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房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13:38: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房车空调。


背景技术:

2.车用顶置空调器包括顶置外机、顶置内机和进出风通道,顶置外机安装于房车车顶外侧,顶置内机安装于房车车顶内侧,进出风通道安装并位于车顶的通孔内部。顶置外机包括壳体以及内部的蒸发系统和冷凝系统,房车内部的空气气流通过进风通道进入并经蒸发系统热交换后,再通过出风通道吹入房车内部。顶置内机包括壳体面板以及开设于壳体面板上的进出风口。传统的顶置房车空调的内机和外机之间通过多根安装螺栓相连,每根安装螺栓均以穿过车顶的方式分别连接至顶置外机和顶置内机,从而将顶置外机和顶置内机连接在一起并固定于车顶位置。上述空调内外机之间连接的方式的弊端在于:由于车辆的长期颠簸或急刹、加速频繁,使得空调内外机之间或内外机与车辆顶部之间容易产生相对位移趋势,导致螺栓多段长期受到剪切力作用,磨损量极大,长期连接后难以保证空调内外机的安装稳定性。另外,当内外机中的一个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是,预期更换的外机或内机上的安装螺孔与空调剩余机体的安装螺孔的尺寸规格可能不同,导致部分更换的内外机主要被连接安装。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房车空调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房车顶置空调的内外机连接方式难以适用于更换维修情形且长期使用后安装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5.本发明提供一种房车空调,所述房车空调包括设置于所述房车的顶棚外侧的外机以及设置于所述顶棚内侧的内机,所述外机底部和所述内机顶部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螺孔,所述房车空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棚上的内外机连接组件,所述内外机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主体以及与所述连接主体分别相连的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靠近所述外机底部设置,所述第二转接板靠近所述内机顶部设置,所述第一转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安装孔,每组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安装孔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孔径尺寸各不相同,以便允许与所述外机或所述内机的所述安装螺孔相适配的紧固件通过适配的所述安装孔连接至所述安装螺孔。
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内外机连接组件上的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上分别设置有不同尺寸规格的安装孔。基于上述内外机连接组件安装房车空调的内外机,一方面,能够允许与内外机上的安装螺孔相适配的紧固件分别选择规格适配的安装孔以便将内外机固定于房车顶棚,可以良好适配于不同安装螺孔的内外机之间的连接组装场景,便于安装人员对房车空调的外机或内机进行后期调换组装。另一方面,上述内外机连接组件能够转接于外机、内机和顶棚之间,不仅通过上下两个独立的紧固件分别固定内外机的方式避免房车行驶或刹车时应力集中于单一紧固件,还能够帮助顶棚和紧固件分担应力,降
低紧固件连接位置的磨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内外机长期连接组装后安装稳定性变差的问题。
7.在上述房车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顶棚包括彼此相连的上层棚板和下层棚板,所述外机设置于所述上层棚板的外侧,所述内机设置于所述下层棚板的内侧,在安装好的情形下,所述第一转接板连接至所述上层棚板靠近所述下层棚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转接板连接至所述下层棚板靠近所述上层棚板的一侧。
8.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通过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上的安装孔实现转接组装内外机的连接目的的同时,还能够通过第一转接板与上层棚板的连接关系以及第二转接板和下层棚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加固紧固件安装位置,增大紧固件的螺接长度,提升内外机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提升对紧固件的限位效果。
9.在上述房车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房车空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层棚板上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螺母,所述第一安装螺母与所述第一转接板上的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地同轴且同规格设置。
10.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紧固件在穿过顶棚连接至外机的同时还与第一安装螺母螺接配合,使得外机和顶棚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11.在上述房车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螺母嵌设于所述上层棚板内。
12.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一安装螺母在房车z向占用过多布置空间,同时提升第一安装螺母和上层棚板的连接紧密性,从而进一步减缓外机紧固件相对于上层棚板的晃动幅度。
13.在上述房车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房车空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层棚板上的第二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二安装螺母,所述第二安装螺母与所述第二转接板上的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地同轴且同规格设置。
14.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紧固件在穿过顶棚连接至内机的同时还与第二安装螺母螺接配合,使得内机和顶棚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15.在上述房车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安装螺母嵌设于所述下层棚板内。
1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二安装螺母在房车z向占用过多布置空间,同时提升第二安装螺母和下层棚板的连接紧密性,从而进一步减缓内机紧固件相对于下层棚板的晃动幅度。
17.在上述房车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主体包括互相垂直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相对两侧,并且所述第一转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均同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
18.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彼此垂直连接地支撑于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之间,保证连接主体与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的支撑可靠性,同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成的角板结构在房车z向上具有良好支撑力,能够辅助顶棚共同承载外机,提升顶棚对外机的稳定支撑效果。
19.在上述房车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二转接板之间。
20.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加强结构能够提升连接主体和第一转接板/第二转接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且深度优化连接主体在房车z向上的支撑性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内外机连接组件对内外机连接组装时的稳固程度。
21.在上述房车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为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二转接板分别垂直设置。
22.在上述房车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二转接板之间。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24.图1是本发明的房车空调的内外机安装示意图;
25.图2是本发明的房车空调的内外机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中:
27.1、顶棚;11、上层棚板;12、下层棚板;2、外机;3、内机;4、内外机连接组件;41、连接主体;411、第一连接板;412、第二连接板;413、第一加强结构;414、第二加强结构;42、第一转接板;43、第二转接板;44、安装孔;5、外机紧固件;6、内机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0.首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的房车空调的内外机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房车空调的内外机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房车空调包括设置于房车的顶棚1外侧的外机2以及设置于顶棚1内侧的内机3、以及能够将外机2和内机3连接组装于顶棚1上的内外机连接组件4。该内外机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主体41以及与连接主体41分别相连的第一转接板42和第二转接板43,连接主体41、第一转接板42和第二转接板43中的至少一个与顶棚1相连,第一转接板42靠近外机2底部设置,第二转接板43靠近内机3顶部设置,第一转接板42和第二转接板43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安装孔44,每组安装孔44的数量均为多个,并且多个安装孔44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孔径尺寸各不相同。外机2底部和内机3顶部分别沿房车z向设置有多个安装螺孔。在组装好的情形下,外机2的紧固件(下文简称外机紧固件5)与外机2底部的安装螺孔相适配,并且外机紧固件5通过第一转接板42上与其相适配的安装孔44连接至外机2底部,内机3的紧固件(下文简称内机紧固件6)与内机3顶部的
安装螺孔相适配,并且内机紧固件6通过第二转接板43上与其相适配的安装孔44连接至内机3顶部,从而将外机2和内机3通过内外机连接组件4和紧固件连接在一起并固定于顶棚1上。在实际应用时,第一转接板42/第二转接板43上可以布置至少一个紧固件安装位,外机2/内机3与顶棚1之间可以根据固定需求布置多个内外机连接组件4,以便将外机2和内机3稳固组装于房车顶棚1位置。
3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机2和内机3一上一下地分隔设置于顶棚1两侧的情形下,外机紧固件5/内机紧固件6在与对应的转接板上的安装孔44连接后并连接至外机2/内机3时,根据内外机连接组件4在顶棚1上的实际设置位置,外机紧固件5/内机紧固件6可通过穿过顶棚1的方式连接至外机2/内机3。例如,当顶棚1为单层棚体结构时,如果上述内外机连接组件4设置于顶棚1的内部,则外机紧固件5在穿过第一转接板42上的安装孔44后还需穿过顶棚1才能连接至外机2的底部,而此时内机紧固件6穿过第二转接板43后可直接连接至内机3;如果顶棚1为多层棚体结构、上述内外机连接组件4设置于多层棚体结构的夹层之间,则外机紧固件5和内机紧固件6在穿过对应转接板上的安装孔44后均需穿过棚体层才能分别连接至外机2或内机3。
32.另外,上述第一转接板42和第二转接板43上设置的安装孔44的具体孔结构类别、规格种类(不同孔径尺寸)以及每种孔结构、每种规格的安装孔44的设置数量均可以根据外机2/内机3的实际连接需求以及外机2/内机3的常用紧固件规格进行设置。例如,上述安装孔44可以为允许紧固件穿过后再连接至外机2/内机3上的安装螺孔的通孔,也可以为能够与紧固件螺接后再允许紧固件螺接至外机2/内机3上的安装螺孔的螺纹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外机2/内机3与顶棚之间的安装连接需求设置第一转接板42以及第二转接板43上的安装孔44的具体孔结构类别。其中,第一转接板42或第二转接板43上设置的多个安装孔44的孔结构类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第一转接板42上的安装孔44分布方式和第二转接板43上的安装孔44分布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3.此外,上述第一转接板42和第二转接板43的形状尺寸、布置方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安装螺孔在外机2底部或内机3顶部的实际布置位置对第一转接板42和第二转接板43的结构形状进行设定。
34.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转接板42和上述第二转接板43平行且间隔设置,顶棚1包括彼此相连的上层棚板11和下层棚板12,上述外机2设置于上层棚板11的外侧,内机3设置于下层棚板12的内侧,连接主体41连接于第一转接板42与第二转接板43之间,在安装好的情形下,第一转接板42连接至上层棚板11靠近下层棚板12的一侧,第二转接板43连接至下层棚板12靠近上层棚板11的一侧。其中,上层棚板11或下层棚板12可以是顶棚1的一体式分层结构中的棚层,也可以是覆盖设置于顶棚1主体外侧/内侧的空调安装板。上述第一转接板42和上层棚板11之间以及上述第二转接板43和下层棚板12之间既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借助外机紧固件5或内机紧固件6间接相连。
35.优选地,房车空调还包括设置于上层棚板11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螺母、设置于下层棚板12上的第二通孔以及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二安装螺母。其中,第一安装螺母与第一转接板42上的各安装孔44的数量相同,每个第一安装螺母对应一个安装孔44设置,并且对应设置的第一安装螺母的尺寸规格与安装孔44的尺寸规格相同,以便外机紧固件5能够通过依次螺接于第一转接板42上的安装孔44、第一安装螺母和外
机2底部的安装螺孔的方式将外机2与上层棚板11固定连接。相似地,第二安装螺母与第二转接板43上的各安装孔44的数量相同,每个第二安装螺母对应一个安装孔44设置,并且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螺母的尺寸规格与安装孔44的尺寸规格相同,以便内机紧固件6能够通过依次螺接于第二转接板43上的安装孔44、第二安装螺母和内机3顶部的安装螺孔的方式将内机3与下层棚板12固定连接。在此情形下,上述安装孔44优选为通孔,以便外机紧固件5/内机紧固件6能够穿过尺寸适配的通孔后螺接至第一安装螺母和外机2/内机3上的安装螺孔。
36.当然,在上述顶棚1为单层棚体的情形下,针对于需要直接穿过转接板上的安装孔连接至相应机体的连接情形,如内外机连接组件4设置于顶棚1的内侧、内机紧固件6直接穿过第二转接板43螺接至内机3的情形,可将第一转接板42上的安装孔44设置成通孔,以便外机紧固件5穿过对应通孔后一次螺接至第一安装螺母和外机上的安装螺孔,而第二转接板43上的安装孔44可设置成螺纹孔,以便内机紧固件6可以依次螺接至该螺纹孔和内机3上的安装螺孔进而固定内机3。
37.进一步地,上层棚板11和下层棚板12上分别设置有嵌槽,该嵌槽可以为与其对应的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连通的沉槽结构,第一安装螺母通过嵌槽嵌设于上层棚板11内,第二安装螺母通过嵌槽嵌设于下层棚板12内,第一安装螺母/第二安装螺母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相应地棚板嵌槽中,以便在增设安装螺母加固外机2和内机3的同时避免房车顶棚1z向上的高度尺寸变大。
38.针对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连接主体41包括互相垂直相连的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12,以便组成截面近似于l形的角板结构,上述第一转接板42连接于角板结构的一端,第一转接板42的形状为方形板,该方形板相邻的两个侧部分别与角板端部相连的两个边缘对应连接,上述第二转接板43连接于角板结构的另一端,并且第二转接板43也为方形板结构,该方形板与角板结构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转接板42类似,从而连接成图2中示出的板支架结构。基于上述结构设置,能够使连接主体41在房车z向上具备较强的抗变形和支撑能力,以便可靠支撑连接于第一转接板42和第二转接板43之间,提升内外机连接组件4的强度性能,尤其适用于房车顶置空调的内外机2z向连接场景。
39.进一步地,上述连接主体41上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413,第一加强结构413连接于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一转接板42(或第二转接板43)之间,以便支撑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一转接板42,提升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12之间的抗变形性能,优化第一转接板42位置的使用强度。示例性地,上述第一加强结构413为加强肋板,该加强肋板与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一转接板42(或第二转接板43)分别垂直连接,以便以适配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一转接板42(或第二转接板43)之间的连接角度提升支撑强度。
40.类似地,上述连接主体41上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414,该第二加强结构414连接于第二连接板412和第一转接板42(或第二转接板43)之间,该第二加强结构414优选也为与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一转接板42(或第二转接板43)分别垂直连接的加强肋板。
41.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连接主体41是结合角板结构和第一、第二加强结构414来描述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第一转接板42和第二转接板43之间的布置方位和连接需求、支撑需求或紧固件安装空间需求设置连接主体41的具体形状。另外,连接主体41上设置的加强结构的形状和数量也可以根据连接主体41的形状变化和强
度增强需求进行设置。
42.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