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体育健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4 23:02: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体育健身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一体化体育健身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工作强度的逐渐提高,以及人们健身意识的觉醒,为了保证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健身来应对高强度的生活。其中,健身往往需要借助专业的健身器材进行辅助动作以此达到健身效果。
3.现有的健身方式常见为健身人员前往专业的健身场所进行健身,在进行健身过程中,为对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全面锻炼,健身人员通常需要辗转于各个不同的健身器材,该种健身方式十分不便:其一,对于都市下班职员,下班再次前往另一处人声鼎沸的公共场所进行活动并不能达到静心健身的目的,即传统健身方式对于有居家健身需求的健身人员十分不便;其二,居家空间有限,传统的健身器材健身项目单一,而居家的空间有限,单一健身器材无法满足健身人员全面健身的健身需求。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一体化体育健身装置。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一体化体育健身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主架,所述主架下部与所述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杆,所述下支撑杆前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主架上部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前端固定连接有异形把手,所述主架于所述上支撑杆上方设置有横杆一,所述横杆正面固定连接有背垫,所述上支撑杆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上肢锻炼部,所述主架远离所述下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腰腹锻炼部,所述主架和所述下支撑杆以及所述上支撑杆均为两个且关于装置主体左右对称。
7.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包括有控制电路板,底座各端部位置套接有脚套,所述脚套下表面设置有圆盘一。
8.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主架下部设置有横杆横杆二,所述横杆二远离所述下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腰腹锻炼部与所述支撑台之间转动连接。
9.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杆前端为弧状结构,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所述弧状位置中部。
10.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上支撑杆下表面与所述主架之间斜向固定连接有加强杆。
11.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异形把手为l型,所述上支撑杆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肘垫。
12.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肢锻炼部包括有副架,所述副架为两个且关于
装置主体左右对称,所述副架套接于所述主架上表面,所述副架相互远离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主架与所述副架于所述连接孔处螺旋连接有梅花旋钮,两个所述副架上部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握杆,所述副架上部为弯曲状,所述副架上部与竖直面之间夹角为120-150度,所述握杆两侧对称设置为下倾状。
13.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腰腹锻炼部包括凳体,所述凳体下表面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支撑台上表面远离所述下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相邻的所述套筒相互套接,远离所述转轴一侧的所述套筒转动连接有支脚,所述支脚下表面两侧对称均固定连接有圆盘二,所述凳体上表面于所述支撑台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为t型。
14.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异形把手的两端、握杆中部及两端和所述限位柱上部两端均固定套接有胶套。
15.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异形把手、上肢锻炼部和腰腹锻炼部等结构的使用,使使用者可对全身进行全面的锻炼,使装置具备多功能一体化的健身功能。
17.(2)通过主架、上肢锻炼部、腰腹锻炼部、支撑台、转轴等结构的配合,使装置可拆分和收纳,在满足不同高度使用需求的同时使装置适用于居家环境。
18.(3)通过装置各结构的协作和配合,使使用者可借助装置达到居家全面健身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例的上肢锻炼部伸长状态图;
22.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例的腰腹锻炼部收纳状态图;
23.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例的腰腹锻炼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图1中的a处细节放大图;
25.图6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例图2中b处的细节放大图;
26.图7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例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8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例图3中d处的平置状态局部细节图。
28.图中:1、底座;2、主架;3、下支撑杆;4、把手;5、上支撑杆;6、异形把手;7、横杆一;8、背垫;9、上肢锻炼部;10、腰腹锻炼部;11、脚套;12、横杆二;13、支撑台;14、加强杆;15、肘垫;16、副架;17、连接孔;18、梅花旋钮;19、握杆;20、凳体;21、套筒;22、转轴;23、支脚;24、限位柱;25、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3.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一体化体育健身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主架2,所述主架2下部与所述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杆3,所述下支撑杆3前端固定连接有把手4,所述主架2上部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杆5,所述上支撑杆5前端固定连接有异形把手6,所述主架2于所述上支撑杆5上方设置有横杆一7,所述横杆一7正面固定连接有背垫8,所述上支撑杆5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上肢锻炼部9,所述主架2远离所述下支撑杆3的一侧设置有腰腹锻炼部10,所述主架2和所述下支撑杆3以及所述上支撑杆5均为两个且关于装置主体左右对称。
34.需要说明的是,装置整体为左右对称(见图1-3),底座1俯视视角为口字状,该形态形成较大面积的接触地面面积,且配合下部的下支撑杆3和腰腹锻炼部10使装置的整体重心位于装置下方,上述两点便于健身人员在健身过程中维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优选地,装置整体处各处身体直接接触部位,主体支架均为空心不锈钢材制造,且喷有防腐涂漆。
35.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底座1各端部位置套接有脚套11,所述脚套11下表面设置有圆盘一。
36.需要说明的是,脚套11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大装置与地面的直接接触面的接触面积,使装置与地面的直接接触点的主承力点更加稳定,降低运动过程中装置出现晃动或者侧翻的可能性,圆盘一与地面的接触面优选为磨砂面的耐磨橡胶,具有较强的抓地能力。
37.如图3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主架2下部设置有横杆二12,所述横杆二12远离所述下支撑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台13,所述腰腹锻炼部10与所述支撑台13之间转动连接。
38.需要说明的是,横杆二12为装置腰腹锻炼部10的支撑杆,支撑台13用于连接装置主体和腰腹锻炼部10,支撑台13上表面为面积较大的钢板(见图3),腰腹锻炼部10连接在钢板较为后方位置,钢板前方的预留空间便于腰腹锻炼部10转动收纳成为图3状态,使装置便于收纳,从而便于居家使用装置,并且在搬运时借助绳索固定收纳状态后,使装置更加容易
进入电梯和后续的居家住房。
39.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下支撑杆3前端为弧状结构,所述把手4固定连接于所述弧状位置中部。
40.需要说明的是,把手4用于健身人员进行俯卧撑运动,在运动时,由于头部需要进行上下运动,为防止磕碰,下支撑杆3的端部为弧状结构,使用时,使用者双手紧握装置下部两侧的下支撑杆3上的把手4,俯身做手臂弯曲伸直的俯卧撑运动,即可达到对手臂处的健身效果。
41.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上支撑杆5下表面与所述主架2之间斜向固定连接有加强杆14。
42.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杆14用于强化上支撑杆5与主架2之间的连接强度,由于上支撑杆5为手部支撑的节点,故通过加强杆14强化装置的强度,提高装置使用时的连接强度。
43.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异形把手6为l型,所述上支撑杆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肘垫15。
44.需要说明的是,异形把手6为l型,使用者在进行腿部悬空平直锻炼腰背的健身动作时,双手抓住上支撑杆5两侧的异形把手6的上端,脚部离地,从竖直状态平伸至水平状态,周复运动则可对背部和腿部进行健身。运动过程中,上支撑杆5上的肘垫15用于支撑手臂,提高接触面积,配合异形把手6达到稳定支撑身体的作用。同时,异形把手6下方的把手则用于使用者进行压腿动作,使用时,使用者将腿部高抬至异形把手6的下方水平处,身体做靠近远离腿部的往复运动,则可实现对腿部塑形和健身的效果。此外,在进行运动时,健身者始终背靠背垫8,可辅助规范健身动作,提高健身效果,同时也可保证健身者的身体平衡。
45.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上肢锻炼部9包括有副架16,所述副架16为两个且关于装置主体左右对称,所述副架16套接于所述主架2上表面,所述副架16相互远离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孔17,所述主架2与所述副架16于所述连接孔17处螺旋连接有梅花旋钮18,两个所述副架16上部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握杆19,所述副架16上部为弯曲状,所述副架16上部与竖直面之间夹角为120-150度,所述握杆19两侧对称设置为下倾状。
46.需要说明的是,上肢锻炼部9的主要作用是锻炼健身者的上肢力量,在使用时,健身者根据自己的身高可旋转梅花旋钮18至松开状态,此时,套接在主架2上表面的副架16处于可移动状态,上下移动副架16,选取适宜的连接孔17位置后。优选地,连接孔17数量为6个,最上端孔与最下端孔之间距离为30厘米,达到适宜高度后,旋紧梅花旋钮18完整对装置高度的调整(见图6),优选的,装置高度可调整范围为1.65米至1.95米,调整梯度为6厘米。在进行健身时,健身者可选择双手反向握住握杆19的中部位置,进行难度较低的引体向上运动,健身者同样可选择双手正向握住握杆19两侧位置。进行难度较高的引体向上运动,握杆19设置的两处引体向上位置便于健身者在健身过程中的循序渐进或者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适宜的运动,同时副架16上部的向前弯曲,使使用者在健身过程中不至于与装置主架2进行触碰,提高健身时的安全性和动作规范性,握杆19两侧的下弯处则用于动作规范性的调整,从而达到规范健身者健身动作规范性,提高健身时安全性和健身效率的效果。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旋开梅花旋钮18时,上肢锻炼部9可从装置主体上分离,便于使用者在居家使用情境下拆卸装置,降低安装和搬运入居所的搬运强度,使装置更加适宜居家使用。
47.如图3、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腰腹锻炼部10包括凳体20,所述凳体20下表面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套筒21,所述支撑台13上表面远离所述下支撑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22,所述转轴22与相邻的所述套筒21相互套接,远离所述转轴22一侧的所述套筒21转动连接有支脚23,所述支脚23下表面两侧对称均固定连接有圆盘二,所述凳体20上表面于所述支撑台13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柱24,所述限位柱24为t型。
48.需要说明的是,凳体20用于进行仰卧起坐运动,使用时,将支脚23转动到地面位置,通过圆盘二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达到与地面的稳定支撑。同时,圆盘二的下表面与圆盘一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使用者当需要进行腰腹部锻炼时,可将脚部放至限位柱24后方,躺平于凳体20上表面,进行上肢直起和躺平的往复运动,则可实现对腰腹部的锻炼。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套筒21和转轴22的使用便于装置的收纳,使装置便于搬运以此适应居家使用,且套筒21与凳体20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可通过对螺丝的拆卸完成对凳体20的拆卸,则当使用者不需要进行仰卧起坐运动时,则可将凳体20拆分下来,以此节省空间。
49.如图1至图5、图7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把手4、异形把手6的两端、握杆19中部及两端和所述限位柱24上部两端均固定套接有胶套25。
50.需要说明的是,把手4、异形把手6、握杆19和限位柱24为健身者身体与装置的直接接触位置,通过胶套25的设置,可使使用者在健身过程中获取更加稳定的抓取力和更加稳定的脚部支撑力,同时也提高健身时的舒适性。
51.综上,1、通过异形把手6、上肢锻炼部9和腰腹锻炼部10等结构的使用,使使用者可对全身进行全面的锻炼,使装置具备多功能一体化的健身功能。
52.2、通过主架2、上肢锻炼部9、腰腹锻炼部10、支撑台13、转轴22等结构的配合,使装置可拆分和收纳,在满足不同高度使用需求的同时使装置适用于居家环境。
53.3、通过装置各结构的协作和配合,使使用者可借助装置达到居家全面健身的效果。
5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