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堤岸海滨植物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20:28: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植物灌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堤岸海滨植物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2.生长于堤岸上的海滨植物对堤防能够起到正向作用,但此类植物的定期灌溉会受到当地水位的影响,具体地:水位升高至植被区之上时,灌溉过程的液体会对水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植物灌溉水进一步升高水位,植物灌溉过程将延迟至水位下降之后。
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升高水位进行灌溉的方案,但这样设计不仅需要时刻观察水位,还需要根据不同水位选用不同的灌溉方式,人工作业难度增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堤岸海滨植物灌溉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灌溉方式需要人工监测水位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堤岸海滨植物灌溉系统,包括:
7.蓄水罐,设置在所述堤岸的岸顶,用于容纳液体;
8.吸水模块,与所述蓄水罐连通,用于吸出海水并排入所述蓄水罐;
9.排水模块,与所述蓄水罐连通,用于安装在所述堤岸上,以将所述蓄水罐中的液体排出至所述植被区;
10.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蓄水罐和所述排水模块之间,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蓄水罐和所述排水模块之间的管路;
11.水位监测模块,用于安装在所述植被区内,以监测水位;以及
12.控制器,与所述单向阀电连接,以控制灌溉过程的启停;
13.其中,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吸水模块和所述水位监测模块电连接;
14.在水位升高至所述植被区之内时,所述水位监测模块向所述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吸水模块启动,以吸出海水并排入所述蓄水罐;
15.在水位下降至所述植被区之下时,所述水位监测模块向所述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吸水模块停止。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水模块包括:
17.排水管道,沿所述堤岸倾斜面延伸;所述排水管道上具有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排水口,每个所述排水口均沿径向贯穿所述排水管道;
18.其中,所述蓄水罐和所述排水管道之间具有连接管道,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连接管道上,用于开启或封闭所述连接管道的内腔。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水模块还包括:
20.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堤岸上,且长度方向与所述堤岸的倾斜方向平行;所述底座
的上表面具有适于所述排水管道嵌入的第一凹槽。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上侧面的上下两端均可拆卸连接有限位件;所述排水管道的两端均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适于与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底座的组合件抵接,以限制所述排水管道沿自身轴向移动。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件的下侧面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所述排水管道的轴向贯穿所述限位件的前后两侧;
23.在所述底座与所述限位件相连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组合形成与所述排水管道相适配的环形槽。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限位件之间具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水位监测模块包括:
25.浮力件,沿所述导向板的轴向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板上;以及
26.距离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上端,用于监测与所述浮力件之间的间距;
27.其中,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水模块包括:
29.自吸式离心泵,具有吸水端和出水端,且所述出水端与所述蓄水罐连通;以及
30.吸水管,其中一端与所述吸水端连通,另一端为用于伸入海水内的自由端;
31.其中,所述自吸式离心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水管的自由端具有滤水模块,所述滤水模块包括:
33.导流壳,固定连接在所述吸水管的自由端;所述导流壳具有开口向外的导流腔道,且所述导流腔道与所述吸水管连通;以及
34.滤水网,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流腔道内,用于限制大颗粒杂质通过所述导流腔道进入所述吸水管内。
35.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打开单向阀,使得蓄水罐内的液体进入排水模块,并最终通过排水模块排出至种植区内,达成灌溉目的。
36.在此系统的应用过程中,若水位上升至种植区内,水位监测模块向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控制器控制吸水模块启动,从而能够将部分海水吸出至蓄水罐内,此时的吸水量为下次灌溉过程的排水量,从而避免灌溉过程对水位造成影响。
37.若水位下降至种植区之下时,水位监测模块向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控制器控制吸水模块停止,从而中断吸水模块对海水的吸取过程;此时,在进行灌溉时,会不断消耗蓄水罐内的液体,由于水位处于种植区之下,因此此时的灌溉过程不会对水位造成影响。
3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堤岸海滨植物灌溉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水位升高后吸收海水,并将此海水应用于灌溉过程,从而避免对水位造成影响,确保灌溉过程的自动化进行,提高了灌溉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3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堤岸海滨植物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蓄水罐、排水模块、水位监测模块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4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排水模块、限位件和导向板组合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4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吸水模块和滤水模块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4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控制器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蓄水罐;2、吸水模块;21、自吸式离心泵;22、吸水管;3、排水模块;31、排水管道;311、排水口;312、连接管道;313、法兰盘;32、底座;321、第一凹槽;322、限位件;3221、第二凹槽;4、单向阀;5、水位监测模块;51、浮力件;52、距离传感器;6、控制器;7、导向板;8、滤水模块;81、导流壳;82、滤水网。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7.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堤岸海滨植物灌溉系统进行说明。此系统适用于堤岸上植被区的灌溉过程,需要预先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对植被区灌溉的限制包括:
48.若水位升高至植被区内,对植被区进行灌溉可能会造成水位升高,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灌溉;
49.若水位下降至植被区下,可按照现有技术中的灌溉方式对植被区进行灌溉。
50.所述一种堤岸海滨植物灌溉系统,包括蓄水罐1、吸水模块2、排水模块3、单向阀4、水位监测模块5和控制器6。
51.蓄水罐1设置在堤岸的岸顶,用于容纳液体。
52.需要说明的是,常规使用时,蓄水罐1能够与外界水源连通,也就是说常规使用时的灌溉液为非海水的使用水。
53.吸水模块2与蓄水罐1连通,用于吸出海水并排入蓄水罐1,且排入蓄水罐1的水量与蓄水罐1的剩余容量相关,从而能够避免蓄水罐1内容水过量的现象。
54.在实际使用时,吸水模块2吸水量为单次灌溉的用水量,从而避免下次灌溉对水位造成影响。而在每次灌溉后,吸水模块2均会判断是否再次进行吸水处理。
55.排水模块3与蓄水罐1连通,用于安装在堤岸上,以将蓄水罐1中的液体排出至植被区,完成植被区的灌溉过程。
56.单向阀4设置在蓄水罐1和排水模块3之间,用于封闭或开启蓄水罐1和排水模块3之间的管路,具体地:
57.在单向阀4开启时,蓄水罐1内部液体进入排水模块3并参与灌溉过程;
58.在单向阀4关闭时,蓄水罐1和排水模块3的连接被隔断,灌溉过程无法开始。
59.水位监测模块5用于安装在植被区内,以监测水位。
60.控制器6与单向阀4电连接,以控制灌溉过程的启停,这一控制过程可通过远程遥控实现。
61.其中,控制器6还与吸水模块2和水位监测模块5电连接;
62.在水位升高至植被区之内时,水位监测模块5向控制器6发出电信号,控制器6控制
吸水模块2启动,以吸出海水并排入蓄水罐1;
63.在水位下降至植被区之下时,水位监测模块5向控制器6发出电信号,控制器6控制吸水模块2停止。
64.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6打开单向阀4,使得蓄水罐1内的液体进入排水模块3,并最终通过排水模块3排出至种植区内,达成灌溉目的。
65.在此系统的应用过程中,若水位上升至种植区内,水位监测模块5向控制器6发出电信号,控制器6控制吸水模块2启动,从而能够将部分海水吸出至蓄水罐1内,此时的吸水量为下次灌溉过程的排水量,从而避免灌溉过程对水位造成影响。
66.若水位下降至种植区之下时,水位监测模块5向控制器6发出电信号,控制器6控制吸水模块2停止,从而中断吸水模块2对海水的吸取过程;此时,在进行灌溉时,会不断消耗蓄水罐1内的液体,由于水位处于种植区之下,因此此时的灌溉过程不会对水位造成影响。
67.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堤岸海滨植物灌溉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水位升高后吸收海水,并将此海水应用于灌溉过程,从而避免对水位造成影响,确保灌溉过程的自动化进行,提高了灌溉过程的稳定性。
6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排水模块3可以采用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2、图3和图5,排水模块3包括排水管道31。
69.排水管道31沿堤岸的倾斜面延伸,且此排水管道31上具有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排水口311,每个排水口311均沿径向贯穿排水管道31;在灌溉水进入排水管道31内部时,会沿多个排水口311排出至植被区内。
70.其中,蓄水罐1和排水管道31之间具有连接管道312,单向阀4设置在连接管道312上,用于开启或封闭连接管道312的内腔。
7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需其他压力设备便可排出灌溉液,有效节能的同时,还能保证灌溉过程进行的稳定性。
7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排水模块3可以采用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2、图3和图5,排水模块3还包括底座32。
73.底座32固定设置在堤岸上,且长度方向与堤岸的倾斜方向平行。
74.底座32的上表面具有适于排水管道31嵌入的第一凹槽321。
7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32上的第一凹槽321能够有效避免排水管道31沿平行于堤岸的水平方向移动,提高了本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7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底座32和排水管道31之间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底座32上侧面的上下两端均可拆卸连接有限位件322。
77.排水管道31的两端均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法兰盘313,法兰盘313适于与限位件322和底座32的组合件抵接,以限制排水管道31沿自身轴向移动。
7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处于同一端的限位件322和法兰盘313的组合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排水管道31脱离第一凹槽321,提高了本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7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限位件322和底座32之间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限位件322的下侧面具有第二凹槽3221,第二凹槽3221沿排水管道31的轴向贯穿限位件322的前后两侧。
80.在底座32与限位件322相连时,第一凹槽321和第二凹槽3221组合形成与排水管道
31相适配的环形槽。
8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321和第二凹槽3221组合形成的环形槽能够有效避免限位件322挤压排水管道31的情况,确保排水管道31内部液体流通,提高了本系统在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8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限位件322上可以采用如图2和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2和图5,两个限位件322之间具有导向板7,导向板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件322可拆卸连接。
83.水位监测模块5包括浮力件51和距离传感器52。
84.浮力件51沿导向板7的轴向滑动套设在导向板7上。
85.距离传感器52固定设置在导向板7的上端,用于监测与浮力件51之间的间距。
86.其中,距离传感器52与控制器6电连接。
87.在实际使用时,距离传感器52能够预设一个数值,且此数值与处于导向板7底端的浮力件51和距离传感器52的间距对应;在浮力件51浮动时,浮力件51和距离传感器52的间距缩小,使得距离传感器52得出的数值小于预设数值,从而能够向控制器6传出信号,令后续过程顺利执行。
8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利用水位上升后所产生的浮力,得以准确监测水位高度,确保水位高于植被区下边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监测,提高了本系统在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8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吸水模块2可以采用如图4和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4和图5,吸水模块2包括自吸式离心泵21和吸水管22。
90.自吸式离心泵21具有吸水端和出水端,且出水端与蓄水罐1连通。
91.需要说明的是,自吸式离心泵21属于离心泵的一种,是指除第一次启动前需灌泵外,再次启动时都不需灌泵,能自动抽出吸入管内的气体而正常输送液体的离心泵。
92.吸水管22的其中一端与吸水端连通,另一端为用于伸入海水内的自由端。
93.其中,自吸式离心泵21与控制器6电连接,控制器6能够控制自吸式离心泵21的启停。
9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吸式离心泵21和吸水管22的组合结构能够有效吸取海水至蓄水罐1内部,达成自动化海水收集,且通过控制自吸式离心泵21的开启时间便能够控制海水的收集量,从而使海水收集量满足且仅满足下一次灌溉需求,避免收集过量造成水位影响,从而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95.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水管22的自由端处于植被区的下方;在通过吸水管22进行吸水(即水位上升至植被区内)时,吸水管22的自由端处于水面的下方,这样设置具有避免水面浮动杂质进入吸水管22的技术效果。
9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吸水管22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4,吸水管22的自由端具有滤水模块8,滤水模块8包括导流壳81和滤水网82。
97.导流壳81固定连接在吸水管22的自由端,具有开口向外的导流腔道,且导流腔道与吸水管22连通,导流腔道的开口大小大于吸水管22自由端口的大小。
98.滤水网82固定设置在导流腔道内,用于限制大颗粒杂质通过导流腔道进入吸水管22内。
9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收集的海水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杂质进入吸水管22造成堵塞,同时能够避免蓄水罐1内部液体受到污染,保证灌溉过程使用水的洁净,提高了本系统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10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