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农业机械化自动耕种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27 13:51: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化自动耕种设备。


背景技术:

2.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作业机械化,如农作物的耕种、排灌、植保、收获,渔业的放养、打捞等;2:产品运输和加工的机械化;3:农业基本建设施工机械化等,其作用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
3.耕种设备是农业机械化中较为常见的应用,传统的机械化播种时,种子的颗粒数不够均匀,导致发芽率参差不齐。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6.一种农业机械化自动耕种设备,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平台、移动轮、传动轴和驱动电机,所述平台的上侧壁固定插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出料管,且各个出料管的下端贯穿平台的下侧壁设置,各个所述出料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罩,且各个固定罩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供料管,各个所述供料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料箱,且各个固定罩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各个所述滑动板通过第一复位机构与固定罩的侧壁连接,且各个滑动板的上侧壁开设有通孔,各个所述滑动板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各个螺纹杆的移动通过推动机构进行推动。
7.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罩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块,且各个第一支撑块的侧壁插设有第一t形导杆,所述第一t形导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块,且第二支撑块与滑动板的侧壁固定,各个所述第一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
8.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平台上侧壁的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凸轮,所述转轴的转动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且平台的上侧壁通过第二复位机构连接有推动板,所述凸轮在推动板的侧壁滑动。
9.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平台上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板,且各个l形板的侧壁插设有第二t形导杆,所述第二t形导杆的一端与推动板的侧壁固定,且各个第二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
10.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传动轴侧壁的第一皮带轮,且转轴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平台的上侧壁开设有条形开口,所述条形开口内插设有传送带,且传送带套设在第一皮带轮以及第二皮带轮的侧壁。
11.各个所述储料箱的顶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盖板,且各个盖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拉手。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机构等,能够利用机体工作时传动轴的转动为动力,实现多个位置的自动播种,同时,能够保证各个位置的播种数量基本相同,从而保障了种子发芽率较为平均。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5.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1-平台;102-移动轮;103-传动轴;104-驱动电机;201-第一支撑块;202-第一t形导杆;203-第二支撑块;204-第一弹簧;301-支撑板;302-转轴;303-凸轮;304-推动板;401-l形板;402-第二t形导杆;403-第二弹簧;501-第一皮带轮;502-条形开口;503-第二皮带轮;504-传送带;6-出料管;7-固定罩;8-供料管;9-储料箱;10-滑动板;11-通孔;12-螺纹杆;13-盖板;14-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农业机械化自动耕种设备,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平台101、移动轮102、传动轴103和驱动电机104,平台101的上侧壁固定插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出料管6,且各个出料管6的下端贯穿平台101的下侧壁设置,各个出料管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罩7,且各个固定罩7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供料管8,各个供料管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储料箱9,且各个固定罩7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0,各个滑动板10通过第一复位机构与固定罩7的侧壁连接,且各个滑动板10的上侧壁开设有通孔11,各个滑动板10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且各个螺纹杆12的移动通过推动机构进行推动,能够利用机体工作时传动轴103的转动为动力,实现多个位置的自动播种,同时,能够保证各个位置的播种数量基本相同,从而保障了种子发芽率较为平均,并且,能够对播种的数量进行调节,实用性更强。
25.第一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罩7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块201,且各个第一支撑块201的侧壁插设有第一t形导杆202,第一t形导杆2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块203,且第二支撑块203与滑动板10的侧壁固定,各个第一t形导杆202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204,对滑动板10的移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26.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平台101上侧壁的支撑板301,且支撑板301的侧壁通过转轴302转动连接有凸轮303,转轴302的转动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且平台101的上侧壁通过第二复位机构连接有推动板304,凸轮303在推动板304的侧壁滑动,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转轴302和凸轮303的转动,且凸轮303在推动板304的侧壁滑动,同时,在第二复位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推动板304往复移动,当推动板304向靠近固定罩7的方向移动时,推动螺纹杆12,使得滑动板10向固定罩7内移动,当通孔11与出料管6以及供料管8对正时,储料箱9内的种子通过供料管8和通孔11后经出料管6进行播种,当推动板304移动复位时,滑动板10在第一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而将出料管6以及供料管8封堵,而且每个位置播种的种子数量接近相同从而保障了种子发芽率较为平均,避免了每个位置播种数量不同而导致育苗参差不齐,并且,通过对各个螺纹杆12进行转动,调节螺纹杆12端部与推动板304的距离,即可调节滑动板10的移动行程,从而能够调节通孔11与出料管6以及供料管8的重合面积,进而调节播种的数量,也可以对部分螺纹杆12进行转动,使其与推动板304的距离更大,使得推动板304进行推动时,与螺纹杆12的端部不接触,从而不会推动滑动板10进行移动,即使得该位置不进行播种,从而调节播种位置的间距,实用性更强。
27.第二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平台101上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板401,且各个l形板401的侧壁插设有第二t形导杆402,第二t形导杆402的一端与推动板304的侧壁固定,且各个第二t形导杆402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403,对推动板304的移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28.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传动轴103侧壁的第一皮带轮501,且转轴302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503,平台101的上侧壁开设有条形开口502,条形开口502内插设有传送带504,且传送带504套设在第一皮带轮501以及第二皮带轮503的侧壁,机体在工作时,传动轴103进行转动,传动轴103的转动带动第一皮带轮501的转动,进而通过传送带504带动第二皮带轮503和转轴302的转动。
29.各个储料箱9的顶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盖板13,且各个盖板13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拉手14,保证储料箱9保持密封。
30.在使用时,首先,机体在工作时,传动轴103进行转动,传动轴103的转动带动第一皮带轮501的转动,进而通过传送带504带动第二皮带轮503和转轴302的转动带动凸轮303的转动,且凸轮303在推动板304的侧壁滑动,同时,在第二复位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推动板304往复移动,当推动板304向靠近固定罩7的方向移动时,推动螺纹杆12,使得滑动板10向固定罩7内移动,当通孔11与出料管6以及供料管8对正时,储料箱9内的种子通过供料管8和通孔11后经出料管6进行自动播种,当推动板304移动复位时,滑动板10在第一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复位而将出料管6以及供料管8封堵,而且每个位置播种的种子数量接近相同从而保障了种子发芽率较为平均,避免了每个位置播种数量不同而导致育苗参差不齐;
31.并且,通过对各个螺纹杆12进行转动,增大螺纹杆12端部与推动板304的距离,即可调节滑动板10的移动行程,从而能够调节通孔11与出料管6以及供料管8的重合面积,进而调节播种的数量;
32.也可以对部分螺纹杆12进行转动,使其端部与推动板304的距离更大,使得推动板304进行推动时,与螺纹杆12的端部不接触,从而不会推动滑动板10进行移动,即使得该位置不进行播种,从而调节播种位置的间距,实用性更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