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21:01: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为了美化道路,通常设置绿化带进行绿化建设,绿化带在铺设时,一般设置于道路两侧或者道路中间,其中铺设在道路中间的绿化带除了可以起到绿化,净化汽车尾气,吸收灰尘的作用,还起到的隔离的作用,这类隔离车道的绿化带,采用路肩石铺设成绿化池,再在绿化池中种植绿植。
3.绿植在后期培植时,需要进行浇灌,现有的浇灌多为直接通过洒水车或者浇水管直接对绿化池进行浇灌,浇灌进入绿化池的水,只有小部分伸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大部分水浇灌后悔流失和蒸发,导致浇灌用水量增加,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且增了后期浇灌次数,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保水性好、浇灌水可循环使用和水资源利用充分的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包括:道路、绿化池、隔离框、土壤层、海绵层、透水组件和浇灌机构。
7.绿化池设置于所述道路的中间,且所述绿化池的中部设有密闭的种植区,所述种植区上安装有隔离框,且种植区的两侧均设置有蓄水区,所述蓄水区的外侧设置有集水渠,所述集水渠与蓄水区之间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内嵌装有第一隔离网;土壤层,设置于隔离框内,且所述土壤层的下方位于隔离框内的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海绵层和透水组件,所述透水组件包括支撑框,两个所述支撑框对称设置于隔离框的底端,且支撑框上均匀还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内均连通有透水管,所述透水管背离支撑框的一侧穿过隔离框与蓄水区连通;浇灌机构,设置于绿化池的一端,且浇灌机构包括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设置于绿化池的一端,且循环水泵的抽水端与蓄水区连通,循环水泵的出水端与种植区连通。
8.优选的,所述蓄水区的上方呈敞口状,且蓄水区的上方安装有若干个第二隔离网。
9.优选的,所述蓄水区内位于第一隔离网和第二隔离网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板。
10.优选的,所述透水组件还包括透水海绵,所述透水海绵安装于支撑框开设的凹槽内。
11.优选的,所述透水管位于蓄水区的一端嵌装有单向阀。
12.优选的,所述灌机构还包括连接板和防护箱,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于绿化池的一端,且连接板上对称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循环水泵的抽水端连通,进水管的另一端伸入穿过绿化池伸入蓄水区内,且套设有防护罩,用于对循环水泵防护的所述防护箱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且防护箱的底端安装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与循环水泵的
出水端连通,三通管的另两端均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设置于种植区内并位于土壤层的上方。
13.优选的,所述绿化池位于种植区的两侧设置有引水渠,所述引水渠朝向土壤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用于浇灌水引流的通孔。
14.优选的,所述土壤层的上方铺盖有透水膜,所述透水膜开设有植物穿过的孔洞。
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通过在绿化池的种植区内依次设置土壤层和海绵层利用海绵层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在海绵层的下方设置透水组件,将海绵层吸附多余的水利用透水管输送至蓄水区内进行储存,对浇灌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浇灌机构的循环水泵对流入蓄水区的水对土壤层进行循环灌溉,这样减少这样减少水分自动流失,便于土壤锁水,在最大化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可以减少浇灌次数;
17.2、绿化池两侧的蓄水区设置成敞口状,并在外侧设置集水渠,雨天将道路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减少灌溉补充水源,同时利用第一隔离网和第二隔离网可以将与雨水中的杂物进行隔挡,便于流入蓄水区的水进行水循环;
18.3、绿化池的土壤层通过设置引水渠和覆盖透水膜,这样在水循环时,引水渠可以引导水进行精准流淌灌溉,减少水在流淌中的损耗,透水膜可以对土壤层进一步保水,减少水分蒸发流失。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22.图4为图2所示的a的局部放大图。
23.图中标号:1、道路;2、绿化池;201、种植区;202、蓄水区;203、集水渠;21、第一隔离网;22、第二隔离网;23、过滤板;3、隔离框;4、土壤层;5、海绵层;6、透水组件;61、支撑框;62、透水海绵;63、透水管;7、浇灌机构;71、连接板;72、防护箱;73、循环水泵;74、进水管;75、三通管;76、出水管;77、防护罩;8、引水渠;9、透水膜。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6.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包括:道路1、绿化池2、隔离框3、土壤层4、海绵层5、透水组件6和浇灌机构7。
27.绿化池2,设置于道路1的中间,且绿化池2的中部设有密闭的种植区201,种植区
201上安装有隔离框3,且种植区201的两侧均设置有蓄水区202,蓄水区202的外侧设置有集水渠203,集水渠203与蓄水区202之间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内嵌装有第一隔离网21,土壤层4设置于隔离框3内,且土壤层4的下方位于隔离框3内的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海绵层5和透水组件6,透水组件6包括支撑框61,两个支撑框61对称设置于隔离框3的底端,且支撑框61上均匀还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内均连通有透水管63,透水管63背离支撑框61的一侧穿过隔离框3与蓄水区202连通,浇灌机构7设置于绿化池2的一端,且浇灌机构7包括循环水泵73,循环水泵73设置于绿化池2的一端,且循环水泵73的抽水端与蓄水区202连通,循环水泵73的出水端与种植区201连通。
28.需要说明的是:浇灌时,通过在绿化池2的种植区201内依次设置土壤层4和海绵层5利用海绵层5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在海绵层5的下方设置透水组件6,将海绵层5吸附多余的水利用透水管63输送至蓄水区202内进行储存,对浇灌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可以减少水分流失,再利用浇灌机构7的循环水泵73对流入蓄水区202的水对土壤层4进行循环灌溉,这样减少水分流失,便于土壤锁水,在最大化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可以减少浇灌次数。
29.其中,蓄水区202的上方呈敞口状,且蓄水区202的上方安装有若干个第二隔离网22,这样便于利用集水渠203和敞口状的蓄水区202在雨天收集雨水,将雨水补充到蓄水区202内,利用雨水对水循环过程中的水分进行自动补充,可以减少后期灌溉补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蓄水区202内位于第一隔离网21和第二隔离网22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板23。
31.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在收集道路1雨水时,通过第一隔离网21和第二隔离网22的下方设置有过滤板23的共同配合,对雨水进行过滤,减少雨水中携带的杂物,保持雨水的结晶性,便于进行水循环。
3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透水组件6还包括透水海绵62,透水海绵62安装于支撑框61开设的凹槽内;
33.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利用透水海绵62进一步对泥水过滤,对透水管63进行防护,减少透水管63的堵塞。
34.其中,透水管63位于蓄水区202的一端嵌装有单向阀,这样在蓄水区202的水不会通过透水管63逆向流入土壤层4和海绵层5内,便于收集循环水。
3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浇灌机构7还包括连接板71和防护箱72,连接板71固定安装于绿化池2的一端,且连接板71上对称安装有进水管74,进水管74的一端与循环水泵73的抽水端连通,进水管74的另一端伸入穿过绿化池2伸入蓄水区202内,且套设有防护罩77,用于对循环水泵73防护的防护箱72与连接板71可拆卸连接,且防护箱72的底端安装有三通管75,三通管75的一端与循环水泵73的出水端连通,三通管75的另两端均连通有出水管76,出水管76的出水口设置于种植区201内并位于土壤层4的上方。
36.需要说明的是:浇灌机构7使用时,通过进水管74将蓄水区202的水经过循环水泵73输送至三通管75,再由三通管75从出水管76输送至土壤层4内进行水循环,进水管74通过防护罩77对吸入循环水泵73的水进行过滤除杂,有利于保护循环水泵73,延长循环水泵73的使用寿命。
3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绿化池2位于种植区201的两侧设置有引水渠8,引水渠8朝向土壤层4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用于浇灌水引流的通孔。
38.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在水循环时,引水渠8可以引导水进行精准流淌灌溉,减少水在流淌中的损耗。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土壤层4的上方铺盖有透水膜9,透水膜9开设有植物穿过的孔洞。
40.需要说明的是:透水膜9可以对土壤层4进一步保水,减少水分蒸发流失。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42.浇灌时,通过在绿化池2的种植区201内依次设置土壤层4和海绵层5利用海绵层5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在海绵层5的下方设置透水组件6,将海绵层5吸附多余的水利用透水管63输送至蓄水区202内进行储存,对浇灌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可以减少水分流失,浇灌后,通过进水管74将蓄水区202的水经过循环水泵73输送至三通管75,再由三通管75从出水管76利用引水渠8输送至土壤层4内进行水循环,引水渠8可以引导水进行精准流淌灌溉,减少水在流淌中的损耗,进水管74通过防护罩77对吸入循环水泵73的水进行过滤除杂,有利于保护循环水泵73,延长循环水泵73的使用寿命
43.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