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与流程

2022-07-16 13:57: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山药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2.山药(dioscoreaceae)为薯蓣科薯蓣属周生翅组的薯蓣、褐苞薯蓣、参薯、山薯、日本薯蓣的统称,种植山药经济效益好且营养价值高,产业前景良好。山药炭疽病是影响山药产量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山药炭疽病起初主要侵染山药叶片和藤蔓,发病后病斑不断扩张,直至整株蔓延,最终藤枯叶落到全株死亡。
3.目前山药炭疽病的防治常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配合田间栽培管理(清洁田地,处理病原;轮作倒茬等)等防治措施;然而,长期使用农药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导致种植户加大用药剂量,进而使得病菌的抗药性进一步增强,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对于山药炭疽病的防治效率低,而且对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如而如公开号为cn104472148a、cn103274845a等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方案,还存在操作麻烦、防治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ⅰ.配制乙烯利溶液。乙烯利溶液浓度为0.45mmol/l-0.55mmol/l。
[0006]ⅱ.当山药幼苗长到株高为40cm-60cm时,进行第一次喷施。该第一次喷施为将上述乙烯利溶液喷施在山药幼苗的叶片上。
[0007]ⅲ.第一次喷施后间隔一个月进行第二次喷施。该第二次喷施为将上述乙烯利溶液喷施在山药幼苗的叶片上。
[0008]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ⅰ中的上述乙烯利溶液配置过程为先将乙烯利原液配置成1mol/l的工作液,而后根据喷施器具容量将工作液与水按照1:2000的比例在喷施器具内混合均匀。
[0009]
上述第一次喷施与上述第二次喷施中的喷施时间为清晨5点-8点或者下午15点-19点,该第一次喷施与第二次喷施中山药幼苗叶片需要正面和背面均被上述乙烯利溶液覆盖。
[0010]
上述步骤ⅱ中的上述第一次喷施在山药幼苗长到株高为50cm时进行。
[0011]
该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适用的山药品种为“明淮3号”。
[0012]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乙烯利溶液原料来源简单、购买方便且配置过程简便。本发明的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安全环保、成本低廉、喷施技术简单便于操作。且本发明的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与传统的防治山药炭疽病农药相比,乙烯利溶液能有效提高山药对炭疽病抵抗能力,抑
制山药炭疽病的发病率,不对有益微生物产生伤害,使得如明淮3号品种的山药田间炭疽病发病率低于25%,同时山药产量提升30%以上。再者,乙烯利溶液用量少,不仅有使用成本低的效果,并且其半衰期短,更加安全。
[0013]
即本发明的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具有高效(亩用药低)、安全(对人畜、食品、环境安全)、经济(用药成本低)的优势。
[0014]
具体来说,乙烯利是一种优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刺激伤流,调节部分植物性别转化等效应。乙烯利在防治炭疽病中应仅见于如芒果、草莓等水果在运输前提前喷洒,本质上为依靠催熟果实时产生的水果果实性状改变进而放置炭疽病。因此该乙烯利对水果果实炭疽病的预防并不会对其用在山药田间炭疽病防治带来启示,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会担心乙烯的催熟作用对于山药品质的影响。本发明通过0.45mmol/l-0.55mmol/l的乙烯利浓度控制配合在特定植株高度、特定间隔时间进行两次喷施等,利用乙烯利释放乙烯来调节山药幼苗免疫,提高其抗病性同时避免对山药品质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山药植株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一种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ⅰ.配制乙烯利溶液。乙烯利溶液浓度为0.45mmol/l-0.55mmol/l,优选为0.5mmol/l。
[0018]
该乙烯利溶液配置过程为:先将乙烯利原液配置成1mol/l的工作液。乙烯利原液可以选用如“国光”牌乙烯利溶液(有效浓度为60%)。而后根据喷施器具容量将工作液与水按照1:2000的比例在喷施器具内混合均匀。该喷施器具如喷壶、喷洒器、喷雾器等。
[0019]ⅱ.当山药幼苗长到株高为50cm左右时,于清晨5点-8点或者下午15点-19点之间,进行第一次喷施,从而防治山药炭疽病。该第一次喷施为将上述乙烯利溶液喷施在山药幼苗的叶片上。喷施时间根据需要在上述区间任意选择即可。
[0020]ⅲ.第一次喷施后间隔一个月进行第二次喷施。该第二次喷施为将上述乙烯利溶液喷施在山药幼苗的叶片上。第二次喷施中的喷施时间与第一次喷施相同,均在清晨5点-8点或者下午15点-19点之间任意选择即可。
[0021]ⅳ.步骤ⅱ和ⅲ中的所述山药幼苗分8组进行对照栽培试验,8组山药幼苗为“明淮3号”、“安砂小叶薯”、“六月薯”、“山薯”四个山药品种且每个品种两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构成。四个上述实验组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第一次喷施与第二次喷施,四个上述对照组在与实验组喷施乙烯利溶液的同等条件下喷施等体积的清水作为对照。
[0022]
于山药炭疽病高发期通过五点取样法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于收获时期收获山药测定山药产量,比较喷施乙烯利溶液对山药产量的影响。对照栽培试验结果如下:
参考图1,图中的山药植株为“明淮3号”品种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由图中可知对照组叶片受炭疽病影响枯黄比例更大而显得比实验组稀疏。从上表中可见,喷施乙烯利后,四个品种的炭疽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下降。其中,0.5mmol/l乙烯利溶液喷施处理的“明淮3号”山药叶片发病率为4.4%,病情指数为25.3,低于乙烯利处理的其他品种,说明喷施0.5mmol/l的乙烯利溶液能在山药炭疽病发病时期显著抑制该病发生和减少该病危害且应用在“明淮3号”上抗病效果显著。在收获时期,乙烯利处理过的四个品种,产量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明淮3号”产量增加效果最为明显,亩产达2193.4 kg。
[0023]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ⅰ.配制乙烯利溶液;乙烯利溶液浓度为0.45mmol/l-0.55mmol/l;ⅱ.当山药幼苗长到株高为40cm-60cm时,进行第一次喷施;该第一次喷施为将所述乙烯利溶液喷施在山药幼苗的叶片上;ⅲ.第一次喷施后间隔一个月进行第二次喷施;该第二次喷施为将所述乙烯利溶液喷施在山药幼苗的叶片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ⅰ中的所述乙烯利溶液配置过程为先将乙烯利原液配置成1mol/l的工作液,而后根据喷施器具容量将工作液与水按照1:2000的比例在喷施器具内混合均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喷施与所述第二次喷施中的喷施时间为清晨5点-8点或者下午15点-19点,该第一次喷施与第二次喷施中山药幼苗叶片需要正面和背面均被所述乙烯利溶液覆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ⅱ中的所述第一次喷施在山药幼苗长到株高为50cm时进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适用的山药品种为“明淮3号”。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Ⅰ.配制乙烯利溶液。乙烯利溶液浓度为0.45mmol/L-0.55mmol/L。Ⅱ.当山药幼苗长到株高为40cm-60cm时,进行第一次喷施。该第一次喷施为将上述乙烯利溶液喷施在山药幼苗的叶片上。Ⅲ.第一次喷施后间隔一个月进行第二次喷施。该第二次喷施为将上述乙烯利溶液喷施在山药幼苗的叶片上。本发明的山药炭疽病防治方法具有高效(亩用药低)、安全(对人畜、食品、环境安全)、经济(用药成本低)的优势。经济(用药成本低)的优势。经济(用药成本低)的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黄哲鸿 陈仕朋 华树妹 陈芝华 李丽红 李清 邓才生 叶榕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04.28
技术公布日:2022/7/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