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17 01:20: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伴随着活塞杆的移动而产生衰减力的缓冲器。


背景技术:

2.在汽车、铁路车辆等悬架装置等所采用的筒型的缓冲器中,例如采用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缓冲器。该缓冲器如以下那样构成。即,在杆引导件设有将缸室与储存器连通的通路。在通路设有将衰减阀包含于内的阀室。该阀室经由沿缸体的轴向延伸的排出路连通于储存器的下部。该阀室具有剖面大致圆形状的空间,在该阀室的内周面、并且是该储存器侧的内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排出路连通的排出口。总之,这些排出口偏向阀室的储存器侧的内周面而形成。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4887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7.如上述那样,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缓冲器中,设于阀室的内周面的多个排出口偏向阀室的储存器侧的内周面而形成,因此,伴随着活塞杆的移动,在工作油从缸室经由阀室流至储存器时,担心在阀室内并且是储存器侧的区域与隔着衰减阀和储存器侧相反的一侧的区域之间产生压力差。因此,担心引起衰减阀被该压力差推压而倾斜(从压力高被推压到压力低)的现象、即自激振动。其结果,担心由于衰减阀的自激振动而产生噪声、磨损、折损以及衰减力波形不良(衰减特性不良)。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有效地抑制衰减阀的自激振动的缓冲器。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缸体,其被封入工作液;外筒,其设于所述缸体的外周;储存器,其形成于所述缸体与所述外筒之间,封入有工作液以及气体;活塞,其在所述缸体内沿轴向滑动自如地配置;活塞杆,其连结于所述活塞,并向所述缸体的外部延伸突出;通路,其通过所述活塞杆的移动使工作液从所述缸体向所述储存器流通;衰减阀,其配备于所述通路内,通过来自所述缸体的液压而开阀,允许该工作液向所述储存器的流通,并且限制工作液从所述储存器向所述缸体的流通,作为单向阀发挥功能;阀室,其设于所述通路,将所述衰减阀包含于内;以及排出路,其设于所述通路,将所述阀室与所述储存器连通,所述阀室具有沿所述衰减阀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内周面,在该内周面设有多个连通于所述排出路的排出口,该排出口在以所述内周面的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配置有多个。
1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通过有效地抑制衰减阀的自激振动,能够抑制噪声、磨损、折损以及衰减力波形不良的产生。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剖面图。
13.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14.图3是沿着图2的b-b线的剖面图。
15.图4是沿着图3的c-c线的剖面图。
16.图5是放大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17.图6是沿着图5的d―d线的剖面图。
18.图7是放大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19.图8是沿着图7的e―e线的剖面图。
20.图9是在图7的缓冲器中放大了其他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21.图10是放大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基于图1~图10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1d。该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1d是铁路车辆的横摆减振用的减振器,在大致水平方向上设置并横向使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设置好的状态下,相对于活塞杆23,将上方的部分作为上部、将下方的部分作为下部来进行说明。
23.首先,基于图1~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进行说明。
24.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在缸体2的外周以大致同心状设有圆筒状的外筒3。在这些缸体2与外筒3之间形成环状的储存器4。即,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形成为双重筒构造。缸体2以及外筒3的一端开口被一端侧板5以及基座部件6封堵。即,在缸体2的一端开口内,利用密封部件8液密地嵌合有基座部件6。一端侧板5焊接于外筒3的一端,外筒3的一端开口被封堵。在该一端侧板5与缸体2的一端之间配置基座部件6。缸体2以及外筒3的另一端开口由杆引导件12封堵。
25.在缸体2内,沿缸体2的轴向滑动自如地配置有活塞14。其结果,缸体2被内活塞14划分为缸室2a、2b这两个室。缸室2b为一端侧,缸室2a位于另一端侧。在活塞14的外周面与缸体2的内周面之间配置密封部件16以及套筒17。在活塞14设有将缸室2a、2b间连通的通路18。在活塞14设有仅允许工作油在通路18中从缸室2b侧向缸室2a侧的流通的单向阀19。在活塞14利用螺母24连结活塞杆23的一端部。
26.活塞杆23的另一端侧能够滑动并且液密地插通于杆引导件12而向外部延伸突出。在缸体2内充满作为工作液的工作油。在储存器4内封入有作为工作液的工作油以及气体。在基座部件6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将缸室2b与储存器4连通的通路26、26。在基座部件6的另一端面凹设有与通路26、26连通的阀室28。在该阀室28配置有仅允许工作油在通路26、26中从储存器4侧向缸室2b侧的流通的单向阀29。
27.杆引导件12用于滑动自如地支承从缸体2的另一端突出的活塞杆23。杆引导件12支承于外筒3的另一端侧内部。杆引导件12是圆筒状的引导件主体部32、从该引导件主体部32的一端面以大致同心状朝向一端侧突出设置并嵌合于储存器4内的圆环状的嵌合部33、及从引导件主体部32的另一端面以大致同心状朝向另一端侧突出设置的圆筒状的支承部34一体地连接而构成的。在引导件主体部32的内周面从其一端面朝向另一端侧形成有环状
凹部37。该环状凹部37与缸室2a连通。在嵌合部33的内周面与缸体2的另一端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36。在杆引导件12的内周面与活塞杆23的外周面之间,从设于引导件主体部32的内周面的环状凹部37向另一端侧配置有套筒39以及密封部件40、41。
28.如图1所示,也适当参照图2~图4,在引导件主体部32以及嵌合部33设有将缸室2a与储存器4之间连通的通路43、43。该通路43与后述的阀室47对应地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缸室2a与储存器4的上部经由通路43连通。另外,缸室2a与储存器4的下部经由通路43连通。如图2~图4所示,通路43包括流入路46、阀室47、多个排出口48、48、排出路49、49、排出管50、50。流入路46在引导件主体部32的环状凹部37开口,沿缸体2的径向延伸。该流入路46连通于阀室47。另外,流入路46在后述的衰减阀54开阀前的阶段,经由阀芯57的节流件69连通于阀室47。阀室47设于引导件主体部32。阀室47由沿缸体2的径向延伸的剖面大致圆形状的空间部形成。在阀室47配置衰减阀54,该衰减阀54通过来自缸室2a的液压开阀,允许该工作油从缸室2a向储存器4的流通,并且限制工作油从储存器4向缸室2a的流通,作为单向阀发挥功能。
29.如图2~图4所示,衰减阀54采用了提升阀类型。衰减阀54具备在阀室47内在沿着缸体2的径向的方向上移动自如地配置的阀芯57、将该阀芯57向流入路46侧施力的线圈弹簧58、及支承该线圈弹簧58的端部的弹簧支承体59。阀芯57以相互大致同心状具备形成为圆柱状的阀主体部62、从该阀主体部62的轴向端部沿轴向突出设置并配置于流入路46内的引导部63、及从阀主体部62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的环状凸缘部64。阀芯57相对于阀室47的内周面配置为大致同心状。阀芯57在阀室47内沿其轴向移动自如地配置。引导部63形成为具有沿纵向延伸的狭缝66的圆柱状。引导部63形成为比阀主体部62小径。在引导部63的径向大致中央形成沿纵向延伸的宽度窄的狭缝66。由此,引导部63由隔着狭缝66配置的一对剖面大致半圆形状的引导片65、65构成。
30.在衰减阀54的阀主体部62并且是与其引导部63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沿轴向以规定深度形成有流通孔68。在阀主体部62沿轴向形成有将流通孔68与引导部63的狭缝66连通的节流件69。环状凸缘部64从阀主体部62的外周面并且是与引导部63的交界附近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环状凸缘部64的外径比阀室47的内径小径。
31.阀室47构成为外筒3侧的开口被弹簧支承体59封堵。弹簧支承体59形成为圆板状。在弹簧支承体59的面向阀室47的面,以大致同心状朝向阀芯57侧突出设置有圆板状的支承部72。该支承部72用于从径向内侧支承线圈弹簧58。支承部72的外径与阀芯57的阀主体部62的外径大致相同,比线圈弹簧58的内径小径一些。而且,阀芯57的引导部63配置于流入路46内,在阀芯57的环状凸缘部64与弹簧支承体59的支承部72的周围部位之间配置线圈弹簧58。由此,阀芯57被线圈弹簧58向封堵流入路46的方向施力。
32.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阀室47的内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排出口48、48。各排出口48、48沿阀室47的径向延伸。各排出口48、48形成为剖面大致圆形状。如图4所示,各排出口48、48在阀室47的内周面、并且是以该内周面的径向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形成多个。换言之,各排出口48、48在阀室47的内周面、并且是以阀芯57的径向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形成多个。换言之,各排出口48、48在阀室47的内周面、并且是沿着通过阀室47(阀芯57)的径向中心的径向的直线上的位置形成多个。换言之,各排出口48、48在阀室47的内周面、并且是相互对置的位置形成多个。排出口48、48以偶数的数量形成。各排出口48、48
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
33.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口48、48在阀室47的内周面沿周向以180
°
间距形成有两处。参照图3,各排出口48、48的沿着阀室47的轴向的位置大致相同。各排出口48、48的沿着阀室47的轴向的位置当然只要是除了固定有弹簧支承体59的范围的位置,则该位置不被特定。如图4所示,各排出口48、48与所对应的排出路49、49分别连通。排出路49、49在从杆引导件12的引导件主体部32至嵌合部33的一端面的范围内沿缸体2的轴向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路49、49与各排出口48、48对应地形成两处。各排出管50、50以其另一端侧分别连通于排出路49、49的方式嵌合于杆引导件12内。参照图1,各排出管50、50从杆引导件12的嵌合部33的一端面在储存器4内沿轴向分别突出。各排出管50、50的一端延伸至基座部件6跟前的位置。
3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阀室47由沿缸体2的径向延伸的剖面大致圆形状的空间部形成,各排出口48、48在其内周面在以该内周面的径向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形成有多个,但也可以由剖面多边形状的空间部形成阀室47,也可以将各排出口48、48在其内周面在以该内周面的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形成多个。总之,阀室47的内周面并不局限于俯视大致圆形状,也包含椭圆形状、长圆形状、多边形状等。
35.如图1所示,在杆引导件12的支承部34的周围配置有环状的另一端侧环74。即,通过将该另一端侧环74配置于杆引导件12的支承部34周围的环状凹部,并拧入外筒3的另一端内周面,能够将杆引导件12支承于外筒3的另一端部的内部、并且是另一端侧环74与缸体2的另一端之间。
36.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的作用进行说明。
37.在活塞杆23的伸长行程时,通过缸体2内的活塞14的移动,活塞14的单向阀19关闭,缸室2a内的工作油被加压,通过杆引导件12的各通路43、43流向储存器4。另外,此时,基座部件6的单向阀29打开,相当于活塞杆23从缸体2内退出的量的工作油从储存器4经由通路26、26补给到缸室2b。另一方面,在活塞杆23的收缩行程时,通过缸体2内的活塞14的移动,活塞14的单向阀19打开,基座部件6的单向阀29关闭,相当于活塞杆23侵入缸体2内的量的工作油从缸室2a通过各通路43、43流向储存器4。
38.由此,在活塞杆23的伸缩行程时,都是在工作油从缸室2a通过通路43、43流向储存器4时,通过由衰减阀54产生的流通阻力,对于活塞杆23的行程产生衰减力。另外,在衰减阀54开阀前(活塞速度低速区域),由于工作油在衰减阀54的节流件69中流通时的阻力,产生与活塞速度的二次方大致成比例的节流件特性的衰减力。另一方面,在衰减阀54开阀后(活塞速度高速区域),根据该开度,产生与活塞速度大致成比例的阀特性的衰减力。
39.如此,在活塞杆23的伸缩行程的同时,伴随着活塞杆23的移动,缸室2a的工作油通过各通路43、43流向储存器4,但在缸室2a的液压的作用下,阀室47内的衰减阀54打开,工作油从通路43的阀室47内经由各排出口48、48流向各排出路49、49时,由于各排出口48、48分别形成在以阀室47的内周面(阀芯57)的径向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因此在阀室47内,能够抑制在某一区域间产生压力差,其结果,能够抑制衰减阀54的自激振动。
40.如以上说明那样,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中,将阀室47与排出路49、49连通的各排出口48、48分别形成在阀室47的内周面、并且是以该内周面的径向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由此,在阀室47内,能够抑制在某一区域间产生压力差,其结果,能够抑制衰减阀54
的自激振动。而且,能够抑制振动所引起的噪声的产生。另外,能够抑制衰减阀54的折损等引起的功能失效。而且,能够抑制振动所引起的衰减特性的紊乱,实现衰减特性的稳定化。进而,能够抑制振动所引起的不均匀磨损,能够使经年劣化的行进比以往延迟。
41.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中,各排出口48、48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阀室47内的某一区域间的压力差的产生。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中,与各排出口48、48对应地分别形成有排出路49、49,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阀室47内的某一区域间的压力差的产生。另外,上述的连通于排出路49、49的各排出口48、48的配置等的构造只要是设有使用提升阀的衰减阀机构的缓冲器,则例如也可以适用于设于活塞14、基座部件6内的阀室。另外,本构造也可以适用于将没有阀芯57的节流件69的衰减阀包含于内的阀室。
42.接下来,基于图5以及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b进行说明。在对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b进行说明时,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的不同点。
43.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b中,阀室47包括位于外筒3侧并沿缸体2的径向延伸的剖面大致圆形状的大径空间部80、及比该大径空间部80小径且从该大径空间部80连续地朝向流入路46延伸的剖面大致圆形状的小径空间部81。大径空间部80以及小径空间部81形成为大致同心状。在大径空间部80与小径空间部81之间形成环状台阶部82。在大径空间部80的外筒3侧的端部固定有弹簧支承体59。排出路49在大径空间部80的内周面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路49形成一处。该排出路49在从杆引导件12的引导件主体部32至嵌合部33的一端面的范围内沿缸体2的轴向形成。排出路49与嵌合于杆引导件12的排出管50连通。
44.排出环85以抵接于大径空间部80的内周面以及环状台阶部82的方式与大径空间部80的内周面配置为大致同心状。排出环85形成为剖面

字状。详细地说,排出环85以其开放侧与大径空间部80的内周面对置的朝向抵接于大径空间部80的内周面以及环状台阶部82地与阀室47的内周面配置为大致同心状。在排出环85形成多个排出口48、48。各排出口48、48形成为剖面大致圆形状。各排出口48、48在以排出环85的内周面的径向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形成多个。换言之,各排出口48、48在以阀室47(大径空间部80以及小径空间部81)的内周面的径向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形成多个。各排出口48、48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排出环85的周向以180
°
间距形成有两处。
45.如上述那样,通过将排出环85配置于阀室47内,在排出环85的外周面与阀室47的大径空间部8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状通路87。该环状通路87与排出路49连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环85以将一对排出口48、48连结的直线与排出路49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b中,将缸室2a与储存器4连通的通路43包括流入路46、阀室47、排出环85的各排出口48、48、环状通路87、排出路49、及排出管50。
46.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b中,伴随着活塞杆23的移动,缸室2a的工作油通过通路43流向储存器4时,在缸室2a的液压的作用下,阀室47内的衰减阀54打开,工作油从通路43的阀室47内经由排出环85的各排出口48、48、环状通路87、排出路49、排出管50流向储存器4。此时,排出环85的各排出口48、48分别形成在以排出环85(阀室47)的内周面的径向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因此,在阀室47内,能够抑制在某一区域间产生压力差,其结果,能够抑制衰减阀54的自激振动。
47.接下来,基于图7~图9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c进行说明。在对该第三实施方
式的缓冲器1c进行说明时,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的不同点。
48.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c中,在阀室47的内周面形成沿周向延伸的剖面大致矩形状的环状槽部90。以封堵该环状槽部90的方式,与阀室47的内周面大致同心状地配置c字状的排出环91。另外,排出环91配置为其轴向一端面抵接于阀室47的底面、即与弹簧支承体59侧相反的一侧的面。c字状的排出环91具有狭缝部92,在与该狭缝部92对置的位置形成排出口48。换言之,狭缝部(排出口)92以及排出口48分别形成在以排出环91的内周面的径向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换言之,狭缝部(排出口)92以及排出口48分别形成在以阀室47的内周面的径向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排出口48形成为剖面大致圆形状。另外,狭缝部92的开口面积与排出口48的开口面积优选的是大致相同。
49.若排出环91以封堵设于阀室47的内周面的环状槽部90的方式配置为与阀室47的内周面大致同心状,则在排出环91的外周面与设于阀室47的内周面的环状槽部90之间形成环状通路94。该环状通路94与排出路49连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环91以将狭缝部92以及排出口48连结的直线与排出路49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而且,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c中,将缸室2a与储存器4连通的通路43包括流入路46、阀室47、排出环91的狭缝部92以及排出口48、环状通路94、排出路49、排出管50。
50.而且,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c中,伴随着活塞杆23的移动,缸室2a的工作油通过通路43流向储存器4时,在缸室2a的液压的作用下,阀室47内的衰减阀54打开,工作油从通路43的阀室47内经由排出环91的狭缝部92以及排出口48、环状通路94、排出路49、排出管50流向储存器4。此时,排出环91的狭缝部92以及排出口48分别形成在以排出环91(阀室47)的内周面的径向中心为点的点对称的位置,因此在阀室47内,能够抑制在某一区域间产生压力差,其结果,能够抑制衰减阀54的自激振动。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c中,排出口48虽然由大致圆形状的孔构成,但作为排出口48,也可以采用在排出环91的轴向一端面或者另一端面形成槽部的方式。另外,如图9所示,在阀室47的内周面,以与环状槽部90的对置的壁面中的缸体2侧的壁面连续的方式设置阀室47的内径不同的环状台阶部95。而且,也可以使排出环91的轴向一端面抵接于该环状台阶部95地配置,并封堵设于阀室47的内周面的环状槽部90。
51.接下来,基于图10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d进行说明。在对该第四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d进行说明时,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的不同点。
52.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d中,如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那样,设于阀室47的内周面的多个排出口48、48不沿阀室47的径向延伸,通过使阀室47与各排出路49、49的端部干扰,使该各干扰部位开口而分别形成排出口48、48。各排出口48、48的位置及其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a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53.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在活塞杆23的伸缩行程时都是通过工作油通路43从缸室2a向储存器4单向流通的、所谓的单向流动式型的缓冲器的情况,但只要是在将缸体2与储存器4连通的通路43的中途配置将衰减阀54包含于内的阀室47,就能够将本发明同样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缓冲器。另外,并不局限于在大致水平方向上设置并以横向使用的缓冲器,也可以应用于纵向、倾斜地使用的缓冲器。
54.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所有构
成。另外,可以将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也可以对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可以进行其他构成的追加、删除、置换。
55.本技术主张基于2019年12月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221115号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将包含2019年12月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221115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在内的全部公开内容作为整体编入本技术中。
56.附图标记说明
57.1a、1b、1c、1d缓冲器,2缸体,2a、2b缸室,3外筒,4储存器,14活塞,23活塞杆,43通路,47阀室,48排出口,49排出路,54衰减阀。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