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04:31: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自吸泵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自吸泵。


背景技术:

2.无密封自控自吸泵主要由主叶轮、副叶轮、泵轴、吸水管组成,外接电机驱动主叶轮和副叶轮转动,副叶轮下面可安装盖板,挡住四溅的液体,减低泵腔的压力,平衡轴向力和防止液体进入密封装置,吸水管上安装有电动空气阀,启泵时电动空气阀会密闭泵体吸液管上的进气口,使自吸泵泵腔内形成真空,完成自吸全过程,停泵时电控阀开启,空气从密闭口进入水泵液管内迅速隔离吸液管内共流的介质,确保泵腔的介质不随吸液管腔内的介质回落到吸液池中,以达到消除虹吸的目的,确保自吸泵二次自吸时正常自吸及运行,自吸泵停机后出口止回阀靠回水重力关闭,使泵腔内液体不会流出。
3.如图1所示,一般无密封自吸泵泵体出口与泵座出口在同一侧,泵体出口液体流速一般在10m/s以上,且泵体出口与泵座出口具有一定角度,即方向不一致,泵体出口的实际有效面积很小,特别是流量增加时,从泵体中流出的液体流速增加,泵座出口实际有效面积会更小,泵座出口的流速会急剧上升,冲击损失和漩涡损失也会急剧上升,泵的扬程和泵效率会急剧下降,呈现在泵特性曲线上为:随着流量的增加,流量-扬程和流量-效率特性曲线急剧下降。一方面泵的效率很低,高效区窄耗能高,另一方面泵的使用范围会变窄。另外,无密封自吸泵不设有过滤性能好且可长期使用的过滤装置,易造成叶轮的卡死、泵体的堵塞,对使用中的泵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自吸泵加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自吸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密封自吸泵的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自吸泵,包括泵体和安装在所述泵体上的吸水管、电机、泵座,以及依次连接在所述电机上的泵轴、副叶轮、主叶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吸水管上的过滤装置和设置在所述主叶轮上方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
7.导流件,设置在所述副叶轮和所述主叶轮之间,所述导流件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呈螺旋状,所述主叶轮位于所述导流通道最内部的空间内,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泵体的内壁留有间隙,且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泵座的出口端的夹角呈180
°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为所述导流通道最内部的空间。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的高度相同且均连接到所述副叶轮的封盖上。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11.顶盖,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的高度相同,所述顶盖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导流板的直径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板顶部。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13.壳体,连接在所述吸水管和所述主叶轮的安装座之间,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具有间隔的第一长条孔和第二长条孔,
14.第一过滤件,沿竖向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长条孔处,所述主叶轮的安装座上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过滤件移动后卡进或脱离所述第一卡槽,
15.第二过滤件,沿竖向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长条孔处,所述主叶轮的安装座上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过滤件移动后卡进或脱离所述第二卡槽,且所述第二过滤件与所述第一过滤件的运动轨迹相反。
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
17.密封板,设置在所述泵体内,位于所述壳体下方,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冲洗空间,所述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均在所述壳体的内腔和所述冲洗空间之间移动,
18.蝶阀,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和所述冲洗空间连通。
1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
20.防撞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和所述第一过滤件抵接,
21.磁球,活动连接在所述防撞件上,所述磁球的内部安装有电磁铁。
2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
23.传动齿轮,转动设置在泵体内,位于所述密封板下方的空间内,所述第一过滤件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过滤件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分别啮合在所述传动齿轮的两侧,
24.转轮,设置在所述泵体外,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
2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26.本发明中,发明人在主叶轮和副叶轮封盖之间设计了一个导流件,使泵体出口和泵座出口成180
°
布置,液体从泵体内流出后进入泵座腔体内,流速逐渐降低,从泵体中流出的高速液体不会干扰泵座出口,泵体腔体内的液体会均匀的流入泵座出口,不会造成泵座出口有效面积的降低和流速激增,避免泵座出口内液体的冲击损失和漩涡损失,使泵效率大幅度提高,设计点可提高效率10%以上,特别是大流量提高效率更加明显,流量—扬程和流量—效率特性曲线变得平坦,高效区变宽,流量范围加大。该结构彻底解决了无密封自吸泵效率低、高效区窄和流量范围窄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图1为现有技术中自吸泵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2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3中去掉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后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中自吸泵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中导流件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泵体,2、吸水管,3、电机,4、泵座,5、泵轴,6、副叶轮,7、主叶轮,8、导流件,9、导流通道,10、第一导流板,11、第二导流板,12、第三导流板,13、容纳空间,14、顶盖,15、壳体,16、第一长条孔,17、第二长条孔,18、第一过滤件,19、第一卡槽,20、第二卡槽,21、密封板,22、冲洗空间,23、蝶阀,24、防撞件,25、磁球,26、传动齿轮,27、第一齿条,28、第二齿条,29、转轮,30、第二过滤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如图2~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自吸泵,包括泵体1和安装在泵体1上的吸水管2、电机3、泵座4,以及依次连接在电机3上的泵轴5、副叶轮6、主叶轮7,还包括连接在吸水管2上的过滤装置和设置在主叶轮7上方的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
38.导流件8,设置在副叶轮6和主叶轮7之间,导流件8具有导流通道9,导流通道9呈螺旋状,主叶轮7位于导流通道9最内部的空间内,导流通道9的出口端与泵体1的内壁留有间隙,且导流通道9的出口端与泵座4的出口端的夹角呈180
°

39.进一步,导流件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流板10、第二导流板11和第三导流板12,第一导流板10和第二导流板11之间形成容纳空间13,容纳空间13为导流通道9最内部的空间。
40.进一步,第一导流板10、第二导流板11和第三导流板12的高度相同且均连接到副叶轮6的封盖上。
41.进一步,还包括,
42.顶盖14,第一导流板10、第二导流板11和第三导流板12的高度相同,顶盖14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导流板11的直径且设置在第二导流板11顶部。
43.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密封自吸泵使用效率的低的问题,发明人在主叶轮7和副叶轮6封盖之间设计了一个导流件,如图4所示,使泵体1出口和泵座4出口成180
°
布置,液体从泵体1内流出后进入泵座4腔体内,流速逐渐降低,从泵体1中流出的高速液体不会干扰泵座4出口,泵体1腔体内的液体会均匀的流入泵座4出口,不会造成泵座4出口有效面积的降低和流速激增,避免泵座4出口内液体的冲击损失和漩涡损失,使泵效率大幅度提高,设计点可提高效率10%以上,特别是大流量提高效率更加明显,流量—扬程和流量—效率特性曲线变得平坦,高效区变宽,流量范围加大。该结构彻底解决了无密封自吸泵效率低、高效区窄和流量范围窄的问题。
44.导流件8可分为第一导流板10、第二导流板11和第三导流板13三部分,第一导流板10、第二导流板11可视为半块环形板,第三导流板13为四分之三的环形板,第三导流板13的直接大于第二导流板11的直径,第二导流板11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流板10的直径,所以第一
导流板10、第一导流板10和第二导流板11依次连接可形成一个涡流状的空间,并且第一导流板10、第二导流板11和第三导流板13的高度相同,可以直接安装到副叶轮6的封盖上,也可以加装顶盖14,以防止水从顶部漏出,并且使第三导流板13的出口处与泵体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以防止第三导流板13的出口处封闭后,第三导流板13和泵体1内壁之间的水堵塞。
45.如图4所示,上述设计中水的流向是,电机3启动后,主副叶轮转动,水从吸水管2被吸引进入泵体1,由于导流件8安装在主叶轮7上方,且导流件8顶部封住,而底部是罩在主叶轮7和其安装板上,并且主叶轮7是对准导流件8最内部的空间的,所以从主叶轮7抽进来的水会先灌进导流件8最内部的空间内,然后沿着导流通道9流动,最终从第三导流板13的出口流出,此时水会继续顺着之前的流向沿泵体1内壁流动到泵座4出口处,然后排出,泵体1出口和泵座4出口成180
°
布置让泵体1腔体内的液体会均匀的流入泵座4出口,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避免泵座4出口内液体的冲击损失和漩涡损失,使泵效率大幅度提高。
46.进一步,过滤装置包括,
47.壳体15,连接在吸水管2和主叶轮7的安装座之间,壳体15的底壁上具有间隔的第一长条孔16和第二长条孔17,
48.第一过滤件18,沿竖向移动设置在第一长条孔16处,主叶轮7的安装座上具有第一卡槽19,第一过滤件18移动后卡进或脱离第一卡槽19,
49.第二过滤件30,沿竖向移动设置在第二长条孔17处,主叶轮7的安装座上具有第二卡槽20,第二过滤件30移动后卡进或脱离第二卡槽20,且第二过滤件30与第一过滤件18移动方向相反。
50.进一步,过滤装置还包括,
51.密封板21,设置在泵体1内,位于壳体15下方,密封板21与壳体15之间形成冲洗空间22,第一过滤件18、第二过滤件30均在壳体15的内腔和所述冲洗空间22之间移动,
52.蝶阀23,设置在壳体15的侧壁上,将壳体15的内腔和冲洗空间22连通。
53.进一步,过滤装置还包括,
54.防撞件24,设置在壳体15内且和第一过滤件18抵接,
55.磁球25,活动连接在防撞件24上,磁球25的内部安装有电磁铁。
56.进一步,过滤装置还包括,
57.传动齿轮26,转动设置在泵体1内,位于密封板21下方的空间内,第一过滤件18连接有第一齿条27,第二过滤件30连接有第二齿条28,第一齿条27和第二齿条28分别啮合在传动齿轮26的两侧,
58.转轮29,设置在泵体1外,与传动齿轮26连接。
59.本实施例中,发明人考虑到自吸泵会使用在不同的场景,用来抽不同的液体,而有些液体中夹杂着较多的杂质,杂质容易将主叶轮7堵住,不仅会减小泵的动力,抽不上来液体,严重时还会损伤主叶轮7,因此在主叶轮7和吸水管2之间加设了一个过滤装置,对抽进的水进行过滤。
60.过滤装置的具体结构是,在主叶轮7下依次安装一个壳体15和一个密封板21,壳体15的内腔可定义为第一空间,壳体15和密封板21之间定义为第二空间,密封板21和泵体1的底壁之间定义为第三空间,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中安装有两个上下移动的滤网,即第一过滤件18和第二过滤件30,第一过滤件18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为滤网,下半部分
连接有齿条,即第一齿条27,滤网部分只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往复移动,而第一齿条27只在第三空间内同步移动,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进行密封,第二过滤件30与第一过滤件18布置相同。
61.使用以第一过滤件18为例,是在壳体15的底壁上开设第一长条孔16,在主叶轮7的安装板上开设第一卡槽19,第一过滤件18上端可卡进第一卡槽19内,并穿过第一长条孔16伸入第二空间、第三空间内,密封板21上同样采用通孔,第一过滤件18的尾端即是第一齿条27,定义第一过滤件18初始状态是顶端开在第一卡槽19内,当其移动时,整体向下移动,直至滤网部分完全进入第二空间,即冲洗空间22中,此时停止运动,开启蝶阀23,将壳体15内的过滤后的液体放入到冲洗空间22中,对滤网上积攒的杂物进行冲洗,完成第一过滤件18的简单清洁。如图2所示,冲洗空间22也外接有排污口,将其中的液体排出。
62.另外,第二过滤件30的运动轨迹与第一过滤件18是完全相反的,即第一过滤件18的滤网部分位于第一空间内进行过滤时,第二过滤件30的滤网部分位于冲洗空间22中,而当第一过滤件18需要进行清洁时,第二过滤件30会在第一过滤件18下移的过程中上升,来顶替第一过滤件18继续进行过滤,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第一过滤件18、第二过滤件30在泵开启的过程中是不进行移动的,会在泵停止后再进行清洁,减小对泵运作的影响;必要情况下也可以在泵运作时移动第一过滤件18、第二过滤件30,此时在泵的作用下,放入冲洗空间22内的液体动力大,可对第一过滤件18、第二过滤件30进行强有力的冲洗。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一过滤件18、第二过滤件30是交替运动的,所以壳体15内用来冲洗第一过滤件18、第二过滤件30的液体都会经过其一过滤,即保证了冲洗第一过滤件18、第二过滤件30的液体是相对干净的,可达到一定的冲洗清洁效果;而且当泵刚开始启动时,可将第一过滤件18、第二过滤件30暂时放下,即第一过滤件18、第二过滤件30均未顶在第一卡槽19、第二卡槽20内,两者都没有完全罩在吸水管2的出口处,上方留出了一部分不过滤网的通道,避免泵启动动力不足。
63.可以使用一个传动齿轮26啮合第一齿条27、第二齿条28的方式来实现第一过滤件18、第二过滤件30的异步移动,即第一齿条27、第二齿条28分别啮合在传动齿轮26的两侧,传动齿轮26转动后,第一齿条27上升,第二齿条28就会下降。
64.防撞件24一方面是用来阻挡第一过滤件18的,抵消水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则是用来阻挡磁球25撞击到泵体1的内壁上,磁球25内装有遥控的电磁铁,可人工远程控制其通断,用来吸附液体中的磁性杂质。当需要排出磁球25吸附的杂质时,可将蝶阀23打开并断开电磁铁,使杂质随液体一同排入到冲洗空间22内,之后再从排污口排出。
65.综上,此种设计在不干涉泵的基本运作的同时实现了对抽进的液体简单过滤,并且可以在不拆卸的前提下实现过滤件的自清洁,简便快捷,便于使用。
66.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