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康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2-08-02 23:20: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康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偏瘫又叫半身不遂,通常是由于脑卒中导致的一种疾病,是指同一侧上下肢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对于患有偏瘫的患者,通常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然而现有的康复治疗装置仍具有以下问题:(1)由于每个偏瘫患者的四肢可活动的程度不同,现有的康复治疗装置无法适应四肢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的患者使用;(2)现有的康复治疗装置仅仅能够针对患者在某一康复阶段进行使用,当患者康复状况良好时,需要不断地更换不同的治疗装置,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康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固定腔,所述第一固定腔的外侧套设置有一个矩形滑动环,所述矩形滑动环上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固定腔,所述第二固定腔的上方设置有一组转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一组顶撑组件,所述顶撑组件的上方设置有一组间距调节组件,所述矩形滑动环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组角度调节组件;其中,顶撑组件包括有滑动架、支撑架、两块圆形导向块、两个张紧轮以及两根铰接杆,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腔的内壁上,两块圆形导向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每块所述圆形导向块内均设置有一根与圆形导向块滑动配合的滑动杆,每根滑动杆的末端均设置有一个连接架,每个张紧轮均与一个连接架对应,每个张紧轮均与对应的连接架转动连接,两根铰接杆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架顶部的两侧,每根铰接杆均与所述滑动架铰接,每根铰接杆均与一根滑动杆对应,每根铰接杆远离滑动架的一侧均与对应的滑动杆铰接。
5.进一步的,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有固定杆、限位块、螺纹杆以及两根滑杆、两根所述滑杆的末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腔固定连接,两根所述滑杆远离第二固定腔的一端均与
所述第一固定腔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腔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腔的内壁上,所述螺纹杆与固定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限位杆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杆的顶部。
6.进一步的,所述间距调节组件还包括有主动伞齿、从动伞齿、调节旋钮以及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腔的侧壁上,所述从动伞齿套设在所述螺纹杆的顶部,所述从动伞齿套设在所述转动杆上靠近螺纹杆的一侧,所述主动伞齿与从动伞齿啮合,所述调节旋钮设置在所述转动杆远离主动伞齿的一侧。
7.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有上转动盘、手摇转把、上转轮、第一棘轮以及第一棘爪,所述手摇转把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腔上,所述上转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手摇转把上,所述上转动盘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转轮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棘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转轮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棘爪设置在所述上转动盘靠近上转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棘轮以及第一棘爪结构相配合。
8.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有下转动盘、脚踩转把、下转轮、第二棘轮、第二棘爪以及同步带,所述脚踩转把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腔上,所述下转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脚踩转把上,所述下转动盘固定连接在所述下转轮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棘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下转轮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棘爪设置在所述上转动盘靠近下转轮的一侧,所述第二棘轮以及第二棘爪结构相配合,所述上转轮与下转轮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同步带与个张紧轮结构相配合,所述手摇转把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环,脚踩转把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脚蹬,每个脚蹬上均设置有一条绑带。
10.进一步的,每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有支撑杆、l形滑杆、弹簧、连接柱、圆形齿轮以及圆形卡块,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腔的侧壁上,所述l形滑杆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末端,所述支撑杆的内部呈中空状,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内,弹簧的一端与l形滑杆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设置在l形滑杆的底部,所述圆形齿轮设置在连接柱的底部,所述圆形卡块上开设有一个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开设有圆形齿环,所述圆形齿环与圆形齿轮啮合。
11.进一步的,每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有连接杆、凹形块以及两组丝杆,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圆形卡块的底部,所述凹形块设置在连接杆的底部,两组所述丝杆分别设置在所述凹形块顶部的两侧,且每组丝杆均与所述凹形块螺纹连接,每组丝杆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一组压紧板。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腔山上开设有一组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一个与卡槽卡接配合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一组座管、所述座管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一组坐垫,所述座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一组调节钮。
13.进一步的,一种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康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偏瘫患者康复的早期,将两组凹形块固定在患者的病床的两侧,通过旋转丝杆,将凹形块加以固定;s2:调整病床的至适当的角度,将圆形齿轮放入到圆形卡块上的圆形槽中,按压l形滑杆,将本装置调节到合适的角度后松开l形滑杆,使得圆形齿轮与圆形齿环啮合,将本装置以适当的角度固定在患者的病床上;
s3:将患者的双脚通过绑带固定在两组脚蹬上,让患者的双手握住转动环;s4:当患者顺时针转动双手时,会带动受创的双脚沿着脚踩转把转动,反之双脚顺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双手沿着手摇转把转动,从而实现上下肢联动,单手或单脚逆时针转动时,可独立带动另外的患手或患脚转动;s5:当患者康复状态良好,能够下床时,将固定架通过卡槽卡接固定在第一固定腔上,患者可采取坐立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
14.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康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其一:本发明在转动组件的作用下,能够根据偏瘫患者的四肢可活动的程度的不同,自由选择所需要的运动方式,具体的,患者在康复治疗的早期阶段,通过可自由活动的手逆时针转动手摇转把,进而带动行动不便的手同时运动,患者可单独对手臂进行康复训练,或者通过可逆时针转动双脚,可自由活动的脚带动手摇转把转动,进而带动行动不便的脚同时运动,患者可单独对手臂进行康复训练,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康复治疗装置无法适应四肢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的患者使用的技术问题;其二:当患者的上肢或下肢存在活动障碍时,患者可顺时针转动双手,此时,同步带会带动脚踩转把转动,患者可通过上肢带动行动不便的下肢运动,也可通过下肢带动行动不便的上肢进行运动,可适应四肢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的患者使用;其三:本发明通过设置一组可拆卸的固定架,能够满足患者在不同康复阶段的使用需求,具体的,当患者的康复状况良好,可下床进行康复训练时,将固定架通过卡槽卡接固定在第一固定腔上,通过调节钮将坐垫调节至适当的高度,患者可左坐在坐垫上,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大康复训练的强度,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技术仅仅能够针对患者在某一康复阶段进行使用,需要不断地更换不同的治疗装置,使用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
15.其四:本发明中,在偏瘫患者康复的早期,由于患者无法下床进行锻炼,为防止患者的肌肉萎缩,可将两组凹形块固定在患者的病床的两侧,并调整病床的至适当的角度,将圆形齿轮放入到圆形卡块上的圆形槽中,使得本装置固定在病床上,患者可在病床上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且本装置的角度可调,可适应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其五:本发明中,可通过转动调节旋钮来调整第一固定腔与第二固定腔的间距,以适应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具体的,转动调节旋钮,通过主动伞齿带动从动伞齿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转动,由于固定杆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腔的内壁上,且螺纹杆与固定杆螺纹连接,当螺纹杆转动时,能够调节第一固定腔与第二固定腔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其六:本发明中,当螺纹杆转动时,滑动架会沿着螺纹杆的方向移动,从而驱动两组铰接杆运动,两组铰接杆继续驱动两组滑动杆向同步带的一侧运动,从而使得两组张紧轮始终能够对同步带进行张紧,进而使得上转动盘与下转动盘能够在间距发生变化时,始终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转动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图5是图3中b处放大图;图6是本发明中顶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c处放大图;图8是本发明中间距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d处放大图;图10是本发明中顶撑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中角度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中角度调节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固定腔;2、第二固定腔;3、固定架;4、坐垫;5、调节钮;6、卡槽;7、上转动盘;8、下转动盘;9、座管;10、支撑杆;11、l形滑杆;12、调节旋钮;13、矩形滑动环;14、脚蹬;15、脚踩转把;16、绑带;17、手摇转把;18、转动环;20、上转轮;21、第一棘爪;22、第一棘轮;23、同步带;24、螺纹杆;25、从动伞齿;26、转动杆;27、主动伞齿;28、限位块;29、支撑架;30、张紧轮;31、连接架;32、圆形导向块;33、滑动架;34、固定杆;35、铰接杆;36、滑动杆;37、滑杆;39、下转轮;40、第二棘爪;41、第二棘轮;42、弹簧;43、凹形块;44、连接柱;45、圆形齿轮;46、圆形卡块;47、圆形齿环;48、圆形槽;49、连接杆;50、丝杆;51、压紧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一: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康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如图1-图12所示,包括有第一固定腔1,所述第一固定腔1的外侧套设置有一个矩形滑动环13,所述矩形滑动环13上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固定腔2,所述第二固定腔2的上方设置有一组转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一组顶撑组件,所述顶撑组件的上方设置有一组间距调节组件,所述矩形滑动环13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组角度调节组件;其中,顶撑组件包括有滑动架33、支撑架29、两块圆形导向块32、两个张紧轮30以及两根铰接杆35,所述支撑架29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腔2的内壁上,两块圆形导向块32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9的两侧,每块所述圆形导向块32内均设置有一根与圆形导向块32滑动配合的滑动杆36,每根滑动杆36的末端均设置有一个连接架31,每个张紧轮30均与一个连接架31对应,每个张紧轮30均与对应的连接架31转动连接,两根铰接杆35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架33顶部的两侧,每根铰接杆35均与所述滑动架33铰接,每根铰接杆35均与一根滑动杆36对应,每根铰接杆35远离滑动架33的一侧均与对应的滑动杆36铰接;根据患者身高的不同,可通过转动调节旋钮12来调整第一固定腔1与第二固定腔2的间距,以适应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当第一固定腔1与第二固定腔2之间的距离减小时,滑动架33会向第一固定腔1
的方向移动,从而驱动两组铰接杆35运动,两组铰接杆35继续驱动两组滑动杆36向同步带23的一侧运动,从而使得两组张紧轮30始终能够对同步带23进行张紧,进而使得上转动盘7与下转动盘8能够在间距发生变化时,始终通过同步带23传动连接。
20.具体的,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有固定杆34、限位块28、螺纹杆24以及两根滑杆37、两根所述滑杆37的末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腔2固定连接,两根所述滑杆37远离第二固定腔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腔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3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腔1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块2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腔2的内壁上,所述螺纹杆24与固定杆34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24与所述限位杆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架33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杆34的顶部;两根所述滑杆37用于对第一固定腔1以及第二固定腔2的运动进行导向。
21.具体的,所述间距调节组件还包括有主动伞齿27、从动伞齿25、调节旋钮12以及转动杆26,所述转动杆26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腔2的侧壁上,所述从动伞齿25套设在所述螺纹杆24的顶部,所述从动伞齿25套设在所述转动杆26上靠近螺纹杆24的一侧,所述主动伞齿27与从动伞齿25啮合,所述调节旋钮12设置在所述转动杆26远离主动伞齿27的一侧;转动调节旋钮12,通过主动伞齿27带动从动伞齿25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24转动,由于固定杆34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腔1的内壁上,且螺纹杆24与固定杆34螺纹连接,当螺纹杆24转动时,能够调节第一固定腔1与第二固定腔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
22.具体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有上转动盘7、手摇转把17、上转轮20、第一棘轮22以及第一棘爪21,所述手摇转把17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腔2上,所述上转轮20转动连接在所述手摇转把17上,所述上转动盘7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转轮20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棘轮22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转轮20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棘爪21设置在所述上转动盘7靠近上转轮20的一侧,所述第一棘轮22以及第一棘爪21结构相配合;患者将双手握住转动环18,患者在康复治疗的早期阶段,可逆时针转动双手,通过可自由活动的手带动手摇转把17转动,进而带动行动不便的手同时运动,此时手摇转把17会带动上转动盘7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21与第一棘轮22之间不会产生驱动力,患者可单独对手臂进行康复训练。
23.具体的,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有下转动盘8、脚踩转把15、下转轮39、第二棘轮41、第二棘爪40以及同步带23,所述脚踩转把15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腔1上,所述下转轮39转动连接在所述脚踩转把15上,所述下转动盘8固定连接在所述下转轮39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棘轮41固定连接在所述下转轮39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棘爪40设置在所述上转动盘7靠近下转轮39的一侧,所述第二棘轮41以及第二棘爪40结构相配合,所述上转轮20与下转轮39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23传动连接;患者在康复治疗的早期阶段,可逆时针转动双脚,可自由活动的脚带动手摇转把17转动,进而带动行动不便的脚同时运动,此时手摇转把17会带动上转动盘7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21与第一棘轮22之间不会产生驱动力,患者可单独对手臂进行康复训练,当患者的上肢和下肢分别康复到适当阶段时,患者可顺时针转动双手,此时,第一棘爪21与第一棘轮22相配合,带动上转轮20转动,上转轮20继续通过同步带23带动下转轮39转动,并通过第二棘爪40与第二棘轮41的相互配合,带动脚踩转把15转动,患者可通过上肢带动行动不便的下肢运动,也可通过下肢带动行动不便的上肢进行运动,可适应四肢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的患者使用。
24.具体的,所述同步带23与个张紧轮30结构相配合,所述手摇转把17的两侧均转动
连接有一个转动环18,脚踩转把15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脚蹬14,每个脚蹬14上均设置有一条绑带16;患者将双脚通过绑带16固定在脚蹬14上,提高患者在康复训练时的稳定性,防止患者的脚部滑落。
25.具体的,每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有支撑杆10、l形滑杆11、弹簧42、连接柱44、圆形齿轮45以及圆形卡块46,所述支撑杆10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腔1的侧壁上,所述l形滑杆11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10的末端,所述支撑杆10的内部呈中空状,所述弹簧42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0内,弹簧42的一端与l形滑杆11固定连接,弹簧42的另一端与支撑杆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44设置在l形滑杆11的底部,所述圆形齿轮45设置在连接柱44的底部,所述圆形卡块46上开设有一个圆形槽48,所述圆形槽48内开设有圆形齿环47,所述圆形齿环47与圆形齿轮45啮合;在偏瘫患者康复的早期,由于患者无法下床进行锻炼,为防止患者的肌肉萎缩,可将两组凹形块43固定在患者的病床的两侧,并调整病床的至适当的角度,将圆形齿轮45放入到圆形卡块46上的圆形槽48中,使得本装置固定在病床上,患者可在病床上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且本装置的角度可调,可适应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
26.具体的,每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有连接杆49、凹形块43以及两组丝杆50,所述连接杆49设置在所述圆形卡块46的底部,所述凹形块43设置在连接杆49的底部,两组所述丝杆50分别设置在所述凹形块43顶部的两侧,且每组丝杆50均与所述凹形块43螺纹连接,每组丝杆50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一组压紧板51;将凹形块43与病床的侧壁固定,旋转丝杆50,将凹形块43进一步与病床固定,之后将圆形齿轮45放入到圆形卡块46上的圆形槽48中,按压l形滑杆11,将本装置调节到合适的角度后,松开l形滑杆11,在弹簧42的作用下,驱动两组l形滑杆11向两侧移动,使得圆形齿轮45与圆形齿环47啮合,将本装置以适当的角度固定在患者的病床上;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腔1山上开设有一组卡槽6,所述卡槽6内设置有一个与卡槽6卡接配合的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的顶部设置有一组座管9、所述座管9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一组坐垫4,所述座管9的侧壁上设置有一组调节钮5;固定架3为可拆卸设计,当患者的康复状况良好,可下床进行康复训练时,将固定架3通过卡槽6卡接固定在第一固定腔1上,通过调节钮5将坐垫4调节至适当的高度,患者可左坐在坐垫4上,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大康复训练的强度,满足患者在不同康复阶段的使用需求。
27.具体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康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偏瘫患者康复的早期,将两组凹形块43固定在患者的病床的两侧,通过旋转丝杆50,将凹形块43加以固定;s2:调整病床的至适当的角度,将圆形齿轮45放入到圆形卡块46上的圆形槽48中,按压l形滑杆11,将本装置调节到合适的角度后松开l形滑杆11,使得圆形齿轮45与圆形齿环47啮合,将本装置以适当的角度固定在患者的病床上;s3:将患者的双脚通过绑带16固定在两组脚蹬14上,让患者的双手握住转动环18;s4:当患者顺时针转动双手时,会带动受创的双脚沿着脚踩转把15转动,反之双脚顺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双手沿着手摇转把17转动,从而实现上下肢联动,单手或单脚逆时针转动时,可独立带动另外的患手或患脚转动;s5:当患者康复状态良好,能够下床时,将固定架3通过卡槽6卡接固定在第一固定
腔1上,患者可采取坐立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
28.工作原理:偏瘫患者康复的早期,由于患者无法下床进行锻炼,为防止患者的肌肉萎缩,可将两组凹形块43固定在患者的病床的两侧,并调整病床的至适当的角度,将圆形齿轮45放入到圆形卡块46上的圆形槽48中,使得本装置固定在病床上,患者可在病床上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且本装置的角度可调,可适应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将凹形块43与病床的侧壁固定,旋转丝杆50,将凹形块43进一步与病床固定,之后将圆形齿轮45放入到圆形卡块46上的圆形槽48中,按压l形滑杆11,将本装置调节到合适的角度后,松开l形滑杆11,在弹簧42的作用下,驱动两组l形滑杆11向两侧移动,使得圆形齿轮45与圆形齿环47啮合,将本装置以适当的角度固定在患者的病床上;根据患者身高的不同,可通过转动调节旋钮12来调整第一固定腔1与第二固定腔2的间距,以适应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转动调节旋钮12,通过主动伞齿27带动从动伞齿25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24转动,由于固定杆34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腔1的内壁上,且螺纹杆24与固定杆34螺纹连接,当螺纹杆24转动时,能够调节第一固定腔1与第二固定腔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当螺纹杆24转动时,滑动架33会沿着螺纹杆24的方向移动,从而驱动两组铰接杆35运动,两组铰接杆35继续驱动两组滑动杆36向同步带23的一侧运动,从而使得两组张紧轮30始终能够对同步带23进行张紧,进而使得上转动盘7与下转动盘8能够在间距发生变化时,始终通过同步带23传动连接;患者将双手握住转动环18,患者在康复治疗的早期阶段,可逆时针转动双手,通过可自由活动的手带动手摇转把17转动,进而带动行动不便的手同时运动,此时手摇转把17会带动上转动盘7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21与第一棘轮22之间不会产生驱动力,患者可单独对手臂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在康复治疗的早期阶段,可逆时针转动双脚,可自由活动的脚带动手摇转把17转动,进而带动行动不便的脚同时运动,此时手摇转把17会带动上转动盘7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21与第一棘轮22之间不会产生驱动力,患者可单独对手臂进行康复训练,当患者的上肢和下肢分别康复到适当阶段时,患者可顺时针转动双手,此时,第一棘爪21与第一棘轮22相配合,带动上转轮20转动,上转轮20继续通过同步带23带动下转轮39转动,并通过第二棘爪40与第二棘轮41的相互配合,带动脚踩转把15转动,患者可通过上肢带动行动不便的下肢运动,也可通过下肢带动行动不便的上肢进行运动,可适应四肢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的患者使用;当患者的康复状况良好,可下床进行康复训练时,将固定架3通过卡槽6卡接固定在第一固定腔1上,通过调节钮5将坐垫4调节至适当的高度,患者可左坐在坐垫4上,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大康复训练的强度,满足患者在不同康复阶段的使用需求。
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