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胫骨后倾的单髁置换手术截骨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5:39: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器械,尤其是一种基于胫骨后倾的单髁置换手术截骨导向结构。


背景技术:

2.膝关节是人体中重要的运动承载关节,作为人体日常的运动传递和重力支撑的重要枢纽,随着人们对多运动生活的追求,从而更易造成了膝关节损伤和病变。骨性关节炎是膝关节常出现的一种膝关节退行性疾病,大多为老年患者;但是随着年轻人的体质越来越胖,从而对膝关节带来了更大的负担,造成了骨性关节炎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数量越来越多。
3.膝关节胫股关节分为内外侧两个间室,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一种通过微创方式对膝关节病变的一侧间室表面进行置换,更换病变的软骨面,保留全部的韧带组织和其余间室关节软骨的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生理活动度好等优点,因此单髁置换术被广泛地运用于单间室的骨关节炎的治疗中。
4.正常的膝关节胫骨平台有7
°
左右的后倾,医生在做胫骨平台后倾截骨时,需使用胫骨锯导引器,并让导引器的长轴与胫骨长轴成一定角度或者平行来决定截骨的后倾角度。而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按固定的角度截骨,会使部分患者的胫骨平台前缘或后缘截骨量过大或过小,与术前的后倾角差异过大,对术后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关节的稳定性和架体的使用寿命带来不良影响。
5.一般术中医生依靠手感和经验来决定后倾角度,主观性强,精确性差。或者也有通过辅助工具的方式,如申请号为201721167470.2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膝关节置换胫骨后倾截骨定位辅助装置,但个体的胫骨长轴和胫骨平台后倾角度之间存在差异,这种辅助装置仍无法满足手术要求,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胫骨后倾的单髁置换手术截骨导向结构,能够获得个体准确的后倾角确定截骨方向,确保术后的膝关节功能。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胫骨后倾的单髁置换手术截骨导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导向结构包括:
8.第一定位杆,用于插入到胫骨和股骨之间,从而使得倾斜角度与胫骨的后倾角相同;
9.截骨模块,供第一定位杆穿过,所述截骨模块的下表面为平面,而使得下表面与第一定位杆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截骨模块能绕第一定位杆转动;
10.第二定位杆,用于与胫骨的中轴线对应,并且与截骨模块互相垂直而固定。
11.优选的,为便于第一定位杆从截骨模块穿过,所述截骨模块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两端贯穿截骨模块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定位杆从穿孔穿过。
12.为便于截骨模块相对第一定位杆调节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穿孔为长度方向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腰型孔。
13.为便于截骨模块相对于第一定位杆转动,所述第一定位杆为圆柱形的杆件。
14.为确保截骨模块的下表面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定位杆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截骨模块内与穿孔的相邻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截骨模块的下表面平行,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外径与穿孔的上下表面之间的间距匹配。
15.优选的,为便于截骨模块和第二定位杆之间的固定,所述截骨模块和第二定位杆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
16.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分别和截骨模块、第二定位杆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17.优选的,为便于插接,所述连接件呈l形,所述连接件内至少靠近两个端部的位置呈中空,诉搜狐截骨模块靠近第二定位杆的端部可设置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定位杆靠近截骨模块的端部可设置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插入到连接件的其中一个端部内,所述第二凸起插入到连接件的另一个端部内。
18.优选的,为便于插接后的固定,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分别和连接件为过盈配合。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杆、截骨模块和第二定位杆,能够使得截骨模块的下表面的倾斜角度与胫骨的后倾角一致,从而能够获得个体准确的后倾角确定截骨方向,确保术后的膝关节功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骨导向结构应用状态示意图(侧视);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骨导向结构应用状态剖视图(侧视);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骨导向结构应用状态示意图(正视);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骨导向结构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骨导向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7.参见图1~图5,一种基于胫骨后倾的单髁置换手术截骨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定位杆1、截骨模块2和第二定位杆3。
28.其中,第一定位杆1用于插入到胫骨100和股骨200之间,以便确定胫骨100的后倾角。第一定位杆1优选的为圆柱形的杆件,其插入到胫骨100和股骨200之间后,调整角度,使其贴紧胫骨的顶面。由此,第一定位杆1相对水平方向的角度(在小腿站立状态下测量),即为胫骨100的后倾角。
29.截骨模块2呈块状,其下表面23为平面,在本实施例,截骨模块2呈长方体,截骨模块2位于胫骨100表面下方的高度决定了截骨的高度,该高度可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如可将截骨模块2制成不同尺寸、形状相同的模块化的部件。截骨模块2上开设有穿孔21,穿孔21的两端贯穿截骨模块2的前后两端。穿孔21优选的为腰型孔,其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与第一定位杆1的外径相匹配,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则大于第一定位杆1的外径。截骨模块2内与穿孔21相邻的上下表面(穿孔21形成在这两个表面之间)分别与截骨模块2的下表面23平行。第一定位杆1的外径与穿孔21的上下表面之间的间距匹配,即第一定位杆1的外表面分别与穿孔21的上下表面贴紧,以避免第一定位杆1相对截骨模块2在上下方向上窜动,以影响截骨模块2的定位准确性。
30.由此,当第一定位杆1从截骨模块2的穿孔21穿过时,第一定位杆1受到胫骨100顶面的限制而调节成与其后倾角相同的角度,截骨模块2随第一定位杆1进行调节,同样使得下表面23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与第一定位杆1与水平方向的角度相同,由此,截骨模块2的下表面23即表示胫骨100的顶面的倾斜方向,即同样使得下表面23与水平方向的角度相当于胫骨100的后倾角。
31.第二定位杆3纵向延伸,与胫骨100的中轴对应,对应的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由此第二定位杆3表示胫骨100的中轴延伸方向。第二定位杆3和截骨模块2互相垂直,并且两者之间互相固定而不能相对运动。由于穿孔21为腰型孔,因此,当第二定位杆3定位后,可调节截骨模块2和第一定位杆1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以避免个体差异导致第二定位杆3的位置不同时,截骨模块2无法对应到胫骨100。
32.截骨模块2和第二定位杆3之间通过连接件4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和截骨模块2、第二定位杆3均为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连接件4呈l形,其内至少靠近两个端部的位置呈中空。截骨模块2靠近第二定位杆3的端部可设置第一凸起22,第二定位杆3靠近截骨模块2的端部可设置第二凸起31,第一凸起22可插入到连接件4的其中一个端部内,第二凸起31可插入到连接件4的另一个端部内,由此完成截骨模块2和第二定位杆3的垂直连接。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31分别和连接件4为过盈配合,由此实现相对位置的固定。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31分别和连接件4插接时可调整相对位置,以便使得导向结构的各部件调整到各自合适的位置。各凸起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等。
33.可替代的,也可使得连接件4的两端分别插入截骨模块2和第二定位杆3中。此外,可替代的,连接件4也可以为夹子,分别夹持住截骨模块2和第二定位杆3。
34.在手术前,可先将第一定位杆1穿过截骨模块2插入到胫骨100和股骨200之间,由此同步调节截骨模块2的角度(图1中所示左右方向旋转调节);然后将第二定位杆3与胫骨100的中轴对应,由于截骨模块2和第二定位杆3相对固定,因此,在第二定位杆3定位时,需要使得截骨模块2相对第一定位杆1旋转,从而再次调节截骨模块2的角度(图3中所示左右方向旋转调节,转动轴线为第一定位杆1的轴线)。此时,截骨模块2的下表面23的倾斜角度与胫骨100顶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可沿截骨模块2的下表面23向后对胫骨100进行截骨手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