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喷淋臂及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11:24: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碗筷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喷淋臂及洗碗机。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洗碗机主要以单独底喷的洗碗机以及底喷和顶喷配合的洗碗机为主。单独底喷的洗碗机由于喷淋不彻底,所达到的清洗效果欠佳,因此,现有技术当中通常是底喷和顶喷共同配合的洗碗机,但无论是哪种洗碗机,通常只有底喷向上喷射作为主喷射位置,顶喷向下喷射作为辅助喷水器,其整体的清洗能力依然较弱。
3.相应的,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喷淋臂及洗碗机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洗碗机的喷淋不彻底导致的清洁能力较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当中洗碗机的喷淋不彻底导致的清洁能力较弱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臂为单自转喷淋臂,所述喷淋臂设置有上喷淋面和下喷淋面,在所述上喷淋面上设置有上喷淋孔,在所述下喷淋面上设置有下喷淋孔,所述喷淋臂的内部设置有独立的上水流通道和下水流通道,所述上水流通道与所述上喷淋孔连接,所述下水流通道与所述下喷淋孔连接,所述喷淋臂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水口,其中所述上水流通道与至少一个进水口单独连接,所述下水流通道与至少一个进水口单独连接。
5.在上述喷淋臂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口的数量为两个,第一进水口与所述上水流通道单独连接,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下水流通道单独连接;或者,所述进水口的数量为三个,第一进水口与所述上水流通道单独连接,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下水流通道单独连接,第三进水口分别与所述上水流通道和所述下水流通道连接。
6.在上述喷淋臂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上喷淋面上还设置有上驱动孔,在所述下喷淋面上设置有下驱动孔,所述上水流通道与所述上驱动孔连接,所述下水流通道与所述下驱动孔连接。
7.在上述喷淋臂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水流通道和所述下水流通道在所述喷淋臂内左右并列排布或上下叠层排布。
8.在上述喷淋臂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上水流通道对应所述进水口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引流面,在所述下水流通道对应所述进水口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引流面。
9.在上述喷淋臂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喷淋臂呈双臂交叉状,所述上水流通道和所述下水流通道分别设置于其中一个交叉臂当中。
10.在上述喷淋臂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上水流通道对应所述进水口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引流面,在所述下水流通道对应所述进水口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引流面。
11.在上述喷淋臂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上水流通道内还设置有第三引流面,所述第三引流面与所述第一引流面不重叠,在所述下水流通道内还设置有第四引流面,所述
第四引流面与所述第二引流面不重叠。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洗碗机,所述洗碗机包括洗涤内胆,在所述洗涤内胆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喷淋臂、中喷淋臂和下喷淋臂,所述中喷淋臂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喷淋臂。
13.在上述洗碗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喷淋臂通过中送水管路与所述洗碗机的水源连接,所述中送水管路为多层套管。
14.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喷淋臂为单自转喷淋臂,喷淋臂设置有上喷淋面和下喷淋面,在上喷淋面上设置有上喷淋孔,在下喷淋面上设置有下喷淋孔,喷淋臂的内部设置有独立的上水流通道和下水流通道,上水流通道与上喷淋孔连接,下水流通道与下喷淋孔连接,喷淋臂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水口,其中上水流通道与至少一个进水口单独连接,下水流通道与至少一个进水口单独连接。
15.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本发明的中喷淋臂能够实现双向喷淋,在喷淋臂实现双向喷淋的基础上,能够提升洗碗机的喷洗能力,并且由于是双向喷淋,则中喷淋臂与下喷淋臂相同,均为主喷淋臂,也增加了喷淋洗涤的能力。
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单自转喷淋臂指的是如图1或者图2当中的喷淋臂,其只能围绕一个竖直方向的轴进行旋转,而自身并不能进行二次旋转(既不是双自转喷淋臂),现有技术当中是有双自转喷淋臂的,其通过臂身与本发明的绕竖直方向的轴旋转相似,再叠加自身的自转,实现双向旋转喷淋,且是能喷淋所有方向,但这种喷淋臂是必须有两处旋转结构的,这样使得其结构复杂度大增,进而导致成本大大增加,本技术并非基于这种结构进行的改进,而是在充分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在单自转喷淋臂上进行的改进,使其同样能够实现类似双自转喷淋臂的功能,并且结构大大简化,成本极大地降低,真正适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当中。
附图说明
17.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喷淋臂及洗碗机。附图中:
18.图1为本发明的洗碗机的水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喷淋臂及中送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3为本发明的喷淋臂及中送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4为本发明的喷淋臂及中送水管路的爆炸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喷淋臂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5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4.图7为本发明的喷淋臂的上水流通道和下水流通道上下叠层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的喷淋臂的上水流通道和下水流通道左右并列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列表:
27.1、喷淋臂;
28.11、上喷淋面;111、上喷淋孔;112、上驱动孔;
29.12、下喷淋面;121、下喷淋孔;122、下驱动孔;
30.13、上水流通道;131、第一引流面;132、第三引流面;
31.14、下水流通道;141、第二引流面;142、第四引流面;
32.15、第一进水口;16、第二进水口;
33.2、上喷淋臂;3、下喷淋臂;4、中送水管路;41、第一中送水通路;42、第二中送水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是以进水口的数量为两个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发明显然可以采用多个进水口,例如设置三个进水口,在两个独立进水口的基础上,设置第三个进水口,能实现同时与上水流通道和下水流通道连通,进而实现连接第三进水口后上下同时喷淋的方案。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7.如图1-8所示,为解决现有技术当中洗碗机的喷淋不彻底导致的清洁能力较弱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淋臂1,喷淋臂1为单自转喷淋臂,喷淋臂1设置有上喷淋面11和下喷淋面12,在上喷淋面11上设置有上喷淋孔111,在下喷淋面12上设置有下喷淋孔121,喷淋臂1的内部设置有独立的上水流通道13和下水流通道14,上水流通道13与上喷淋孔111连接,下水流通道14与下喷淋孔121连接,喷淋臂1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水口,其中上水流通道13与至少一个进水口单独连接,下水流通道14与至少一个进水口单独连接。
38.通过上述喷淋臂1的设置方式,使本发明的洗碗机不仅包括下喷淋的主喷射孔,还包括了中喷淋臂1的向上喷射的主喷射孔,基于这种结构,无论待洗涤的碗筷设置在上层或下层,都能有一个非常接近的主喷射孔进行喷射洗涤,由于距离的拉近以及主喷射孔的增多,使得洗碗机的喷淋能够更彻底,清洁能力更强。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喷淋臂1还实现了真正的分层洗涤,以及由于多个主喷淋孔(上喷淋孔111)和副喷淋孔(下喷淋孔121)的存在,还能针对某一个地方的碗筷进行底面加强洗或顶面加强洗,例如盘子倒扣在上搁架上,此时盘子朝下的方向是盛放过实物的地方,更加脏污,而盘子朝上的方向是盘底,脏物程度较差,则此时便可开启上喷淋臂2、中喷淋臂1向上的方向以及下喷淋臂3向上的方向来实现针对盘子朝下的面的双重喷淋,盘子朝上的面的一次喷淋,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实现了局部的加强洗,一举多得,盘子的盘底朝下并且设置在下搁架上同理,可以通过两个下喷淋的方向实现盘子盛放实物的面的着重清洁。
39.下面进一步参照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喷淋臂1进行详细描述。
40.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喷淋臂1呈双臂交叉状,上水流通道13和下水流通道14分别设置于其中一个交叉臂当中。更进一步地,进水口的数量为两个,第一进水口15与上水流通道13单独连接,第二进水口16与下水流通道14单独连接。更进一步地,在上喷淋面11上还设置有上驱动孔112,在下喷淋面12上设置有下驱动孔122,上水流通道13与上驱动孔112连接,下水流通道14与下驱动孔122连接。
41.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由于喷淋臂1是旋转工作的,其占用空间的大小取决于长度方向的尺寸(即为旋转时的直径),这就使得,本发明设计的双臂交叉状(x形状)的结构的单臂尺寸并非直线,而是有一定弯曲,从而能使得上水流通道13和下水流通道14更长,在更长的水流通道上便能够设置更多的喷淋孔,从而实现洗涤死角减少的目的。另外,独立的进水口能实现独立的上喷和下喷,为洗碗机的整体使用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便利,使用户能够体验更多的洗涤方式,满足不同场景情况下的要求,例如单独对某一个方向上进行加强清洗。除此之外,驱动孔的独立设置,也使得向上喷淋时和向下喷淋时可以是同向旋转,也可以是反向旋转,设计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举例而言,上驱动孔112和下驱动孔122当然可以设置成均驱动喷淋臂1沿一个方向旋转,还可以将其设置成不同方向,设置方向的不同,使研发人员能够根据喷淋臂1的旋转方向进行更多的控制方法拓展,延伸洗碗机的洗涤场景,使其应用范围更广泛。优选地,上喷淋孔111与上喷淋面11的夹角、下喷淋孔121与下喷淋面12的夹角应大于15
°
,以防止喷淋孔过多承担驱动孔的功能,导致其自身的喷射高度不足。
42.更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上水流通道13对应进水口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引流面131,在下水流通道14对应进水口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引流面141。更进一步地,在上水流通道13内还设置有第三引流面132,第三引流面132与第一引流面131不重叠,在下水流通道14内还设置有第四引流面142,第四引流面142与第二引流面141不重叠。
43.图6中的箭头示意性地指出了水流在上水流通道13和下水流通道14内分别的流动方向。当水流从图5中第一进水口15进入上水流通道13后,水是从竖直流动状态转变为水平流动的状态,直接撞击流水通道的平面的话,难免会造成水流反弹,特别是在初期刚刚进水时,这种水流的反弹将导致进水不畅,在启动时会听到空气爆鸣的突突声,这便是水流反流阻塞第一进水口15导致的,严重情况还会使水泵产生瞬时的高负荷而短路或停机。如图6所示,本技术首先在上水流通道13内设置了第一引流面131用以引流竖直流下的水至水平状态,由于存在引导面,水流将有一个缓冲,将下冲的力转化为输送水的力,不仅避免了水流反弹,还将这部分势能转换成水平流动的动能,从而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加快水流向流水通道端部的流入。更进一步地,由于水流至水平状态时仍然是发散的,本技术在第一引流面131之后设置了第三引流面132,进一步促使水流汇聚后流向上水流通道13的端部。除此之外,由于本发明的图5所示的结构本身是x型,其从中间部分流至水流通道的端部会有一定的拐角,第三引流面132还能充当拐角处的导流,进一步防止了水的逆流。当然,图6中仅示意了一半的水流,第一引导面还起到了分流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联想到将整体水流分流至上水流通道13的两端的方案,图中箭头仅指示了一端,另一端与其水流相同,无需再进一步示出。同样地原理,如图6所示,当水流从第二进水口16进入下水流通道14后,同样会经过第二引流面141的引流,实现竖直流水向水平流水的引导,再经过第四引流面142的引流,实现水平面上流水的汇聚。
44.下面参照图7和图8,对本发明的上水流通道13和下水流通道14的其它布置方式进行介绍。
45.如图7所示,上水流通道13和下水流通道14还可以实现上下叠层排布,相应地也可以设置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来实现水流的引导,如图8所示,上水流通道13和下水流通道14还可以实现左右并列排布,相应地同样可以设置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来实现水流的引导(图中未示出),相应地其第一进水口15、第二进水口16的布置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结构的需要灵活开口,不仅局限于图中的开口方式。
46.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洗碗机不仅包括下喷淋的主喷射孔,还包括了中喷淋臂1的向上喷射的主喷射孔,基于这种结构,无论待洗涤的碗筷设置在上层或下层,都能有一个非常接近的主喷射孔进行喷射洗涤,由于距离的拉近以及主喷射孔的增多,使得洗碗机的喷淋能够更彻底,清洁能力更强。由于喷淋臂1是旋转工作的,其占用空间的大小取决于长度方向的尺寸(即为旋转时的直径),这就使得,本发明设计的双臂交叉状(x形状)的结构的单臂尺寸并非直线,而是有一定弯曲,从而能使得上水流通道13和下水流通道14更长,在更长的水流通道上便能够设置更多的喷淋孔,从而实现洗涤死角减少的目的。另外,独立的进水口能实现独立的上喷和下喷,为洗碗机的整体使用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便利,使用户能够体验更多的洗涤方式,满足不同场景情况下的要求,例如单独对某一个方向上进行加强清洗。除此之外,驱动孔的独立设置,也使得向上喷淋时和向下喷淋时可以是同向旋转,也可以是反向旋转,设计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举例而言,上驱动孔112和下驱动孔122当然可以设置成均驱动喷淋臂1沿一个方向旋转,还可以将其设置成不同方向,设置方向的不同,使研发人员能够根据喷淋臂1的旋转方向进行更多的控制方法拓展,延伸洗碗机的洗涤场景,使其应用范围更广泛。本技术首先在上水流通道13内设置了第一引流面131用以引流竖直流下的水至水平状态,由于存在引导面,水流将有一个缓冲,将下冲的力转化为输送水的力,不仅避免了水流反弹,还将这部分势能转换成水平流动的动能,从而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加快水流向流水通道端部的流入。更进一步地,由于水流至水平状态时仍然是发散的,本技术在第一引流面131之后设置了第三引流面132,进一步促使水流汇聚后流向上水流通道13的端部。
4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用来阐述本发明的原理,并非旨在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发明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结构进行调整,以便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48.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方案当中是上喷淋面11上设置有上喷淋孔111和上驱动孔112,但是,显然也可以是只有上喷淋孔111,相应地上喷淋孔111倾斜设置,便既能实现喷淋也能实现驱动,并非必须要区分出两种不同结构的孔,这些简单的变化都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9.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尽管说明书中是以进水口的数量为两个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发明显然可以采用多个进水口,例如设置三个进水口,在两个独立进水口的基础上,设置第三进水口(图中未示出),能实现同时与上水流通道13和下水流通道14连通,进而实现连接第三进水口后上下同时喷淋的方案,这些都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50.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洗碗机,该洗碗机包括洗涤内胆,在洗涤内胆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喷淋臂2、中喷淋臂1和下喷淋臂3,中喷淋臂1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
喷淋臂。更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洗碗机的中送水管路4设置为多层套管的结构,如图4所示,这样的设计使得即使有两个进水口,仍然只需要一根管路完成连接,为洗碗机内部节省出了更大的空间,并且由于整体架构与常规的底喷中喷和顶喷共同配合的洗碗机相同,也可以基于现有生产线进行直接改进,无需进行额外生产线的增加,极大得降低了生产成本。
51.结合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整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与总结:当需要中喷淋臂1向上喷水时,控制洗碗机内的水从第一中送水通路41进入中送水管路4(中心的通路),然后从竖直方向进入中喷淋臂1,此时水流将流入上水流通道13,通过第一引流面131和第三引流面132的引流,将水输送至上喷淋面11的各个上喷淋孔111和上驱动孔112,从而驱动中喷淋臂1旋转并且向上喷水。
52.当需要中喷淋臂1向下喷水时同理,控制洗碗机内的水从第二中送水通路42进入中送水管路4(侧边圆环的通路),然后从竖直方向进入中喷淋臂1,此时水流将流入下水流通道14,通过第二引流面141和第四引流面142的引流,将水输送至下喷淋面12的各个下喷淋孔121和下驱动孔122,从而驱动中喷淋臂1旋转并且向下喷水。
53.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