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螺旋挤土灌注桩钻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1: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螺旋挤土灌注桩钻具。


背景技术:

2.在现有螺旋挤土灌注桩施工中,在坚硬粘土层或密实砂土层中,由于挤土量很大,在钻进施工中,所受到的钻掘阻力非常大,导致钻头很难穿越较厚的坚硬粘土层和较厚密实砂土层,这不仅增加了动力消耗,也影响到螺旋挤土灌注桩的使用范围,且灌注桩机钻头为固定钻头,在遇到老粘土的时候,不能根据地层变化情况,调整钻尖角度,钻头与土体之间的切削面较大,容易产生钻头糊钻的现象,导致钻进困难,降低施工效率,同样因切削面过大,在进入硬质土层和软岩层中钻进困难,导致成桩质量较低,施工效率较低;现有技术中,列如公开号为cn206338033u的中国实用新型,虽然该实用新型通过下翼板和连接板之间调节,实现钻头角度的变化,但钻头的调节角度只有两个,但调节角度过多时,下翼板会与钻杆卡住,无法根据多种土地情况调节多种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螺旋挤土灌注桩钻具,可多角度调节、使用范围广、下钻容易、不易糊钻。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双螺旋挤土灌注桩钻具,包括转杆,所述转杆上端固定设有上挤扩体,所述上挤扩体外设有上旋叶片,所述上挤扩体顶端设有连接法兰盘,所述转杆下端固定设有下挤扩体,所述下挤扩体外设有下旋叶片,所述下挤扩体下端固定设有钻尖,所述钻尖由连接部、连接板、调节板、固定板、尖头和中心杆组成,所述连接部与下挤扩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下端面固定设有三个连接板,所述连接部中间贯穿固定设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上固定设有三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连接板通过调节板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板上均等距设有若干个调节孔,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若干个齿状体,所述中心杆下端固定设有尖头。
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7.本实用新型所述转杆上端固定设有上挤扩体,所述上挤扩体外设有上旋叶片,上旋叶片使得灌注桩在提升过程中,可通过上旋叶片将上部的土移动到转杆部位,通过转杆将土压入桩孔周围的侧壁;本实用新型所述转杆下端固定设有下挤扩体,所述下挤扩体外设有下旋叶片,下旋叶片使得灌注桩在向下钻孔的时候,可将土向上移动至转杆部位,并将土压入桩孔周围的侧壁;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挤扩体下端固定设有钻尖,钻尖的设置,防止灌注桩在向下钻孔时遇到粘土,产生糊钻的现象,减少钻进困难;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板和连接板通过调节板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板上均等距设有若干个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设置,使得调节板可以通过与不同调节孔连接,从而改变钻尖的角度,遇到不同土地,无需更换钻尖;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若干个齿状体,齿状体可以在钻孔过程中对土
层进行预破坏,有利于加快灌注桩钻具穿透土层的进层,提高钻孔效率。
8.进一步的,所述上旋叶片为逆时针旋转,所述下旋叶片为顺时针旋转。
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0.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旋叶片为逆时针旋转,所述下旋叶片为顺时针旋转,上旋叶片采用逆时针旋转,灌注桩钻具在上升过程中,可将土向下移动至钻杆部位,将土压入侧壁,也可防止土屑被带出,下旋叶片采用顺时针旋转,灌注桩钻具在下钻过程中,可将土往上移动至钻杆部位,将土压入侧壁,且减少下钻的阻力,提升钻孔效率。
11.进一步的,所述下旋叶片底端端面设有若干齿块。
1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3.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旋叶片底端端面设有若干齿块,齿块可以对下旋叶片进行保护,在下钻过程中,遇到硬土层可先将土层搅碎,有利于提高灌注桩钻具的使用寿命。
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调节板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
1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板和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调节板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螺栓连接,在调整调节板时方便调节,工作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钻尖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钻尖仰视图。
21.附图标记:1、转杆;2、上挤扩体;3、上旋叶片;4、连接法兰盘;5、下挤扩体;6、下旋叶片;601、齿块;7、钻尖;701、连接部;702、连接板;703、调节板;704、齿状体;705、尖头;706、调节孔;707、固定板;708、中心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图2所示,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一种双螺旋挤土灌注桩钻具,包括转杆1,转杆1上端固定设有上挤扩体2,上挤扩体2外设有上旋叶片3,上挤扩体2顶端设有连接法兰盘4,转杆1下端固定设有下挤扩体5,下挤扩体5外设有下旋叶片6,下挤扩体5下端固定设有钻尖7,钻尖7由连接部701、连接板702、调节板703、固定板707、尖头705和中心杆708组成,连接部701与下挤扩体5固定连接,连接部701下端面固定设有三个连接板702,连接部701中间贯穿固定设有中心杆708,中心杆708上固定设有三个固定板707,固定板707和连接板702通过调节板703连接,固定板707和连接板702上均等距设有若干个调节孔706,调节板703上设有若干个齿状体704,中心杆708下端固定设有尖头705;上旋叶片3为逆时针旋转,下旋叶片6为顺时针旋转;下旋叶片6底端端面设有若干齿块601。
23.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转杆1上端固定设有上挤扩体2,上挤扩体2外设有上旋叶片3,上旋叶片3使得灌注桩在提升过程中,可通过上旋叶片3将上部的土移动到转杆1部位,通过转杆1将土压入桩孔周围的侧壁;本实用新型转杆1下端固定设有下挤扩体5,下挤扩体5外设有下旋叶片6,下旋叶片6使得灌注桩在向下钻孔的时候,可将土向上移动至转杆
1部位,并将土压入桩孔周围的侧壁;本实用新型下挤扩体5下端固定设有钻尖7,钻尖7的设置,防止灌注桩在向下钻孔时遇到粘土,产生糊钻的现象,减少钻进困难;本实用新型固定板707和连接板702通过调节板703连接,固定板707和连接板702上均等距设有若干个调节孔706,调节孔706的设置,使得调节板703可以通过与不同调节孔706连接,从而改变钻尖7的角度,遇到不同土地,无需更换钻尖7;本实用新型调节板703上设有若干个齿状体704,齿状体704可以在钻孔过程中对土层进行预破坏,有利于加快灌注桩钻具穿透土层的进层,提高钻孔效率;本实用新型上旋叶片3为逆时针旋转,下旋叶片6为顺时针旋转,上旋叶片3采用逆时针旋转,灌注桩钻具在上升过程中,可将土向下移动至钻杆部位,将土压入侧壁,也可防止土屑被带出,下旋叶片6采用顺时针旋转,灌注桩钻具在下钻过程中,可将土往上移动至钻杆部位,将土压入侧壁,且减少下钻的阻力,提升钻孔效率;本实用新型下旋叶片6底端端面设有若干齿块601,齿块601可以对下旋叶片6进行保护,在下钻过程中,遇到硬土层可先将土层搅碎,有利于提高灌注桩钻具的使用寿命。
24.如图2所示,固定板707和连接板702与调节板703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
25.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固定板707和连接板702与调节板703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螺栓连接,在调整调节板703时方便调节,工作效率更高。
26.工作原理:当灌注桩钻具下钻时,钻尖7的齿状体704将土层打散,钻尖7持续下钻,下旋叶片6将土向上移动至转杆1处,通过转杆1挤压,压入侧壁,下钻完成后,灌注桩钻具向上移动,上旋叶片3将上层的土向下移动至转杆1处,再次进行挤压,将土压入侧壁,根据土层的粘性以及硬度可调节调节板703与固定板707的连接处以及调节板703与连接板702的连接处,改变钻尖7的角度,改变钻尖7与土体之间的切削面,防止产生糊钻现象。
27.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