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的制作方法

2022-07-22 23:12: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通风空调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


背景技术:

2.密封调风门主要具有空调通风系统管路的密封关闭功能,兼顾风量分配和调节功能。以往舰船调风门选用的是cb/t 3726-1995的标准件,该型调风门采用的是传统的中心对称密封蝶阀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密封面易受夹入介质颗粒的影响而变形,使密封面密封不严;(2)由于调风板密封面与阀体密封面存在较大的机械摩擦,长期使用后,密封面易磨损而产生泄漏;(3)该标准件主体材料采用q235a普通钢材,对于舰船的高温、高湿环境易腐蚀生锈,不仅增加了调风门泄漏的概率,使腐蚀之后的调风门操作性更差,而且还影响通风空调系统的送风品质。以上几个问题都会造成调风门密封不可靠而导致漏风,使系统流量分配不均。更严重的是,在风管流速较大时,由于密封不严会产生尖啸的再生噪声,明显影响舱室声环境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密封性能优良,耐腐蚀、耐磨损,使用寿命长。
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调风阀、手柄和手柄座,所述调风阀包括阀体、调风板、压盖、密封圈和转轴,所述密封圈固定于所述压盖的内端面上,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阀体中,所述调风板固定于转轴上与压盖相对应,转轴底端穿过阀体通过所述手柄座与手柄连接。
5.按上述方案,所述转轴中心线与所述阀体中心线及调风板中心线均存在偏移,转轴中心线与阀体中心线呈夹角设置。
6.按上述方案,所述转轴分为底轴和手柄轴,分别穿过所述阀体的上、下通孔对应设置,所述调风板与底轴和手柄轴连接紧固,底轴顶部通过堵板限位,手柄轴底部穿过阀体与所述手柄连接。
7.按上述方案,所述手柄座包括套筒、限位板和螺帽,套筒设有内螺纹,外套于所述手柄轴,所述限位板上设有通孔与套筒相对应,手柄轴依次穿过套筒、限位板、螺帽与所述手柄连接,螺帽与套筒相螺接。
8.按上述方案,所述限位板为90
°
的弧形板件,沿弧形边缘设有限位凸边,所述限位凸边上等角度间距设有多个限位孔,两侧设有挡边。
9.按上述方案,所述手柄包括旋转把手和手柄杠杆,所述旋转把手包括由内向外套设的伸缩芯杆、固定杆和外拉杆,所述伸缩芯杆外套回位簧,所述回位簧的两端分别与伸缩芯杆及所述固定杆上设置的台阶相抵接,伸缩芯杆首部设有限位凸块,尾部通过销钉与所
述外拉杆连接紧固,固定杆与外拉杆间隙配合,固定杆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手柄杠杆为l型板件,竖直边上设有螺纹孔,与固定杆相螺接,所述限位凸块与所述限位孔相卡合。
10.按上述方案,所述限位板对应于旋转把手的旋转调节区域安设。
11.按上述方案,所述手柄轴与所述手柄杠杆通过螺母连接紧固。
12.按上述方案,所述阀体和调风板由不锈钢制成,所述转轴由锰黄铜制成,所述密封圈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13.按上述方案,所述密封圈和调风板的密封面为斜锥面。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调风门采用“三偏心”硬密封结构,阀体与调风板几乎无磨损,具有越关越紧的密封特性;该调风门结构形式及密封形式可有效避免由于密封不严而产生的尖啸再生噪声。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17.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19.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包括调风阀、手柄和手柄座,调风阀包括阀体1、调风板2、压盖3、密封圈4和转轴,密封圈固定于压盖的内端面上,转轴穿设于阀体中,调风板固定于转轴上与压盖相对应,转轴底端穿过阀体通过手柄座与手柄连接。
20.转轴中心线与阀体中心线及调风板中心线均存在偏移,转轴中心线与阀体中心线呈夹角设置,形成“三偏心”结构。“三偏心”结构使调风板启闭时其密封面相对于密封圈渐出脱离和渐入压紧,从而彻底消除了调风板启闭时密封副两密封之间的机械磨损和擦伤。
21.该调风门从0
°
~90
°
开启时,“三偏心”结构能保证调风板的密封面在开启瞬间立即脱离密封圈,只有在关闭的瞬间,调风板才会接触并压紧密封圈。
22.转轴分为底轴5和手柄轴6,分别穿过阀体的上、下通孔对应设置,调风板与底轴和手柄轴连接紧固,底轴顶部通过堵板7限位,手柄轴底部穿过阀体与手柄连接。
23.手柄座包括套筒8、限位板9和螺帽10,套筒设有内螺纹,外套于手柄轴,限位板上设有通孔与套筒相对应,手柄轴依次穿过套筒、限位板、螺帽与手柄连接,螺帽与套筒相螺接。
24.限位板为90
°
的弧形板件,沿弧形边缘设有限位凸边,限位凸边上等角度间距设有多个限位孔11,两侧设有挡边12。
25.手柄包括旋转把手13和手柄杠杆14,旋转把手包括由内向外套设的伸缩芯杆15、固定杆16和外拉杆17,伸缩芯杆外套回位簧18,回位簧的两端分别与伸缩芯杆及固定杆上设置的台阶相抵接,伸缩芯杆首部设有限位凸块19,尾部通过销钉20与外拉杆连接紧固,固定杆与外拉杆间隙配合,固定杆首部设有外螺纹,手柄杠杆为l型板件,竖直边上设有螺纹孔,与固定杆相螺接,限位凸块与限位孔相卡合。
26.限位板对应于旋转把手的旋转调节区域安设,旋转把手旋转一定角度后,通过限位凸块插入限位孔定位。
27.手柄轴与手柄杠杆通过螺母21连接紧固。
28.阀体和调风板由不锈钢制成,采用不锈钢材料,密封面耐磨损、使用寿命长;转轴由锰黄铜制成;密封圈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具有硬密封和软密封的双重优点,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29.密封圈和调风板的密封面为斜锥面,调风板和密封圈的接触为面接触,通过手柄的扭力直接带动手柄座,使调风板和密封圈充分接触后产生微小的弹性变形而密封。
30.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专利的较佳案例,并不能包含本专利的所有实现方式,因此不能视作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定,凡是依据或参考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内容,对以上案例所做的简单修改、等效替换,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方案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调风阀、手柄和手柄座,所述调风阀包括阀体、调风板、压盖、密封圈和转轴,所述密封圈固定于所述压盖的内端面上,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阀体中,所述调风板固定于转轴上与压盖相对应,转轴底端穿过阀体通过所述手柄座与手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中心线与所述阀体中心线及调风板中心线均存在偏移,转轴中心线与阀体中心线呈夹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分为底轴和手柄轴,分别穿过所述阀体的上、下通孔对应设置,所述调风板与底轴和手柄轴连接紧固,底轴顶部通过堵板限位,手柄轴底部穿过阀体与所述手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座包括套筒、限位板和螺帽,套筒设有内螺纹,外套于所述手柄轴,所述限位板上设有通孔与套筒相对应,手柄轴依次穿过套筒、限位板、螺帽与所述手柄连接,螺帽与套筒相螺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为90
°
的弧形板件,沿弧形边缘设有限位凸边,所述限位凸边上等角度间距设有多个限位孔,两侧设有挡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旋转把手和手柄杠杆,所述旋转把手包括由内向外套设的伸缩芯杆、固定杆和外拉杆,所述伸缩芯杆外套回位簧,所述回位簧的两端分别与伸缩芯杆及所述固定杆上设置的台阶相抵接,伸缩芯杆首部设有限位凸块,尾部通过销钉与所述外拉杆连接紧固,固定杆与外拉杆间隙配合,固定杆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手柄杠杆为l型板件,竖直边上设有螺纹孔,与固定杆相螺接,所述限位凸块与所述限位孔相卡合。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对应于旋转把手的旋转调节区域安设。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轴与所述手柄杠杆通过螺母连接紧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和调风板由不锈钢制成,所述转轴由锰黄铜制成,所述密封圈由聚四氟乙烯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和调风板的密封面为斜锥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管路密封及风量调节的调风门,包括调风阀、手柄和手柄座,调风阀包括阀体、调风板、压盖、密封圈和转轴,密封圈固定于压盖的内端面上,转轴穿设于阀体中,调风板固定于转轴上与压盖相对应,转轴底端穿过阀体通过手柄座与手柄连接,本发明采用“三偏心”硬密封结构,阀座与蝶板几乎无磨损,可有效避免由于密封不严而产生的尖啸再生噪声。生噪声。生噪声。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李志印 任凡 张扬 毛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3.16
技术公布日:2022/7/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