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浮法玻璃投料口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2:46: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法玻璃生产除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浮法玻璃投料口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2.浮法玻璃生产线投料口和投料机连接的地方裸露在外,生产玻璃的原料经投料机进入熔窑,此过程容易产生粉尘。
3.现有的技术不能够快速方便的将其进行拆卸,长时间使用后不方便拆卸以对其进行维护,在对粉尘吸入后,粉尘容易通过吸尘孔再次落出到外部,使得除尘效果减弱,不方便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浮法玻璃投料口除尘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浮法玻璃投料口除尘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能够方便快速的对其进行拆卸,从而方便对其进行维护,在对粉尘吸入后,可以对吸尘孔进行遮挡,从而避免粉尘通过吸尘孔再次落出到外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浮法玻璃投料口除尘设备,包括矩形支撑框、固定单元和除尘单元;
6.矩形支撑框:为矩形;
7.固定单元:包含矩形支撑板、滑柱一、螺杆、轴承和紧固板,所述矩形支撑框的两端下表面中部分别与两个对应配合的矩形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矩形支撑板的侧面两端分别与四个两两对应配合的滑柱一的中部侧面滑动连接,两个对应配合的滑柱一的一端侧面与紧固板的侧面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支撑板的侧面中部与螺杆的中部侧面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侧面通过轴承与紧固板的侧面中部转动连接;
8.除尘单元:安装在矩形支撑框的上表面。
9.矩形支撑框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当需要对其进行固定时,转动螺杆,使得螺杆绕着轴承转动,螺杆移动,螺杆带动轴承移动,轴承带动紧固板移动,紧固板带动滑柱一滑动,从而使得两个紧固板夹紧在投料口处,矩形支撑板用于支撑滑柱一,除尘单元使得可以方便快速的对产生的粉尘进行吸除。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单元还包含转盘,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侧面与转盘的侧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转动转盘带动螺杆转动,转盘增大了螺杆的转动半径,使得转动时更加省力。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单元还包含防滑槽,所述转盘的一周侧面等角度均匀开设有五个防滑槽。防滑槽可以防止转动转盘时手滑。
12.进一步的,所述除尘单元包含矩形吸尘箱、吸尘孔、气管和气泵,所述矩形支撑框的上表面与矩形吸尘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吸尘箱的下表面中部等距离均匀开设有
吸尘孔,所述矩形吸尘箱的上表面中部通过气管与气泵的吸气口固定连接,所述气泵的输入端与外部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当需要进行除尘时,打开控制气泵的外部控制开关组,气泵工作,气泵通过气管将矩形吸尘箱内的空气吸出,使得矩形吸尘箱的内部为真空,粉尘通过吸尘孔进入到矩形吸尘箱内部。
13.进一步的,所述除尘单元还包含斜向防尘板,所述矩形支撑框的四周侧面分别与四个对应配合的斜向防尘板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斜向防尘板可以减少投料口的粉尘向周围的扩散。
14.进一步的,所述除尘单元还包含矩形滑动挡板、限位块和滑柱二,所述矩形吸尘箱的内部下表面中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对应配合的滑柱二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滑柱二的中部侧面分别与矩形滑动挡板的上表面两端的中部竖直滑动连接,两个滑柱二的上端分别与两个限位块的下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空气将矩形滑动挡板向上顶,使得矩形滑动挡板沿着滑柱二向上滑动,从而使得矩形滑动挡板不再挡着吸尘孔,粉尘通过吸尘孔进入到矩形吸尘箱内部,当吸尘完毕后,矩形滑动挡板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滑柱二向下滑动,矩形滑动挡板将吸尘孔进行遮挡,从而避免粉尘通过吸尘孔落出到外部,限位块可以防止矩形滑动挡板脱落。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浮法玻璃投料口除尘设备,具有以下好处:
16.1、本浮法玻璃投料口除尘设备设置的固定单元使得可以方便快速的将其固定在投料口,同时可以方便的对其进行拆卸,其中的转盘增大了螺杆的转动半径,使得转动时更加省力,防滑槽可以防止转动转盘时手滑。
17.2、本浮法玻璃投料口除尘设备设置的除尘单元使得可以方便快速的对产生的粉尘进行吸除,避免对周围的空气造成污染,其中的斜向防尘板可以减少投料口的粉尘向周围的扩散。
18.3、本浮法玻璃投料口除尘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能够方便快速的对其进行拆卸,从而方便对其进行维护,在对粉尘吸入后,可以对吸尘孔进行遮挡,从而避免粉尘通过吸尘孔再次落出到外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端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矩形支撑框、2固定单元、21矩形支撑板、22滑柱一、23防滑槽、24转盘、25螺杆、26轴承、27紧固板、3除尘单元、31矩形吸尘箱、32吸尘孔、33矩形滑动挡板、34气管、35气泵、36限位块、37滑柱二、38斜向防尘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浮法玻璃投料口除尘设备,包括矩形支撑框1、固定单元2和除尘单元3;
24.矩形支撑框1:为矩形;
25.固定单元2:包含矩形支撑板21、滑柱一22、螺杆25、轴承26和紧固板27,矩形支撑框1的两端下表面中部分别与两个对应配合的矩形支撑板21的上端固定连接,两个矩形支撑板21的侧面两端分别与四个两两对应配合的滑柱一22的中部侧面滑动连接,两个对应配合的滑柱一22的一端侧面与紧固板27的侧面两端固定连接,矩形支撑板21的侧面中部与螺杆25的中部侧面螺纹连接,螺杆25的一端侧面通过轴承26与紧固板27的侧面中部转动连接;
26.固定单元2还包含转盘24,螺杆25的另一端侧面与转盘24的侧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转动转盘24带动螺杆25转动,转盘24增大了螺杆25的转动半径,使得转动时更加省力。
27.固定单元2还包含防滑槽23,转盘24的一周侧面等角度均匀开设有五个防滑槽23。防滑槽23可以防止转动转盘24时手滑。
28.除尘单元3:安装在矩形支撑框1的上表面。
29.除尘单元3包含矩形吸尘箱31、吸尘孔32、气管34和气泵35,矩形支撑框1的上表面与矩形吸尘箱31的下端固定连接,矩形吸尘箱31的下表面中部等距离均匀开设有吸尘孔32,矩形吸尘箱31的上表面中部通过气管34与气泵35的吸气口固定连接,气泵35的输入端与外部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当需要进行除尘时,打开控制气泵35的外部控制开关组,气泵35工作,气泵35通过气管34将矩形吸尘箱31内的空气吸出,使得矩形吸尘箱31的内部为真空,粉尘通过吸尘孔32进入到矩形吸尘箱31内部。
30.除尘单元3还包含斜向防尘板38,矩形支撑框1的四周侧面分别与四个对应配合的斜向防尘板38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斜向防尘板38可以减少投料口的粉尘向周围的扩散。
31.除尘单元3还包含矩形滑动挡板33、限位块36和滑柱二37,矩形吸尘箱31的内部下表面中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对应配合的滑柱二37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滑柱二37的中部侧面分别与矩形滑动挡板33的上表面两端的中部竖直滑动连接,两个滑柱二37的上端分别与两个限位块36的下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空气将矩形滑动挡板33向上顶,使得矩形滑动挡板33沿着滑柱二37向上滑动,从而使得矩形滑动挡板33不再挡着吸尘孔32,粉尘通过吸尘孔32进入到矩形吸尘箱31内部,当吸尘完毕后,矩形滑动挡板33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滑柱二37向下滑动,矩形滑动挡板33将吸尘孔32进行遮挡,从而避免粉尘通过吸尘孔32落出到外部,限位块36可以防止矩形滑动挡板33脱落。
32.矩形支撑框1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当需要对其进行固定时,转动螺杆25,使得螺杆25绕着轴承26转动,螺杆25移动,螺杆25带动轴承26移动,轴承26带动紧固板27移动,紧固板27带动滑柱一22滑动,从而使得两个紧固板27夹紧在投料口处,矩形支撑板21用于支撑滑柱一22,除尘单元3使得可以方便快速的对产生的粉尘进行吸除。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浮法玻璃投料口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34.当需要对其进行固定时,转动转盘24带动螺杆25转动,使得螺杆25绕着轴承26转动,螺杆25移动,螺杆25带动轴承26移动,轴承26带动紧固板27移动,紧固板27带动滑柱一22滑动,从而使得两个紧固板27夹紧在投料口处,当需要进行除尘时,打开控制气泵35的外部控制开关组,气泵35工作,气泵35通过气管34将矩形吸尘箱31内的空气吸出,使得矩形吸
尘箱31的内部为真空,空气将矩形滑动挡板33向上顶,使得矩形滑动挡板33沿着滑柱二37向上滑动,从而使得矩形滑动挡板33不再挡着吸尘孔32,粉尘通过吸尘孔32进入到矩形吸尘箱31内部,当吸尘完毕后,矩形滑动挡板33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滑柱二37向下滑动,矩形滑动挡板33将吸尘孔32进行遮挡,从而避免粉尘通过吸尘孔32落出到外部。
35.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外部控制开关组核心芯片选用的是plc单片机,气泵35则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建议气泵35选用灰尘抽吸泵。外部控制开关组控制气泵35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