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铝镁锰屋面系统搭接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31 02:19: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一种铝镁锰屋面系统搭接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铝镁锰板屋面系统因轻型、耐久、经济的优点,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大量应用,与传统屋面相比它能有效地减轻屋面系统的自重,在钢结构建筑中可替换传统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减少结构钢材用量。铝镁锰板屋面传统的防水结构搭接的做法为上层铝镁锰板材刚性防水层和下层防水透气膜材柔性防水层结合组成的屋面二次防水结构。但因其刚度较小,随着在使用过程中的屋面检修、上人行走,在屋面板搭接缝处形成凹陷导致在凹陷处形成积水,造成接缝处防水措施失效,导致渗水。常规修复方法需要拆除凹陷部位铝镁锰板,新旧材料接缝防水处理工艺复杂,无法根治接缝处受载易凹陷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铝镁锰屋面系统搭接防水结构。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镁锰屋面系统搭接防水结构,包括:搭接板1、屋面系统2及防水胶3;所述搭接板1设于屋面系统2的凹陷处,所述搭接板1与屋面系统2连接并盖设于屋面系统2的凹陷上,通过防水胶3填充搭接板1与屋面系统2之间的空间。
5.进一步地,所述搭接板1的外边缘与屋面系统2之间设有密封胶4。
6.进一步地,所述铝镁锰屋面系统搭接防水结构还包括用于形成屋面系统2的多个防水板5,其中相邻两个防水板5分别为第一防水板5a及第二防水板5b,所述第一防水板5a与第二防水板5b之间具有接缝,第一防水板5a与第二防水板5b靠近接缝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凹陷,所述搭接板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防水板5a及第二防水板5b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板5包括平面部分及防水板下凹部6,所述第一防水板5a与第二防水板5b相互靠近的一端为防水板下凹部6,相邻的防水板下凹部6形成凹陷,所述搭接板1与防水板下凹部6靠近平面部分的一端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板5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防水板凸起7,所述防水板凸起7上设有抗风夹8。
9.进一步地,所述搭接板1与防水板5平齐或高于防水板5。
10.进一步地,所述铝镁锰屋面系统搭接防水结构还包括螺丝9及垫片10,所述垫片10设于搭接板1与屋面系统2之间,所述螺丝9穿设搭接板1、垫片10并与屋面系统2螺纹连接,所述密封胶4设于垫片10的外侧。
11.进一步地,所述屋面系统2还包括保温岩棉11,所述保温岩棉11设于防水板5的下方,所述屋面系统2安装于镀铝锌压型钢板12及镀锌檩条13组成的结构支撑体系上。
12.进一步地,所述搭接板1及防水板5均为铝镁锰板材,所述防水胶3为聚氨酯发泡剂,所述密封胶4为中性耐候密封胶,所述抗风夹8为铝合金抗风夹。
13.进一步地,所述螺丝9为防水自攻螺丝,所述垫片10为三元乙丙橡胶垫片。
14.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5.本发明通过在屋面系统的凹陷处设置搭接板,利用搭接板盖设于凹陷上,同时利用防水胶填充搭接板与屋顶之间的空间,可填充凹陷,防止雨水在凹陷处堆积导致出现渗水的情况,同时搭接板能够起到增强屋顶结构强度的作用,防水胶也可对凹陷处进行保护,且无需更换,直接在凹陷处施工即可,操作简单,实施成本低。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19.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搭接板;2、屋面系统;3、防水胶;4、密封胶;5、防水板;5a、第一防水板;5b、第二防水板;6、防水板下凹部;7、防水板凸起;8、抗风夹;9、螺丝;10、垫片;11、保温岩棉;12、镀铝锌压型钢板;13、镀锌檩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如图1~3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铝镁锰屋面系统搭接防水结构,包括:搭接板1、屋面系统2及防水胶3;搭接板1设于屋面系统2的凹陷处,搭接板1与屋面系统2连接并盖设于屋面系统2的凹陷上,通过防水胶3填充搭接板1与屋面系统2之间的空间。
23.上述铝镁锰屋面系统搭接防水结构,可在屋面系统2的凹陷处设置搭接板1,利用搭接板1盖设于凹陷上,同时利用防水胶3填充搭接板1与屋面系统2之间的空间,可填充凹陷,防止雨水在凹陷处堆积导致出现渗水的情况;同时搭接板1与屋面系统2的材质相同,搭接板1能够起到屋面系统2结构强度的作用,防水胶3也可对凹陷处进行保护,且无需更换,直接在凹陷处施工即可,操作简单,实施成本低。
24.可选地,搭接板1以顺坡搭接的方式安装在屋面系统2上,能够较好的与原屋面系统2的结构配合。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搭接板1的外边缘与屋面系统2之间设有密封胶4;通过设置密封胶4,能够防止雨水从搭接板1与屋面系统2之间的缝隙渗入,防渗效果更好。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密封胶4为中性耐候密封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及密封性能。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上述铝镁锰屋面系统搭接防水结构用于形成屋面系统2的多个防水板5,其中相邻两个防水板5分别为第一防水板5a及第二防水板5b,第一防水板5a与第二防水板5b之间具有接缝,第一防水板5a与第二防水板5b靠近接缝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凹陷,搭接板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防水板5a及第二防水板5b连接;相邻的两个防水板5之间的接缝处易受外力发生变形,导致接缝处出现凹陷,此时可利用搭接板1覆盖在接缝上盖住凹陷,并在搭接板1与屋面系统2之间填充防水胶3,用于防止雨水在凹陷处堆积导致出现渗水的情况,同时在出现凹陷之后无需更换防水板5,直接在凹陷处设置搭接板1及防水胶3即可,操作简单,施工时间短,且防水胶3也可对接缝进行保护隔离,不易变形及老化。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防水板5包括平面部分及防水板下凹部6,第一防水板5a与第二防水板5b相互靠近的一端为防水板下凹部6,相邻的防水板下凹部6形成凹陷,搭接板1与防水板下凹部6靠近平面部分的一端连接;此时搭接板1与防水板5的连接处位于凹陷的边缘处,使防水胶3能够完全填充凹陷,防止出现积水。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防水板5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防水板凸起7,防水板凸起7上设有抗风夹8;抗风夹8用于夹持防水板凸起7,搭接板1设于相邻的两个防水板凸起7之间,抗风夹8用于固定防水板5,提高防水板5的抗风性能,搭接板1位于相邻的两个防水板凸起7之间,尺寸便于直接设置。
30.具体地,搭接板1及防水板5均为铝镁锰板材。
31.具体地,抗风夹8为铝合金抗风夹。
32.可选地,在防水板5的宽度方向上,防水板下凹部6的两侧边缘高于防水板5的中部,搭接板1分别与两个防水板凸起7搭接,此时搭接板1全覆盖凹陷所在区域,使雨水不能堆积,能够减少渗水的情况发生。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搭接板1与防水板5平齐或高于防水板5,此时安装了搭接板1后屋面系统2面上不再存在低洼的区域,雨水能够顺着屋面系统2流下,不会堆积。
34.具体地,搭接板1倾斜设置,使雨水能够顺利沿搭接板1流下。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水胶3为聚氨酯发泡剂,此时防水胶3具有填缝﹑粘结﹑密封﹑隔热﹑吸音等多种效果。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上述铝镁锰屋面系统搭接防水结构还包括螺丝9及垫片10,垫片10设于搭接板1与屋面系统2之间,螺丝9穿设搭接板1、垫片10并与屋面系统2螺纹连接,密封胶4设于垫片10的外侧;通过螺丝9能够方便搭接板1的拆装,操作简单,同时垫片10可进一步提高搭接板1与屋面系统2连接的紧密性,起到止水的作用。
37.可选地,垫片10为三元乙丙橡胶垫片,性质稳定,能够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38.可选地,螺丝9为防水自攻螺丝,固定更牢固,且具有防水效果。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屋面系统2还包括保温岩棉11,保温岩棉11设于防水板5的下方,起到隔热效果;屋面系统2安装于镀铝锌压型钢板12及镀锌檩条13组成的结构支撑体系上。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