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动水壶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14:37: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饮水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水壶。


背景技术:

2.电动水壶是一种具有保温效果的水容器,在通电时能够自动出水,电动水壶通常有抽吸式水壶和气压式水壶,其中气压式电动水壶是通过气泵对水壶内腔充气,进而将水壶内的热水压出,人为操控气泵的停机来停止出水,由于是通过壶体内较高的气压将热水压出,而气泵停机后壶体内气压仍然较高,因此通常会安装泄压阀进行泄压。
3.如专利文件(申请号:201010136357.4)公开的电动式气压壶,气压壶的壶盖内安装有气泵和泄压阀,出水管上安装有依靠重力的单向阀,在按下按键取水时,按键开启气泵,同时按键能够向下释放泄压阀的球芯,使得球芯靠自身重力封堵泄压孔,壶体内气压增大而向上推动单向阀的芯子,热水被压出;释放按键并弹性复位,气泵停机,球芯被向上提起,泄压孔开启泄压,随着壶体内气压的逐渐下降,单向阀内的芯子也逐渐下降并封堵出水管。该专利旨在提供一个气泵与泄压阀同步的设计,即气泵开机与泄压阀关闭、气泵停机与泄压阀开启的同步联动,从而在气泵开机时避免漏气,及时出水,气泵关闭时及时泄压。
4.但是泄压阀虽然能够及时开启,但是泄压仍然需要一个逐渐泄气的过程,当使用者期望停水而释放按键后,泄压阀开始泄压,该泄压过程中的单向阀的芯子是逐渐下降并封堵的,而在该芯子下降的过程中部分热水仍然会被未被完全释放的气压压出,即在释放按键的停水操作后仍然有热水溢出,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水壶,用以解决现有电动水壶在停水操作后仍然有水从出水口溢出的问题。
6.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水壶,包括壶体、中空的壶盖和能够对壶体内腔充气的气泵,所述壶盖内设有壶体内腔充气时用于出水的出水管和用于壶体内腔泄压的泄压阀,在壶盖内还设有能够控制气泵启停的操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为能够形变的软管,所述操纵件上具有朝向出水管的挤压部,在壶盖内还设有作用于操纵件的弹性件,且当操纵件控制气泵停机时挤压部能够在弹性件作用下挤压出水管。
7.在不取水时气泵处于停机状态,操纵件上的挤压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始终挤压出水管,使得软质的出水管被压扁而处于阻断状态,该状态能够避免壶体内的热量从出水管散发,提高保温效果。操纵件可以采用霍尔开关、接触开关、接近开关、触摸开关等方式控制气泵启停,需要取水时手动操作操纵件控制气泵开启,由于操纵件的挤压部是在通过弹性件作用于出水管,因此操作操纵件能够同步的克服弹性件作用力而使挤压部释放出水管,出水管被挤压的位置复原连通,气泵对壶体内充气,壶体内气压升高而将热水从出水管压出。取水完毕后释放操纵件使气泵停机,同步的,操纵件的挤压部再次在弹性件作用下挤压出水管,使得出水管被压扁而形成阻断状态,壶体内较高的气压只能够从泄压阀进行泄压,
气泵的启停与出水管的通断均是通过操纵件进行控制,实现了两者的联动和同步,避免了气泵停机后仍然有热水从出水管溢出的现象。同时采用出水管为软管结合挤压部挤压形变的机械方式进行通断控制,比采用电子阀等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更高,成本也更低。
8.在上述的电动水壶中,当所述操纵件开启气泵时能够关闭泄压阀,当所述操纵件在弹性件作用下停止气泵并通过挤压部挤压出水管时能够开启泄压阀。泄压阀的开闭也是通过操纵件进行控制,实现气泵、泄压阀和出水管的三者联动,即取水时操作操纵件,操纵件同步的开启气泵,关闭泄压阀,连通出水管,避免取水过程中壶体内的气压从泄压阀泄漏,保证出水管出水的及时性和平稳性,停水时释放操纵件,操纵件同步的关闭气泵,开启泄压阀,并通过挤压部阻断出水管,壶体内较高的气压能够及时的从泄压阀泄压,迅速降低出水管阻断处的水压,避免热水从出水管溢出或者渗漏,保证停水的及时性。
9.在上述的电动水壶中,所述挤压部位于操纵件的上侧面上并向上凸起,所述弹性件包括作用在壶盖与操纵件之间并对操纵件产生向上弹性力的复位弹簧。操纵件包括条形板状的操纵手柄,该操纵手柄的一端位于壶盖内并铰接在壶盖上,另一端伸出壶盖外,用于按压操作,因此在不取水时操纵手柄始终受到弹性件向上的弹性力而使得向上凸起的挤压部向上压紧在出水管上,使得出水管处于阻断状态,需要取水时只需要向下按压操纵手柄的外端,操纵手柄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而向下摆动,进而使得挤压部向下移动而脱离出水管,操作较为方便,同时手动按压的是操纵手柄的外端,通过杠杆原理可知该操作也是较为省力的,操纵件也可以采用按键的结构。
10.在上述的电动水壶中,所述挤压部呈长条状,所述壶盖内在挤压部的上方具有限位部,所述出水管从挤压部与限位部之间穿过,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操纵件能够通过挤压部将出水管压紧在限位部下侧面上并阻断出水管。限位部对软质的出水管进行限位,而挤压部呈长条状,与出水管的接触面积较小,进而能够将挤压力集中并局部压扁出水管,从而在弹性件有限的弹性力下有效的阻断出水管。
11.在上述的电动水壶中,所述挤压部上部的横截面呈顶尖状,所述操纵件上侧面在挤压部的两端处均具有向上凸起的限位柱,两所述限位柱的上端高于挤压部的上部,所述出水管从两限位柱之间穿过。两限位柱能够对出水管进行限位,即上方的限位部、下方的加压部以及两侧的限位柱形成大致呈矩形孔状的限位结构,避免频繁操作过程中出水管出现移位,而横截面呈顶尖状的挤压部能够使得与出水管的接触趋近于线接触,集中挤压力,提高阻断效果。
12.在上述的电动水壶中,所述壶盖内底面上分别具有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接管和能够与壶体内腔连通的进水接管,上述挤压部位于出水接管与进水接管之间,所述操纵件上贯穿开设有与进水接管相对的避让孔,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套接在出水接管上,另一端从挤压部上方及避让孔穿过并套接在进水接管上。出水管的布置较为紧凑,其两端分别与进水接管及出水接管套接,需要更换或者清洗时只需要将两端拔下并抽出即可,拆装较为方便。
13.在上述的电动水壶中,所述操纵件下侧面上具有环绕避让孔设置在上限位套,所述壶盖内底面上具有环绕进水接管设置的下限位套,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出水管上,且复位弹簧的上端伸入上限位套内并抵靠在操纵件下侧面上,下端伸入下限位套内并抵靠在壶盖内底面上。挤压部相对于复位弹簧更加靠近操纵手柄的铰接点,提高挤压部对出水管的挤压力,上限位套和下限位套分别对复位弹簧的两端进行限位,保证复位弹簧的稳定性,而
出水管是从复位弹簧中由上至下穿过,结构紧凑,减少对壶盖内空间的占用,同时操纵手柄按压过程中出水管能够对复位弹簧进行限位,结合上限位套和下限位套,使得复位弹簧更加稳定可靠。
14.在上述的电动水壶中,所述泄压阀包括上端封闭的套管,所述壶盖内底面上具有向上凸起并能够与壶体内腔连通的泄压管,所述套管向下套设在泄压管上,所述操纵件位于套管的上方,且在操纵件与套管之间设有张紧弹簧,操纵件能够通过张紧弹簧向下按压套管,使得套管封堵住泄压管。操纵手柄是通过张紧弹簧来控制套管,即不管是取水还是停水状态,张紧弹簧始终作用于套管,对套管施加一定的压力,只是取水时,操纵手柄向下按压张紧弹簧,张紧弹簧对套管的压力变大,大于壶体内出水时的预设气压,进而避免漏气,当然如果壶体内气压过大而大于出水的预设气压时,也能够顶开套管进行泄压,从而避免壶体内气压异常导致热水喷出等安全隐患,此时该结构的泄压阀能够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停水时操纵手柄向上摆动并阻断出水管,张紧弹簧对套管的压力变小,壶体内较高的气压能够及时向上顶开套管而进行泄压,在泄压完毕后张紧弹簧仍然以相对较小的压力作用于套管,进而避免壶体内的热量从泄压管散发,保证保温效果。
15.在上述的电动水壶中,所述泄压管外壁上开设有若干沿轴向设置的泄压槽,在套管下端外壁上周向具有环形的密封凸沿,所述泄压管上套设在密封垫,所述张紧弹簧套设在套管上,且当挤压部压紧并阻断出水管时张紧弹簧的下端压靠在密封凸沿上端面上,使得密封凸沿下端面压靠在密封垫上。取水时密封凸沿向下压紧密封垫,避免出现漏气,泄压时密封凸沿与密封垫之间形成间隙,壶体内气体由泄压管上端端口进入泄压槽,再由密封凸沿与密封垫之间泄出。
16.在上述的电动水壶中,所述操纵件下侧面上具有呈直筒状并向下凸出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的下端面上周向开设有限位槽,上述张紧弹簧的上端压靠在限位槽内,所述按压部的侧壁上开设有避让缺口,所述套管的上端侧壁上具有与避让缺口相对的管接头,所述气泵固定在壶盖内,在壶盖内还设有进气管,该进气管的一端与气泵相连接,另一端穿过避让缺口并套接在管接头上。按压部上的限位槽能够保证张紧弹簧的稳定性,气泵的进气管直接连接至套管的管接头,通过泄压管进气,无需设置其它进气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17.一种电动水壶,包括壶体、中空的壶盖和能够对壶体内腔充气的气泵,所述壶盖内设有壶体内腔充气时用于出水的出水管和用于壶体内腔泄压的泄压阀,在壶盖内还设有能够控制气泵启停的操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为能够形变的软管,所述壶盖内设有能够移动的挤压部,在壶盖内还设有作用于操纵件的弹性件,且当操纵件控制气泵停机时操纵件能够在弹性件作用下作用于挤压部,使得挤压部挤压出水管。
18.在不取水时气泵处于停机状态,在弹性件作用下操纵件作用于挤压部,挤压部始终挤压出水管,使得软质的出水管被压扁而处于阻断状态,该状态能够避免壶体内的热量从出水管散发,提高保温效果。操纵件可以采用霍尔开关、接触开关、接近开关、触摸开关等方式控制气泵启停,需要取水时手动操作操纵件控制气泵开启,由于操纵件是通过弹性件作用于挤压部,因此操作操纵件能够同步的克服弹性件作用力而使挤压部释放出水管,出水管被挤压的位置复原连通,气泵对壶体内充气,壶体内气压升高而将热水从出水管压出。取水完毕后释放操纵件使气泵停机,同步的,操纵件再次在弹性件作用下作用于挤压部,挤
压部挤压出水管,使得出水管被压扁而形成阻断状态,壶体内较高的气压只能够从泄压阀进行泄压,气泵的启停与出水管的通断均是通过操纵件进行控制,实现了两者的联动和同步,避免了气泵停机后仍然有热水从出水管溢出的现象。同时采用出水管为软管结合挤压部挤压形变的机械方式进行通断控制,比采用电子阀等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更高,成本也更低。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动水壶具有以下优点:
20.1、由于取水完毕后释放操纵件使气泵停机,同步的,操纵件的挤压部在弹性件作用下挤压出水管,使得出水管被压扁而阻断,壶体内较高的气压只能够从泄压阀进行泄压,气泵的启停与出水管的通断均是通过操纵件进行控制,实现了两者的联动和同步,避免了气泵停机后仍然有热水从出水管溢出的现象。
21.2、由于采用出水管为软管结合挤压部挤压形变的机械方式进行通断控制,比采用电子阀等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更高,成本也更低。
22.3、由于停水时操纵手柄向上摆动并阻断出水管,避免热量从出水管散发,张紧弹簧对套管的压力变小,壶体内较高的气压能够及时向上顶开套管而进行泄压,在泄压完毕后张紧弹簧仍然以相对较小的压力作用于套管,进而避免壶体内的热量从泄压管散发,保证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是电动水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电动水壶的结构俯视图。
25.图3是图2中a-a处出水管阻断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6.图4是图2中a-a处出水管连通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7.图5是壶盖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操纵手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操纵手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31.图9是图2中c-c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32.图10是实施例二中电动水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33.图中,1、壶体;11、外壳;111、把手;12、内胆;2、壶盖;21、限位部;22、出水接管;221、出水口;23、进水接管;24、下限位套;25、泄压管;251、泄压槽;26、铰接部;27、凸部;271、导向槽;28、安装槽,29、开口;3、气泵;31、进气管;4、出水管;5、泄压阀;51、套管;511、密封凸沿;512、导向部;513、管接头;52、张紧弹簧;53、密封垫;6、操纵件;61、操纵手柄;62、挤压部;63、限位柱;64、避让孔;65、上限位套;66、按压部;661、限位槽;662、避让缺口;67、铰接臂;671、铰接柱;7、保持架;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5.实施例一:
36.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水壶,包括壶体1和壶盖2,壶体1包括外壳11和内胆12,外壳11侧壁上具有把手111,壶体1内腔指内胆12的内腔,壶盖2能够盖设在壶体1上形成密封,壶盖2靠近把手111的一侧设有从壶盖2内伸出的操纵件6,另一侧具有出水口221。结合图2、图3所示,壶盖2呈中空状,在壶盖2内设有气泵3、出水管4和泄压阀5,出水管4一端与出水口221相连通,当壶盖2盖设在壶体1上时出水管4另一端与壶体1内腔相连通,气泵3通过进气管31与壶体1内腔相连通,泄压阀5与壶体1内腔连通并用于泄压。操纵件6包括条形板状的操纵手柄61,该操纵手柄61的内端具有两铰接臂67,两铰接臂67侧部均具有铰接柱671,该两铰接柱671分别铰接在壶盖2内底面的铰接部26上,在壶盖2上开设有开口29,操纵手柄61另一端从开口29伸出壶盖2外,按压操纵手柄61外端使其向下摆动时通过霍尔开关控制气泵3开启,当然也可以采用接触开关或者接近开关,同时操纵手柄61能够使泄压阀5关闭,气泵3开启并向壶体1内腔充气,壶体1内气压升高而将热水从出水管4压出。在壶盖2与操纵手柄61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8,当释放操纵手柄61外端时操纵手柄61能够在复位弹簧8作用下向上复位摆动,气泵3停机且泄压阀5被开启泄压,同时操纵手柄61能够阻断出水管4,避免热水从出水管4溢出。
37.具体来说,结合图4至图7所示,出水管4为能够形变的塑料软管,操纵手柄61上侧面上具有向上凸起并朝向出水管4的挤压部62,挤压部62呈条形板状并沿操纵手柄61的宽度方向设置,挤压部62上部的横截面呈顶尖状,操纵手柄61上侧面在挤压部62的两端处均具有向上凸起的限位柱63,两限位柱63的上端高于挤压部62的上部。壶盖2内底面上分别具有向上凸起的出水接管22和进水接管23,出水接管22下端与出水口221连通,壶盖2盖设在壶体1上时进水接管23下端通过引水管与壶体1内腔连通,挤压部62位于出水接管22与进水接管23之间,操纵手柄61上贯穿开设有与进水接管23相对的避让孔64,出水管4的一端套接在出水接管22的上端,另一端从挤压部62上方及避让孔64穿过并套接在进水接管23的上端。在壶盖2内还水平固定有限位部21,该限位部21位于操纵手柄61上方,即限位部21、加压部以及两侧的限位柱63形成大致呈矩形孔状的限位结构,出水管4从挤压部62、限位部21及两限位柱63之间穿过。操纵手柄61下侧面上具有环绕避让孔64设置在上限位套65,壶盖2内底面上具有环绕进水接管23设置的下限位套24,复位弹簧8套设在出水管4上,且复位弹簧8的上端伸入上限位套65内并抵靠在操纵手柄61下侧面上,下端伸入下限位套24内并抵靠在壶盖2内底面上,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当释放操纵手柄61时操纵手柄61能够向上摆动,挤压部62能够将出水管4压紧在限位部21下侧面上并阻断出水管4。
38.结合图8、图9所示,泄压阀5包括上端封闭的套管51,壶盖2内底面上具有向上凸起的泄压管25,壶盖2盖设在壶体1上时泄压管25的内孔与壶体1内腔相连通,套管51向下套设在泄压管25上,且套管51内周壁与泄压管25外周壁滑动配合,泄压管25外壁上开设有若干沿轴向设置的泄压槽251,在套管51下端外壁上周向具有环形的密封凸沿511,壶盖2内底面上环绕泄压管25开设有安装槽28,泄压管25上套设在密封垫53,该密封垫53嵌入安装槽28内,密封凸沿511向下压靠在密封垫53上。壶盖2内底面上还具有向上凸起的凸部27,该凸部27位于密封凸沿511侧部,在凸部27上竖直开设有导向槽271,密封凸沿511外壁上具有导向部512,该导向部512滑动连接在导向槽271内。操纵手柄61位于套管51的上方,操纵手柄61下侧面上具有呈直筒状并向下凸出的按压部66,按压部66的下端面上周向开设有限位槽661,在套管51上套设有张紧弹簧52,张紧弹簧52的上端压靠在限位槽661内,下端压靠在密
封凸沿511上端面上,使得密封凸沿511下端面压靠在密封垫53上,张紧弹簧52始终作用于套管51,对套管51施加一定的压力,取水时,操纵手柄61向下按压张紧弹簧52,张紧弹簧52对套管51的压力变大,大于壶体1内出水时的预设气压,进而避免漏气,如果壶体1内气压过大而大于出水的预设气压时,也能够顶开套管51进行泄压,从而避免壶体1内气压异常导致热水喷出等安全隐患,停水时操纵手柄61向上摆动并阻断出水管4,张紧弹簧52对套管51的压力变小,壶体1内较高的气压能够及时向上顶开套管51而进行泄压,在泄压完毕后张紧弹簧52仍然以相对较小的压力作用于套管51,进而避免壶体1内的热量从泄压管25散发。按压部66的侧壁上开设有避让缺口662,套管51的上端侧壁上具有与避让缺口662相对的管接头513,进气管31的一端与气泵3相连接,另一端穿过避让缺口662并套接在管接头513上。
39.本电动水壶在不取水时气泵3处于停机状态,操纵手柄61上的挤压部62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始终挤压出水管4,使得软质的出水管4被压扁而处于阻断状态,该状态能够避免壶体1内的热量从出水管4散发,提高保温效果。取水时向下按压操纵手柄61,操纵手柄61向下摆动并通过霍尔开关开启气泵3,同时操纵手柄61上的按压部66向下按压张紧弹簧52,使得密封凸沿511压紧密封垫53,泄压阀5处于关闭状态,挤压部62则下降使得出水管4连通,气泵3向壶体1内充气而将热水从出水管4压出。取水完毕后释放操纵手柄61,操纵手柄61在复位弹簧8作用下向上复位摆动,气泵3停机,同步的,操纵手柄61的挤压部62再次在复位弹簧8作用下挤压出水管4,使得出水管4被压扁而阻断,按压部66向上移动使得张紧弹簧52对密封凸沿511的压力变小,壶体1内的气压能够向上顶推套管51进行泄压。
40.实施例二:
41.该电动水壶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如图10所示,壶盖2内设置有套筒状的保持架7,该保持架7竖直设置,并位于出水管4与操纵件6之间,在保持架7内沿竖向滑动设置有挤压部62,保持架7对挤压部62起到导向作用,出水管4位于挤压部62的上方,操纵件6位于挤压部62的下方,当释放操纵件6时,操纵件6能够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上顶推挤压部62,使得挤压部62向上移动并挤压出水管4,出水管4处于阻断状态,当下压操纵件6时,挤压部62在自身重力作用以及出水管4内的水压作用下,能够向下移动,使得出水管4导通。
4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43.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壶体1、外壳11、把手11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