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井温压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20:43: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油井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井温压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不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海上,尾管固井的井深一般比较大,并且需要固井的井眼在油井延伸方向上存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3.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现有对于油井中井眼处的压力分布和温度分布一般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预测,由于数值模拟的方法与井眼中的实际温压存在差异,因此难以保证后续固井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油井温压测量装置,能够准确获取油井中井眼处的温压分布情况,保证后续固井的可靠性。
5.本技术提供一种油井温压测量装置,包括:主体部、压力传感模块、供电模块和控制单元;主体部呈筒状,主体部用于在油井内进行移动;压力传感模块、供电模块和控制单元均设置于主体部的侧壁内,压力传感模块与控制单元之间以及供电模块与控制单元之间在主体部的侧壁内均通过引线电连接;控制单元具有温度传感模块、采集控制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主体部在油井内移动的过程中,采集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压力传感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的单次采集时长,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压力传感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的采集数据。
6.本技术提供的油井温压测量装置通过将主体部设置为筒状,使得主体部可以顺利在油井内进行移动,以便于对油井内井眼处的温压情况进行准确测量,并且在主体部进入油井并深入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采集控制模块控制压力传感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的单次采集时长,实现对油井中温压分布情况的采集,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将采集的温度、压力数据存储起来,以便于采集完成后技术人员读取油井内压力分布参数,进而为后期固井水泥浆体系及配方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保证后期固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油井温压测量装置生产升本低,有利于推广使用。
7.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压力传感模块设置于主控单元沿主体部轴向的一端,主体部上设置有密封遮盖压力传感模块和主控单元的盖板,盖板上与压力传感模块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供油井中的流体通过,以使压力传感模块对流体进行压力检测。通过将压力传感模块设置于控制单元沿主体部轴向的一端,使得盖板可以同时密封遮盖压力传感模块和控制单元,以充分保证压力传感模块和控制单元周围环境的密封性,并且通过在盖板上与压力传感模块相对的位置设置通孔,使得油井中的流体可以流入通孔,实现压力传感模块对流体压力的检测,相较于将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探头凸出于主体部侧壁设置的方式而言,可以有效保护压力传感模块的模块,避免主体部在油井中移动时因压力传感模块的检测探头凸出于主体部侧壁而造成检测探头摩擦损坏。
8.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盖板两侧的边缘上沿主体部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连接孔用于通过螺纹连接件与主体部固定连接,盖板两侧的边缘上在相邻的连接孔之间设置有凹槽。为了防止主体部发生弯曲形变时,连接盖板和主体部的螺纹连接件因受力过大发生崩出等情况,在盖板两侧边缘上相邻连接孔之间设置凹槽,使得盖板上相邻连接孔之间的刚性降低,便于盖板随主体部进行弯曲形变,从而减小螺纹连接件的受力,保证盖板与主体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9.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压力传感模块具有与通孔相对设置的应变片,应变片表面设置有防护层,防护层用于提高应变片的耐磨、耐腐蚀和耐疲劳破坏能力。通过在压力传感模块的应变片表面设置防护层,起到对应变片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应变片耐磨、耐腐蚀和耐疲劳破坏的能力,增加压力传感模块的使用寿命。
10.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防护层包括纳米镀层。在纳米电镀中,纳米粒子的弥散强化作用可以提高镀层的硬度,加强耐磨性纳米粒子的牢固粘合,并且可以提高纳米粒子自身的抗磨性、自润滑特性、自愈合特性,从而使得电镀有纳米镀层的应变片的表面分子更加致密,纳米镀层的厚度一般只有传统镀层的一般,但是却可以大大提高应变片的耐磨、耐腐蚀和耐疲劳破坏能力,并且还可以提高应变片表面的亮度和光滑度。
11.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主体部的侧壁内还设置有电气接头,电气接头位于供电模块和控制单元之间,电气接头将供电模块的引线和控制单元的引线电连接。通过在主体部的侧壁内位于供电模块和控制单元之间的位置设置电气接头,使得可以便捷地将供电模块和控制单元进行电连接或者将电路断开,从而实现对控制单元的开关控制。
12.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主体部的侧壁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底部设置有接头支架,电气接头固定于接头支架上,安装槽的槽口盖设有压盖,压盖压紧电气接头。通过在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接头支架并将电气接头固定于接头支架上,实现电气接头的安装固定,并且通过在安装槽的槽口盖设压盖将电气接头压紧,使得电气接头在安装槽内无法移动,保证电气接头的结构稳定可靠,不会受油井温压测量装置的振动而发生晃动,进而为温压测量工作提供保障。
13.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电气接头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通过压紧件固定于接头支架,压盖的内壁设置有卡接件,第二接头固定于卡接件,使得当压盖盖设于安装槽时,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插接,当压盖从安装槽移出时,第二接头从第一接头上拔出。通过将第一接头压紧并固定于接头支架上,将第二接头固定于压盖上,从而在将压盖盖设于安装槽的同时,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插接,使得供电模块与控制单元形成电连接,油井温压测量装置可以正常工作。将压盖从安装槽取出的同时,第二接头便随压盖从第一接头上拔出,供电模块与控制单元之间的电路断开,控制单元停止工作,对于控制单元开关控制的操作更加便捷。
14.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安装槽的内侧壁设置有卡槽,压盖的边缘与安装槽位于卡槽之内的内壁抵接,压盖背离安装槽底部的一端通过挡圈与卡槽卡接固定。通过在安装槽的内侧壁设置卡槽,并通过将挡圈卡接在卡槽内并且挡圈的内侧压紧压盖,使得压盖可以稳定地固定在安装槽中,挡圈便于拆装,从而使压盖可以便捷地在安装槽上拆装,并且若拆装时挡圈出现损坏,可以直接更换挡圈,相较于更换整个压盖,更换挡圈的成本更低。
15.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安装槽的槽口处设置有台阶部,压盖抵接于台阶部,台阶部
上相互呈角度的两个内壁与压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通过安装槽的槽口处设置台阶部并将压盖抵接于台阶部,实现对压盖在安装槽内压入深度的限位,避免压盖压入过度导致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之间挤压过度发生损坏,同时通过在台阶部上相互呈角度的两个内壁与压盖之间均设置密封件,实现对压盖与安装槽之间装配间隙的有效密封,进而保证内部电气接头工作的稳定性。
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井温压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沿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井温压测量装置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沿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4沿d-d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3在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井温压测量装置中接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27.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主体部110,压力传感模块120,应变片121,纳米镀层122,供电模块130,控制单元140,温度传感模块141,采集控制模块142,数据存储模块143,走线通道150,盖板160,通孔161,第一密封圈162,第二密封圈163,连接孔164,凹槽165,电气接头170,第一接头171,接线端1711,压紧件1712,第二接头172,安装槽173,卡槽1731,台阶部1732,密封件1733,第一环形凹槽1734,接头支架174,定位孔1741,空腔1742,压盖175,卡接件1751,挡圈1752,第二环形凹槽1753。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
关系。
31.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3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3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6.不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海上,尾管固井的井深一般比较大,并且需要固井的井眼在油井延伸方向上存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现有对于井眼中的压力分布和温度分布一般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提出井眼内温压分布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从而对井眼内的温压参数分布情况进行预测。
37.由于井眼内的实际温压情况复杂多变,因此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的井眼内的温压参数分布与实际温压参数分布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若以数值模拟方法得出的温压参数分布作为后续固井的参数依据,很难保证后续固井的可靠性,如果数值模拟方法得出的温压参数远远小于实际温压参数,则后期很容易导致固井水泥被破坏,出现固井失效的情况。
38.基于此,为了准确掌握油井中井眼处的温压分布情况,本技术提出一种油井温压测量装置,通过将主体部设置为筒状,使得主体部可以顺利在油井内进行移动,以便于对油井内井眼处的温压情况进行准确测量,并且在主体部进入油井并深入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采集控制模块控制压力传感模块和温度传感模块的单次采集时长,实现对油井中温压分布情况的采集,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将采集的温度、压力数据存储起来,以便于采集完成后技术人员读取油井内压力分布参数,进而为后期固井水泥浆体系及配方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保证后期固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油井温压测量装置,具体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中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的侧视结构,图2中示出了图1在a-a方向的剖视结构。如图中所示,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包括:主体部110、压力传感模块120、供电模块130和控制单元140。主体部110呈筒状,主体部110用于在油井内进行移动。压力传感模块120、供电
模块130和控制单元140均设置于主体部110的侧壁内,压力传感模块120与控制单元140以及供电模块130与控制单元140之间在主体部110的侧壁内通过走线通道150电连接。控制单元140具有温度传感模块141、采集控制模块142和数据存储模块143,主体部110在油井内移动的过程中,采集控制模块142用于控制压力传感模块120和温度传感模块141的单次采集时长和连续两次采集间隔时长,数据存储模块143用于存储压力传感模块120和温度传感模块141的采集数据。
40.主体部110可以设置为如图2中所示的中空筒状,使得主体部110在油井内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油井中的流体可以沿主体部110的外周以及主体部110中间的空腔流动,从而减小主体部110在油井内相对于流体移动时的流体阻力,便于主体部110灵活移动。为了保证主体部110置于油井中时的结构强度,主体部110可以采用耐压性能较好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并且主体部110的耐压性能一般需要达到120mpa,以确保油井中的高压流体不会破坏主体部110的结构强度。
41.压力传感模块120采用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检测,在进行压力检测时压力传感器需要与主体部110外侧的流体进行接触,因此会将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的探头凸出于主体部110的侧壁设置,或者在主体部110的侧壁与压力传感器探头对应的位置设置流体引入孔,使得油井中的流体可以进入流体引入孔与压力传感器探头接触,实现对流体压力的检测。考虑到油井中流体的压强最大阈值一般不超过100mpa,因此压力传感器的量程可以设置为0~100mpa(
±
0.2%mpa),以确保对油井中流体的压强进行准确可靠地测量,避免流体的压强超出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而影响对油井内压力分布情况检测的准确性。
42.温度传感模块141、采集控制模块142和数据存储模块143可以一体化集成于控制单元的电路板上,温度传感模块141采用温度传感器,根据热传递原理,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主体部110侧壁的温度,实现对主体部110外部流体温度的检测,并且主体部110外壁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径向距离不易过大,以避免因热传递时间较长而影响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同样地,考虑到油井中流体的温度最大阈值一般不超过175℃,因此可以将温度传感器的量程设置为0~175℃(
±
0.2℃),以确保对油井内流体温度的准确测量。
43.考虑到压力传感模块120、供电模块130及控制单元140之间电气连接密封性的问题,因此将压力传感模块120、供电模块130及控制单元140在主体部110的侧壁内通过引线进行电连接,具体请继续参阅图2,并进一步结合图3,图3中示出了图1在b-b方向的剖视结构。如图中所示,主体部110位于压力传感模块120与控制单元140之间以及位于供电模块130与控制单元140之间的侧壁内设置有走线通道150,走线通道150用于供引线走线,从而实现控制单元140与压力传感模块120和供电模块130之间的电气连接,保证温压测量电路的正常工作。
44.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采集控制模块142可以控制压力传感模块120和温度传感模块141的单次采集时长小于或等于0.5s,例如单次采集时长可以为0.2s、0.25s、0.3s、0.5s等,从而在1s内压力传感模块120和温度传感模块141可以采集2-5个数据并通过数据存储模块143将采集的数据存储下来。为了避免因存储的数据量过大造成数据存储模块143过载,在一种优选的方式中,压力传感模块120和温度传感模块141可以将1s采集的多个温度、压力数据自动计算平均值,然后将该平均值存储在数据存储模块143当中,减小数据存储量,以便于后续读取油井温压分布情况。
45.此外,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进入油井并移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并获取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在油井内的移动速度,得到预设时间内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在油井内的移动距离或深度,进而结合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在该预设时间内采集的温压数据,可以得出油井内在深度方向上的温度、压力分布情况。例如可以通过获得1s内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在油井内的移动距离或深度,结合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在1s内读取的温度、压力数据的平均值,生成油井内在深度方向上的温度、压力分布表,从而可以更加直观地得出油井内的温压分布情况。
46.本技术提供的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通过将主体部110设置为筒状,使得主体部110可以顺利在油井内进行移动,以便于对油井内井眼处的温压情况进行准确测量,并且在主体部110进入油井并深入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采集控制模块142控制压力传感模块120和温度传感模块141的单次采集时长,实现对油井中温压分布情况的采集,通过数据存储模块143将采集的温度、压力数据存储起来,以便于采集完成后技术人员读取油井内压力分布参数,进而为后期固井水泥浆体系及配方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保证后期固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生产升本低,有利于推广使用。
47.对于压力传感模块120在主体部110上的安装结构,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具体请继续参阅图2,压力传感模块120设置于控制单元140沿主体部110轴向(图2中x轴所示方向)的一端,主体部110上设置有密封遮盖压力传感模块120和控制单元140的盖板160,盖板160上与压力传感模块120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通孔161,通孔161用于供油井中的流体通过,以使压力传感模块120对流体进行压力检测。
48.请继续参阅图2,如图中所示,盖板160与主体部110之间在沿压力传感模块120的外周可以夹设第一密封圈162,在沿控制单元140的外周夹设第二密封圈163,以保证盖板160固定于主体部110上并且遮盖压力传感模块120和控制单元140时压力传感模块120和控制单元140外周的密封性。
49.通过将压力传感模块120设置于控制单元140沿主体部110轴向的一端,使得盖板160可以同时密封遮盖压力传感模块120和控制单元140,以充分保证压力传感模块120和控制单元140周围环境的密封性,并且通过在盖板160上与压力传感模块120相对的位置设置通孔161,使得油井中的流体可以流入通孔161,实现压力传感模块120对流体压力的检测,相较于将压力传感模块120的检测探头凸出于主体部110侧壁设置的方式而言,可以有效保护压力传感模块120的模块,避免主体部110在油井中移动时因压力传感模块120的检测探头凸出于主体部110侧壁而造成检测探头摩擦损坏。
50.可以理解的是,供电模块130同样也可以安装于主体部110的侧壁内后通过盖板密封盖设形成密闭空间,从而为供电模块130提供可靠的工作环境。
51.关于盖板160的结构,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具体请参阅图4至图6,图4中示出了盖板160外侧面的结构,图5示出了图4沿c-c方向的剖视结构,图6示出了图4沿d-d方向的剖视结构。如图中所示,盖板160两侧的边缘上沿主体部110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64,连接孔164用于通过螺纹连接件与主体部110固定连接,盖板160两侧的边缘上在相邻的连接孔164之间设置有凹槽165。
52.由于油井内的空间并不是直上直下,有些部分是弯曲的,因此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在油井内进行移动时,往往会发生弯曲形变以便于顺利通过油井内弯曲的空间。基于
此,为了防止主体部110发生弯曲形变时,连接盖板160和主体部110的螺纹连接件因受力过大发生崩出等情况,在盖板160两侧边缘上相邻连接孔164之间设置凹槽165,使得盖板160上相邻连接孔164之间的刚性降低,便于盖板160随主体部110进行弯曲形变,从而减小螺纹连接件的受力,保证盖板160与主体部1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53.为了提升压力传感模块120的工作寿命,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具体请再次参阅图2,压力传感模块120具有与通孔161相对设置的应变片12,应变片12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层,防护层用于提高应变片的耐磨、耐腐蚀和耐疲劳破坏能力。
54.具体地,防护层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加铝箔的防护层结构,也可以采用硅胶、树脂、沥青等保护层结构。
55.考虑到油井中的流体中存在各种废弃的固体和液体,若这些废弃的固体和液体长时间与压力传感模块120上的应变片121接触,会导致应变片121出现磨损、腐蚀、疲劳破坏等情况而影响使用寿命。基于此,通过在压力传感模块120的应变片121表面设置防护层,起到对应变片121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应变片121耐磨、耐腐蚀和耐疲劳破坏的能力,增加压力传感模块120的使用寿命。
56.进一步地,为了充分提升应变片121的性能,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具体请继续参阅图2,防护层包括纳米镀层122。
57.在纳米电镀中,纳米粒子的弥散强化作用可以提高镀层的硬度,加强耐磨性纳米粒子的牢固粘合,并且可以提高纳米粒子自身的抗磨性、自润滑特性、自愈合特性,从而使得电镀有纳米镀层122的应变片121的表面分子更加致密,纳米镀层122的厚度一般只有传统镀层的一般,但是却可以大大提高应变片121的耐磨、耐腐蚀和耐疲劳破坏能力,并且还可以提高应变片121表面的亮度和光滑度。
58.为了供电模块130和控制单元140之间可以快速进行电气连接,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具体请参阅图7,图中示出了图3在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如图中所示,主体部110的侧壁内还设置有电气接头170,电气接头170位于供电模块130和控制单元140之间,电气接头170将供电模块130的引线和控制单元140的引线电连接。
59.具体地,电气接头170在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当中扮演开关的角色,电气接头170包括第一接头171和第二接头172,其中第一接头171与供电模块130的引线电连接,第二接头172与控制单元140的引线电连接,通过将第一接头171和第二接头172电气插接实现对控制单元140的开启控制,通过将第一接头171和第二接头172拔断实现对控制单元140的关闭控制。
60.考虑到由于供电模块130与控制单元140之间通过在主体部110的侧壁内进行走线形成电连接,因此较难进行开关控制,基于此,通过在主体部110的侧壁内位于供电模块130和控制单元140之间的位置设置电气接头170,使得可以便捷地将供电模块130和控制单元140进行电连接或者将电路断开,从而实现对控制单元140的开关控制。
61.考虑到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在油井内移动并进行测量作业的时候会发生振动而影响电路结构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具体请继续参阅图7,如图中所示,主体部110的侧壁设置有安装槽173,安装槽173的底部设置有接头支架174,电气接头170固定于接头支架174上,安装槽173的槽口盖设有压盖175,压盖175压紧电气接头170。
62.请继续参与图7,并进一步结合图8,图8中示出了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中接头支
架174的立体结构。如图中所示,接头支架174上设置有定位孔1741,定位孔1741用于供第一接头171插入进行定位,定位孔1741的底部具有空腔1742,第一接头171朝向空腔1742的一端具有接线端1711,空腔1742用于供供电模块130的引线进行走线并与接线端1711电连接。同样地,控制单元140的引线则在压盖175与第二接头172之间的空间与第二接头172的接线端电连接。
63.通过在安装槽173的底部设置接头支架174并将电气接头170固定于接头支架174上,实现电气接头170的安装固定,并且通过在安装槽173的槽口盖设压盖175将电气接头170压紧,使得电气接头170在安装槽173内无法移动,保证电气接头170的结构稳定可靠,不会受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的振动而发生晃动,进而为温压测量工作提供保障。
64.为了便携控制供电模块130与控制单元140之间电路的开启和关闭,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具体请继续参阅图7,电气接头170包括第一接头171和第二接头172,第一接头171通过压紧件1712固定于接头支架174,压盖175的内壁设置有卡接件1751,第二接头172固定于卡接件1751,使得当压盖175盖设于安装槽173时,第二接头172与第一接头171插接,当压盖175从安装槽173移出时,第二接头172从第一接头171上拔出。
65.具体地,压紧件1712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接头支架174上,从而将第一接头171压紧固定于接头支架174上,第二接头172可以卡接固定在卡接件1751上,从而使得第二接头172随压盖175进行移动。
66.考虑到第二接头172与第一接头171拔插形成电连接的便捷性,通过将第一接头171压紧并固定于接头支架174上,将第二接头172固定于压盖175上,从而在将压盖175盖设于安装槽173的同时,第二接头172与第一接头171插接,使得供电模块130与控制单元140形成电连接,油井温压测量装置100可以正常工作。将压盖175从安装槽173取出的同时,第二接头172便随压盖175从第一接头171上拔出,供电模块130与控制单元140之间的电路断开,控制单元140停止工作,对于控制单元140开关控制的操作更加便捷。
67.为了便于压盖175在安装槽173上的拆装,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具体请继续参阅图7,如图中所示,安装槽173的内侧壁设置有卡槽1731,压盖175的边缘与安装槽173位于卡槽1731之内的内壁抵接,压盖175背离安装槽173底部的一端通过挡圈1752与卡槽1731卡接固定。
68.考虑到直接将压盖175与安装槽173卡接后,压盖175较难从安装槽173中取出,从而无法便捷地将第一接头171与第二接头172断开。基于此,本实施例通过在安装槽173的内侧壁设置卡槽1731,并通过将挡圈1752卡接在卡槽1731内并且挡圈1752的内侧压紧压盖175,使得压盖175可以稳定地固定在安装槽173中,挡圈1752便于拆装,从而使压盖175可以便捷地在安装槽173上拆装,并且若拆装时挡圈1752出现损坏,可以直接更换挡圈1752,相较于更换整个压盖175,更换挡圈1752的成本更低。
69.为了提升安装槽173内电气接头170的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具体请继续参阅图7,如图中所示,安装槽173的槽口处设置有台阶部1732,压盖175抵接于台阶部1732,台阶部1732上相互呈角度的两个内壁与压盖175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1733。
70.具体地,如图7中所示,可以在台阶部1732的底壁开设第一环形凹槽1734,在压盖175的侧壁开设第二环形凹槽1753,从而通过第一环形凹槽1734和第二环形凹槽1753将密封件1733固定,密封件1733可以采用密封圈并套设在第一环形凹槽1734和第二环形凹槽
1753上固定,密封件1733可以过盈夹设于台阶部1732与压盖175之间,以充分提升密封性能。
71.通过安装槽173的槽口处设置台阶部1732并将压盖175抵接于台阶部1732,实现对压盖175在安装槽173内压入深度的限位,避免压盖175压入过度导致第一接头171和第二接头172之间挤压过度发生损坏,同时通过在台阶部1732上相互呈角度的两个内壁与压盖175之间均设置密封件1733,实现对压盖175与安装槽173之间装配间隙的有效密封,进而保证内部电气接头170工作的稳定性。
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阅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