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蹬腿功能的二合一划船机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20:24: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健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蹬腿功能的二合一划船机。


背景技术:

2.划船器对腰部、上肢、胸部、背部的肌肉增强有较好的作用。每划一次,上肢、腰腹部、背部在过程中都会完成一次完整的收缩与伸展,可以达到一个上身肌肉有氧练习效果。
3.传统的划船机训练设备只能针对划船时的上半身运动进行模拟,训练范围仅包括手臂和前胸的力量训练,训练效果较为单一,并不能完全将划船机设备的锻炼性能运用到位,缺少一种可通过模拟划船时的动作,对使用者上半身进行划船训练,下半身进行蹬腿训练,且便于切换训练动作的划船机训练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带蹬腿功能的二合一划船机,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包括划船机本体、拉力织带、拉杆、滑座、滑轨架、靠背、织带导向组件、滑座连接组件和具有为拉力织带提供回复阻力的驱动训练组件,所述驱动训练组件设置在划船机本体内部,所述拉力织带设置在驱动训练组件上且拉力织带的一端从划船机本体前端的上方穿出,所述滑轨架设置在划船机本体后端的顶部,所述滑座设置在滑轨架顶部且滑座可在划船机本体后端的顶部沿直线方向滑动,所述滑座连接组件设置在滑座底部的后端,所述靠背设置在滑座顶部的后端,所述织带导向组件设置在划船机本体的前端且位于拉力织带从划船机本体前端穿出位置的下方,在划船训练状态时,将拉杆与拉力织带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在蹬腿训练状态时,通过将拉力织带的端部压覆在织带导向组件下,并且向滑座位置处拉伸,直至与位于滑座底部后端的滑座连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织带导向组件包括织带轮和织带轮饰盖,所述织带轮饰盖设置在划船机本体的前端,所述织带轮饰盖下部呈镂空设置,所述织带轮设置在织带轮饰盖下部镂空处且与其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织带轮两侧侧端设有凸起,在蹬腿训练状态下,位于织带轮和滑座之间的拉力织带呈趋于水平的状态。
7.进一步的,所述滑座连接组件包括插扣收纳盒、连接件和母插扣,所述插扣收纳盒通过螺栓固定在滑座底部的后端,所述插扣收纳盒靠近划船机本体前端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开口与插扣收纳盒的内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母插扣连接,所述拉力织带的端部设有与母插扣可拆卸式连接的子插扣,所述拉杆的侧端设有与拉力织带上的子插扣可拆卸式连接的母插扣。
8.进一步的,还包括足部支撑踏板和拉杆固定架,所述足部支撑踏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足部支撑踏板分别设置在划船机本体前端的两侧且位于织带轮饰盖的下方,所述拉杆固定架设置在划船机本体的前端,所述拉杆固定架靠近划船机本体后端的一侧设有用于对
拉杆进行可拆卸式固定的固定卡槽。
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足部支撑踏板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足部的魔术贴调节带。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训练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架、卷簧盒组、传动皮带、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第二连接架和阻力磁性盘,所述第一连接架设置在划船机本体后端内部的底端靠近划船机本体前端的一侧,所述卷簧盒组设置在第一连接架上且转动连接,所述拉力织带位于划船机本体内部的一端与卷簧盒组内部卷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设置在第一连接架的侧端且与卷簧盒组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设置在划船机本体后端内部的底端且位于第一连接架远离划船机本体前端的一侧,所述第二皮带轮设置在第二连接架上且转动连接,所述传动皮带套设在第一皮带轮上和第二皮带轮的侧端,所述阻力磁性盘设置在划船机本体后端内部且上端与划船机本体后端内部的顶端连接,所述阻力磁性盘呈弧形设置且位于第二皮带轮的外侧,所述第二皮带轮内部设有磁吸件。
11.进一步的,还包括阻力切换组件,所述阻力切换组件设置在划船机本体的后端,所述阻力切换组件包括第三连接架、切换盘、切换把手、调节绳和限位架,所述第三连接架设置在划船机本体的内部且位于第一皮带轮上方,所述切换盘设置在第三连接架上且转动连接,所述划船机本体上设有开槽且开槽位于织带轮饰盖和滑轨架之间,所述切换把手设置在划船机本体上且切换把手的底部穿过开槽与切换盘的上部连接,所述限位架设置在划船机本体内部的底端且位于阻力磁性盘下端的一侧,所述调节绳的一端与切换盘的下端连接,所述调节绳的另一端穿过限位架与阻力磁性盘的下端连接,并且调节绳通过限位架进行限位。
12.进一步的,还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设置在划船机本体底部靠近足部支撑踏板的一侧。
13.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子显示器,所述电子显示器安装在划船机本体前端的顶部。
14.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5.其一,本装置中使用者坐在滑座上保持位置不动时,可进行上半身的划船训练,手握拉杆拉动拉力织带将拉杆拉至前胸的位置,驱动训练组件可为使用者拉动拉力织带时提供阻力,使得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拉动拉力织带,从而达到力量训练的效果,当需要进行蹬腿训练时,将拉力织带与拉杆进行拆卸,并且将拉力织带的端部压覆在织带导向组件下并拉伸至与位于滑座底部后端的滑座连接组件进行连接,位于织带导向组件和滑座之间的拉力织带趋于水平状态,使用者坐在滑座上蹬腿带动滑座在滑轨架上往复滑动,蹬腿的同时依靠腿部力量拉动拉力织带,从而达到蹬腿训练的效果,通过设置的织带导向组件和滑座连接组件对拉力织带的拉力方向进行转换,从而实现了在划船训练与蹬腿训练两种模式之间便捷切换的效果。
16.其二,通过将拉力织带压覆在织带轮下并与滑座的后端进行连接,位于织带轮和滑座之间的拉力织带呈趋于水平的状态,使得使用者在蹬腿训练时,拉力织带是处于接近水平的状态进行拉伸,从而便于使用者在蹬腿训练时更加顺畅的拉动拉力织带。
17.其三,在进行蹬腿训练时,拉力织带的端部与拉杆通过母插扣和子插扣进行拆卸,拉力织带压覆在织带轮下后再将拉力织带端部的子插扣与连接件端部的母插扣连接,从而实现将拉力织带与滑座底部的后端相连接的效果,此时,使用者将双脚放置于划船机本体
处进行支撑,靠双腿的力量驱动自身带动靠背坐垫在滑轨架上进行往复滑动,滑座上的靠背部分为使用者训练时对背部提供支撑力,拉力织带为滑动提供阻力,从而进行蹬腿训练,并且由于滑座连接组件设置于滑座底部靠后方的位置,使用者坐在滑座上进行蹬腿训练时整体的受力点靠后,使用者训练时产生的作用力转移至滑座的后方,从而避免了蹬腿训练时用力过度可能会导致滑座翘起的问题,同时,连接件可以为弹性织带类连接件,使用时只需将连接件上的母插扣拉伸至滑座的前端,使得与拉力织带的可拆卸式连接更为便捷迅速,避免了由于滑座连接组件设置在滑座底部的后端,与拉力织带进行连接时较为不便的问题。
18.其四,使用者进行蹬腿训练时,将双脚置于足部支撑踏板处,以起到蹬腿时为双腿提供支撑力的效果,以便于使用者通过蹬腿带动拉力织带拉伸从而进行蹬腿训练,将拉杆从拉力织带上拆卸后,可将拉杆放置于拉杆固定片上进行固定,以便于将拉力织带与连接件连接时对拉杆进行收纳;当使用者将双脚置于足部支撑踏板上后,通过设置的魔术贴调节带,可将双脚与足部支撑踏板锁定以防止训练时双脚从足部支撑踏板上脱落。
19.其五,通过设置的卷簧盒组,确保在拉动拉力织带时,使用者卸力的同时卷簧盒组回复带动拉力织带自动复位,从而实现拉动拉力织带后无需使用者自主将拉力织带复位,以便于持续进行拉动拉力织带这一动作的效果,为了提升使用者拉动拉力织带时的阻力已达到训练效果,设置有阻力磁性盘,阻力磁性盘与内部设有磁吸件的第二皮带轮之间相互吸引,在第一皮带轮转动时通过传动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时,由于阻力磁性盘的磁力,从而对第二皮带轮的旋转产生阻力,从而对使用者拉动拉力织带产生阻力,以达到训练效果。
20.其六,当需要切换至蹬腿训练时,需要拉动拉力织带将其与滑座底部的连接件相连接,为了便于进行此操作,需要减少此过程中拉动拉力织带时的阻力,通过往划船机本体后端的方向拨动切换把手,带动切换盘旋转的过程中对调节绳进行拉扯,从而将阻力磁性盘往远离第二皮带轮的方向拉动,从而减少对第二皮带轮的磁吸效果,进而减少对其旋转时的阻力,阻力减少使得拉动拉力织带时更为轻松省力,从而便于将拉力织带与连接件相连接,需要进行训练时,拨动切换把手复位即可。
21.其七,本装置在处于蹬腿训练的模式时,还可以使用另一种训练方式,使用者呈站立状态向上拉伸拉力织带,从而模拟类似引体向上的训练方式,对使用者的上半身进行力量训练,为了避免使用者向上方拉动拉力织带时,力气过大带动整体装置产生位移,设置了脚踏板,使用者可脚踩脚踏板向上拉伸拉力织带,脚踏板与划船机本体相连接,从而避免了训练过程中力量过大导致装置整体位移的问题。
22.其八,通过电子显示器可以显示使用者每次训练的一些参数和指标,如次数、训练目标、卡路里消耗等,从而起到辅助使用者进行训练的效果。
附图说明
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发明中进行划船训练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中进行蹬腿训练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中向上拉伸拉力织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中滑座和滑座连接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中划船训练组件和阻力切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30.图7为本发明中划船训练组件和阻力切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31.附图标记
32.划船机本体1、拉力织带2、拉杆3、滑座4、滑轨架5、靠背6、织带导向组件7、织带轮71、织带轮饰盖72、滑座连接组件8、插扣收纳盒81、连接件82、母插扣83、子插扣84、足部支撑踏板9、拉杆固定架10、魔术贴调节带11、驱动训练组件12、第一连接架121、卷簧盒组122、传动皮带123、第一皮带轮124、第二皮带轮125、第二连接架126、阻力磁性盘127、阻力切换组件13、第三连接架131、切换盘132、切换把手133、调节绳134、限位架135、脚踏板14、电子显示器15。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带蹬腿功能的二合一划船机,包括划船机本体1、拉力织带2、拉杆3、滑座4、滑轨架5、靠背6、织带导向组件7、滑座连接组件8和具有为拉力织带2提供回复阻力的驱动训练组件12,所述驱动训练组件12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内部,所述拉力织带2设置在驱动训练组件12上且拉力织带2的一端从划船机本体1前端的上方穿出,所述滑轨架5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后端的顶部,所述滑座4设置在滑轨架5顶部且滑座4可在划船机本体1后端的顶部沿直线方向滑动,所述滑座连接组件8设置在滑座4底部的后端,所述靠背6设置在滑座4顶部的后端,所述织带导向组件7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的前端且位于拉力织带2从划船机本体1前端穿出位置的下方,在划船训练状态时,将拉杆3与拉力织带2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在蹬腿训练状态时,通过将拉力织带2的端部压覆在织带导向组件7下,并且向滑座4位置处拉伸,直至与位于滑座4底部后端的滑座连接组件8可拆卸地连接;本装置中使用者坐在滑座4上保持位置不动时,可进行上半身的划船训练,手握拉杆3拉动拉力织带2将拉杆3拉至前胸的位置,驱动训练组件12可为使用者拉动拉力织带2时提供阻力,使得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拉动拉力织带2,从而达到力量训练的效果,当需要进行蹬腿训练时,将拉力织带2与拉杆3进行拆卸,并且将拉力织带2的端部压覆在织带导向组件7下并拉伸至与位于滑座4底部后端的滑座连接组件8进行连接,位于织带导向组件7和滑座4之间的拉力织带2趋于水平状态,使用者坐在滑座4上蹬腿带动滑座4在滑轨架5上往复滑动,蹬腿的同时依靠腿部力量拉动拉力织带2,从而达到蹬腿训练的效果,通过设置的织带导向组件7和滑座连接组件8对拉力织带2的拉力方向进行转换,从而实现了在划船训练与蹬腿训练两种模式之间便捷切换的效果。
36.优选的,所述织带导向组件7包括织带轮71和织带轮饰盖72,所述织带轮饰盖72设
置在划船机本体1的前端,所述织带轮饰盖72下部呈镂空设置,所述织带轮71设置在织带轮饰盖72下部镂空处且与其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织带轮71两侧侧端设有凸起,在蹬腿训练状态下,位于织带轮71和滑座4之间的拉力织带2呈趋于水平的状态;通过将拉力织带2压覆在织带轮71下并与滑座4的后端进行连接,位于织带轮71和滑座4之间的拉力织带2呈趋于水平的状态,使得使用者在蹬腿训练时,拉力织带2是处于接近水平的状态进行拉伸,从而便于使用者在蹬腿训练时更加顺畅的拉动拉力织带2。
37.优选的,所述滑座连接组件8包括插扣收纳盒81、连接件82和母插扣83,所述插扣收纳盒81通过螺栓固定在滑座4底部的后端,所述插扣收纳盒81靠近划船机本体1前端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连接件82的一端穿过开口与插扣收纳盒81的内部连接,所述连接件82的另一端与母插扣83连接,所述拉力织带2的端部设有与母插扣83可拆卸式连接的子插扣84,所述拉杆3的侧端设有与拉力织带2上的子插扣84可拆卸式连接的母插扣83;在进行蹬腿训练时,拉力织带2的端部与拉杆3通过母插扣83和子插扣84进行拆卸,拉力织带2压覆在织带轮71下后再将拉力织带2端部的子插扣84与连接件82端部的母插扣83连接,从而实现将拉力织带2与滑座4底部的后端相连接的效果,此时,使用者将双脚放置于划船机本体1处进行支撑,靠双腿的力量驱动自身带动靠背6坐垫在滑轨架5上进行往复滑动,滑座4上的靠背6部分为使用者训练时对背部提供支撑力,拉力织带2为滑动提供阻力,从而进行蹬腿训练,并且由于滑座连接组件8设置于滑座4底部靠后方的位置,使用者坐在滑座4上进行蹬腿训练时整体的受力点靠后,使用者训练时产生的作用力转移至滑座4的后方,从而避免了蹬腿训练时用力过度可能会导致滑座4翘起的问题,同时,连接件82可以为弹性织带类连接件82,使用时只需将连接件82上的母插扣83拉伸至滑座4的前端,使得与拉力织带2的可拆卸式连接更为便捷迅速,避免了由于滑座连接组件8设置在滑座4底部的后端,与拉力织带2进行连接时较为不便的问题。
38.优选的,还包括足部支撑踏板9和拉杆固定架10,所述足部支撑踏板9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足部支撑踏板9分别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前端的两侧且位于织带轮饰盖72的下方,所述拉杆固定架10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的前端,所述拉杆固定架10靠近划船机本体1后端的一侧设有用于对拉杆3进行可拆卸式固定的固定卡槽。
39.优选的,每个所述足部支撑踏板9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足部的魔术贴调节带11;使用者进行蹬腿训练时,将双脚置于足部支撑踏板9处,以起到蹬腿时为双腿提供支撑力的效果,以便于使用者通过蹬腿带动拉力织带2拉伸从而进行蹬腿训练,将拉杆3从拉力织带2上拆卸后,可将拉杆3放置于拉杆3固定片上进行固定,以便于将拉力织带2与连接件82连接时对拉杆3进行收纳;当使用者将双脚置于足部支撑踏板9上后,通过设置的魔术贴调节带11,可将双脚与足部支撑踏板9锁定以防止训练时双脚从足部支撑踏板9上脱落。
40.优选的,所述驱动训练组件12包括第一连接架121、卷簧盒组122、传动皮带123、第一皮带轮124、第二皮带轮125、第二连接架126和阻力磁性盘127,所述第一连接架121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后端内部的底端靠近划船机本体1前端的一侧,所述卷簧盒组122设置在第一连接架121上且转动连接,所述拉力织带2位于划船机本体1内部的一端与卷簧盒组122内部卷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124设置在第一连接架121的侧端且与卷簧盒组122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126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后端内部的底端且位于第一连接架121远离划船机本体1前端的一侧,所述第二皮带轮125设置在第二连接架126上且转动连接,所述
传动皮带123套设在第一皮带轮124上和第二皮带轮125的侧端,所述阻力磁性盘127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后端内部且上端与划船机本体1后端内部的顶端连接,所述阻力磁性盘127呈弧形设置且位于第二皮带轮125的外侧,所述第二皮带轮125内部设有磁吸件;通过设置的卷簧盒组122,确保在拉动拉力织带2时,使用者卸力的同时卷簧盒组122回复带动拉力织带2自动复位,从而实现拉动拉力织带2后无需使用者自主将拉力织带2复位,以便于持续进行拉动拉力织带2这一动作的效果,为了提升使用者拉动拉力织带2时的阻力已达到训练效果,设置有阻力磁性盘127,阻力磁性盘127与内部设有磁吸件的第二皮带轮125之间相互吸引,在第一皮带轮124转动时通过传动皮带123带动第二皮带轮125转动时,由于阻力磁性盘127的磁力,从而对第二皮带轮125的旋转产生阻力,从而对使用者拉动拉力织带2产生阻力,以达到训练效果。
41.优选的,还包括阻力切换组件13,所述阻力切换组件13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的后端,所述阻力切换组件13包括第三连接架131、切换盘132、切换把手133、调节绳134和限位架135,所述第三连接架131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皮带轮124上方,所述切换盘132设置在第三连接架131上且转动连接,所述划船机本体1上设有开槽且开槽位于织带轮饰盖72和滑轨架5之间,所述切换把手133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上且切换把手133的底部穿过开槽与切换盘132的上部连接,所述限位架135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内部的底端且位于阻力磁性盘127下端的一侧,所述调节绳134的一端与切换盘132的下端连接,所述调节绳134的另一端穿过限位架135与阻力磁性盘127的下端连接,并且调节绳134通过限位架135进行限位;当需要切换至蹬腿训练时,需要拉动拉力织带2将其与滑座4底部的连接件82相连接,为了便于进行此操作,需要减少此过程中拉动拉力织带2时的阻力,通过往划船机本体1后端的方向拨动切换把手133,带动切换盘132旋转的过程中对调节绳134进行拉扯,从而将阻力磁性盘127往远离第二皮带轮125的方向拉动,从而减少对第二皮带轮125的磁吸效果,进而减少对其旋转时的阻力,阻力减少使得拉动拉力织带2时更为轻松省力,从而便于将拉力织带2与连接件82相连接,需要进行训练时,拨动切换把手133复位即可。
42.优选的,还包括脚踏板14,所述脚踏板14设置在划船机本体1底部靠近足部支撑踏板9的一侧;本装置在处于蹬腿训练的模式时,还可以使用另一种训练方式,使用者呈站立状态向上拉伸拉力织带2,从而模拟类似引体向上的训练方式,对使用者的上半身进行力量训练,为了避免使用者向上方拉动拉力织带2时,力气过大带动整体装置产生位移,设置了脚踏板14,使用者可脚踩脚踏板14向上拉伸拉力织带2,脚踏板14与划船机本体1相连接,从而避免了训练过程中力量过大导致装置整体位移的问题。
43.优选的,还包括电子显示器15,所述电子显示器15安装在划船机本体1前端的顶部;通过电子显示器15可以显示使用者每次训练的一些参数和指标,如次数、训练目标、卡路里消耗等,从而起到辅助使用者进行训练的效果。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