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包括间隙补偿结构的可卷曲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4 03:31: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板和第一侧框架,所述第一板具有第一表面和背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侧框架形成第一空间并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第一板;以及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板和第二侧框架,所述第二板包括面对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同的方向的第三表面和背对所述第三表面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二侧框架形成第二空间并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第二板,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框架的至少一部分联接到所述第二侧框架的至少一部分以在第一方向上可滑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在滑出状态和滑入状态之间可移动;柔性显示器,包括:第一部分,延伸跨越所述第三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并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滑入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一空间中,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滑入状态切换到所述滑出状态时,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外部以形成与所述第一部分基本相同的平面;以及间隙补偿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中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滑入状态切换到所述滑出状态时,至少部分地覆盖在所述第二侧框架和所述柔性显示器之间产生的间隙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间隙补偿结构包括:引导块,设置为在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间隙空间之间可移动;以及弹性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引导块朝第三方向按压,以及其中,在所述滑出状态下,所述引导块通过被所述弹性构件按压而移动到所述间隙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在所述第二空间中设置在所述引导块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螺旋弹簧、板形弹簧、弹性夹、或者诸如橡胶或硅酮的弹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引导块包括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形成在面对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引导块接触的部分的位置处,以及当所述第一壳体切换到所述滑入状态时,所述引导块缩回到所述第二空间中,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部分推动所述倾斜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部分包括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对应地形成为与所述倾斜部分表面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倾斜部分和所述倾斜表面之间的表面接触部分至少部分地包括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引导块包括磁体,以及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设置在一区域中的磁性材料,在所述滑出状态下所述磁性材料在所述区域中受所述磁体的磁力影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所述滑出状态下,所述磁力使所述引导块保持在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间隙空间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磁性材料包括受所述磁力影响的另一磁体或金属构件。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所述滑出状态下,所述引导块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从所述第二空间移动以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间隙空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在所述滑出状态下,所述引导块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三方向上从所述第二空间移动以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间隙空间。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引导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中以对应于所述第一表面,并包括至少一个引导突起;以及第二引导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中以对应于所述第三表面,并包括至少一个引导狭缝,其中通过将所述第一引导板的所述引导突起引导到所述第二引导板中的所述引导狭缝,所述第一壳体从所述第二壳体打开/关闭。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驱动单元,在所述第一空间中设置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一引导板之间,并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机和被安装为经由所述驱动电机旋转的小齿轮,其中所述小齿轮设置为与形成在所述第二引导板上的齿条齿轮啮合,以及其中通过所述小齿轮在所述齿条齿轮上旋转的方法,所述第一壳体自动地从所述第二壳体打开/关闭。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引导肋,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框架的至少一部分中;以及引导轨,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框架的至少一部分上,并被配置为引导所述引导肋,其中所述间隙空间由于在所述滑出状态下所述引导肋和所述引导轨之间的分离而产生。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间隙补偿结构包括:旋转辊,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中;以及带形遮挡构件,在一端处缠绕在所述旋转辊上并且在另一端处固定到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在从所述滑入状态切换到所述滑出状态期间,根据所述第一壳体的移动,所述带形遮挡构件移动以至少部分地遮挡所述间隙空间。

技术总结
根据某些实施例,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板和形成第一空间的第一侧框架;以及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板和形成第二空间的第二侧框架,其中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在滑出状态和滑入状态之间可移动;柔性显示器;以及间隙补偿结构,设置在第二空间中并被配置为当第一壳体从滑入状态切换到滑出状态时,至少部分地覆盖在第二侧框架和柔性显示器之间产生的间隙空间。产生的间隙空间。产生的间隙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高诚灿 金东宪 徐周熩 李宰赫 朴基哲 池翰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0.09.10
技术公布日:2022/7/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