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节能景观水景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4:30: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水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景观水景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水景已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水的固有的特性,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周围景物形成各种关系。它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的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明确的方向感。在我国城市应用水景,应重点注意节水问题。为此,各个城市要根据本地区的缺水现状和气候条件进行水景观设计,节约用水,做合理到位的水景。
3.现有专利中,现有专利中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技术为:一种园林水景循环系统(申请号cn201922310922.3),涉及园林水景技术领域,所述园林水池的一侧设置有雨水过滤器,所述雨水过滤器的上方设置有雨水收集器,所述雨水收集器的一侧设置有园林种植地,所述园林种植地的下方设置有种植地输水机构,所述园林水池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喷泉,所述园林水池的下方设置有水池底层,所述雨水过滤器上端的一侧设置有雨水过滤器取水管,所述雨水过滤器的下方设置有过滤器输水管,所述过滤器输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水池进水口。该专利为解决现有园林水池其内部的水如不循环流动,会导致池水发臭、细菌滋生的情况,进行的水循环的改造。上述专利没有公开泵坑内水泵的连接情况。
4.现有的园林水景循环系统水泵分为:循环泵和排水泵两类,通常这两类水泵是分别控制,两种设备并不同时工作,其中排水泵只有在换水或冬季放水时才工作,使用率低,浪费资源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环保节能,利用率高的节能景观水景循环系统。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节能景观水景循环系统,包括泵坑、潜水泵、给水管、排水管、回水管和水景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水泵放置在泵坑底部,潜水泵出水端的管道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的潜水泵与水景水池之间连接有给水管;所述的给水管在泵坑内设置有两条支路,靠近潜水泵的一条支路为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给水管另一条支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泵坑内的给水管的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的第三阀门设置在第二阀门所在支路与水景水池之间;所述的水景水池设置有溢水孔,水景水池一侧设置有回水沟,泵坑与回水沟之间连接有回水管。
8.进一步的,所述的泵坑顶部与地平面等高。
9.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水管连接市政雨水管。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回水沟的顶端与地平面齐平,且回水沟与水景水池溢水孔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的回水管的高度高于泵坑内的最高储水面。
12.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阀门所在的支管与泵坑内的储水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在日常水景循环时处于常闭状态。
14.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阀门日常水景循环时处于常开状态。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通过管道相互连接和不同管道上阀门的开闭,利用一台潜水泵,实现水景循环和换水排水两种功能,满足了不同需求下的水循环,节约了一台潜水泵,挺高了水泵利用率,环保节能;
17.2、该能景观水景循环系统结构简单,管道安装方便,便于施工操作,适用于多种园林水景场景。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日常水景循环模式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水或冬季放水模式第一步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换水或冬季放水模式第二步示意图。
21.图中:1、泵坑;2、潜水泵;3、单向阀;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7、给水管;8、排水管;9、回水管;10、水景水池;11、回水沟;12、储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该节能景观水景循环系统,包括泵坑1、潜水泵2、给水管7、排水管8、回水管9和水景水池10;所述的潜水泵2放置在泵坑1底部,潜水泵2出水端的管道上安装有单向阀3;单向阀3保证了水流只能沿进水口流动,出水口却无法回流;所述的潜水泵2与水景水池10之间连接有给水管7;所述的给水管7在泵坑1内设置有两条支路,靠近潜水泵2的一条支路为排水管8,所述的排水管8上设置有第一阀门4,所述给水管7另一条支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5;泵坑1内的给水管7的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阀门6,所述的第三阀门6设置在第二阀门5所在支路与水景水池10之间;所述的水景水池10设置有溢水孔,水景水池10一侧设置有回水沟11,泵坑1与回水沟11之间连接有回水管9。
24.泵坑1顶部与地平面等高,能够保证路面平整并与周围园林景致协调一致。
25.排水管8连接市政雨水管,在排水状态下通过泵坑1将雨水排出。
26.所述的回水沟11的顶端与地平面齐平,且回水沟11与水景水池10溢水孔连通。回水沟11的设置保证了水景水池10在水满后,多余的水能够顺利通过溢水孔流入回水沟11,再从回水管9流回泵坑1。而回水管9的高度高于泵坑1内的最高储水面12,这样泵坑1内的水不会返流进回水沟11。另外,回水沟11中可增加水体过滤装置,对从水景水池10溢出的水体进行过滤,提高水体清洁度,避免在后续循环过程中造成管道的堵塞。
27.第二阀门5所在的支管与泵坑1内的储水连通,便于将水景水池10内的水沿给水管
7抽倒流回泵坑1。
28.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在日常水景循环时处于常闭状态。而第三阀门6日常水景循环时处于常开状态。这样保证了潜水泵2通过给水管7与水景水池10连通,保证水景水池10的正常使用。
29.该能景观水景循环系统结构简单,管道安装方便,便于施工操作,适用于多种园林水景场景。通过管道相互连接和不同管道上阀门的开闭,利用一台潜水泵2,实现水景循环和换水排水两种功能,满足了不同需求下的水循环,节约了一台潜水泵2,挺高了水泵利用率,环保节能。
30.实施例1:
31.如附图1所示,该节能景观水景循环系统在正常使用中,泵坑1内储存有一定量的水,首先将潜水泵2放在泵坑1底部,给水管7的两个支路均采用三通接头分别连接好,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和第三阀门6安装在所需管道上,在日常水景循环时,水泵开启,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处于常闭状态,第三阀门6处于常开状态,泵坑1中的水,由潜水泵2抽向水景水池10中,水池中水满溢出回水沟11,通过回水管9回到泵坑1,最终达到水位平衡。
32.实施例2:
33.如附图2~3所示,在泵坑1需要换水的情况下:
34.第一步关闭水泵,开启阀门二、阀门三,水景水池10中的水,通过给水管7和阀门二回到泵坑1,回水沟11中的水也流入泵坑1,最终所有水返回到泵坑1内;
35.第二步关闭阀门二、阀门三,打开阀门一,同时开启潜水泵2,这时泵坑1中的所有储水,均通过潜水泵2沿着排水管8抽出泵坑1。后续可根据需要通过泵坑1内的给水系统给泵坑1重新放水,实现整个水景循环系统换水的目的。
36.实施例3:
37.如附图2~3所示,在泵坑1冬季放水的情况下,水景水池10的水需要排空,与换水的操作步骤相似:
38.第一步关闭水泵,开启阀门二、阀门三,首先水景水池10中的水,通过给水管7和阀门二回到泵坑1,回水沟11中的水也流入泵坑1,最终所有水返回到泵坑1内;
39.第二步关闭阀门二、阀门三,打开阀门一,同时开启潜水泵2,这时泵坑1中的所有储水,均通过潜水泵2沿着排水管8抽出泵坑1,达到泵坑1内没有积水的状态。
40.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