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商物流监控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2022-07-27 22:29: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商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商物流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快递物流业务呈高速增长趋势。结合区块链技术,能够整合传统多种技术,使物流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能够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性,保证线上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
3.由于现有技术中,一些易碎品、大重量商品、以及贵重品等特殊商品的运输,如玻璃制品、乐器、奢侈品、装饰品、食品等,其包装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经验,以及主观判断,未必适应于一些北方偏远地区、及落后的交通路段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一方面,极端低温可能造成包装材料的低温脆性,在运输时,支撑强度降低,同时,很可能还会由于颠簸,破坏商品的运输布置,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商物流监控方法,通过智能计算分析,为物品包装提供科学的包装建议,降低运输过程中损坏的风险。
5.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式实现:
6.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商物流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s1:商品入库时,视觉收集设备收集商品图片信息;
8.步骤s2:将rfid标签固定于商品外包装上,并将商品图片信息上传至商品数据库,对并将对应数据编号录入到rfid标签内;
9.步骤s2:商品包装前,使用读取设备读取rfid标签数据,物流监控系统依据rfid标签读取数据库中对应商品信息;
10.步骤s3:物流监控系统结合物流信息,分析计算商品包装方案;
11.步骤s4:依据包装方案进行包装后出仓运输。
12.进一步的,步骤s3中的分析计算方法如下:
13.s310:通过图形采样设备获取第一物流车车厢图片,其中,第一物流车车厢图片包括物流包装盒图片;
14.s320:依据第一物流车车厢图片获取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支撑点数据;
15.s330:依据第一物流车车厢图片对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支撑数据进行评估,获取第一支撑评估信息;
16.s340:通过支撑点数据对第一支撑评估信息进行支撑分布,获取第一支撑分布信息;
17.s350:依据第一支撑分布信息对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稳固性进行评估,获取第
一评估结论;
18.s360:通过第一评估结论对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进行布局调整后运输。
19.进一步的,包括步骤s370,步骤s370包括:
20.s371:获取第一物流车的第一物流路线和路线时刻评估信息;
21.s372:依据第一物流路线和路线时刻评估信息进行路线时刻连接点温度信息收集,获取第一收集数据;
22.s373:获取第一物流车的保温性信息;
23.s374:依据保温性信息和第一收集数据对第一物流车的温度变化信息进行评估,获取第二评估结果;
24.s375:获取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材质温度影响因数;
25.s376:通过第二评估结果和材质温度影响因数对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稳固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三评估结果,通过第三评估结果进行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材质更换。
26.进一步的,包括步骤s380,步骤s380包括:
27.s381:通过第一时效计算器获取第一物流车的第一物流时效信息;
28.s382:获取第一预定时效阈值;
29.获取第一物流时效信息和第一预定时效阈值的第一时效差数信息;
30.s383:当第一时效差数信息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对第一物流车的运输路线进行调整。
31.进一步的,步骤s383还包括:
32.s3831:通过第一时效计算器获取第一物流车的时效时刻变化折线;
33.s3832:当第一时效差数信息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依据时效时刻变化折线获取第一时效差数信息的折线斜率;
34.s3833:获取第一时效差数信息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的时效信息;
35.s3834:依据时效信息和折线斜率获取时效变化范围;
36.s3835:依据时效变化范围控制物流方案。
37.进一步的,包括步骤s390,步骤s390包括:
38.s391:组建第一模拟物流模型,其中,第一模拟物流模型为进行实景演示物流的模型;
39.s392:对重量较大的商品进行物流包装盒放置模拟,设置第一模拟物流模型的第一模拟运输时效;
40.s393:通过第一模拟物流模型对第一模拟运输时效下的重量较大的包装支撑分析,获取第一支撑分析结果;
41.s394:依据第一支撑分析结果获取第一模拟物流支撑数据。
42.进一步的,步骤s390还包括步骤s395,步骤s395包括:
43.s3951:组建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其中,稳固性评价模型通过练习数据练习获取,练习数据中的每组数据均包括第一支撑点分析结果、支撑能力信息和第一模拟物流支撑数据和标识稳固性评估结果的标记信息;
44.s3952:给定第一稳固评价参数,判断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是否满足通过练习后是否满足第一稳固评价参数;
45.s3953:当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满足第一稳固性评估参数时,将第一支撑点分析结果、支撑能力信息和第一模拟物流支撑数据输入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
46.s3954:获取重量较大的商品的稳固性评估结果。
47.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商物流监控系统,设有网络模块、视觉收集设备、pc终端、读取设备、数据库;
48.网络模块用于视觉收集设备、pc终端、读取设备、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交互,并通过网络模块将pc终端、视觉收集设备、数据库中的数据上传到区块链,对保存的商品包装、物流信息覆盖更新,用于大数据分析;
49.pc终端安装有物流监控系统;
50.视觉收集设备用于收集图片信息;
51.读取设备用于读取rfid标签数据。
5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对物流包装盒的支撑结构进行改进,实现了保护物流商品的目的,通过系统分析计算,适用于中运输路段,得到的结果准确度高。
53.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式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54.图1为基于区块链的电商物流监控系统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应当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点之间能够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56.参照图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商物流监控方法,基于物流信息交互的物流区块链,包括用于存储物流信息的数据库。
57.包括以下步骤:
58.步骤s1:商品入库时,视觉收集设备收集商品图片信息;
59.步骤s2:将rfid标签固定于商品外包装上,并将商品图片信息上传至商品数据库,对并将对应数据编号录入到rfid标签内;
60.步骤s2:商品包装前,使用读取设备读取rfid标签数据,物流监控系统依据rfid标签读取数据库中对应商品信息;
61.步骤s3:物流监控系统结合物流信息,分析计算商品包装方案;
62.步骤s4:依据包装方案进行包装后出仓运输。
63.步骤s3中的分析计算方法如下:
64.s310:通过图形采样设备获取第一物流车车厢图片,其中,第一物流车车厢图片包
括物流包装盒图片;
65.s320:依据第一物流车车厢图片获取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支撑点数据;
66.s330:依据第一物流车车厢图片对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支撑数据进行评估,获取第一支撑评估信息;
67.s340:通过支撑点数据对第一支撑评估信息进行支撑分布,获取第一支撑分布信息;
68.s350:依据第一支撑分布信息对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稳固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论;
69.s360:通过第一评估结论对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进行布局调整后运输。
70.具体而言,第一物流车车厢图片为通过第一图片信息收集装置收集的运输车内部的图片,包括第一物流包装盒图片,第一物流包装盒为多个;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图片为部署在第一物流车货箱内部存放空间的多个物流包装盒的最下面一层物流包装盒图片,基于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图片可以确定主要支撑点、支撑方向等,依据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上面的物流包装盒数量可以确定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主要支撑数据,确定方式举不设限制的一例:基于平移不变人工连接模型(或称卷积神经网络)练习的特点提炼模型进行特点提炼,卷积可以作为在计算机学习中的特点提炼器,从而使得提炼到的特点信息具有集合性和代替性,从而获取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图片的卷积特点,平移不变人工连接模型属于神经网络的一种,对于特点提炼特别是图片特点提炼有着优良的鉴别效果,提炼到的特点信息包括: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上堆积的物流包装盒数量特点信息、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放置点特点等;
71.进一步的,支撑点数据为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主要支撑方位,包括:固定在第一物流车内车厢的放置点方位、和上层物流包装盒抵触的方位等;第一支撑评估信息为通过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上堆积的物流包装盒数量特点信息,依据单个物流包装盒的数量确定的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上表面的支撑数据,通过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放置点特点可以评估的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放置点的支撑情况;第一支撑分布信息为将第一支撑评估信息和支撑点数据进行分配,得到多组支撑点和评估支撑的数据;将彼此分配的第一支撑评估信息和支撑点数据一一对应以图表方式进行保存,供后期选用;第一评估结论为通过将每一组的第一支撑评估信息和对应方位支撑点的支撑能力比较得到的表明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稳固性的信息,评估方式举不设限的一例:第一步判断每一组的第一支撑评估信息是否大于对应支撑点方位的支撑能力,大于记为:是,小于或等于记为:否,得到的多组的判定数据之间为逻辑与的关系,只有最后结果为否,则表面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稳固性较好;最终结果为是,则需要对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支撑结构进行改进,实现了保护物流商品的目的。
72.包括步骤s370,步骤s370包括:
73.s371:获取第一物流车的第一物流路线和路线时刻评估信息;
74.s372:依据第一物流路线和路线时刻评估信息进行路线时刻连接点温度信息收集,获取第一收集数据;
75.s373:获取第一物流车的保温性信息;
76.s374:依据保温性信息和第一收集数据对第一物流车的温度变化信息进行评估,
获取第二评估结果;
77.s375:获取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材质温度影响因数;
78.s376:通过第二评估结果和材质温度影响因数对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稳固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三评估结果,通过第三评估结果进行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材质更换。
79.具体而言,第一物流路线为第一物流车的预定运输路线信息;路线时刻评估信息为评估的经过预定路线的时刻连接点信息,包括:和路线方位对应的评估时刻信息、停车的方位及对应的时刻连接点信息;第一收集数据为基于停留或者行驶时刻较长的路段,收集的对应路段的温度数据集合,收集路段确定方式举不设限制的一例:将第一物流路线依据时效差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时效差数较小的归为一组,差距较大的归为不同组,最终将第一物流路线归为多个路段,进一步的,为各个路段分配时刻连接点,当第一物流车对应的温度路段行驶或者超过预定时长则需要分析温度对商品的影响,预定时长可自主设定;第一物流车的保温性信息为保温厚度、保温材质等信息;第二评估结果为依据第一物流车的保温性信息以及对应路段的温度信息,判断第一物流车内部温度是否会变化的信息,示例性的:依据保温材质及厚度可以评估在不同温度下,改变车厢内部温度的时刻,记为前述预定时长;材质温度影响因数为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材质的抗高低温能力,由于物流方案改变后,低温首先抵达的便是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方位,此时评估第一下层物流包装盒的抗高低温能力,若是抗高低温能力较弱,则需要对第一物流包装盒的材质进行更换,得到受温度影响小材质。通过对预定物流路线上温度的评估,若是温度可以对车厢内部的温度有影响,则将第一物流包装盒的材质更换为受温度影响小的材质,提高了第一物流包装盒的稳固性。
80.包括步骤s380,步骤s380包括:
81.s381:通过第一时效计算器获取第一物流车的第一物流时效信息;
82.s382:获取第一预定时效阈值;
83.获取第一物流时效信息和第一预定时效阈值的第一时效差数信息;
84.s383:当第一时效差数信息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对第一物流车的运输路线进行调整。
85.具体而言,第一物流车的第一物流时效信息为基于路线规划读取的物流行程时效信息;第一预定时效阈值为预定的商品保存运输最佳时效范围的两个端点值,示例性的:若运输最佳时效范围为[12h,72h],则其中,12h为第一端点,72h为第二端点;第一时效差数信息为将第一物流时效信息和最佳时效范围比较,若是不在最佳时效范围之内计算的第一物流时效信息和端点的差数信息,具体的:低于第一端点的及时时效,以第一端点为基准计算差数,高于第二端点的及时时效,以第二端点为基准计算差数;第一预定条件预定的时效差数信息或者预定的时效差数持续时长,示例性的:当第一时效差数信息过大时,则可能会很短时刻内对商品造成性质影响,则将会对商品造成质量影响的时效差数记为预定的时效差数。当第一时效差数低于预定的时效差数,则有可能造成物流成本过高或无法完成的风险。预定的时效差数信息或者预定的时效差数持续时长为逻辑或的关系,出现其中一种则需要对物流方式及路线进行及时调度。通过及时监测、及时进行处理,保证了商品的物料时效的稳定。
[0086]
进一步的,步骤s383还包括:
[0087]
s3831:通过第一时效计算器获取第一物流车的时效时刻变化折线;
[0088]
s3832:当第一时效差数信息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依据时效时刻变化折线获取第一时效差数信息的折线斜率;
[0089]
s3833:获取第一时效差数信息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的时效信息;
[0090]
s3834:依据时效信息和折线斜率获取时效变化范围;
[0091]
s3835:依据时效变化范围控制物流方案。
[0092]
具体而言,第一物流车的时效时刻变化折线为通过多组及时收集的时效信息以及时刻连接点组建的表明随时刻变化的及时时效数据的折线;当第一时效差数信息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提炼第一时效差数信息对应时刻连接点的折线斜率,折线斜率表明达到第一时效差数对应及时时效的变化范围;时效变化范围为表明达到及时时效的变化范围。为了使得时效处于最佳时效范围内,就必须使得时效区间处于时效变化范围中,及时监测时效变化范围,可以保证时效区间处于时效变化范围中;相对应的:若是第一时效差数对应的及时时效为低于最佳时效范围的值,则及时监测时效变化范围,保持时效区间处于时效变化范围,进而可以保证第一物流车内的及时时效一直保持在最佳时效范围之内。
[0093]
包括步骤s390,步骤s390包括:
[0094]
s391:组建第一模拟物流模型,其中,第一模拟物流模型为进行实景演示物流的模型;
[0095]
s392:对重量较大的商品进行物流包装盒放置模拟,设置第一模拟物流模型的第一模拟运输时效;
[0096]
s393:通过第一模拟物流模型对第一模拟运输时效下的重量较大的包装支撑分析,获取第一支撑分析结果;
[0097]
s394:依据第一支撑分析结果获取第一模拟物流支撑数据。
[0098]
具体而言,第一模拟物流模型为基于第一物流车厢内的物流包装盒部署方位、固定方式等数据,评估在物流路线上的支撑数据的人工连接模型(或称人工神经网络),优选的使用仿真模仿模块得到量化信息,进而将数据输入连接模型练习的自动化模型,其中,人工连接模型是从信息处理角度对人脑神经元网络进行抽象,建立某种简单模型,按不同的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的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计算模型,由许多的连接点(或称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而成,每个连接点表示一种特别设定的输出函数称为激发函数,每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连接都表示一个对于通过该连接信号的权重值,称之为加权,这相当于人工连接模型的记录,网络的输出则依据网络的连接模式,是对一种理论策略的表述。通过仿真模仿单元模拟物流包装盒的部署方位、固定方式等信息,优选的组建空间网格方位,得到每一个物流包装盒量化的方位信息、以及固定角度、固定方位信息等。进一步的,将得到的第一物流车厢内的物流包装盒部署方式数据、以及依据路段预定第一模拟运输时效作为输入练习数据;将基于理论推导得到的在第一模拟运输时效下的重量较大的包装支撑情况标记作为监督练习的输出标记信息,采用多次练习数据和标记信息练习模型,当第一模拟物流模型练习数据达到约束时中止,则可在输入物流包装盒放置模拟数据和第一模拟运输时效得到表明重量较大的包装支撑情况的第一支撑分析结果,进一步的,将第一支撑分析结果作为第一模拟物流支撑数据。通过对运输过程的支撑情况进行模拟,进而调整物流包装盒的部署方位以及固定方位,也可以调整物流包装盒内部的保护结构,直到满足第一模拟物流支撑
数据时中止,增加了运输过程的稳固性。
[0099]
步骤s390还包括步骤s395,步骤s395包括:
[0100]
s3951:组建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其中,稳固性评价模型通过练习数据练习获取,练习数据中的每组数据均包括第一支撑点分析结果、支撑能力信息和第一模拟物流支撑数据和标识稳固性评估结果的标记信息;
[0101]
s3952:给定第一稳固评价参数,判断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是否满足通过练习后是否满足第一稳固评价参数;
[0102]
s3953:当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满足第一稳固性评估参数时,将第一支撑点分析结果、支撑能力信息和第一模拟物流支撑数据输入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
[0103]
s3954:获取重量较大的商品的稳固性评估结果。
[0104]
具体而言,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为基于连接模型(或称神经网络练习的自动化模型,通过多组练习数据练习得到,每组练习数据都包括:第一支撑点分析结果、支撑能力信息和第一模拟物流支撑数据和标识稳固性评估结果的标记信息;当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输出值达到约束之后中止练习,再选用多组测试数据集合评估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输出稳固性,第一稳固评价参数为预定的测试数据量,当测试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稳固评价参数时,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输出仍然稳定,则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输出满足第一稳固评价参数,不满足时,继续练习。进一步的,当第一稳固性评价模型输出满足第一稳固评价参数时,则可以使用模型处理第一支撑点分析结果、支撑能力信息和第一模拟物流支撑数据,得到表明重量较大的商品的稳固性的输出结果。通过第一稳固评价参数可以对练习完成的模型测试,达到一定数据量之后仍然稳定,才可以进行工作,防止偶尔约束实则模型并不安稳的情况出现,提升了数据处理的精确度。
[0105]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商物流监控系统,基于区块链,设有网络模块、视觉收集设备、pc终端、读取设备、数据库;
[0106]
网络模块用于视觉收集设备、pc终端、读取设备、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交互,并通过网络模块将pc终端、视觉收集设备、数据库中的数据上传到区块链,对保存的商品包装、物流信息覆盖更新,用于大数据分析;
[0107]
pc终端安装有物流监控系统;
[0108]
视觉收集设备,包括摄像头、补光设备等,用于收集图片信息;
[0109]
读取设备用于读取rfid标签数据。
[0110]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转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