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移动端的设备故障检测运维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2022-08-11 08:52: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维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端的设备故障检测运维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移动运维管理是指企业基于快速响应的要求并适应企业生产环境及条件的物联网平台进行多设备高效维护、管理的过程。基于移动端的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及方法采用基于物联网的高效数据采集、分析、报警运维管理系统,具有智能、高效的特点。
3.目前,生产企业对设备的运维管理大多采用运维人员定期巡查、定期检修和手工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在设备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作出反应,同时采用现场人工检修,缺少测量数据支持,很难快速找出故障原因,设备检修难度越来越大,检修效率降低,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端的设备故障检测运维管理系统,可以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作出反应,得到设备运行数据,快速找出故障原因,从而可以降低设备检修难度,提高检修效率,进而达到可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的目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移动端的设备故障检测运维管理系统,其包括云端运维平台、移动端、设备运行信息管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智能终端,所述云端运维平台、所述移动端、所述设备运行信息管理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和所述智能终端之间通过通信系统连接,所述智能终端与生产设备进行连接,所述智能终端用于采集所述生产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所述设备运行信息管理模块从不同的云端运维平台抽取相应正常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对从所述智能终端所获取的生产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分析检测,所述云端运维平台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获取相应的分析检测数据,并将所述分析检测数据发送至系统处理端以及检修人员手中的所述移动端中。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智能终端采集所述生产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包括生产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和生产设备和检修记录信息。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生产设备上设置有二维码,所述检修人员在检修前和检修后需要进行扫码操作,所述云端运维平台记录检修记录信息,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对检修结果判定检修是否合格。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检修记录信息包括历史故障、保养通知和工单管理,所述历史故障包括故障统计、故障查询和数据导出,所述保养通知包括通知提醒、通知统计和通知查询,所述工单
管理包括工单分类、分类统计和分类查询。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通信系统为5g通信系统。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包括数据分析子模块和报警子模块,所述数据分析子模块对生产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分析检测并生成比对结果,所述报警子模块根据比对结果生产报警信息。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移动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18.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端的设备故障检测运维管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9.s1:所述智能终端采集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数据;
20.s2:所述设备运行信息管理模块从不同的云端运维平台抽取相应正常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
21.s3: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接受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数据和正常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并将分析比对结果发送至云端运维平台;
22.s4:所述云端运维平台将接受到的异常分析比对结果发送至移动端通知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否者不发送给移动端。
2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运维人员或检修员可以拿到用户端设备的真实数据,从而在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作出反应,快速找出故障原因,降低设备检修难度,提高检修效率降低,从而可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一种基于移动端的设备故障检测运维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9.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移动端的设备故障检测运维管理系统,包括云端运维平台、移动端、设备运行信息管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智能终端,所述云端运维平台、所述移动端、所述设备运行信息管理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和所述智能终端之间通过通信系统连接,所述智能终端与生产设备进行连接,所述智能终端用于采集所述生产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所述设备运行信息管理模块从不同的云端运维平台抽取相应正常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对从所述智能终端所获取的生产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分析检测,所述云端运维平台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获取相应的分析检测数据,并将所述分析检测数据发送至系统处理端以及检修人员手中的所述移动端中。
32.所述智能终端采集所述生产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包括生产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和生产设备和检修记录信息。可以了解该设备的检修记录,便于不同的检修员进行维修。
33.所述生产设备上设置有二维码,所述检修人员在检修前和检修后需要进行扫码操作,所述云端运维平台记录检修记录信息,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对检修结果判定检修是否合格。便于记录维修信息。
34.所述检修记录信息包括历史故障、保养通知和工单管理,所述历史故障包括故障统计、故障查询和数据导出,所述保养通知包括通知提醒、通知统计和通知查询,所述工单管理包括工单分类、分类统计和分类查询。可以清晰了解设备的使用状态。且云端运维平台还设置有故障判断模块,判断模块包括常规故障判断和异常故障判断;故障判断模块从历史故障中调取历史故障记录,如果为历史故障记录中已解决故障,则判断为常规故障,从历史故障中调取对应解决方案,发送至工单派发单元生成故障工单,并将故障工单任务推送到相关运维人员移动终端;如果为历史故障记录中未记载故障、或未解决的故障,则将故障数据发送至工单派发单元生成故障工单,将故障工单任务推送到相关运维人员移动终端后,检修员现场采集故障参数和现场图片,由检修员、专家、设备供应商进行线上会诊,远程制定解决方案,并将解决方案发送至工单派发单元,工单派发单元再次生成故障工单,将故障工单任务推送到相关检修人员移动终端。
35.所述通信系统为5g通信系统。
36.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包括数据分析子模块和报警子模块,所述数据分析子模块对生产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分析检测并生成比对结果,所述报警子模块根据比对结果生产报警信息。在比对结果不合格使,报警子模块发出报警信息,使检修员可以及时进行维修。
37.所述移动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38.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端的设备故障检测运维管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
骤:
39.s1:所述智能终端采集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数据;
40.s2:所述设备运行信息管理模块从不同的云端运维平台抽取相应正常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
41.s3: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接受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数据和正常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并将分析比对结果发送至云端运维平台;
42.s4:所述云端运维平台将接受到的异常分析比对结果发送至移动端通知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否者不发送给移动端。
43.工作原理:智能终端采集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数据,设备运行信息管理模块从不同的云端运维平台抽取相应正常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数据分析模块将接受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数据和正常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并将分析比对结果发送至云端运维平台,端运维平台将接受到的异常分析比对结果发送至移动端通知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否者不发送给移动端。因此运维人员或检修员可以拿到用户端设备的真实数据,从而在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作出反应,快速找出故障原因,降低设备检修难度,提高检修效率降低,从而可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