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重过滤的废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2:22: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重过滤的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废气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以及炼焦厂和炼油厂等及人类生活所带来的生活废气的产生,排放的废气气味大,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
3.废气通常由不同的组分构成,包括肉眼可见的粒径较大的颗粒物以及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成分等,废气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既不符合环保的要求,又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长期吸入颗粒物会造成“尘肺”等影响,而长期吸入刺激性气味会引起白血病等疾病,因而,废气处理尤为重要,其一直是环保部门监控的指标之一。
4.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常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在排入大气前应采取净化措施处理,使之符合废气排放标准的要求,这一过程称为废气净化。常用的废气净化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燃烧法四种。
5.吸收法和吸附法又称为过滤法,过滤法既将废气通过后进行过滤,目前的废气净化系统中,通常过滤均是采用过滤器进行大颗粒物的过滤后,再由其他工序进行化学分解,由于仅有一道过滤工序且设备各工序独立进行,使得设备占有面积大,废气处理占地面积大,管道之间布局复杂,维护不方便,通常无法一步到位。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过滤的废气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过滤的废气处理设备,其具有集物理过滤和化学净化于一体的净化功能,采用多重过滤一步净化到位,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更小,使用更方便。
7.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8.一种多重过滤的废气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废气入口和净化气出口,所述箱体内依次设置有高效除尘过滤网、光触媒滤网以及等离子净化滤网,所述光触媒滤网的顶部设置有玻璃透光天窗。
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效除尘过滤网与废气入口之间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与所述废气入口之间形成负压区。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净化气出口处设置有排风机。
11.作为一种预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触媒滤网和等离子净化滤网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光触媒滤网工作效率的强光灯。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触媒滤网和高效除尘滤网之间还设置有紫外杀菌灯管。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效除尘过滤网由玻璃纤维滤纸和铝箔隔板构成。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抽风机通过面罩固定于所述箱体内,所述面罩与所述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玻璃胶。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效除尘过滤网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高效除尘滤网使用寿命的压差传感器。
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玻璃透光天窗与所述箱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玻璃胶。
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触媒滤网设置有三层,所述等离子净化滤网设置有三层。
18.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内设置高效除尘过滤网、光触媒滤网以及等离子净化滤网多重过滤的方式,废气从废气入口进入箱体时,首先从高效除尘过滤网中经过,高效除尘过滤网可以直接除去废气中的大粒径颗粒物,通常可将0.3um以上的尘埃过滤干净,除去肉眼可见的颗粒物,上述废气进行一重过滤后,处理气经过光触媒滤网,光触媒滤网在光的作用下对处理器进行二重过滤净化,然后再经过等离子净化滤网进行第三重过滤净化,此过程中具有集物理过滤和化学净化于一体的净化功能,采用多重过滤一步净化到位,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更小,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种多重过滤的废气处理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21.图2为一种多重过滤的废气处理设备的俯视图;
22.图3为光触媒滤网的结构图。
23.附图标识:
24.100、箱体;101、废气入口;102、净化气出口;103、高效除尘过滤网;104、光触媒滤网;105、等离子净化滤网;106、玻璃透光天窗;107、抽风机;108、负压区;109、排风机; 110、强光灯;111、紫外杀菌灯管;112、面罩。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公开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多重过滤的废气处理设备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
26.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内”、“中”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合先叙明。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
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实施例:
29.请参照附图1至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过滤的废气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00,箱体 100用于提供一个净化空间,所述箱体100上设置有废气入口101和净化气出口102,废气入口101用于连通工业废气输出管道,净化器出口可以直接连通户外,所述箱体100内依次设置有高效除尘过滤网103、光触媒滤网104以及等离子净化滤网105,所述光触媒滤网104 的顶部设置有玻璃透光天窗106。
30.需要说明的是,高效除尘过滤网103可以直接除去废气中的大粒径颗粒物,通常可将 0.3um以上的尘埃过滤干净,除去肉眼可见的颗粒物,而光触媒滤网104为现有常用的过滤结构,光触媒滤网104是将纳米级的粉体与多种纳米级的对光敏感的半导体媒质做晶格掺杂,确保透气和接触充分,再与载体混炼加工而成,能有效地除去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醛类、苯类等有害气体和异味,而且能将它们分解成无害的co2和h2o,而且还具有杀菌功能,在玻璃透光天窗106的作用下,提供足够的光刺激使得光触媒滤网104能正常工作,等离子过滤网为现有的等离子过滤器,产生的等离子体能与有机废气产生强氧化还原反应,除去有机废气,并进行杀菌灭菌,提高空气洁净度。
31.工作时,通过在箱体100内设置高效除尘过滤网103、光触媒滤网104以及等离子净化滤网105多重过滤的方式,废气从废气入口101进入箱体100时,首先从高效除尘过滤网103 中经过,高效除尘过滤网103可以直接除去废气中的大粒径颗粒物,通常可将0.3um以上的尘埃过滤干净,除去肉眼可见的颗粒物,上述废气进行一重过滤后,处理气经过光触媒滤网 104,光触媒滤网104在光的作用下对处理器进行二重过滤净化,然后再经过等离子净化滤网 105进行第三重过滤净化,此过程中具有集物理过滤和化学净化于一体的净化功能,采用多重过滤一步净化到位,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更小,使用更方便。
32.具体地,所述高效除尘过滤网103与废气入口101之间设置有抽风机107,所述抽风机 107与所述废气入口101之间形成负压区108,通过抽风机107的作用,形成上述负压区108,使得废气更好地吸入废气入口101中,实现在箱体100内净化。
33.具体地,所述净化气出口102处设置有排风机109,排风机109便于洁净后的气体排出。
34.具体地,所述光触媒滤网104和等离子净化滤网105之间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光触媒滤网104工作效率的强光灯110,通过强光灯110的作用,使得光触媒滤网104得以更好地激活。
35.具体地,所述光触媒滤网104和高效除尘滤网之间还设置有紫外杀菌灯管111,通过紫外杀菌灯管111的作用,对空气进行照射,起到杀菌的效果。
36.具体地,所述高效除尘过滤网103由玻璃纤维滤纸和铝箔隔板制成。
37.具体地,所述抽风机107通过面罩112固定于所述箱体100内,所述面罩112与所述
箱体100之间设置有密封玻璃胶,通过密封胶的作用,使得面罩112和箱体100的连接处不发生泄漏,使高效除尘过滤网103发挥更佳的效果。
38.具体地,所述高效除尘过滤网103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高效除尘滤网使用寿命的压差传感器,通过压差传感器的作用,使高效除尘过滤网103的两侧起到的压差得以检测,若两侧压差过大,说明高效除尘过滤网103已失效,需要进行更换维护。
39.具体地,所述箱体10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玻璃透光天窗106与所述箱体100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玻璃胶。
40.具体地,所述光触媒滤网104设置有三层,所述等离子净化滤网105设置有三层。
41.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集物理过滤和化学净化于一体的净化功能,采用多重过滤一步净化到位,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更小,使用更方便。
42.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如果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也包括这些变形和改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