震机构包括两个滑块(10),两个所述滑块(10)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滑槽(9)内,所述滑块(10)的左右两端开设有第二倾斜面,每块所述滑块(10)左右两端的第二倾斜面与两根所述缓冲柱(6)的下端的第一倾斜面相接触;两块所述滑块(10)上都各自开设一个通槽(11),所述底板(1)上端面中部连接转轴(12),所述转轴(12)外侧壁连接两块挡板(13),两块所述挡板(13)的另一端位于两块所述滑块(10)开设的所述通槽(11)内,所述挡板(13)两侧分别各自连接一个第二弹簧(14),两个所述第二弹簧(1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通槽(11)的左右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2)下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包括;底板;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架;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缓冲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端面的抗震机构;其中,所述缓冲机构上连接放置板。在于克服现有的高楼建筑中电机安装不使用抗震结构,震动会沿着墙体传播,对楼内的人员造成影响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结构。抗震结构。抗震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玉松
技术研发日:2022.02.25
技术公布日:2022/8/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