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2: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的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便携照明灯。


背景技术:

2.照明灯是提供照明功能的灯具,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极大的提供了便利;通常情况下照明灯都是固定设置,因此为了方便人们在昏暗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或是为了度过生活中突然停电的夜晚,人们发明了便携式的照明灯;但是通常情况下,便携式的照明灯的使用方式较为单一,通常采用固定在帽子、别在衣服上或是直接放置在某物体上等一些方式,但是在固定完成后则调节困难,无法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对需要照明的地方进行照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便于调节的一种便携照明灯。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便携照明灯,包括壳体和把手,把手可调节的设置于壳体上,并且把手的调节范围在0
°
至360
°
之间;把手与壳体的侧边连接,并且把手与壳体的衔接区域位于壳体侧边的其中一端。
6.进一步的,在衔接区域内设置壳体衔接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和把手衔接部,把手本体与把手衔接部连接,并且把手衔接部与壳体衔接部紧配合。
7.进一步的,所述衔接区域凹陷的设置于壳体的侧边;把手本体与把手衔接部的一侧连接;壳体侧边的其他区域处于把手本体的活动路径上。
8.进一步的,把手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把手与壳体的一侧或两侧进行可调节的连接。
9.进一步的,在壳体的背面设置有收拢槽,把手本体设置于把手衔接部朝向收拢槽活动的一侧;并且收拢槽与把手本体的形状对应。
10.进一步的,设置有一个把手,并且该把手同时与壳体的两侧连接;所述把手呈“凵”形,其包括第一侧杆、第二侧杆和主杆;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与直杆的两端连接,并且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的朝向一致;在第一侧杆远离主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把手衔接部,在第二侧杆远离主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把手衔接部;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衔接区域和第二衔接区域;在第一衔接区域内设置第一壳体衔接部,在第二衔接区域内设置第二壳体衔接部;第一把手衔接部与第一壳体衔接部配合,第二把手衔接部与第二壳体衔接部配合。
11.进一步的,包括照明区域,所述照明区域设置于壳体上,并在壳体上设置控制照明区域的控制开关;照明区域包括强光区和弱光区;强光区和弱光区设置于壳体的同一面或不同面。
12.进一步的,所述强光区和弱光区设置于壳体的同一面;强光区内设置强光灯组,强光灯组包括强光灯板和弱光灯珠;强光区凹陷的设置于壳体的正面,强关灯板设置于强光
区的底面,弱光灯珠分布设置于强光区的侧面围绕强光灯板设置;弱光区内设置弱光灯组,弱光灯组包括弱光灯珠,弱光区凹陷的设置于壳体的正面,弱光灯珠分布设置于弱光区内;所述强光区设置于弱光区上方,并且强光区和弱光区分别设置有控制开关,并且其两者的控制开关相邻设置于壳体的同一面。
13.进一步的,控制开关设置于壳体远离衔接区域的位置,并在壳体远离衔接区域的位置设置有壳体触摸纹路,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壳体触摸纹路之间;在把手本体靠近壳体触摸纹路的一端设置有把手触摸纹路。
14.进一步的,在把手本体与收拢槽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将安装槽分割出至少两个安装空间;在把手本体的另一面设置有安装磁吸;在壳体的背面还设置有防滑纹路。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在本实用新型中,把手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手拎也可将把手当作支架将其放置在某物体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跟为灵活和多变;并且把手可调节,便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行调节,进而对需要照明的地方进行照明;同时把手与壳体的衔接区域位于壳体侧边的其中一端,便于把手进行调节,并且使得把手在调节时能调节更多的角度。
17.手衔接部与壳体衔接部紧配合,使得把手在调节至任何角度都能得到支撑力,使其可以以更多角度进行照明,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为方便和快捷。
18.衔接区域凹陷的设置,并且壳体侧边的其他区域处于把手本体的活动路径上,使得把手在调整到一定程度后能够被限定位置,并可以通过壳体侧边的其他区域对把手施加支持的力,使得把手在使用时能够更为稳定的放置。
19.收拢槽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无需把手或不使用时,将把手收拢,避免多余的空间占用。
20.强光区和弱光区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通过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使用强光或者弱光。
21.强光区和弱光区设置于壳体的同一面,且分别设置有控制开关,同时控制开关设置于壳体远离衔接区域的位置,更加便于使用者进行使用;壳体触摸纹路和把手触摸纹路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在昏暗环境下分辨控制开关和把手的位置。
22.安装槽和安装磁吸分别设置于把手本体的两面,便于把手本体以多种角度进行装配,同时也使本实用新型可以以更多角度进行照明。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形态结构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形态结构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形态结构图。
26.图4为壳体正面结构图。
27.图5为壳体反面结构图。
28.图6为把手设有安装槽一面结构图。
29.图7为把手设有安装磁吸一面结构图。
30.图中标号:
31.1.壳体;2.把手;3.照明区域;11.衔接区域;12.壳体衔接部;13.收拢槽;14.第一衔接区域;15.第二衔接区域;16.第一壳体衔接部;17.第二壳体衔接部;21.把手本体;22.把手衔接部;23.第一侧杆;24.第二侧杆;25.主杆;26.第一把手衔接部;27.第二把手衔接部;28.衔接通孔;31.强光区;32.弱光区;33.强光灯组;34.弱光灯组;35.强光灯板;36.弱光灯珠;37.控制开关;41.壳体触摸纹路;42.把手触摸纹路;43.防滑纹路;51.安装槽;52.隔板;53.安装空间;61.安装磁吸;71.第一区域;72.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3.实施例:
34.如图1-7所示,一种便携照明灯,包括壳体1和把手2,把手2可调节的设置于壳体1上,并且把手2的调节范围在0
°
至360
°
之间;把手2与壳体1的侧边连接,并且把手2与壳体1的衔接区域11位于壳体1侧边的其中一端;在本实用新型中,把手2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手拎也可将把手2当作支架将其放置在某物体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跟为灵活和多变;并且把手2可调节,便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行调节,进而对需要照明的地方进行照明;同时把手2与壳体1的衔接区域11位于壳体1侧边的其中一端,便于把手2进行调节,并且使得把手2在调节时能调节更多的角度。
35.在衔接区域11内设置壳体衔接部12;把手2包括把手本体21和把手衔接部22,把手本体21与把手衔接部22连接;并且把手衔接部22与壳体衔接部12紧配合,使得把手2在调节至任何角度都能得到支撑力,使其可以以更多角度进行照明,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为方便和快捷。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衔接区域11凹陷的设置于壳体1的侧边;把手本体21与把手衔接部22的一侧连接;壳体1侧边的其他区域处于把手本体21的活动路径上,使得把手2在调整到一定程度后能够被限定位置,并可以通过壳体1侧边的其他区域对把手2施加支持的力,使得把手2在使用时能够更为稳定的放置。
37.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背面设置有收拢槽13,把手本体21设置于把手衔接部22靠近收拢槽13的一侧;并且收拢槽13与把手本体21的形状对应;收拢槽13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无需把手2或不使用时,将把手2收拢,避免多余的空间占用。
38.把手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把手2与壳体1的一侧或两侧进行可调节的连接;一般情况下,设置有一个把手2即可,但是当支撑力不够时,可是该把手2同时与壳体1的两侧连接;或者在壳体1的两侧设置多个把手2,把手2的调整方向可相同也可相反。
39.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一个把手2,并且该把手2同时与壳体1的两侧连接;所述把手2呈“凵”形,其包括第一侧杆23、第二侧杆24和主杆25;第一侧杆23和第二侧杆24与直杆的两端连接,并且第一侧杆23和第二侧杆24的朝向一致;在第一侧杆23远离主杆2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把手衔接部26,在第二侧杆24远离主杆2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把手衔接部27;在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衔接区域14和第二衔接区域15;在第一衔接区域14内设置第一
壳体衔接部16,在第二衔接区域15内设置第二壳体衔接部17;第一把手衔接部26与第一壳体衔接部16配合,第二把手衔接部27与第二壳体衔接部17配合。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衔接部26和第二把手衔接部27内设置有衔接通孔28;第一壳体衔接部16和第二壳体衔接部17均呈柱状;柱状的第一壳体衔接部16和第二壳体衔接部17进入衔接通孔28内;所述衔接通孔28包括第一区域71和第二区域72,其中第一区域71处的内径大于第二区域72处的内径,且第二区域72更为靠近壳体1;在第一区域71内设置轴承,柱状的第一壳体衔接部16和第二壳体衔接部17穿过第二区域72与第一区域71内的轴承紧配合,使得把手2和壳体1的连接更为牢固稳定。
41.本实用新型,包括照明区域3,所述照明区域3设置于壳体1上,并在壳体1上设置控制照明区域3的控制开关37;照明区域3包括强光区31和弱光区32;强光区31和弱光区32设置于壳体1的同一面或不同面;强光区31和弱光区32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通过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使用强光或者弱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强光区31和弱光区32设置于壳体1的同一面;强光区31内设置强光灯组33,强光灯组33包括强光灯板35和弱光灯珠36;强光区31凹陷的设置于壳体1的正面,强关灯板设置于强光区31的底面,弱光灯珠36分布设置于强光区31的侧面围绕强光灯板35设置;弱光区32内设置弱光灯组34,弱光灯组34包括弱光灯珠36,弱光区32凹陷的设置于壳体1的正面,弱光灯珠36分布设置于弱光区32内;所述强光区31设置于弱光区32上方,并且强光区31和弱光区32分别设置有控制开关37,并且其两者的控制开关37相邻设置于壳体1的同一面。
42.在实施例中,控制开关37设置于壳体1远离衔接区域11的位置,更加便于使用者进行使用;并在壳体1远离衔接区域11的位置设置有壳体触摸纹路41,所述控制开关37设置于壳体触摸纹路41之间;在把手本体21靠近壳体触摸纹路41的一端设置有把手触摸纹路42,便于使用者在昏暗环境下分辨控制开关37和把手2的位置。
43.在把手本体21与收拢槽13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槽51,并在安装槽51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52将安装槽51分割出至少两个安装空间53;当对应的放置位置存在凸起结构时,通过安装空间53与其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更为牢固;在把手本体21的另一面设置有安装磁吸61;当对应的装配位置存在吸引铁磁性的物质时,通过安装磁吸61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更为牢固;安装槽51和安装磁吸61分别设置于把手本体21的两面,便于把手本体21以多种角度进行装配,同时也使本实用新型可以以更多角度进行照明;在壳体1的背面还设置有防滑纹路43,当壳体1的背面直接与对应的放置位置接触时,通过防滑纹路43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更为牢固。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51的形状与把手本体21的形状对应,并且设置有八个隔板52形成九个安装空间53,与对应的放置位置存在的凸起结构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
45.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均属于现有技术,故不作赘述。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