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3:57: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防护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


背景技术:

2.人防防护密闭门是具有阻挡冲击波和隔绝毒剂两种功能的门。目前人防防护密闭门采用平开式,按门扇数量划分,有单扇人防防护密闭门和双扇人防防护密闭门两种。单扇人防防护密闭门一般尺寸较小,常作为人员出入口,双扇人防防护密闭门一般尺寸较大,常用作车辆出入口。
3.目前建筑上采用的人防防护密闭门多为钢筋混凝土材质或者钢结构材质。为了阻挡战时巨大的冲击波,人防防护密闭门的门体设计得较为厚重,由于人防防护密闭门只有在战时才会使用,从而平时人防防护密闭门的门扇为打开状态,由于该门扇巨大且较为厚重,现有人防防护密闭门的设置方式占据了较大空间,对设置人防防护密闭门周围的空间有影响。另外,人防防护密闭门需要门槛,固定门槛会导致建筑内部无法畅通地通行,活门槛则会造成预埋以及后置安装组件的准备和储存等问题,总之现有门槛的设置造成了极大地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能够解决现有人防防护门的设置方式使其占据了较大空间,影响其周围空间,而门槛的设置造成了极大地不方便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包括门扇、升降机构和安放槽;设置人防防护密闭门的位置的上方墙体设置所述升降机构;所述安放槽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下方的地面;所述升降机构的前端能够挂住所述门扇的上端面,用于将所述门扇吊起直至封闭门口,或者用于将所述门扇放下直至平放于所述安放槽以实现所述门扇的外表面与所述地面平齐。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还包括上卡口组件;所述上卡口组件包括底座和可旋转件;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于所述上方墙体;所述可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顶部铰接,以带动自身的另一端能够卡住或远离所述门扇的外表面的上端。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放槽的底面依次包括第一斜面、平面和第二斜面;沿所述第一斜面到所述平面呈钝角,沿所述平面到第二斜面呈钝角。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还包括下卡口组件;所述下卡口组件设置于所述安放槽的底面的前方且所述下卡口组件的前端面与安放槽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卡放空间,当所述门扇封闭所述门口时,所述门扇的下端位于所述卡放空间内以使所述门扇的外表面的下端被卡住。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还包括滚动轮和垫杆;所述
滚动轮设置于所述门扇的下端的靠近内表面的拐角处;所述垫杆设置于所述门扇的内表面的上方,用于当所述门扇平放于所述安放槽时确保所述门扇的外表面与所述地面平齐。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用于当所述门扇平放于所述安放槽时,封堵所述门扇的上端面与所述安放槽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并保证自身的上表面与地面平齐。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轮、吊索、挂钩和驱动结构;所述滑轮设置于所述上方墙体的顶面;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吊索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吊索卷起或放开;所述吊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后设置所述挂钩,所述挂钩用于挂住所述门扇的上端面。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包括门扇、升降机构和安放槽。设置人防防护密闭门的位置的上方墙体设置升降机构。安放槽设置于升降机构下方的地面。升降机构的前端能够挂住门扇的上端面,用于将门扇吊起直至封闭门口,或者用于将门扇放下直至平放于安放槽以实现门扇的外表面与地面平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防防护密闭门,平时状态下,门扇平放于安放槽且门扇的外表面与地面平齐,从而该人防防护密闭门当作地面使用,车辆、行人等均可在其外表面上行驶。当遇到战时状态时,升降机构的前端下降,挂住门扇的上端面,逐渐将门扇吊起直至封闭门口。当战时状态过去,让升降机构下降并保持门扇缓慢放下直至平放于安放槽以实现门扇的外表面与地面平齐,从而门扇可以继续当作地面使用。相较于传统的人防防护密闭门,本技术实施例的人防防护密闭门改进了其开启关闭方式,由于安放槽设置于地面,在平时状态下,可以将人防防护密闭门隐藏于地面,使门口为打开状态,不会占据地面以上的空间,从而不会影响人防防护密闭门周围的空间,尤其对于商业价值较高的空间带来很高的收益,并保证了建筑物的常规使用。而安放槽的设置,门扇关闭状态下,门扇的下端的内表面可以抵于安放槽的内侧壁,从而实现门口的封闭,运用地面的安放槽的隐藏空间,自然形成固定门槛,不需要额外设置门槛,保持了建筑物内部通行无高差,从而不影响建筑内部的通行,节省了活门槛所需材料,也不存在后置安装组件的准备和存储等问题,进而提高了人防防护密闭门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在战时状态下门口被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在平时状态下门口被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从关闭状态到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一;
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从关闭状态到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二;
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从关闭状态到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三;
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从关闭状态到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四;
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从关闭状态到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五。
22.图标:1-门扇;11-吊环;2-升降机构;21-滑轮;22-吊索;23-挂钩;24-驱动结构;25-开关;3-安放槽;31-第一斜面;32-平面;33-第二斜面;34-弧面;4-上方墙体;5-上卡口组件;51-底座;52-可旋转件;6-下卡口组件;7-滚动轮;8-垫杆;9-垫块;10-延伸块;20-闭门系统;30-开启装置;4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5.请参照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包括门扇1、升降机构2和安放槽3。其中,该门扇1可以由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成,从而其强度足够满足平放于安放槽3后作为地面40的日常使用。一般在地面40向下预留350mm深度的降板区域,与车库排水沟联通形成该安放槽3。设置人防防护密闭门的位置的上方墙体4设置升降机构2。安放槽3设置于升降机构2下方的地面40。升降机构2的前端能够挂住门扇1的上端面,用于将门扇1吊起直至封闭门口,此时门扇1的下端的内表面抵于安放槽3的内侧壁,从而实现门口的封闭,进而不需要设置门槛。或者升降机构2用于将门扇1放下直至平放于安放槽3以实现门扇1的外表面与地面40平齐,此时人防防护密闭门当作地面40使用,车辆、行人等均可在其外表面上行驶。
26.如图1所示,门扇1的左侧面为其内表面,门扇1左侧的区域为人防门内部,门扇1的右侧面为其外表面,门扇1的右侧区域为人防门外部。在实际中,人防防护密闭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人防门内部的闭门系统20,用于卡住门扇1的上下左右。人防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
门外用的开启装置30,用于方便人员从外部开启门扇1。在门扇1的上端面设置有吊环11,以方便升降机构2的前端挂住门扇1的上端面。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防防护密闭门,平时状态下,门扇1平放于安放槽3且门扇1的外表面与地面40平齐,从而该人防防护密闭门当作地面40使用,车辆、行人等均可在其外表面上行驶。当遇到战时状态时,升降机构2的前端下降,挂住门扇1的上端面,逐渐将门扇1吊起直至封闭门口。当战时状态过去,让升降机构2下降并保持门扇1缓慢放下直至平放于安放槽3以实现门扇1的外表面与地面40平齐,从而门扇1可以继续当作地面40使用。相较于传统的人防防护密闭门,本技术实施例的人防防护密闭门改进了其开启关闭方式,由于安放槽3设置于地面40,在平时状态下,可以将人防防护密闭门隐藏于地面40,使门口为打开状态,不会占据地面40以上的空间,从而不会影响人防防护密闭门周围的空间,尤其对于商业价值较高的空间带来很高的收益,并保证了建筑物的常规使用。而安放槽3的设置,门扇1关闭状态下,门扇1的下端的内表面可以抵于安放槽3的内侧壁,从而实现门口的封闭,运用地面40的安放槽3的隐藏空间,自然形成固定门槛,不需要额外设置门槛,保持了建筑物内部通行无高差,从而不影响建筑内部的通行,节省了活门槛所需材料,也不存在后置安装组件的准备和存储等问题,进而提高了人防防护密闭门使用的便捷性。
28.继续参照图1~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还包括上卡口组件5。上卡口组件5包括底座51和可旋转件52。底座51的底部设置于上方墙体4。如图1~7所示,上方墙体4包括顶板和竖梁,底座5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竖梁的右侧壁。可旋转件52的一端与底座51的顶部铰接,以带动自身的另一端能够卡住或远离门扇1的外表面的上端。图1示出了人防防护密闭门在战时状态下门口被封闭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可旋转件52的另一端卡住门扇1的外表面的上端。图2示出了人防防护密闭门在平时状态下门口被打开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可旋转件52的另一端向外旋转以使其远离门扇1的外表面的上端,从而使门扇1能够下移。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卡口组件5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上卡口组件5的设置,能够使人防防护密闭门封闭门口时,其上端被更好地固定。
29.进一步地,安放槽3的底面依次包括第一斜面31、平面32和第二斜面33。沿第一斜面31到平面32呈钝角,沿平面32到第二斜面33呈钝角,即如图1~7所示,安放槽3的底面呈下凹的梯形,从而在门扇1被升降机构2带动下上升或下降时,便于门扇1底端在安放槽3内的滑动。另外,安放槽3的底面呈下凹的梯形,当门扇1平放于安放槽3时,闭门系统20刚好位于该下凹空间中,该下凹空间可保证门扇1上设置的闭门系统20始终与门扇1保持结合状态,同时也可将开启装置30拆除置于该下凹空间中。在实际中,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直接将安放槽3的底面凝固成第一斜面31、平面32和第二斜面33的结构。
30.参照图1~7所示,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还包括下卡口组件6。其中,卡口是指用卡、夹的方式连接或固定另一物体的构件。下卡口组件6设置于安放槽3的底面的前方(图1中安放槽3底面的左侧即为所述的前方)且下卡口组件6的前端面与安放槽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卡放空间,具体地,如图1~7所示,下卡口组件6的前端面与安放槽3的前端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卡放空间,当门扇1封闭门口时,门扇1的下端位于卡放空间内以使门扇1的外表面的下端被卡住。
31.图1~7示出了该下卡口组件6的主体沿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结构示意图,该直角梯形的底边所在平面下方设置有固定片,该固定片通过螺栓与安放槽3
的底面固定。当安放槽3的底面依次包括第一斜面31、平面32和第二斜面33,靠近第一斜面31的前端面与直角梯形的斜边所在平面相贴合。直角梯形的高所在平面与安放槽3的前端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卡放空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卡口组件6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下卡口组件6的设置,能够使人防防护密闭门封闭门口时,其下端被更好地固定。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还包括滚动轮7和垫杆8。滚动轮7设置于门扇1的下端的靠近内表面的拐角处。垫杆8设置于门扇1的内表面的上方,用于当门扇1平放于安放槽3时确保门扇1的外表面与地面40平齐。本技术实施例设置的滚动轮7,使人防防护密闭门下端的移动更方便快捷,进而使人防防护密闭门的开启与关闭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由于滚动轮7的设置,当门扇1平放于安放槽3时,门扇1的下端被垫高,而垫杆8的设置可以弥补这一高差,确保门扇1平放于安放槽3时,其外表面与地面40平齐。
33.而安放槽3的底面依次包括第一斜面31、平面32和第二斜面33,也进一步方便滚动轮7的运动。进一步地,安放槽3的第二斜面33的后端还设置有与滚动轮7的外轮廓相匹配的弧面34,从而当门扇1平放于安放槽3时,滚动轮7位于弧面34内,进而滚动轮7不容易随意滑动。更近一步地,如图1~7所示,在安放槽3的后端的内侧壁的上方还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延伸块10,该延伸块10的表面与地面40平齐,宽度与安放槽3的宽度一致。在实际中,门扇1的下端面为平面,当门扇1平放于安放槽3时,下端面与安放槽3的后端的内侧壁是可以相贴合的,但是滚动轮7的设置,会使门扇1平放于安放槽3后,门扇1的下端面与安放槽3的后端的内侧壁之间有一定间隙,而延伸块10的设置,使延伸块10的下端面与弧面34之间有避让空间放置滚动轮7,并使门扇1平放于安放槽3后,门扇1的下端面抵于延伸块10的前端面,门扇1与延伸块10之间无间隙,从而形成完整无间隙的地面40。
34.如图2所示,可隐藏式人防防护密闭门还包括垫块9,垫块9的宽度与门扇1的宽度一致,由钢材料制作而成。垫块9用于当门扇1平放于安放槽3时,封堵门扇1的上端面与安放槽3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并保证自身的上表面与地面40平齐。在实际中,当门扇1平放于安放槽3时,门扇1的下端面抵于延伸块10的前端面,前端面与安放槽3的前端的内侧壁之间或多或少或有一定间隙。而垫块9的设置能够封堵门扇1的前端面与安放槽3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并保证自身的上表面与地面40平齐,从而使门扇1平放后形成的地面40完整无间隙。如图2所示,由于门扇1的上端面设置有吊环11,当门扇1平放后,该垫块9搁置在吊环11上即可。当门扇1的内表面的上端设置有垫杆8时,门扇1平放于安放槽3内时,该垫杆8刚好位于下卡口组件6的上表面。
35.如图1~7所示,升降机构2包括滑轮21、吊索22、挂钩23和驱动结构24。滑轮21设置于上方墙体4的顶面。如图1~7所示,滑轮21的固定座固定于上方墙体4的顶板上。驱动结构24与吊索22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吊索22卷起或放开。如图1~7所示,驱动结构24固定于竖梁右侧面与顶板的交接处。吊索22的另一端绕过滑轮21后设置挂钩23,挂钩23用于挂住门扇1的上端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2结构简单,升降平稳。如图1~7所示,一般升降机构2还包括开关25,开关25与驱动结构24电连接,需要驱动结构24工作时,打开开关25即可。当然,本技术的升降机构2还可以是手动式绞索起重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轨道与齿轮配合的结构。
36.如图3~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人防防护密闭门从关闭状态到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向外旋转上卡口组件5,用升降机构2的前端挂住门扇11的上端面,升降
机构2起吊,使门扇11向上吊起,直至门扇11的下端高于下卡口组件6的上表面,之后操作人员从人防防护密闭门的内表面用垂直于内表面的力推动门扇11,直至门扇11的下端的滚动轮7位于下卡口组件6的上表面。如图4所示,使升降机构2的前端缓慢下降带动门扇11缓慢下降,滚动轮7在安放槽3的底面的第一斜面31上滑动。如图5所示,门扇11缓慢下降过程中,滚动轮7在安放槽3的底面的平面32上滑动。如图6所示,门扇11缓慢下降过程中,滚动轮7在安放槽3的底面的第二斜面33上滑动。如图7所示,滚动轮7滑动至弧面34上被卡住,门扇11平放于安放槽3且门扇11的外表面与地面40平齐,下端面抵于延伸块10的前端面。
37.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3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