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回形FPC的相机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4:09: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具有回形fpc的相机致动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机致动器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回形fpc的相机致动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普及,其所附带的摄像功能要求也相对提升。为了能够实现摄像头对焦和防抖,需要在摄像头狭小空间内布设驱动装置,以驱动镜头运动。由于空间狭小,因此也就限制了所能采用的驱动装置结构类型。现有技术的摄像头致动器包括安装镜头的可动部分、支撑可动部分的支撑部分、带动可动部分相对于支撑部分移动的驱动部分,其中,为了对摄像头进行对焦和防抖,不但需要带动摄像头沿光轴方向上下移动,还需要带动摄像头沿垂直于光轴的x轴和y轴进行偏转,由于镜头装在可动部分上,镜头上的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需要通过柔性电路板(fpc)输出到外部电路板上,电路板固定于外部机架上,fpc的一端需要相对于另一端在不同方向上旋转,故需要将其尽量减小旋转刚度,故,参考图1,现有的相机致动器1中,fpc10设置成多层折叠结构来降低fpc10的刚度,使得fpc10可以在多方向进行偏转,并使用多个固定条11对fpc10进行固定,结构复杂,且必须将该fpc10放置在相机致动器1旁边,占有体积大。
3.故,急需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相机致动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回形fpc的相机致动器,可安装于相机镜头的正下方,占用空间小,且可同时输送相机摄像头上的传感信号和马达驱动部分的供电信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回形fpc的相机致动器,包括支撑框架、可相对于支撑框架移动并具有相机镜头的可动部分、带动所述可动部分相对于支撑框架移动的驱动部分以及fpc,所述支撑框架位于所述可动部分四周并支撑所述可动部分,所述fpc包括柔性电路板本体,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可动部分底部的中心区、以一定间距环绕所述中心区的连接区、以一定间距环绕所述连接区并与所述支撑框架位置对应的环形外围区,所述中心区与所述可动部分的底部连接,所述环形外围区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所述连接区于一两相对侧向内延伸形成与所述中心区连接的两第一连接桥,于另一两相对侧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环形外围区连接的两第二连接桥。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相机致动器中,fpc呈回形,内圈的中心区与相机镜头的位置对应,可用于电连接相机镜头的端子,外观的环形外围区与支撑框架的位置对应,可用于对驱动部分供电,使得该fpc可同时传输图像信号和驱动电压信号,且结构简单,体积小,直接安装于相机镜头下方,在电子器件中占用空间小。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内圈和外圈之间没有直接连接,而是通过与二者具有一定间距的连接区进行连接,使得线路可以布置于连接区上,且连接区处的第一连接桥和第二连接桥沿两个不同的方向设置(呈直角设置),使得内圈可相对于外圈在不同方向上偏转。
7.较佳地,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下方设置有支撑层。
8.较佳地,所述支撑层为金属支撑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或纳米陶瓷层等等。
9.具体地,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5um-150um。
10.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桥从所述连接区的外侧边沿延伸至所述中心区的外边沿,所述第二连接桥从所述连接区的内边沿延伸至所述环形外围区的内边沿,所述连接区于相邻所述第一连接桥和第二连接桥之间的部位开设有若干绕所述中心区分布的弧形或弯折的通槽,以在所述连接区形成若干以一定间距并行排布的连接条,每一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所述第一连接桥和第二连接桥上。进一步增加内圈相对于外圈在两个方向上弯折的自由度,并增加内圈中心区相对于外围的环形外围区的移动幅度,使得fpc的环形外围区与中心区之间可具有更多的安装高度差,该fpc的环形外围区可安装在整个支撑框架下方。
11.较佳地,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的环形外围区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下方。
12.较佳地,所述连接区呈环形片状,结构简单,牢固性好。
13.较佳地,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包括下绝缘层、上绝缘层和设于所述上绝缘层、下绝缘层之间的一层或多层金属导电层。
14.较佳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多个连在一起的支撑脚和设于所述支撑脚上的支撑柱,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的环形外围区安装于所述支撑脚上方。
15.较佳地,所述相机致动器还包括基板,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的环形外围区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和基板之间。
16.较佳地,所述驱动部分的供电端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导电线路包括设于所述中心区并与所述相机镜头的端子电连接的信号传输线路、设于所述环形外围区的供电线路、设于所述连接区的传输线路,所述传输线路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桥与所述信号传输线路电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桥连接至所述环形外围区的信号输送端,所述供电线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供电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环形外围区的电源输送端。
附图说明
17.图1是现有技术中相机致动器fpc的结构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相机致动器的分解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相机致动器的截面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fpc的立体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fpc的平面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fpc的截面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相机致动器的分解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fpc的立体图。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fpc的平面图。
2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fpc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30.参考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相机致动器2,包括支撑框架21、可相对于支撑框架21移动并具有相机镜头221的可动部分22、带动所述可动部分22相对于支撑框架21移动的驱动部分23以及fpc24。
31.其中,所述驱动部分23的供电端(导电片231)设于所述支撑框架21上,所述支撑框架21位于所述可动部分22四周并支撑所述可动部分22,所述fpc24包括柔性电路板本体。
32.参考图3,所述相机致动器2还包括基板26和外框架27,该基板26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21下方,外框架27安装于支撑框架21外,并与基板26形成相机致动器2的外壳。
33.参考图3、图5和图6,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位于所述可动部分22底部并与所述可动部分22固定连接的中心区241、以一定间距环绕所述中心区241并位于所述支撑框架21对应位置的环形外围区243,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区241和环形外围区243之间的连接区242,所述连接区242呈环形并与所述中心区241具有一定间距2421,与环形外围区243具有一定间距2422,且所述连接区242于一两相对侧向内延伸形成与所述中心区241连接的两第一连接桥244,于另一两相对侧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环形外围区243连接的两第二连接桥245。fpc24安装于相机致动器2中时,环形外围区243与中心区241位于不同平面内,具有一定高度差。
34.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导电线路包括设于所述中心区241并与所述相机镜头221的端子电连接的信号输送线路、设于所述环形外围区243的供电线路、设于所述连接区242的传输线路,信号输送线路电连接相机镜头221的端子以获取相应的图像数据,所述传输线路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桥244与所述信号输送线路电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桥245连接至所述环形外围区243的信号输送端,所述供电线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供电端(导电片231),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环形外围区243的电源输送端。
35.参考图4,相机镜头221的图像数据被传输至相机镜头221下方的电路板222上,从电路板222传输至中心区241的信号输送线路上,然后从信号输送线路输送至连接区242的传输线路上。
36.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区242呈环形片状。
37.参考图3,所述支撑框架21固定于所述基板26上,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的环形外围区243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21和基板26之间。
38.具体地,所述支撑框架21包括多个连在一起的支撑脚211和设于所述支撑脚211上的支撑柱212,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的环形外围区243安装于所述支撑脚211上方,降低环形外围区243与中心区241安装后的高度差。
39.参考图7,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包括第一绝缘层31、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31上的第一导线层32、设于所述第一导线层32上的第二绝缘层33、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33上的第二导线层34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导线层34上的第三绝缘层35。所述第一绝缘层31和第二绝缘层33为厚度20μm的pi层,所述第一导线层32和第二导线层34为厚度15μm的铜线层,所述第三绝缘层35的厚度为10μm。
40.当然,柔性电路板本体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例,柔性电路板本体的最上层和最下层均为绝缘层,中间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导电线路层,如果导电线路层有多个,则多个导电线
路层之间通过绝缘层隔离即可。
41.参考图8至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区别于第一实施例,参考图12,在该实施例中,fpc24’的柔性电路板本体下方设置有支撑层25。支撑层25设于第一绝缘层31下方,以对柔性电路板本体进行支撑。其中,所述支撑层25的厚度为10μm-150μm。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25为不锈钢层。当然,支撑层25也可以为其他金属层,例如铜层。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制成的支撑层25厚度为30μm。
42.区别于该实施例,支撑层25也可以为非金属层材料,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或纳米陶瓷层等等抗拉伸强度高的材料层。
43.参考图8、图10和图11,所述第一连接桥244’从所述连接区242的外侧边沿延伸至所述中心区241的外边沿,所述第二连接桥245’从所述连接区242’的内边沿延伸至所述环形外围区243的内边沿,所述连接区242’于相邻所述第一连接桥244’和第二连接桥245’之间的部位开设有若干绕所述中心区241分布的弯折的通槽246,以在所述连接区242’形成若干以一定间距并行排布的连接条247,每一所述连接条24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所述第一连接桥244’和第二连接桥245’上。有效增加环形外围区243与中心区241之间的最大高度差。
44.本实施例中,连接条247有若干条,可以布置足够多的线路于其上。当连接条247的数目也不限于若干条,还可以为一条。
45.其中,fpc24’的环形外围区243安装于支撑框架21中支撑脚211的下方,组装方便。
4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