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用组合式底座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10:37: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充电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用组合式底座。


背景技术:

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3.相关技术中,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桩的安装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充电桩在安装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稳定性,通常是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将充电桩的底座进行固定,不具有可拆装的功能,以至于当车辆行驶不当,造成充电桩撞击损坏时,或充电桩自身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不便于进行检修或更换。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用组合式底座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用组合式底座,解决了不具有可拆装式组装功能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用组合式底座包括:充电桩本体和浇筑于混凝土地桩中的安装件;活动框,所述活动框设置于所述安装件的顶部,且活动框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两个插入孔;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活动框的内部,且活动框通过连接组件与安装件可拆卸式连接;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设置于所述活动框的内部,且锁紧组件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上方,所述活动框通过锁紧组件与所述充电桩本体可拆卸式连接;通过安装件的设置,便于活动框与浇筑的地桩进行固定安装,而且通过连接组件的设置,便于活动框与地桩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后续工作人员对车辆撞击变形的活动框拆卸更换。
7.优选的,所述安装件包括浇筑与混凝土地桩中的两个l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垫板,且两个l型板的顶部均开设有限位孔。
8.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动框内壁底部的两个移动板和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位于两个移动板之间,两个所述移动板相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驱动块的正面铰接有两个驱动架,两个所述驱动架分别铰接于两个移动板相对的一侧。
9.优选的,所述驱动块的背面转动连接有操作杆,所述活动框的背面开设有吻合孔,且操作杆通过吻合孔贯穿活动框并延伸至活动框的外部,所述操作杆延伸至活动框外部的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锁紧块。
10.优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动框内壁两侧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
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转动轴的顶端贯穿活动框并延伸至活动框的顶部,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活动框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六角螺母。
11.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插入架,且充电桩本体正面的底部开设有活动槽,且充电桩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孔,且充电桩本体的正面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活动槽正面防护的防护板。
12.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杆,且活动框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定位孔。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用组合式底座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用组合式底座,通过安装件的设置,便于活动框与浇筑的地桩进行固定安装,而且通过连接组件的设置,便于活动框与地桩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后续工作人员对车辆撞击变形的活动框拆卸更换,而且通过锁紧组件的设置,便于将充电桩本体与活动框进行组装,而且具有良好的拆装功能,方便后续工作人员对故障的充电桩进行更换或维修,具有良好的组合式功能,提高了充电桩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用组合式底座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充电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活动框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活动框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3所示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标号:1、充电桩本体;2、安装件;21、l型板;22、限位孔;3、活动框;4、插入孔;5、连接组件;51、移动板;52、驱动块;53、限位块;54、驱动架;55、操作杆;56、锁紧块;6、锁紧组件;61、连接板;62、转动轴;63、矩形板;7、l型插入架;8、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7.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用组合式底座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充电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活动框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活动框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3所示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用组合式底座包括:充电桩本体1和浇筑于混凝土地桩中的安装件2;活动框3,活动框3设置于所述安装件2的顶部,且活动框3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两个插入孔4;连接组件5,连接组件5设置于所述活动框3的内部,且活动框3通过连接组件5与安
装件2可拆卸式连接;锁紧组件6,锁紧组件6设置于所述活动框3的内部,且锁紧组件6位于连接组件5的上方,活动框3通过锁紧组件6与充电桩本体1可拆卸式连接;通过安装件2的设置,便于活动框3与浇筑的地桩进行固定安装,而且通过连接组件5的设置,便于活动框3与地桩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后续工作人员对车辆撞击变形的活动框3拆卸更换;通过锁紧组件6的设置,便于将充电桩本体1与活动框3进行组装,而且具有良好的拆装功能,方便后续工作人员对故障的充电桩进行更换或维修,具有良好的组合式功能,提高了充电桩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18.安装件2包括浇筑与混凝土地桩中的两个l型板21,两个l型板2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垫板,且两个l型板21的顶部均开设有限位孔22;通过将l型板21浇筑于混凝土中,并且将垫板预留出来,通过垫板对活动框3进行支撑,而且通过限位孔22的开设,便于连接组件5的卡紧。
19.连接组件5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动框3内壁底部的两个移动板51和驱动块52,驱动块52位于两个移动板51之间,两个移动板51相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3,且驱动块52的正面铰接有两个驱动架54,两个驱动架54分别铰接于两个移动板51相对的一侧;通过两个移动板51相离方向的运动,即可带动两个限位块53相离方向运动,进而可以将两个限位块53插入两个l型板21内部的限位孔22中,即可形成卡紧,完成活动框3与安装件2的安装。
20.驱动块52的背面转动连接有操作杆55,活动框3的背面开设有吻合孔,且操作杆55通过吻合孔贯穿活动框3并延伸至活动框3的外部,操作杆55延伸至活动框3外部的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锁紧块56;通过操作杆55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手动对驱动块52前后运动的驱动,而且吻合孔的型状为操作杆55和锁紧块56的组合截面状,通过操作杆55向活动框3的内部运动,即可带动锁紧块56通过吻合孔插入活动框3的内部,配合手部对操作杆55的旋转,即可使锁紧块56与吻合孔进行交错,进而提高插入后的稳定性。
21.锁紧组件6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动框3内壁两侧之间的连接板61,连接板6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62,转动轴6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板63,转动轴62的顶端贯穿活动框3并延伸至活动框3的顶部,转动轴62延伸至活动框3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六角螺母;通过转动轴62的旋转,即可带动矩形板63进行旋转,通过矩形板63的旋转,即可将矩形板63的两侧旋转至两个l型插入架7的内壁,进而对插入活动框3内部的l型插入架7进行插入,完成充电桩本体1的安装。
22.充电桩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插入架7,且充电桩本体1正面的底部开设有活动槽,且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孔,且充电桩本体1的正面可拆卸式连接有用于活动槽正面防护的防护板8;通过l型插入架7的设置,用于通过插入孔4插入活动框3的内部,而且通过贯穿孔的开设,便于转动轴62顶端的内六角螺母的插入,而且通过活动槽的开设,便于工作人员借用把手对转动轴62的旋转驱动,而且通过防护板8的设置,用于对活动槽进行密封,避免非工作人员随意拆装,具有一定的防护性。
23.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杆,且活动框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定位孔;通过定位杆和定位孔的设置,便于定位杆的插入,进而保证充电桩本体1位于活动框3顶部的稳定性。
24.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用组合式底座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安装件2浇筑于混凝土地桩中,并且将垫板预留出来,将活动框3放置再安装件2的上方,并且使两个l型板21通过下方两个插入孔4插入活动框3的内部,工作人员手动向活动框3的内部驱动操作杆55,通过操作杆55的驱动,即可带动驱动块52进行相同方向运动,进而可以控制两个驱动架54扇形摆动,而两个驱动架54扇形的摆动,即可控制两个移动板51相离方向运动,使得一侧的限位块53插入对应位置的限位孔22中,形成卡紧,进而完成活动框3与地桩的组装;将充电桩本体1底部的两个l型插入架7通过上方插入孔4插入活动框3的内部,工作人员通过活动槽的内部驱动内六角螺母,进行转动轴62的旋转,通过转动轴62的旋转,即可带动矩形板63进行旋转,通过矩形板63的旋转,即可将矩形板63的两侧旋转至两个l型插入架7的内壁,进而对插入活动框3内部的l型插入架7进行插入,完成充电桩本体1的安装。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