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通量可分离式植物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21:19: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通量可分离式植物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农业种植方式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温室育苗方向发展。对于小麦和大麦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和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种植,通过温室育苗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并确保幼苗良好发育。目前,温室育苗多通过苗盘或穴盘进行,穴盘育苗是利用穴盘作育苗容器,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等轻基质材料作育苗基质,一穴一粒,一次性成苗的一种现代化的育苗方法。具有出苗率高, 出苗整齐、缓苗快、病虫害少、机械化程度高、省工、省时等许多优点。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育苗的主要方式,主要应用于蔬菜育苗生产中。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一般采用盆栽,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人口消耗的能量和蛋白质中20%来自于小麦。进行小麦育种是改良小麦产量与品质的重要途径,但是,受季节变化和小麦生长周期过长等因素的影响,小麦育种时间往往比较漫长。因此,利用温室对小麦加代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温室中常利用盆栽的方式进行小麦种植。该方法具有可移动,便于管理等优点,但是占用空间较大,并且由于小麦生长周期较长,盆栽的方式往往限制小麦根系的生长。此外,对于高通量的小麦突变体和大量小麦品种的种植,该传统盆栽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空间。
3.一个优良的作物品种应拥有合理的根系性状,才能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实现地上部性状优良。研究认为,根系形态可影响玉米、水稻幼苗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除了密度特别大的穴盘植株地上部产生互相遮挡外,小孔穴盘对幼苗生长造成制约的原因主要在于根系空间的不足造成根系形态发育不正常,根系的营养面积和体积相对减少。因此,传统穴盘种植往往限制根系的生长,影响根系形态,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
4.针对上述种植装置存在的缺陷,需要一种可进行高通量育苗的新装置,以克服传统穴盘育苗过程中根系弱和根系盘绕现象,在幼苗运输和移栽时易伤根系,不适合大苗培植和移栽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通量可分离式植物育苗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高通量的植物育苗,克服了传统穴盘育苗过程中根系弱和根系盘绕现象,在幼苗运输和移栽时不伤根系,特别适合大苗培植和移栽。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通量可分离式植物育苗装置,包括可拆分的种植盘和种植穴,所述种植盘上设有若干正方形的种植口;所述种植穴为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的梯形体,所述种植穴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种植穴的顶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底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种植穴的外壁上设有限位装置,所述种植口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装置相对应的固定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距种植穴顶部的距离为种植穴总高度的1/5~1/3;所述种植穴的底部和
侧壁上均设有吸水孔;所述种植穴位于限位装置处的横截面面积与固定装置所围成的面积相同。
8.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装置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环绕在种植穴的外壁上;所述固定装置为与限位凸起相对应的固定凹槽。
9.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起的高度为0.2~0.3cm、厚度为0.2~0.3cm;所述固定凹槽的宽度为0.2~0.3cm、深度为0.2~0.3cm;所述固定凹槽距种植口上表面的距离为0.3cm。
10.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装置为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环绕嵌入在种植穴的外壁上;所述固定装置为与限位凹槽相对应的固定凸起。
11.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凸起包括若干均布在种植口内壁上的椭圆凸起。
12.作为优选,所述椭圆凸起的长轴为0.4cm、短轴为0.2cm;所述限位凹槽的深度为 0.2cm,宽度为0.2cm;所述椭圆凸起距种植口上表面的距离为0.3cm。
13.作为优选,所述种植穴顶部的边长为2~5cm;所述种植穴的高度为10~20cm。
14.作为优选,所述种植穴底部的吸水孔为圆形。
15.作为优选,所述种植穴侧壁上的吸水孔位于种植穴侧壁的末端,所述种植穴侧壁上的吸水孔为三角形。
16.作为优选,所述高通量分离式种育苗装置还包括种植架,所述种植架的内壁上设有承载种植盘的承重梁。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高通量育苗装置,能够实现高通量的植物育苗,克服了传统穴盘育苗过程中根系弱和根系盘绕现象,在幼苗运输和移栽时不伤根系,特别适合大苗培植和移栽;可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自由对种植穴进行移动,实现不同株系间的自由组合;通过可分离的方式实现种植穴和种植盘的单独保存,节省大量存储空间。该装置稳妥可靠,为禾本科植物、蔬菜、花卉和苗木等多种植物的高通量育苗、大苗培植和移栽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19.图1:种植盘和种植穴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种植穴和种植口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种植穴和种植口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种植盘的俯视图;
23.图5:种植穴的横向剖面图;
24.图6:种植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所示:1.种植盘,2.种植穴,3.种植口,4.限位凸起,5.固定凹槽,6.限位凹槽, 7.椭圆凸起,8.吸水孔,9.种植架,10.承重梁。
具体实施方式
26.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通量可分离式植物育苗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
式如图1、2、4~6所示,包括可拆分的种植盘1和种植穴2,所述种植盘1上设有若干正方形的种植口3;所述种植穴2为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的梯形体,所述种植穴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种植穴2的顶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底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种植穴2的外壁上设有限位装置,所述种植口3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装置相对应的固定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距种植穴2顶部的距离为种植穴2总高度的1/5~1/3;所述种植穴2的底部和侧壁上均设有吸水孔8;所述种植穴2位于限位装置处的横截面面积与固定装置所围成的面积相同。
28.所述限位装置为限位凸起4,所述限位凸起4环绕在种植穴2的外壁上;所述固定装置为与限位凸起4相对应的固定凹槽5。所述限位凸起4的高度为0.2~0.3cm、厚度为 0.2~0.3cm;所述固定凹槽5的宽度为0.2~0.3cm、深度为0.2~0.3cm;所述固定凹槽5距种植口3上表面的距离为0.3cm。所述种植穴2顶部的边长为2~5cm;所述种植穴2的高度为10~20cm。所述种植穴2底部的吸水孔8为圆形。所述种植穴2侧壁上的吸水孔8位于种植穴2侧壁的末端,所述种植穴2侧壁上的吸水孔8为三角形。所述高通量分离式种育苗装置还包括种植架9,所述种植架9的内壁上设有承载种植盘1的承重梁10。
2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1、3~6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限位凹槽6环绕嵌入在种植穴2的外壁上;所述固定装置为与限位凹槽6相对应的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包括若干均布在种植口3内壁上的椭圆凸起7。所述椭圆凸起7的长轴为0.4cm、短轴为0.2cm;所述限位凹槽6的深度为0.2cm,宽度为0.2cm;所述椭圆凸起 7距种植口3上表面的距离为0.3cm。
30.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均为本领域常规的试验材料,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购买得到。
32.实施例:禾本科植物的种植
33.种植设备的安装:将种植盘放置于种植架上,将种植穴插入种植盘的种植口中,利用种植穴和种植盘上设置的限位凸起与固定凹槽将两者固定在一起。限位凸起的高度为 0.2cm,厚度为0.2cm;固定凹槽的深度为0.2cm,宽度为0.2cm,固定凹槽距种植口上表面的距离为0.3cm。种植盘上按10*10均布100个种植口,将规格为4cm*20cm的种植穴插满种植盘。
34.营养土的填充:固定好种植穴和种植盘之后,将种植盘从种植架上取下,放入托盘中。向种植穴中添加泥炭土,托盘中放入清水,使泥炭土饱和吸水。
35.种植材料的准备:取禾本科小麦种子点播于种植穴中,转入人工气候生长室(25℃ /18℃,16h/8h,450μmol m-2
s-1
)培养。托盘中加入适量自来水,由于根的向水延伸性,根会沿着种植穴底部及侧面的吸水孔伸出。
36.表型观察与统计:小麦群体种植1个月后,观察小麦植株的长势,统计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长度,小麦植株整体生长良好。表明此方法可用于高通量植物育苗。
37.放置保存:到小麦完成整个生育期,收获种子。取出种植穴中的泥炭土,清洗种植盘和种植穴。之后将种植穴和种植盘分离,种植盘和种植穴分别叠层保存于货物架上。此方法节省大量存储空间。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