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墙体厚度的门脸线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3:11: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质门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墙体厚度的门脸线。


背景技术:

2.门脸线就是装修门的外边线和阳角线的组合,至于木线就是用各种木头在压刨机下加工出来的各种花色、类型的装饰线条。
3.现有的装修方案中,经常会使用到门脸线实现对房屋的装修,但是,现有的门脸线均为固定尺寸,无法根据实际情况中被施工墙体厚度进行自由调节(调节其变量变大或者变小)。
4.因此,其无法满足正常的工作需求,在此,继续提出一种可调节墙体厚度的门脸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墙体厚度的门脸线,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节墙体厚度的门脸线,包括:墙体,门扇,其设置于所述墙体的一侧,门框主体,其固定安装于所述门扇以及所述墙体之间,并且,所述门框主体靠近所述墙体的一侧壁上相贴合的固接有夹片,所述门框主体与所述夹片的同侧端部之间预留有间隙,间隙内活动连接有和所述墙体侧壁相互抵接的门脸线。
7.优选的,所述门框主体包括:截面呈c形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且二者相邻端部之间一体成型有截面呈l形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于所述墙体的一侧外壁上。
8.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固定安装有连接片,所述夹片的外壁部分的和所述连接片固接,且其一端部向着所述第三连接部延伸,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连接片的端部相持平,所述门脸线的一端贯穿所述夹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同侧端部之间形成的上述间隙,且滑动的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内,所述门脸线的另一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于所述墙体的领一侧外壁上。
9.优选的,所述连接片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深度一致。
10.优选的,所述夹片与所述门脸线均由镀锌钢板经折弯机弯折成型制备。
11.优选的,上述间隙的宽度不超过所述门脸线的端部厚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墙体厚度的门脸线:
13.将门框主体通过第二连接部抵接固定于墙体的一侧外壁上,门扇安装固定于门框主体远离墙体的一侧壁上,接着,将具有夹片的门框主体侧壁紧贴在墙体另一侧外壁上,夹片与门框主体中第一连接部的端部之间形成有供门脸线端部穿入的间隙,门脸线的一端可经由间隙逐步的向着门框主体内的延伸,直至其另一端相对第二连接部抵接于墙体的对侧
外壁上,从而实现门脸线可根据墙体的厚度进行自由调节。
14.夹片与连接片、门框主体;门框主体与连接片之间均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各部件之间的紧密连接,同时,也保证了后续间隙的尺寸恒定,不会出现间隙过大导致门脸线出现晃动给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安装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各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各部件的爆炸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夹片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片的示意图;
20.图中:
21.1、墙体;
22.2、门扇;
23.3、门框主体;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第三连接部;
24.4、夹片;
25.5、门脸线;
26.6、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9.一种可调节墙体厚度的门脸线,包括:墙体1,门扇2,其设置于墙体1的一侧,门框主体3,其固定安装于门扇2以及墙体1之间,并且,门框主体3靠近墙体1的一侧壁上相贴合的固接有夹片4,门框主体3与夹片4的同侧端部之间预留有间隙,间隙内活动连接有和墙体1侧壁相互抵接的门脸线5;
30.门框主体3包括:截面呈c形的第一连接部31以及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相互垂直,且二者相邻端部之间一体成型有截面呈l形的第三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32抵接于墙体1的一侧外壁上;
31.位于第一连接部31内,固定安装有连接片6,夹片4的外壁部分的和连接片6固接,且其一端部向着第三连接部33延伸,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31远离连接片6的端部相持平,门脸线5的一端贯穿夹片4与第一连接部31同侧端部之间形成的上述间隙,且滑动的延伸至第一连接部31内,门脸线5的另一端相对第二连接部32抵接于墙体1的领一侧外壁上。
32.具体的,由图中可以看出,门框主体3包括:呈c形的第一连接部31,第一连接部31的一端高度要略低于另一端的高度,其目的在于,方便后续和夹片4的端部形成供门脸线5贯穿的间隙,在第一连接部31略高的一端部位置处,一体成型的安装固定有第三连接部33,第三连接部33优选的呈l形,其目的在于,使得与之另一端部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部32形成
和第一连接部31处于相互垂直的状态,从而保证当第二连接部32紧密贴合在墙体1的一侧外壁上时,第三连接部33与和其相连接的夹片4紧密的贴合在墙体1的另一侧外壁上(可以理解为:墙体1具有a/b/c三个端面,a面和c面相对设置,第二连接部32与a面相贴合,夹片4即贴合在b面上,c面以供后续门脸线5进行贴合),由于第一连接部31呈c形结构,其内部具有凹槽,在该凹槽内,设置有连接片6,优选的,连接片6的高度和第一连接部31的深度一致,因此,其可以保证后续对夹片4进行支撑,同时,也避免后续夹片4出现偏移等现象,具体的为:夹片4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三连接部33靠近墙体1的侧壁上,另一端向着第一连接部31略低的一端延伸,并与之相持平,夹片4与第三连接部33之间采用焊接固定,同时,夹片4的外壁和连接片6之间采用焊接固定,并且,连接片6和第一连接部31之间采用焊接固定,其目的在于,能够增强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松脱、掉落等现象,由于第一连接部31的略低端和夹片4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的作用在于方便后续门脸线5的仆穿入,具体的为:门脸线5的一端穿过上述间隙,且向着第一连接部31的内部延伸,当该端部向着第一连接部31内活动时,另一端抵接于上述墙体1的c面时,即使得门脸线5以及门框主体3夹持在墙体1的外侧,从而方便后续对门扇2的安装以及固定。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门脸线5可根据墙体1的厚度进行自由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其可以保证本装置得到最佳的安装固定,从而避免出现晃动等不良现象,优选的,门脸线5的调节范围区间在10~60mm之间,可以满足大部分门框主体3以及门扇2的安装,进而,提升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给工作人员提供了较佳的使用体验。
34.基于上述实施例,连接片6的高度与第一连接部31的深度一致。
35.具体的,选择将连接片6设置与第一连接部31的深度一致的目的在于,可以保证后续连接片6给夹片4提供支撑,避免夹片4出现晃动或者松动,同时,其与夹片4相接触的面均可实现焊接,从而增强了夹片4的稳固性,保证了后续门脸线5的正常装配。
36.此外,夹片4与门脸线5均由镀锌钢板经折弯机弯折成型制备。
37.具体的,可增强其结构强度,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变形、错位等现象,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减少了后续频繁维修的工作量。
38.其次,上述间隙的宽度不超过门脸线5的端部厚度。
39.具体的,间隙的宽度优选的,略小于门脸线5的厚度,其目的在于,当门脸线5的端部穿过间隙后,间隙能够对门脸线5进行一定的夹持,通过增加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门脸线5后续使用时不会从门框主体3上掉落。
4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
41.将门框主体3安装在墙体1上,通过第二连接部32抵接于墙体1的一侧外壁上,并利用带有夹片4的第三连接部33抵接于墙体1的另一侧外壁上,将门脸线5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部31与夹片4之间形成的间隙,并向着第一连接部31内部延伸,当门脸线5的另一端抵接于相对第二连接部32的墙体1外壁上时,即可完成对门脸线5在门框主体3上的安装,同时,保证了门框主体3和门脸线5夹持于墙体1外侧,方便后续对门扇2进行安装以及固定。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