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池充放电恒流测试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2:26: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测试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池充放电恒流测试电路。


背景技术:

2.电池充放电电路是一种实现双向电流的电路,目前常使用的可双向电池恒流结构有几种:buck boost电路、半桥式。但是都没办法实现在可放电至0v和负电压的情况下,同时实现充放电快速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目前电池充放电恒流电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充放电到负电压,且充放电切换速度快的电池充放电恒流测试电路。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充放电恒流测试电路,包括第一半桥电源,第二半桥电源;所述第一半桥电源通过采样电阻r1接可充电电池bt1的阳极;所述的第二半桥电源接可充电电池bt1的阴极;所述的第一半桥电源在可充电电池bt1的电压小于设定参考电压时,向可充电电池bt1充电,在可充电电池bt1的电压高于设定参考电压时,可充电电池bt1向外放电;所述的第二半桥电源在可充电电池bt1向外放电时,向可充电电池bt1补电;还包括两个输入端分别接采样电阻r1两端的第一运算放大器u1b,两个输入端分别接可充电电源两端的第二运算放大器u2b。
5.进一步的,上述的电池充放电恒流测试电路中:所述的第一半桥电源包括mos管q1、mos管q2、半桥栅极驱动器u3、电感l1、电容c2;
6.半桥栅极驱动器u3的tg引脚和bg引脚分别接mos管q1和mos管q2的g极,工作电源vbus接mos管q1的d极,mos管q1的s极接mos管q2的d极,mos管q2的s极接地;
7.半桥栅极驱动器u3的sw引脚分别与mos管q1的s极和mos管q2的d极相连的公共点以及电感l1的一端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一端和采样电阻r1,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8.半桥栅极驱动器u3的sw引脚与bt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1,设定参考电压电源接半桥栅极驱动器u3的vcc引脚,在半桥栅极驱动器u3的vcc引脚的sw引脚与bt引脚之间设置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p极接半桥栅极驱动器u3的vcc引脚。
9.进一步的,上述的电池充放电恒流测试电路中:所述的第二半桥电源包括mos管q3、mos管q4、半桥栅极驱动器u4、电感l2、电容c4;
10.半桥栅极驱动器u4的tg引脚和bg引脚分别接mos管q3和mos管q4的g极,工作电源vbus接mos管q3的d极,mos管q3的s极接mos管q4的d极,mos管q4的s极接地;
11.半桥栅极驱动器u4的sw引脚分别与mos管q3的s极和mos管q4的d极相连的公共点以及电感l2的一端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接电容c4的一端和可充电电池vt1阴极,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12.半桥栅极驱动器u4的sw引脚与bt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3,设定参考电压电源接半桥
栅极驱动器u4的vcc引脚,在半桥栅极驱动器u4的vcc引脚的sw引脚与bt引脚之间设置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p极接半桥栅极驱动器u4的vcc引脚。
13.本实用新型由于具有第二半桥电源连接至被测电池bt1负极,相当于给电池串联了一个补电电源,通过控制pwm信号占空比,从而控制参考电压,此时电池电压相当与加了一个补电电源,从而可以使电池进行放电至0v。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1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一种电池充放电恒流测试电路,该电池的充放电电路可以将电池放电至0v,这是由于包括两个第一半桥电源,第二半桥电源;第一半桥电源通过采样电阻r1接可充电电池bt1的阳极;第二半桥电源接可充电电池bt1的阴极;第一半桥电源是可以实现对电池bt1充电、放电的电源。第一半桥电源在可充电电池bt1的电压小于设定参考电压时,向可充电电池bt1充电,在可充电电池bt1的电压高于设定参考电压时,可充电电池bt1向外放电;所述的第二半桥电源在可充电电池bt1向外放电时,向可充电电池bt1补电;即使电池放电到0v,由于有第二半桥电池加入,还是可以继续放电。还包括两个输入端分别接采样电阻r1两端的第一运算放大器u1b,两个输入端分别接可充电电源两端的第二运算放大器u2b。这两个运算放大器是对电池bti的充放电电流、电压进行检测时的采集电路。
17.如图1所示,第一半桥电源是可以实现对电池bti充电、放电的电源,包括mos管q1、mos管q2、半桥栅极驱动器u3、电感l1、电容c2。
18.半桥栅极驱动器u3的tg引脚和bg引脚分别接mos管q1和mos管q2的g极,工作电源vbus接mos管q1的d极,mos管q1的s极接mos管q2的d极,mos管q2的s极接地。
19.半桥栅极驱动器u3的sw引脚分别与mos管q1的s极和mos管q2的d极相连的公共点以及电感l1的一端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容c2的一端和采样电阻r1,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20.半桥栅极驱动器u3的sw引脚与bt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1,设定参考电压电源接半桥栅极驱动器u3的vcc引脚,在半桥栅极驱动器u3的vcc引脚的sw引脚与bt引脚之间设置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p极接半桥栅极驱动器u3的vcc引脚。
21.半桥栅极驱动器u3接收pwm信号发送给mos管q1,mos管q2,从而使mos管q1,mos管q2交替导通,通过控制pwm信号占空比,从而控制半桥栅极驱动器u3第6脚sw1的电压,当sw1点电压高于电池bt1的电压时,第一半桥电源对电池bt1进行充电,当sw1点电压低于电池bt1的电压时,电池bt1对半桥电源1进行放电。
22.本实施例中,半桥栅极驱动器u3采用的型号是lm5109b,它是一款高电压1a 峰值半桥栅极驱动器。专为驱动采用同步降压或半桥配置的高侧和低侧n沟道mosfet而设计。悬空高侧驱动器能够在高达90v的电源电压下工作。输出通过经济高效的ttl和cmos兼容输入阈值独立控制。稳健可靠的电平转换技术同时拥有高运行速度和低功耗特性,并且可提供从控制输入逻辑到高侧栅极驱动器的干净电平转换。该器件在低侧和高侧电源轨上提供欠
压锁定功能。该器件采用8引脚soic和碉热增强8引脚wson封装。
23.如图1所示,第二半桥电源电路结构与第一单元格电源电路一样。第二半桥电源包括mos管q3、mos管q4、半桥栅极驱动器u4、电感l2、电容c4;半桥栅极驱动器u4的tg引脚和bg引脚分别接mos管q3和mos管q4的g极,工作电源vbus接mos管q3的d极,mos管q3的s极接mos管q4的d极,mos管q4的s极接地;半桥栅极驱动器u4的sw引脚分别与mos管q3的s极和mos管q4的d极相连的公共点以及电感l2的一端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接电容c4的一端和可充电电池vt1阴极,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半桥栅极驱动器u4的sw引脚与bt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3,设定参考电压电源接半桥栅极驱动器u4的vcc引脚,在半桥栅极驱动器u4的vcc引脚的sw引脚与bt引脚之间设置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p极接半桥栅极驱动器u4的vcc引脚。
24.第二半桥电源连接至被测可充电电池bt1负极,相当于给该电池串联了一个补电电源,通过控制输入到半桥栅极驱动器u4的pwm信号占空比,从而控制sw2电压,此时电池电压相当与加了一个补电电源,从而可以使电池进行放电至0v。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