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乌龙茶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9:26: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乌龙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乌龙茶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2.乌龙茶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3.目前,现有的茶叶发酵装置无法将茶叶均摊或打散进行烘干,导致部分乌龙茶茶叶未烘干,十分影响后续的发酵,发酵效率低,并且现有的茶叶发酵装置在发酵完成后依然存在许多残渣,在后续的干燥和烘干的过程中难以清除,十分影响后续加工的工作效率,增加加工成本,故而提出一种乌龙茶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乌龙茶发酵装置。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乌龙茶发酵装置,包括侧端开口的发酵箱、热吹风机、加湿管、两个置物台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热吹风机和所述加湿管均安装于所述发酵箱的顶端,所述热吹风机的热风管竖直向下设置并贯穿所述发酵箱的顶壁,两个所述置物台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发酵箱的内壁两侧铰接,两个所述置物台的底端均安装有加热板,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置物台的底端并带动对应的所述置物台向下转动,所述置物台的下方设有分离从所述置物台上掉落下来茶叶的分离机构,所述置物台的下方设有位于所述发酵箱底壁上的集料机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旋转件以及两个气缸,两个所述置物台分别与所述发酵箱的内壁两侧通过旋转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气缸的一端均与所述置物台的底端铰接,两个所述气缸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发酵箱的内壁两侧铰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离机构包括过滤板、连接杆、偏心板和驱动电机,所述过滤板的一端与所述发酵箱的侧壁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发酵箱的侧壁之间设一空隙,所述过滤板的中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过滤板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偏心板的边侧铰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组件安装于所述发酵箱的底壁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偏心板同轴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料机构包括抽屉,所述发酵箱的一
侧设一缺口,所述抽屉穿过所述缺口并在所述发酵箱内水平方向滑动,所述抽屉内分别设有第一收集箱和第二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位于所述空隙下方,所述第二收集箱位于所述过滤网下方。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组件包括限位套和肋板,所述限位套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所述限位套的外侧安装有固定于所述发酵箱外侧的多个肋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酵箱的开口处铰接有用于打开或闭合开口的箱门,所述箱门上安装有把手。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酵箱的底端设有多根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安装有防滑垫。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将乌龙茶茶叶从开口放入发酵箱中的置物台上铺好,通过热吹风机和加热板配合使用可对置物台上的茶叶进行加热烘干,将加湿管与外界加湿器连接,通过加湿管可提供茶叶发酵时需要的湿度,茶叶发酵完毕后,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可将两个置物台向下转动,置物台上的茶叶掉落至分离机构上,通过分离机构可对优质茶叶与残渣进行分离,残渣和优质茶叶均掉落至集料机构中进行分开放置。
15.2、工作人员手握把手方便将箱门打开,可将茶叶放置于置物台上,支撑腿用于支撑发酵箱,防滑垫起到增加支撑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19.图中:1、发酵箱;2、热吹风机;3、置物台;4、角度调节机构;401、旋转件;402、气缸;5、加热板;6、分离机构;601、过滤板;6011、过滤网;602、连接杆;603、偏心板;604、驱动电机;7、集料机构;701、抽屉;702、第一收集箱;703、第二收集箱;8、限位套;9、肋板;10、箱门;11、把手;12、支撑腿;13、防滑垫;14、加湿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
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实施例1
23.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乌龙茶发酵装置,包括侧端开口的发酵箱1、热吹风机2、加湿管14、两个置物台3和角度调节机构4,热吹风机2和加湿管14均安装于发酵箱1的顶端,热吹风机2的热风管竖直向下设置并贯穿发酵箱1的顶壁,两个置物台3的一端分别与发酵箱1的内壁两侧铰接,两个置物台3的底端均安装有加热板5,角度调节机构4安装于置物台3的底端并带动对应的置物台3向下转动,置物台3的下方设有分离从置物台3上掉落下来茶叶的分离机构6,置物台3的下方设有位于发酵箱1底壁上的集料机构7,将乌龙茶茶叶从开口放入发酵箱1中的置物台3上铺好,通过热吹风机2和加热板5配合使用可对置物台3上的茶叶进行加热烘干,将加湿管14与外界加湿器连接,通过加湿管14可提供茶叶发酵时需要的湿度,茶叶发酵完毕后,通过角度调节机构4可将两个置物台3向下转动,置物台3上的茶叶掉落至分离机构6上,通过分离机构6可对优质茶叶与残渣进行分离,残渣和优质茶叶均掉落至集料机构7中进行分开放置。
24.进一步的,角度调节机构4包括旋转件401以及两个气缸402,两个置物台3分别与发酵箱1的内壁两侧通过旋转件401转动连接,两个气缸402的一端均与置物台3的底端铰接,两个气缸402的另一端分别与发酵箱1的内壁两侧铰接,气缸402的伸缩杆收缩时,在旋转件401的作用下,两个置物台3均以旋转件401为轴心向下旋转,让放置于置物台3上的茶叶掉落至分离机构6上。
25.分离机构6包括过滤板601、连接杆602、偏心板603和驱动电机604,过滤板601的一端与发酵箱1的侧壁铰接,其另一端与发酵箱1的侧壁之间设一空隙,过滤板601的中部设有过滤网6011,连接杆602的一端与过滤板601铰接,连接杆602的另一端与偏心板603的边侧铰接,驱动电机604通过安装组件安装于发酵箱1的底壁上,驱动电机604的输出轴与偏心板603同轴连接,发酵好的茶叶掉落至过滤板601上,驱动电机604的输出扭矩通过联轴器传递给偏心板603,偏心板603旋转带动连接杆602做偏心运动,由于过滤板601与发酵箱1的侧壁铰接,使得过滤板601上下抖动,优质茶叶会从空隙处掉落至集料机构7中,茶叶残渣则会通过过滤网6011掉落至集料机构7中。
26.集料机构7包括抽屉701,发酵箱1的一侧设一缺口,抽屉701穿过缺口并在发酵箱1内水平方向滑动,抽屉701内分别设有第一收集箱702和第二收集箱703,第一收集箱702位于空隙下方,第二收集箱703位于过滤网6011下方,优质茶叶会掉落至第一收集箱702中进行放置,茶叶残渣则会掉落至第二收集箱703中进行放置,工作人员手握抽屉701上的把手可将抽屉701拉出,对优质茶叶和茶叶残渣进行处理。
27.安装组件包括限位套8和肋板9,限位套8设于驱动电机604的外侧,限位套8的外侧安装有固定于发酵箱1外侧的多个肋板9,限位套8用于防止驱动电机604沿输出轴垂直方向移动,肋板9起到加强限位套8与发酵箱1之间结合面的强度。
28.发酵箱1的开口处铰接有用于打开或闭合开口的箱门10,箱门10上安装有把手11,工作人员手握把手11方便将箱门10打开,可将茶叶放置于置物台3上。
29.发酵箱1的底端设有多根支撑腿12,支撑腿12的底端安装有防滑垫13,支撑腿12用于支撑发酵箱1,防滑垫13起到增加支撑腿12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30.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将乌龙茶茶叶从开口放入发酵箱1中的置物台3上铺好,通过热吹风机2和加热板5配合使用可对置物台3上的茶叶进行加热烘干,将加湿管14与外界加湿器连接,通过加湿管14可提供茶叶发酵时需要的湿度,茶叶发酵完毕后,启动气缸402,气缸402的伸缩杆收缩时,在旋转件401的作用下,两个置物台3均以旋转件401为轴心向下旋转,让放置于置物台3上的茶叶掉落至过滤板601上,驱动电机604的输出扭矩通过联轴器传递给偏心板603,偏心板603旋转带动连接杆602做偏心运动,由于过滤板601与发酵箱1的侧壁铰接,使得过滤板601可上下抖动,优质茶叶会从空隙处掉落至第一收集箱702中,茶叶残渣则会通过过滤网6011掉落至第二收集箱703中,工作人员手握抽屉701上的把手可将抽屉701拉出,对优质茶叶和茶叶残渣进行处理。
31.将乌龙茶茶叶从开口放入发酵箱中的置物台上铺好,通过热吹风机和加热板配合使用可对置物台上的茶叶进行加热烘干,将加湿管与外界加湿器连接,通过加湿管可提供茶叶发酵时需要的湿度,茶叶发酵完毕后,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可将两个置物台向下转动,置物台上的茶叶掉落至分离机构上,通过分离机构可对优质茶叶与残渣进行分离,残渣和优质茶叶均掉落至集料机构中进行分开放置。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