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污水生物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2022-08-14 00:47: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池。


背景技术:

2.市政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进行脱氮除磷,近年来,考虑到节约土地的要求,微曝氧化沟作为对传统氧化沟工艺的改良应运而生。微曝氧化沟采用微孔曝气,通过增加有效水深、提高充氧效率等方式,减少占地面积。池体内由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形成a/a/o格局,有利于聚磷菌及硝化杆菌在厌氧及缺氧条件下获得充足的碳源,从而完成磷的释放及no3-n的反硝化,进而实现脱氮。由于出水在富氧区,聚磷菌可过量吸收磷,从而实现除磷。
3.二沉池是体现生物处理最后效果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池型有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矩形平流式等。其中,采用矩形平流式池型的二沉池在节约用地、便于污水厂的集约化布置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该池型具有良好的沉淀效果,对冲击负荷和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较容易,因此在国内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4.氧化沟、二沉池以及污泥泵房组成了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系统,在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通常生物处理系统一般采用独立构筑物分建形式,占地面积大,景观效果差,大面积敞开池面所散发的臭气还容易影响厂区及周边环境,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生物处理系统中各单元独立分开式建设并且整体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池。
6.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池,其特点在于,所述污水生物处理池包括:池体部和配水渠,所述配水渠设于所述池体部内,并且所述配水渠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池体部固定连接;所述配水渠的一侧与所述池体部围成微曝氧化沟,并且所述配水渠与所述微曝氧化沟相连通;所述配水渠的另一侧与所述池体部围成沉淀部,所述配水渠与所述沉淀部相连通。
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采用合建式一体化池型,将微曝氧化沟、平流式二沉池等处理单元进行组合,并将各处理单元之间采用渠道连通,这样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生物处理系统中各单元独立分开式建设并且整体性差的问题,使得所建设的污水生物处理池平面布置更加紧凑规整,节约了污水处理厂用地,为城市开发建设节省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9.较佳地,所述微曝氧化沟内设有回流污泥渠、好氧池、厌氧池和缺氧池,所述回流污泥渠的一端与池体部固定连接,所述回流污泥渠的另一端与配水渠固定连接;所述回流污泥渠的一侧设有所述好氧池,所述回流污泥渠的另一侧朝向所述沉淀部的方向依次设有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缺氧池。
10.较佳地,所述好氧池与所述配水渠相连通,污水进入所述微曝氧化沟并且依次流经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后流入所述配水渠。
11.较佳地,所述好氧池中还设有氧化沟出水堰门,所述氧化沟出水堰门与所述配水渠相连通,所述好氧池内的所述污水通过所述氧化沟出水堰门通入所述配水渠。
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微曝氧化沟内这样的设计使得好氧池、厌氧池、缺氧池的位置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对微曝氧化沟内的空间进行高效利用,有效提升了污水生物处理池的整体性与集成度。
13.较佳地,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之间设有内回流泵,所述内回流泵用于将所述好氧池中的所述污水通入所述缺氧池。
14.较佳地,所述厌氧池中设有厌氧池搅拌器,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内设有推流器,所述厌氧池搅拌器和所述推流器作用于所述污水,以使所述污水在所述微曝氧化沟内均匀流通。
15.较佳地,所述好氧池中还设有微孔曝气管,所述微孔曝气管用于对所述好氧池内的所述污水进行曝气处理。
16.较佳地,所述回流污泥渠上设有回流污泥堰门,所述回流污泥堰门将所述污泥从所述回流污泥渠通入所述厌氧池。
1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好氧池内还设有微孔曝气管,以使好氧池内保持好氧条件,搅拌器和推流器可以使污水在微曝氧化沟内保持均匀混合状态,并使得污水在微曝氧化沟内的流通更加顺畅,再加上其内设置有微孔曝气管,进一步保证了污水中的有机物等杂质在微曝氧化沟中被充分分解和反应。其中将好氧池内的部分污水回流至缺氧池,有利于保证缺氧池内的反硝化脱氮的有效进行。
18.较佳地,所述沉淀部内设有若干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分别与所述配水渠相连接,所述配水渠内对应所述沉淀池设有配水闸门,所述配水闸门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沉淀池与所述配水渠相连通。
19.较佳地,所述沉淀池远离所述配水渠的一端还设有沉淀池出水堰,污水经所述沉淀池处理后将清水从所述沉淀池出水堰排出所述污水生物处理池。
2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控制对应的配水闸门可使各沉淀池独立运行。
21.较佳地,所述污水生物处理池还包括污泥渠,所述配水渠包括第一配水渠和第二配水渠,所述污泥渠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配水渠和所述第二配水渠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水渠和所述第二配水渠上远离所述污泥渠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池体部固定连接。
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污泥渠与配水渠实现了整体性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单独设置污泥泵房,起到降低工程投资、节省用地的效果。
23.较佳地,所述污泥渠内设有回流污泥泵和剩余污泥泵,所述回流污泥泵用于将所述污泥渠内的污泥排入所述回流污泥渠,所述剩余污泥泵用于将所述污泥渠内的污泥排出所述污水生物处理池。
24.较佳地,所述沉淀部上设有链板式刮泥机,所述链板式刮泥机用于对所述沉淀池底部的污泥进行刮集,并将所述污泥通入所述污泥渠。
25.较佳地,所述配水渠上朝向所述沉淀部的一侧对应若干所述沉淀池分别设有排泥
闸门,所述沉淀池内的污泥经所述排泥闸门排入所述污泥渠。
26.较佳地,所述沉淀部还包括撇渣装置,所述撇渣装置包括撇渣管和撇渣井,所述撇渣管横跨于若干所述沉淀池,并且所述撇渣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池体部相连接,所述撇渣管与所述撇渣井的连接端处分别设有所述撇渣井,所述撇渣管用于对污水表面的浮渣进行刮集,并将所述浮渣通过所述撇渣井移除所述污水生物处理池。
2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设置链板式刮泥机和撇渣装置,不仅使得污泥能够及时排出污水生物处理池,同时还能够实现对部分污泥进行合理的再利用。
28.较佳地,所述污水生物处理池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覆盖于所述池体部的顶部。
29.较佳地,所述顶盖上背离所述池体部的一侧还设有检修部和人行通道。
3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污水生物处理池的池顶景观与厂区景观融为一体,效果美观,并方便对污水生物处理池进行管理。
31.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32.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33.本发明通过采用合建式一体化池型,将微曝氧化沟、平流式二沉池等处理单元进行组合,并将各处理单元之间采用渠道连通,这样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生物处理系统中各单元独立分开式建设并且整体性差的问题,使得所建设的污水生物处理池平面布置更加紧凑规整,节约了污水处理厂用地,为城市开发建设节省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生物处理池顶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生物处理池的顶盖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微曝氧化沟1
39.厌氧池11
40.厌氧池搅拌器111
41.缺氧池12
42.缺氧池潜水推流器121
43.好氧池13
44.微孔曝气管131
45.好氧池潜水推流器132
46.氧化沟出水堰门133
47.内回流泵134
48.回流污泥渠14
49.回流污泥堰门141
50.平流式二沉池2
51.配水渠21
52.配水闸门211
53.污泥渠22
54.回流污泥泵221
55.剩余污泥泵222
56.沉淀池23
57.链板式刮泥机231
58.排泥闸门232
59.撇渣管233
60.撇渣井234
61.沉淀池出水堰235
62.顶盖3
具体实施方式
63.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6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池,如图1-3所示,污水生物处理池包括:池体部和配水渠21,配水渠21设于池体部内,并且配水渠21的两端分别与池体部固定连接;配水渠21的一侧与池体部围成微曝氧化沟1,并且配水渠21与微曝氧化沟1相连通;配水渠21的另一侧与池体部围成沉淀部,配水渠21与沉淀部相连通。
65.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污水生物处理池采用合建式一体化池型,一体式的池体部中建设有配水渠21,配水渠21的两端分别与池体部固定连接并将池体部划分为微曝氧化沟1和沉淀池23两个部分,通过在配水渠21内设计对应的连通通道将微曝氧化沟1和沉池相连通,其中配水渠21与沉淀池23形成了平流式二沉池2。
66.本发明通过采用合建式一体化池型,将微曝氧化沟1、平流式二沉池2等处理单元进行组合,并将各处理单元之间采用渠道连通,这样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生物处理系统中各单元独立分开式建设并且整体性差的问题,使得所建设的污水生物处理池平面布置更加紧凑规整,节约了污水处理厂用地,为城市开发建设节省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6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微曝氧化沟1内设有回流污泥渠14、好氧池13、厌氧池11和缺氧池12,回流污泥渠14的一端与池体部固定连接,回流污泥渠14的另一端与配水渠21固定连接;回流污泥渠14的一侧设有好氧池13,回流污泥渠14的另一侧朝向沉淀部的方向依次设有厌氧池11和缺氧池12。好氧池13与配水渠21相连通,污水进入微曝氧化沟1并且依次流经厌氧池11、缺氧池12和好氧池13后流入配水渠21。其中,好氧池13中还设有氧化沟出水堰门133,氧化沟出水堰门133与配水渠21相连通,好氧池13内的污水通过氧化沟出水堰门133通入配水渠21。
68.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微曝氧化沟1内建设回流污泥渠14,回流污泥渠14的一侧设有好氧池13,回流污泥渠14的另一侧依次设有厌氧池11和缺氧池12,污水经过市政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后,首先进入微曝氧化沟1,污水在微曝氧化沟1中依次经过厌氧池11、缺氧池12、好氧池13以对污水中的有机废物等杂质进行分解和处理,经微曝氧化沟1处理后的污水从好氧池13上设置的氧化沟出水堰门133流入配水渠21。微曝氧化沟1内这样的设计使得好氧池13、厌氧池11、缺氧池12的位置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对微曝氧化沟1内的空间进行高
效利用,有效提升了污水生物处理池的整体性与集成度。
69.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缺氧池12和好氧池13之间设有内回流泵134,内回流泵134用于将好氧池13中的污水通入缺氧池12。厌氧池11中设有厌氧池搅拌器111,缺氧池12和好氧池13内设有推流器,厌氧池搅拌器111和推流器作用于污水,以使污水在微曝氧化沟1内均匀流通。好氧池13中还设有微孔曝气管131,微孔曝气管131用于对好氧池13内的污水进行曝气处理。回流污泥渠14上设有回流污泥堰门141,回流污泥堰门141将污泥从回流污泥渠14通入厌氧池11。
70.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微曝氧化沟1池内设有搅拌器和推流器,具体为在厌氧池11内设置厌氧池搅拌器111,在缺氧池12内设置缺氧池潜水推流器121,在好氧池13内设置好氧池潜水推流器132,同时在好氧池13内还设有微孔曝气管131,以使好氧池13内保持好氧条件,搅拌器和推流器可以使污水在微曝氧化沟1内保持均匀混合状态,并使得污水在微曝氧化沟1内的流通更加顺畅,再加上其内设置有微孔曝气管131,进一步保证了污水中的有机物等杂质在微曝氧化沟1中被充分分解和反应。在缺氧池12与好氧池13的隔墙上设置内回流泵134,在回流污泥渠14上设有回流污泥堰门141,其中内回流泵134将好氧池13中的部分污水通入缺氧池12,回流污泥堰门141将污泥从回流污泥渠14通入厌氧池11。其中将好氧池13内的部分污水回流至缺氧池12,有利于保证缺氧池12内的反硝化脱氮的有效进行。
71.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沉淀部内设有若干沉淀池23,沉淀池23分别与配水渠21相连接,配水渠21内对应沉淀池23设有配水闸门211,配水闸门211用于控制对应的沉淀池23与配水渠21相连通。沉淀池23远离配水渠21的一端还设有沉淀池出水堰235,污水经沉淀池23处理后将清水从沉淀池出水堰235排出污水生物处理池。
72.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平流式二沉池2由配水渠21,污泥渠22和沉淀池23组成,沉淀部内设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沉淀池23,微曝氧化沟1处理后的污水经配水渠21进行配水,并均匀分配至多组平行布置的沉淀池23,在配水渠21上对应每个沉淀池23还设有配水闸门211,通过控制对应的配水闸门211可使各沉淀池23独立运行,经沉淀池23进行泥水分离后,清水通过沉淀池出水堰235排出污水生物处理池。
73.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污水生物处理池还包括污泥渠22,配水渠21包括第一配水渠和第二配水渠,污泥渠2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配水渠和第二配水渠固定连接,第一配水渠和第二配水渠上远离污泥渠22的一端分别与池体部固定连接。
74.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配水渠21分为第一配水渠和第二配水渠两部分,在第一配水渠和第二配水渠之间设置污泥渠22,这样使得污泥渠22与配水渠21实现了整体性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单独设置污泥泵房,起到降低工程投资、节省用地的效果。
75.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污泥渠22内设有回流污泥泵221和剩余污泥泵222,回流污泥泵221用于将污泥渠22内的污泥排入回流污泥渠14,剩余污泥泵222用于将污泥渠22内的污泥排出污水生物处理池。沉淀部上设有链板式刮泥机231,链板式刮泥机231用于对沉淀池23底部的污泥进行刮集,并将污泥通入污泥渠22。配水渠21上朝向沉淀部的一侧对应若干沉淀池23分别设有排泥闸门232,沉淀池23内的污泥经排泥闸门232排入污泥渠22。沉淀部还包括撇渣装置,撇渣装置包括撇渣管233和撇渣井234,撇渣管233横跨于若干沉淀池23,并且撇渣管233的两端分别与池体部相连接,撇渣管233与撇渣井234的连接端处分别设有撇渣井234,撇渣管233用于对污水表面的浮渣进行刮集,并将浮渣通过撇
渣井234移除污水生物处理池。
76.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沉淀池23中设置链板式刮泥机231和撇渣装置,链板式刮泥机231用于对沉淀池23池底的污泥进行刮集,刮集后的污泥被送入污泥渠22,在污泥渠22内设有回流污泥泵221和剩余污泥泵222,污泥渠22内的污泥一部分由回流污泥泵221提升后,经回流污泥渠14输送至微曝氧化沟1,通过回流污泥堰门141进入厌氧池11,另一部分由剩余污泥泵222提升后,输送至厂区污泥脱水系统;撇渣装置包括撇渣管233和撇渣井234,撇渣管233横跨于若干沉淀池23上,撇渣管233用于对沉淀池23池面的浮渣进行刮集,撇渣管233的两端分别与池体部相连接,撇渣管233与撇渣井234的连接端处分别设有撇渣井234,浮渣经撇渣井234进入厂区污水系统。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链板式刮泥机231和撇渣装置,不仅使得污泥能够及时排出污水生物处理池,同时还能够实现对部分污泥进行合理的再利用。
7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污水生物处理池还包括顶盖3,顶盖3覆盖于池体部的顶部。顶盖3上背离池体部的一侧还设有检修部和人行通道。
78.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池体部上设有绿色顶盖3,该顶盖3上包括景观区和设备操作区,其中景观区上种植绿化和生态铺装,使得污水生物处理池的池顶景观与厂区景观融为一体,并且其应用了海绵城市的理念,通过布置表层植物、覆土层和疏水设施,发挥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提升污水处理厂厂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在顶盖3上的设备操作区在必要的位置设置检修部和人行通道,以方便对污水生物处理池进行管理。同时,本发明采用整体加盖的形式,方便了对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进行集中收集,由管道输送至除臭设施进行达标处理后排放,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79.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