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包含笔及传感器控制器的系统、笔及传感器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00:31: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包含笔及传感器控制器的系统、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背景技术:

2.已知有通过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进行双向通信来实现相对于平板终端等电子设备的笔输入的系统。在这种系统中,构成为:传感器控制器周期性地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笔根据上行链路信号而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3.上行链路信号是用于将在信号的收发中使用的帧的开始定时和用于控制笔的命令对笔通知的信号。另外,下行链路信号是包含位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信号,位置信号是无调制的载波信号,数据信号是由笔压值等数据调制而成的载波信号。接收到下行链路信号的传感器控制器基于配置于触摸面内的多个传感器电极各自处的位置信号的接收强度来检测笔的位置,并且通过将数据信号解调来取得笔发送出的数据。这样取得的数据中的笔压值为了控制基于检测到的位置而描绘的笔划的线宽或透明度而使用。
4.在上述系统中新开始笔输入时,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执行用于共有笔id、各种通信参数的处理(以下称作“配对”)。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该配对的例子。其中,专利文献1的例子中的配对通过从笔对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包含触控笔标识符的构成数据且从传感器控制器对笔发送指定频率及时隙的通道数据来执行。另外,专利文献2的例子中的配对通过从笔对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固有id来执行,该固有id是针对每个笔而不同的52比特的信息。
5.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的通信以帧为单位进行,传感器控制器在各帧的开头发送上行链路信号。专利文献3的例子中的配对通过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的笔在相同的帧内发送响应信号(ack)且接收到该响应信号的传感器控制器使用下一帧的上行链路信号将暂时使用的笔id(本地id)、时隙及频率向笔通知来执行。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39861号公报
9.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8/029855号公报
10.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9977519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1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12.在执行上述的配对的情况下,由于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应该共有的数据的尺寸大、直到笔成为能够发送笔压值的状态为止花费时间等,所以在配对的执行中可能产生不伴随笔压值地发送位置信号的情形。例如,在如专利文献2的例子那样笔为了配对而需要发送52比特的固有id的情况下,数据信号的空闲容量不足,因此在配对中无法发送笔压值。
13.若这样发送不伴随笔压值的位置信号,则在笔划的起笔部分处,笔划的线宽、透明
度有时会变得不自然。即,若例如将电子设备构成为直到接收笔压值为止不进行笔划的描绘,则有可能在本来的笔划的开头位置与实际描绘出的笔划的开头位置之间产生背离。另外,若例如将电子设备构成为将未接收到的笔压值利用之后接收到的笔压值进行弥补,则有可能以与本来的笔压值相距甚远的笔压值进行笔划的描绘。
1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笔划的起笔部分的线宽、透明度由于配对而变得不自然的包含笔及传感器控制器的系统、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1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6.本发明的系统包含通过双向通信来进行配对的笔及传感器控制器,所述笔对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周期性地发送n比特的笔压值,其中,所述笔在用于所述配对的处理完成后,周期性地发送所述笔压值,另一方面,在用于所述配对的处理完成前的期间中,取代所述笔压值而发送缩短笔压值,该缩短笔压值由所述笔压值的比所述n比特短的高位m比特的部分构成。
17.本发明的笔通过双向通信来进行与传感器控制器的配对,并且对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周期性地发送n比特的笔压值,其中,在用于所述配对的处理完成后,周期性地发送所述笔压值,另一方面,在用于所述配对的处理完成前的期间中,取代所述笔压值而发送缩短笔压值,该缩短笔压值由所述笔压值的比所述n比特短的高位m比特的部分构成。
18.本发明的传感器控制器通过双向通信来进行与笔的配对,从所述笔周期性地接收n比特的笔压值,其中,在从所述笔接收到由所述笔压值的比所述n比特短的高位m比特的部分构成的缩短笔压值的情况下,通过将低位n-m比特以规定值进行补充来取得所述笔压值。
19.发明效果
20.根据本发明,笔即使在无法发送n比特的笔压值的情况下,也能够发送由笔压值的高位m比特的部分构成的缩短笔压值,因此能够抑制笔划的起笔部分的线宽、透明度由于配对而变得不自然。
附图说明
21.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系统1的结构的图。
22.图2是示出笔2及平板终端3各自的内部结构的图。
23.图3是示出为了收发上行链路信号us及下行链路信号ds而使用的帧的构造的图。
24.图4的(a)~(c)分别示出了从未配对的状态开始了笔输入的情况下的笔划数据sa~sc。
25.图5是示出笔2的电路部23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26.图6的(a)是示出在图5的步骤s6中电路部23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图,(b)是示出在图5的步骤s7中电路部23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图。
27.图7的(a)是示出笔压值prd的构造的一例的图,(b)是示出与(a)所示的笔压值prd对应的缩短笔压值sprd的构造的图,(c)是示出在缩短笔压值sprd是(b)所示的缩短笔压值sprd的情况下在图8的步骤s28中导出的笔压值prd的图。
28.图8是示出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29.标号说明
[0030]1ꢀꢀꢀꢀꢀꢀꢀꢀ
系统
[0031]2ꢀꢀꢀꢀꢀꢀꢀꢀ

[0032]3ꢀꢀꢀꢀꢀꢀꢀꢀ
平板终端
[0033]
3a
ꢀꢀꢀꢀꢀꢀꢀ
面板面
[0034]
20
ꢀꢀꢀꢀꢀꢀꢀ

[0035]
21
ꢀꢀꢀꢀꢀꢀꢀ
笔尖电极
[0036]
22
ꢀꢀꢀꢀꢀꢀꢀ
笔压检测传感器
[0037]
23
ꢀꢀꢀꢀꢀꢀꢀ
电路部
[0038]
24
ꢀꢀꢀꢀꢀꢀꢀ
电源
[0039]
30
ꢀꢀꢀꢀꢀꢀꢀ
传感器
[0040]
30x
ꢀꢀꢀꢀꢀꢀ
传感器电极
[0041]
30x、30y 传感器电极
[0042]
31
ꢀꢀꢀꢀꢀꢀꢀ
传感器控制器
[0043]
32
ꢀꢀꢀꢀꢀꢀꢀ
主机处理器
[0044]
data
ꢀꢀꢀꢀꢀ
数据信号
[0045]
ds
ꢀꢀꢀꢀꢀꢀꢀ
下行链路信号
[0046]fꢀꢀꢀꢀꢀꢀꢀꢀ

[0047]
p1~p8
ꢀꢀꢀ
位置
[0048]
paird
ꢀꢀꢀꢀ
配对用数据
[0049]
prd
ꢀꢀꢀꢀꢀꢀ
笔压值
[0050]
ps
ꢀꢀꢀꢀꢀꢀꢀ
位置信号
[0051]
sa~sc
ꢀꢀꢀ
笔划数据
[0052]
sprd
ꢀꢀꢀꢀꢀ
缩短笔压值
[0053]
ts
ꢀꢀꢀꢀꢀꢀꢀ
时隙
[0054]
us
ꢀꢀꢀꢀꢀꢀꢀ
上行链路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56]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的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系统1构成为包含笔2及平板终端3。
[0057]
笔2是用于对平板终端3进行笔输入的位置指示器,为了指示平板终端3的面板面3a上的位置而使用。用户通过使笔2的笔尖在面板面3a上滑动来进行如图所示的各种图形、文字的输入。
[0058]
平板终端3是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装置的计算机。也可以取代平板终端3而使用笔记本型或台式的个人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平板终端3的面板面3a兼任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和用于笔输入的触摸面。显示装置起到按照后述的主机处理器32(参照图2)的控制而将用户使用笔2输入的图形、文字向面板面3a上视觉输出的作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用户观察时的面板面3a的横向称作x方向,将进深方向称作y方向,将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z方向。
[0059]
平板终端3对笔2的检测使用笔2和后述的传感器控制器31(参照图2)进行双向通
信的方式来执行。作为这样的方式的具体的例子,可举出主动静电方式、电磁感应方式等。以下,以使用其中的主动静电方式为前提来继续说明。平板终端3可以也支持基于手指的输入(触摸输入),该情况下的手指的检测例如使用静电容方式来执行。
[0060]
图2是示出笔2及平板终端3各自的内部结构的图。不过,关于平板终端3的内部结构,仅示出了与笔2的位置检测相关联的部分。
[0061]
若首先着眼于笔2,则如图2所示,笔2构成为具有芯20、笔尖电极21、笔压检测传感器22、电路部23及电源24。作为电源24,例如使用圆筒型的aaaa电池。
[0062]
芯20是以使其长度方向与笔2的笔轴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的棒状的构件。在芯20的前端部的表面涂布导电性材料,构成了笔尖电极21。芯20的后端部抵接于笔压检测传感器22。笔压检测传感器22起到检测向芯20的前端施加的压力(笔压)的作用。
[0063]
电路部23是通过将存储于内置存储器的程序读出并执行来进行后述的各种处理的集成电路,构成为具有将从平板终端3的面板面3a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经由笔尖电极21而接收的功能和朝向平板终端3的面板面3a经由笔尖电极21而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功能。在电路部23的内置存储器中,除了上述程序之外,也写入有对笔2预先分配的笔id。
[0064]
若接着着眼于平板终端3,则平板终端3构成为具有传感器30、传感器控制器31及主机处理器32。
[0065]
传感器30是埋入于面板面3a下的触摸传感器,构成为包含与笔尖电极21电容耦合的各多个传感器电极30x、30y。其中,多个传感器电极30x分别在y方向上延伸,在x方向上以恒定的间距并列配置。另外,多个传感器电极30y分别在x方向上延伸,在y方向上以恒定的间距并列配置。如图2所示,多个传感器电极30x和多个传感器电极30y在z方向上重叠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将传感器电极30x、30y利用板状的导电体而示出,但实际的传感器电极30x、30y也可以是例如网状导体这样的其他形状的导电体。
[0066]
传感器控制器31是通过将存储于内置存储器的程序读出并执行来进行后述的各种处理的集成电路,构成为具有将笔2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经由传感器30而接收的功能和朝向笔2经由传感器30而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的功能。如图2所示,传感器控制器31与各多个传感器电极30x、30y的各自分别连接。
[0067]
在此,上行链路信号us是用于从传感器控制器31对笔2通知在信号的收发中使用的帧的开始定时和用于控制笔2的命令的信号。在命令中,包含指定帧内的时隙(后述)的命令、指定笔2应该发送的数据的命令等。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的笔2按照其中包含的命令来取得上行链路信号us及下行链路信号ds的收发安排并且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生成,按照取得的收发安排来进行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和下一上行链路信号us的接收。
[0068]
另外,下行链路信号ds是包含位置信号和数据信号的信号,位置信号是无调制的载波信号(突发信号),数据信号是由对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的数据调制而成的载波信号。在通过数据信号而发送的数据中,包含为了配对而需要的各种数据(例如,上述的笔id。以下称作“配对用数据”)、表示由笔压检测传感器22检测到的笔压的值的笔压值等。接收到下行链路信号ds的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各传感器电极30x、30y处的位置信号的接收强度来导出面板面3a中的笔2的位置,并且通过将数据信号解调来取得笔2发送出的数据。这样导出的位置及取得的数据从传感器控制器31对主机处理器32逐次供给。
[0069]
图3是示出为了收发上行链路信号us及下行链路信号ds而使用的帧的构造的图。
如从该图所理解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行链路信号us及下行链路信号ds的收发通过时分复用来进行,各帧f被分割成n个时隙ts。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时分复用,或者与时分复用一起,使用频分复用或码分复用。传感器控制器31在各帧f的开头的时隙ts1中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笔2通过上行链路信号us的接收来取得帧f及各时隙ts的时间位置,使用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同一帧f内的后续的多个时隙ts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来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
[0070]
在图3中示出了笔2和传感器控制器31新进行配对的情况。未与传感器控制器31配对的笔2持续地或断续地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的接收动作(在图3中记为“r”)。作为该接收动作的结果而接收到在图示的帧f1的开头(时刻t1)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笔2使用为了未配对的笔2而预先确定的时隙ts2来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此时,笔2在构成下行链路信号ds的数据信号中配置配对用数据。另外,笔2在帧f2的开始定时即时刻t2开始上行链路信号us的接收动作。
[0071]
从未配对的笔2接收到配对用数据的传感器控制器31存储接收到的配对用数据,并且决定对该笔2分配的1个以上的时隙ts。然后,例如使用在帧f2的开头(时刻t2)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将决定出的1个以上的时隙ts向笔2通知。接受了该通知的笔2判定为配对已完成,在帧f2以后,使用被通知的1个以上的时隙ts来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接收到这样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而判定为配对已完成。
[0072]
在此,配对用数据是例如超过50比特的大容量的数据,因此,有时在1个时隙ts内发送不完。在该情况下,笔2使用多个帧f的时隙ts2来进行包含配对用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即可。在该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接收到配对用数据的全部后,决定对发送出配对用数据的笔2分配的1个以上的时隙ts,并使用上行链路信号us来通知即可。
[0073]
返回图2。主机处理器32是平板终端3的中央处理装置,起到通过将保存于未图示的存储装置的程序读出并执行来执行平板终端3的操作系统、各种应用的作用。
[0074]
在由主机处理器32执行的应用中,包含描绘应用。描绘应用起到按照从传感器控制器31逐次供给的位置及数据(包含笔压值)来生成笔划数据的作用。具体而言,基于一连串的位置来生成贝塞尔曲线、catmull-rom曲线等曲线,将生成的曲线的线宽或透明度根据笔压值而进行控制,由此进行笔划数据的生成。描绘应用通过将生成的笔划数据渲染并向上述的显示装置供给,从而在图1所示的面板面3a上描绘笔划。另外,描绘应用也进行以下处理:生成包含生成的笔划数据的数字墨水,将该数字墨水向未图示的存储装置保存,并且对其他的计算机发送。
[0075]
以上,对笔2及平板终端3的基本的结构和笔2及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基本的处理进行了说明。接着,详细说明为了抑制笔划的起笔部分的线宽、透明度由于配对而变得不自然而笔2及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处理。
[0076]
首先,关于本发明的课题,一边参照图4一边重新说明。图4(a)~(c)分别示出了从未配对的状态开始了笔输入的情况下的笔划数据sa~sc。各图所示的位置p1~p8示出了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从笔2依次发送的位置信号而导出的位置。另外,与位置p1~p8的各自对应的圆的大小表示该时间点下的笔压值(由笔2的笔压检测传感器22检测到的笔压的值)的大小。在此,举出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导出这些圆的包络线来控制笔划数据的线宽的例子来说明,但关于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笔压值来控制笔划数据的透明度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0077]
图4(a)示出了在全部的下行链路信号ds中包含笔压值的理想的情形。该情形的传感器控制器31能够正常取得与位置p1~p8的各自对应的笔压值。在此,也如图4(a)所示,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通过导出表示笔压值的圆的包络线来控制笔划数据的线宽。因此,若全部的笔压值被正常地取得,则如图4(a)所示的笔划数据sa那样,表现出与人的动作对应的笔划的自然的起笔。
[0078]
图4(b)示出了在与位置p1、p2对应的下行链路信号ds中未包含笔压值的情形。如上所述,配对执行中的笔2需要在构成下行链路信号ds的数据信号中配置大容量的配对用数据,作为其结果,有时尽管笔尖接触着面板面3a却无法在数据信号内配置笔压值。这样一来,如图4(b)所例示那样,传感器控制器31无法取得与相当于笔划的起笔的一些位置(在图4(b)的例子中是位置p1、p2)对应的笔压值。
[0079]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直到能够取得笔压值为止主机处理器32不进行笔划的描绘,则如图4(b)所示,会在本来的笔划的开头位置与实际描绘出的笔划的开头位置之间产生背离(图示的距离d的背离)。也就是说,尽管用户自认为也向位置p1、p2进行了写入,却仅从位置p3起描绘笔划,因此会给用户带来违和感。
[0080]
图4(c)示出了作为图4(b)的情形的改善方案而可考虑的处理的1个。该处理的主机处理器32将与紧接在位置p1、p2之后导出的位置p3对应的笔压值视为与位置p1、p2对应的笔压值,进行笔划数据的生成。由此,如图4(c)所示,也在位置p1、p2描绘笔划数据,因此上述背离的问题被缓和,但在笔划的起笔部分处线宽会变得不自然。
[0081]
本实施方式的笔2及传感器控制器31在用于配对的处理完成后,从笔2对传感器控制器31周期性地发送n比特的笔压值,另一方面,在用于配对的处理完成前的期间中,从笔2对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由笔压值中的比n比特短的高位m比特的部分构成的缩短笔压值,由此解决以上那样的课题。以下,一边参照笔2及传感器控制器31各自的处理流程,一边详细说明。
[0082]
图5是示出笔2的电路部23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该图所示的处理的初始状态是笔2和传感器控制器31未配对的状态。如该图所示,电路部23首先执行上行链路信号us的接收动作(步骤s1)。然后,判定是否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步骤s2),在未接收到的情况下,通过反复执行步骤s1的处理来等待上行链路信号us的接收。
[0083]
另一方面,在步骤s2中判定为接收到的情况下,电路部23执行与上行链路信号us内包含的命令对应的动作(步骤s3)。例如,若命令是指示某数据的发送,则在步骤s3中进行的动作成为生成包含该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动作。另外,若命令是通知本地id,则在步骤s3中进行的动作成为将该本地id向存储器保存的动作。而且,若命令是指定时隙(或频率或扩频码),则在步骤s3中进行的动作成为决定上行链路信号us及下行链路信号ds的收发安排并将表示决定出的收发安排的信息和表示已配对的信息向存储器保存的动作。
[0084]
电路部23进一步基于上行链路信号us的接收定时来取得帧的开始定时(步骤s4)。电路部23基于在此取得的定时和在步骤s3中决定出的收发安排来进行以后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接收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
[0085]
接着,电路部23判定是否与传感器控制器31已配对(步骤s5)。并且,判定为不是已配对的电路部23按照取得的收发安排及帧的开始定时,发送包含缩短笔压值及配对用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6)。关于缩短笔压值,将在之后详细说明。另一方面,在步骤s5中
判定为已配对的情况下,电路部23按照取得的收发安排及帧的开始定时,发送包含笔压值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7)。
[0086]
结束了步骤s6或步骤s7的电路部23按照取得的收发安排及帧的开始定时来执行上行链路信号us的接收动作(步骤s8),接受该结果,判定是否满足了例如上行链路信号us在规定期间内未被接收等配对的解除条件(步骤s9)。在此判定为满足的传感器控制器31解除配对(步骤s10),返回步骤s1而继续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9中判定为不满足的传感器控制器31返回步骤s3而继续处理。
[0087]
图6(a)是示出在步骤s6中电路部23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图,图6(b)是示出在步骤s7中电路部23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图。如这些图所示,不管哪个下行链路信号ds都构成为包含位置信号ps及数据信号data,另一方面,数据信号data的内容在步骤s6和步骤s7中不同。
[0088]
具体来说,在步骤s6中发送的数据信号data(第二数据信号)包含缩短笔压值sprd及配对用数据paird,而在步骤s7中发送的数据信号data(第一数据信号)构成为包含笔压值prd及其他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数据中,包含表示设置于笔2的表面的开关的接通断开状态的数据等。
[0089]
图7(a)是示出笔压值prd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7(b)是示出与图7(a)所示的笔压值prd对应的缩短笔压值sprd的构造的图。如图7(a)所示,笔压值prd是n比特的数据(n是2以上的自然数),在该例子中n=11。并且,如图7(b)所示,缩短笔压值sprd由笔压值prd中的比n比特短的高位m比特的部分(1≤m《n)构成。在图7(b)中示出了m=5的例子。这样,缩短笔压值sprd是从本来的笔压值prd仅抽出高位m比特而得到的,作为其结果,在必须发送配对用数据paird的情况下也能够发送的可能性变高。
[0090]
图8是示出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如该图所示,传感器控制器31首先在帧的开头的时隙ts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步骤s20),在后续的各时隙中执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动作(步骤s21)。然后,判定是否存在符合了下行链路信号ds在规定期间内未被接收等配对的解除条件的笔2(步骤s22),在判定为存在的情况下,解除与满足了解除条件的笔2的配对(步骤s23)。
[0091]
在步骤s22中判定为不存在符合了配对的解除条件的笔2的情况或结束了步骤s23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关于接收到下行链路信号ds的各笔2,执行步骤s25~s29的处理(步骤s24)。
[0092]
具体来说,传感器控制器31首先基于各传感器电极30x、30y(参照图2)处的位置信号ps的接收强度来导出处理对象的笔2的位置(步骤s25)。接着,传感器控制器31判定与处理对象的笔2之间是否已配对(步骤s26)。该判定的结果在后述的步骤s29中将表示已配对的信息向存储器保存后成为肯定。
[0093]
在步骤s26中判定为已配对的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从数据信号data取出笔压值prd来取得笔压值prd(步骤s27),将处理移向步骤s29。另一方面,在步骤s26中判定为不是已配对的传感器控制器31在进行基于数据信号data内包含的缩短笔压值sprd来导出笔压值prd的处理后(步骤s28),将处理移向步骤s29。
[0094]
图7(c)是示出在缩短笔压值sprd是图7(b)所示的缩短笔压值sprd的情况下在步骤s28中导出的笔压值prd的图。如该图所示,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通过将缩短笔压值
sprd充当为n比特的笔压值prd的高位m比特并将低位n-m比特以规定值进行补充来导出笔压值prd。补充的规定值优选如图示那样设为“0”,但也可以设为“1”。这样导出的笔压值prd包含误差,但高位m比特是正确的,因此,如与图7(a)所示的正确的笔压值prd(=1238)相比所理解的那样,成为接近正确的笔压值prd的值(=1216)。
[0095]
返回图8。在步骤s29中,传感器控制器31执行与在步骤s25中导出的位置、在步骤s27、s28中取得或导出的笔压值prd及数据信号内包含的其他的数据对应的动作(步骤s29)。若举出具体的例子,则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将导出的位置及取得或导出的笔压值向主机处理器32供给的动作。主机处理器32基于这样供给的位置及笔压值来进行笔划数据的生成。另外,例如在从配对执行中的笔2接收到配对用数据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将该配对用数据向存储器保存的处理,在接收到需要的配对用数据的全部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以下处理:将表示已配对的信息向存储器保存,并且决定对处理对象的笔2分配的时隙(或频率或扩频码),将表示决定出的时隙(或频率或扩频码)的数据向接着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配置。在关于接收到下行链路信号ds的全部的笔2结束了步骤s25~s29的处理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返回步骤s20而继续处理。
[0096]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笔2即使在无法发送n比特的笔压值prd的情况下,也能够发送由笔压值prd的高位m比特的部分构成的缩短笔压值sprd。因此,能够抑制笔划的起笔部分的线宽、透明度由于配对而变得不自然。
[0097]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丝毫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案来实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