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3:28: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旅行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


背景技术:

2.杯子是一种饮水用具,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杯子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并且智能化,导致杯子的种类被分的更加细致,其中旅行杯则是人们在旅行过程中常用的水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水杯本身仅仅具备喝水的功能,一旦需要泡茶就需要单独的茶壶进行浸泡,导致携带不便,降低了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包括杯体、杯盖、固定台、限位卡条、盖体内衬、凸台、收纳斗、凹槽、固定柱、缓冲块、螺栓、杯把,所述杯体的上方安装有杯盖,所述杯体的上沿口外部设有固定台,所述杯体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侧设有两组杯把,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嵌入安装有螺栓,所述固定柱的侧表面倾斜设置有缓冲块;
5.所述杯盖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盖体内衬,所述盖体内衬的内侧壁设置有凸台,所述盖体内衬的内部安装有收纳斗,所述收纳斗外侧壁的两端设有凹槽,所述杯盖下方靠近盖体内衬外侧设有限位卡条。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杯盖上的盖体内衬与杯体相适配。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内衬上的凸台与收纳斗上的凹槽相适配,其中收纳斗呈半球形空心结构,收纳斗的内部开设有漏水孔。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杯体、杯盖和收纳斗均为陶瓷材质制成。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柱和杯把之间通过螺栓转动相连接,所述杯把的横向截面呈弧形结构,并且缓冲块置于两组杯把相交接的中间位置处。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台的数量设置有两组,所述限位卡条呈l形结构,两组固定台之间构成的间隙与限位卡条相适配,所述限位卡条活动插入在两组固定台之间构成的间隙内。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杯体的下表面套设有一层缓冲胶垫,缓冲胶垫的底部设有防滑纹路。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以往的结构,通过在杯盖上设置有收纳斗,可以将茶叶放置进入收纳斗中直接完成对茶叶的浸泡,利用将杯盖上的限位卡条顺着两组固定台之间的位置处向下插入,限位卡条与固定台即可完成卡接状态,从而使得杯体和杯盖快速稳固连接在
一起;另外,设计的弧形可转动的杯把,可将其推送使其贴合在杯体上,整体便于旅行携带和泡茶方便,具备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柱、杯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为:1杯体、2杯盖、3固定台、4限位卡条、5盖体内衬、51凸台、6收纳斗、61凹槽、7固定柱、7缓冲块、72螺栓、8杯把。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附图1-附图4所示的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包括杯体1、杯盖2、固定台3、限位卡条4、盖体内衬5、凸台51、收纳斗6、凹槽61、固定柱7、缓冲块71、螺栓72、杯把8,所述杯体1的上方安装有杯盖2,所述杯体1的上沿口外部设有固定台3,所述杯体1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一侧设有两组杯把8,所述固定柱7的两端嵌入安装有螺栓72,所述固定柱7的侧表面倾斜设置有缓冲块71;
21.所述杯盖2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盖体内衬5,所述盖体内衬5的内侧壁设置有凸台51,所述盖体内衬5的内部安装有收纳斗6,所述收纳斗6外侧壁的两端设有凹槽61,所述杯盖2下方靠近盖体内衬5外侧设有限位卡条4。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盖2上的盖体内衬5与杯体1相适配;所述盖体内衬5上的凸台51与收纳斗6上的凹槽61相适配,其中收纳斗6呈半球形空心结构,收纳斗6的内部开设有漏水孔,以便于通过凸台51与凹槽61相适配,从而实现收纳斗6在盖体内衬5上进行转动,进而便于放置茶叶,并且配合漏水孔可以实现开水渗漏入收纳斗6中。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体1、杯盖2和收纳斗6均为陶瓷材质制成。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7和杯把8之间通过螺栓72转动相连接,所述杯把8的横向截面呈弧形结构,并且缓冲块71置于两组杯把8相交接的中间位置处。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台3的数量设置有两组,所述限位卡条4呈l形结构,两组固定台3之间构成的间隙与限位卡条4相适配,所述限位卡条4活动插设在两组固定台3之间构成的间隙内。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体1的下表面套设有一层缓冲胶垫,缓冲胶垫的底部设有防滑纹路,以便于通过缓冲胶垫上的防滑纹路来增加杯体1与桌面之间的摩擦阻力。
27.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整体由杯体1及杯盖2组成,打开杯盖2,由于收纳斗6上的凹槽61与盖体内衬5上的凸台51相适配,稍微转动收纳斗6,将茶叶放置进入收纳斗6中,将开水倒入杯体1中,从而直接完成对茶叶的浸泡,将杯盖2上的限位卡条4顺着两组
固定台3之间构成的间隙插入,进而旋转一定角度,限位卡条4与固定台3即可完成卡接状态,从而使得杯体1和杯盖2快速稳固连接在一起;
28.另外,在需要端起杯体1时,在螺栓72的作用下,将两组贴合在杯体1上的杯把8向外拉出,当拉出之后,由于固定柱7上的缓冲块71的缓冲作用,可以避免两组杯把8接触损坏,从而握持住杯把8进行端起杯体1,当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将两组杯把8向内推送使其贴合在杯体1上,整体便于携带。
29.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0.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1.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上方安装有杯盖(2),所述杯体(1)的上沿口外部设有固定台(3),所述杯体(1)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一侧设有两组杯把(8),所述固定柱(7)的两端嵌入安装有螺栓(72),所述固定柱(7)的侧表面倾斜设置有缓冲块(71);所述杯盖(2)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盖体内衬(5),所述盖体内衬(5)的内侧壁设置有凸台(51),所述盖体内衬(5)的内部安装有收纳斗(6),所述收纳斗(6)外侧壁的两端设有凹槽(61),所述杯盖(2)下方靠近盖体内衬(5)外侧设有限位卡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2)上的盖体内衬(5)与杯体(1)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衬(5)上的凸台(51)与收纳斗(6)上的凹槽(61)相适配,其中收纳斗(6)呈半球形空心结构,收纳斗(6)的内部开设有漏水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杯盖(2)和收纳斗(6)均为陶瓷材质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7)和杯把(8)之间通过螺栓(72)转动相连接,所述杯把(8)的横向截面呈弧形结构,并且缓冲块(71)置于两组杯把(8)相交接的中间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3)的数量设置有两组,所述限位卡条(4)呈l形结构,两组固定台(3)之间构成的间隙与限位卡条(4)相适配,所述限位卡条(4)活动插入在两组固定台(3)之间构成的间隙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下表面套设有一层缓冲胶垫,缓冲胶垫的底部设有防滑纹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旅行陶瓷杯,具体涉及旅行杯技术领域,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的上方安装有杯盖,所述杯体的上沿口外部设有固定台,所述杯体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侧设有两组杯把,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嵌入安装有螺栓,所述固定柱的侧表面倾斜设置有缓冲块,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以往的结构,通过在杯盖上设置有收纳斗,可以将茶叶放置进入收纳斗中直接完成对茶叶的浸泡,利用将杯盖上的限位卡条顺着两组固定台之间的位置处向下插入,限位卡条与固定台即可完成卡接状态,从而使得杯体和杯盖快速稳固连接在一起,通过可转动的弧形杯把,可将其推送使其贴合在杯体上,整体便于旅行携带和泡茶方便,具备较高的实用性。高的实用性。高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英 李德龙 苏梓良 蔡白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德化尚本道陶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0
技术公布日:2022/8/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