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2:13: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流体压力设备用阀。


背景技术:

2.作为流体压力设备用阀,公知有例如公开于日本实开平6-28433号公报的阀。这种流体压力设备用阀有时例如为了向外部排出残留在流体压力设备的流体而使用。例如,为了保持分别输出到流体压力设备的两个缸室的流体,以使流体压力设备的活塞的位置停止在中间位置,使用例如公开于日本特开平7-293511号公报的先导式单向阀。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维护时,需要向外部排出通过先导式单向阀保持的各缸室的流体。
3.因此,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壳体具有第1导入口、第2导入口、排出口、第1阀室以及第2阀室。在第1阀室收纳有第1阀体。在第2阀室收纳有第2阀体。另外,流体压力设备用阀具备阀座形成体。阀座形成体具有第1阀孔、第2阀孔、第1阀座以及第2阀座。第1阀孔与第1阀室连通。第2阀孔与第2阀室连通。第1阀座形成在第1阀孔的周围,并且第1阀体对于第1阀座进行接触或分离。第2阀座形成在第2阀孔的周围并且第2阀体对于第2阀座进行接触或分离。另外,流体压力设备用阀具备第1施力弹簧和第2施力弹簧。第1施力弹簧向第1阀座对第1阀体进行施力。第2施力弹簧向第2阀座对第2阀体进行施力。
4.流体压力设备用阀具备手动轴。手动轴能够相对于壳体移动。手动轴具有第1轴部和第2轴部。第1轴部克服第1施力弹簧的施力向从第1阀座分开的方向按压第1阀体,从而使第1阀体成为开阀状态。第2轴部克服第2施力弹簧的施力向从第2阀座分开的方向按压第2阀体,从而使第2阀体成为开阀状态。
5.并且,在向外部排出通过先导式单向阀保持的各缸室的流体时,到第1轴部按压第1阀体而第1阀体成为开阀状态,第2轴部按压第2阀体而第2阀体成为开阀状态为止,使手动轴相对于壳体移动。由此,例如,两个缸室中的一个缸室的流体通过第1导入口、第1阀室以及第1阀孔从排出口向外部排出,并且两个缸室中的另一个缸室的流体通过第2导入口、第2阀室以及第2阀孔从排出口向外部排出。
6.在这种流体压力设备用阀中,希望在使手动轴相对于壳体移动到第1阀体和第2阀体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之后,保持手动轴的位置。但是,在使流体压力设备用阀成为使手动轴相对于壳体移动到第1阀体和第2阀体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之后,能够保持手动轴的位置的锁定规格时,即使在不需要保持手动轴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存在产生未意图地保持手动轴的位置的问题的顾虑。因此,还期望作为即使使手动轴相对于壳体移动到第1阀体和第2阀体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也不保持手动轴的位置的非锁定规格来使用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由此,期望能够容易分开使用为锁定规格和非锁定规格的流体压力设备用阀。


技术实现要素:

7.解决上述课题的流体压力设备用阀,壳体,其具有第1导入口、第2导入口、排出口、
第1阀室以及第2阀室;第1阀体,其收纳在所述第1阀室;第2阀体,其收纳在所述第2阀室;阀座形成体,其具有与所述第1阀室连通的第1阀孔、与所述第2阀室连通的第2阀孔、形成在所述第1阀孔的周围且与所述第1阀体接触或分离的第1阀座以及形成在所述第2阀孔的周围且与所述第2阀体接触或分离的第2阀座;第1施力弹簧,其向所述第1阀座对所述第1阀体施力;第2施力弹簧,其向所述第2阀座对所述第2阀体施力;以及手动轴,其具有:第1轴部,其克服所述第1施力弹簧的施力向从所述第1阀座分开的方向按压所述第1阀体,从而使所述第1阀体成为开阀状态;以及第2轴部,其克服所述第2施力弹簧的施力向从所述第2阀座分开的方向按压所述第2阀体,从而使所述第2阀体成为开阀状态,并且所述手动轴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流体压力设备用阀还具备与所述手动轴一体设置的圆柱状的操作构件。所述手动轴具有:圆孔状的收纳凹部,在所述收纳凹部收纳有所述操作构件;以及插通孔,与所述收纳凹部的内侧连通并且在所述手动轴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方向上延伸。在所述壳体设置有插入构件,所述插入构件经由所述插通孔向所述收纳凹部的内侧突出。所述操作构件以所述操作构件的轴方向与所述手动轴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的状态收纳在所述收纳凹部。所述操作构件具有:非锁定孔,在所述插入构件插入于该非锁定孔的状态下允许所述手动轴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并且限制所述操作构件的在所述收纳凹部内的以所述操作构件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锁定孔,在所述插入构件插入于该锁定孔的状态下允许所述手动轴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并且在使所述手动轴移动到使所述第1阀体和所述第2阀体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之后允许所述操作构件的在所述收纳凹部内的以所述操作构件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在所述操作构件旋转之后限制所述手动轴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
8.优选的是,在上述流体压力设备用阀中,所述手动轴具有俯视时呈长圆形状的主体部,在该主体部形成有所述收纳凹部,所述第1轴部和所述第2轴部以在所述主体部的长轴延伸的方向上并列配置的状态从所述主体部突出。
9.优选的是,在上述流体压力设备用阀中,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阀座形成体之间设置有第3施力弹簧,该第3施力弹簧向所述第1轴部相对于所述第1阀体分开的方向、以及所述第2轴部相对于所述第2阀体分开的方向对所述手动轴施力。
10.优选的是,在上述流体压力设备用阀中,所述阀座形成体具有卡止片,所述卡止片与所述排出口卡止。
11.优选的是,在上述流体压力设备用阀中,在所述操作构件的第1端面设置有操作部,该操作部用于使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收纳凹部内以所述操作构件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在所述操作构件的第2端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圆锥状的凹部。
12.优选的是,在上述流体压力设备用阀中,所述操作部是形成在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第1端面的狭缝槽。
13.优选的是,在上述流体压力设备用阀中,所述壳体具有收纳所述阀座形成体的收纳孔,所述壳体具有操作用开口部,该操作用开口部从所述收纳孔的开口缘部向所述手动轴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收纳孔的内部连通。
14.优选的是,在上述流体压力设备用阀中,所述流体压力设备用阀与先导式单向阀一体化,该先导式单向阀保持分别输出到流体压力设备的两个缸室的流体,以使所述流体压力设备的活塞停止在中间位置。
15.发明效果
16.根据该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容易分开使用锁定规格和非锁定规格的流体压力设备用阀。
附图说明
17.图1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中的搭载有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电磁阀歧管的结构的图。
18.图2是示出先导式单向阀和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剖视图。
19.图3是示出先导式单向阀和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剖视图。
20.图4是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分解立体图。
21.图5是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剖视图。
22.图6是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剖视图。
23.图7是从第1端面侧观察操作构件的立体图。
24.图8是从第2端面侧观察操作构件的立体图。
25.图9(a)是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俯视图,图9(b)是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剖视图。
26.图10(a)是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俯视图。
27.图10(b)是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剖视图。
28.图11(a)是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俯视图。
29.图11(b)是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根据图1~图11(b)对具体化流体压力设备用阀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压力设备用阀搭载于电磁阀歧管。电磁阀歧管是为了向流体压力设备供给或排出流体而使用。
31.如图1所示,电磁阀歧管10具备电磁阀11、先导式单向阀12、歧管底座13以及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电磁阀11具有供给口p、第1输出口a、第2输出口b、第1排出口r1以及第2排出口r2。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1为五通电磁阀。
32.电磁阀11具有第1先导阀v1和第2先导阀v2。第1先导阀v1和第2先导阀v2为公知的先导阀。例如,进行向第1先导阀v1的电压施加,停止向第2先导阀v2的电压施加。于是,电磁阀11切换到供给口p与第1输出口a连通、且第2输出口b与第2排出口r2连通的第1切换状态。在电磁阀11为第1切换状态时,第1输出口a与第1排出口r1不连通,供给口p与第2输出口b不连通。
33.例如,停止向第1先导阀v1的电压施加,进行向第2先导阀v2的电压施加。于是,电磁阀11切换到供给口p与第2输出口b连通、且第1输出口a与第1排出口r1连通的第2切换状态。在电磁阀11为第2切换状态时,第2输出口b与第2排出口r2不连通,供给口p与第1输出口a不连通。
34.例如,停止向第1先导阀v1和第2先导阀v2双方的电压施加。于是,电磁阀11切换到第1输出口a与第1排出口r1连通、且第2输出口b与第2排出口r2连通的第3切换状态。在电磁阀11为第3切换状态时,供给口p与第1输出口a不连通,供给口p与第2输出口b不连通。
35.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1是构成为能够切换到第1切换状态、第2切换状态以及第3切换状态这三个切换状态的先导式三位切换阀。这种先导式三位切换阀是公知的切换阀,因此省略该结构的详细说明。
36.歧管底座13具有供给流路13a、第1输出流路13b、第2输出流路13c、第1排出流路13d以及第2排出流路13e。供给流路13a例如经由配管等与流体供给源15连接。被压缩的流体从流体供给源15供给给供给流路13a。第1输出流路13b例如经由配管等与流体压力设备16的第1缸室16a连接。第2输出流路13c例如经由配管等与流体压力设备16的第2缸室16b连接。第1排出流路13d和第2排出流路13e例如经由配管等分别与外部连通。
37.先导式单向阀12夹设在电磁阀11与歧管底座13之间。先导式单向阀12具有间隔件20和外壳21。外壳21为长方块状。间隔件20为长方块状。间隔件20与位于外壳21的长度方向一侧的第1端面连结。
38.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与先导式单向阀12一体化。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通过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的壳体50与位于外壳21的长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端面连结而与先导式单向阀12一体化。
39.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21具有滑阀孔22。滑阀孔22为圆孔状。滑阀孔22在外壳2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滑阀孔22的一端在外壳21的第1端面开口。滑阀孔22的另一端在外壳21的第2端面开口。
40.在滑阀孔22收纳有柱状的滑阀23。滑阀23能够在滑阀孔22内在滑阀孔22的轴方向上往复运动。滑阀23具有大径部24、第1小径部25以及第2小径部26。大径部24为圆柱状。大径部24的外径比滑阀孔22的孔径稍小。在大径部24的外周面安装有环状的密封构件27。密封构件27对大径部24与滑阀孔22之间进行密封。
41.第1小径部25为圆柱状。第1小径部25的外径比大径部24的外径小。第1小径部25从大径部24的第1端面突出。第2小径部26为圆柱状。第2小径部26的外径比大径部24的外径小。第2小径部26从大径部24的第2端面突出。第1小径部25的外径与第2小径部26的外径相同。大径部24的轴线、第1小径部25的轴线以及第2小径部26的轴线分别一致。
42.在滑阀孔22的第1端部设置有第1阀座形成体28。第1阀座形成体28为圆筒状。第1阀座形成体28例如通过被压入到滑阀孔22的内周面,从而被固定在滑阀孔22。位于第1阀座形成体28的轴方向一端的第1端面,相对于滑阀23的大径部24在滑阀23的轴方向上对置。位于第1阀座形成体28的轴方向另一端的第2端面,从滑阀孔22的第1端部临近。
43.第1阀座形成体28具有第1轴孔29、第1轴路30以及第1路径31。第1轴孔29为圆孔状。第1轴孔29在第1阀座形成体28的第1端面开口。第1轴孔29的孔径比第1小径部25的外径稍大。第1轴路30与第1轴孔29连通。第1轴路30从第1轴孔29朝向第1阀座形成体28的第2端面在第1阀座形成体28的轴方向上延伸。第1轴路30中的与第1轴孔29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第1阀座形成体28的第2端面开口。第1轴路30为圆孔状。第1轴路30的孔径比第1轴孔29的孔径大。第1路径31在第1阀座形成体28的径向上延伸。第1路径31的一端与第1轴路30连通。第1路径31的另一端在第1阀座形成体28的外周面开口。第1阀座形成体28具有圆环状的第1止回阀座32。第1止回阀座32从第1阀座形成体28的第2端面上的第1轴路30的周围突出。
44.在滑阀孔22的第2端部设置有第2阀座形成体33。第2阀座形成体33为圆筒状。第2阀座形成体33例如通过被压入到滑阀孔22的内周面,从而被固定在滑阀孔22。位于第2阀座
形成体33的轴方向的一端的第1端面,相对于滑阀23的大径部24在滑阀23的轴方向上对置。位于第2阀座形成体33的轴方向的另一端的第2端面,从滑阀孔22的第2端部临近。
45.第2阀座形成体33具有第2轴孔34、第2轴路35以及第2路径36。第2轴孔34为圆孔状。第2轴孔34在第2阀座形成体33的第1端面开口。第2轴孔34的孔径比第2小径部26的外径稍大。第2轴路35与第2轴孔34连通。第2轴路35从第2轴孔34朝向第2阀座形成体33的第2端面在第2阀座形成体33的轴方向上延伸。第2轴路35中的与第2轴孔3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第2阀座形成体33的第2端面开口。第2轴路35为圆孔状。第2轴路35的孔径比第2轴孔34的孔径大。第2路径36在第2阀座形成体33的径向上延伸。第2路径36的一端与第2轴路35连通。第2路径36的另一端在第2阀座形成体33的外周面开口。第2阀座形成体33具有圆环状的第2止回阀座37。第2止回阀座37从第2阀座形成体33的第2端面上的第2轴路35的周围突出。
46.滑阀23的第1小径部25穿过第1轴孔29突出到第1轴路30内。在大径部24的第1端面与第1阀座形成体28的第1端面之间,夹设有第1复位弹簧38。第1复位弹簧38向从第1阀座形成体28分开的方向对大径部24施力。
47.滑阀23的第2小径部26穿过第2轴孔34突出到第2轴路35内。在大径部24的第2端面与第2阀座形成体33的第1端面之间,夹设有第2复位弹簧39。第2复位弹簧39向从第2阀座形成体33分开的方向对大径部24施力。第1复位弹簧38的弹簧力与第2复位弹簧39的弹簧力被设定为相同。
48.间隔件20具有第1止回阀室40。第1止回阀室40设置为在间隔件20的与外壳21的第1端面对置的面上凹入。第1止回阀室40为圆孔状。第1止回阀室40的孔径比第1轴路30的孔径大。在第1止回阀室40内收纳有第1止回阀体41。第1止回阀体41能够对于第1止回阀座32进行接触或分离。在第1止回阀室40内收纳有第1止回施力弹簧42。第1止回施力弹簧42朝向第1止回阀座32对第1止回阀体41施力。
49.壳体50具有第2止回阀室43。第2止回阀室43设置为在壳体50的与外壳21的第2端面对置的面上凹入。第2止回阀室43为圆孔状。第2止回阀室43的孔径比第2轴路35的孔径大。在第2止回阀室43内收纳有第2止回阀体44。第2止回阀体44能够对于第2止回阀座37进行接触或分离。在第2止回阀室43内收纳有第2止回施力弹簧45。第2止回施力弹簧45朝向第1止回阀座32对第2止回阀体44施力。
50.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的壳体50具有第1导入口51、第2导入口52、第1阀室53以及第2阀室54。第1导入口51的一端与第1阀室53连通,第1导入口51的另一端在壳体50的与外壳21的第2端面对置的面上开口。第2导入口52的一端与第2阀室54连通,第2导入口52的另一端在壳体50的与外壳21的第2端面对置的面上开口。第1阀室53为圆孔状。第2阀室54为圆孔状。另外,壳体50具有作为排出口的第1排出口55和第2排出口56。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具有两个排出口。
51.壳体50具有收纳孔57。收纳孔57在俯视时呈长圆形状。收纳孔57与第1阀室53和第2阀室54连续。第1阀室53和第2阀室54在收纳孔57的长轴延伸的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相对于收纳孔57开口。
52.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具备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第1阀体58收纳在第1阀室53。第2阀体59收纳在第2阀室54。
53.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具备阀座形成体60。阀座形成体60具有阀座主体部61、第1突
出部62以及第2突出部63。阀座主体部61在俯视时呈长圆形状。阀座主体部61为平板状。阀座主体部61的外周缘沿着收纳孔57的内周面延伸。阀座主体部61配置于收纳孔57的内侧。
54.第1突出部62和第2突出部63是分别从位于阀座主体部61的厚度方向一侧的第1面突出的圆柱状。第1突出部62和第2突出部63彼此平行地延伸。第1突出部62的轴线方向和第2突出部63的轴线方向在阀座主体部61的厚度方向上一致。第1突出部62和第2突出部63在阀座主体部61的长轴延伸的方向上并排配置。
55.阀座形成体60具有第1阀孔64、第2阀孔65、第1阀座66以及第2阀座67。第1阀孔64贯通第1突出部62和阀座主体部61。第1阀孔64的轴线与第1突出部62的轴线一致。第2阀孔65贯通第2突出部63和阀座主体部61。第2阀孔65的轴线与第2突出部63的轴线一致。第1阀座66形成在第1突出部62的前端面上的第1阀孔64的周围。第1阀座66为环状。第2阀座67形成在第2突出部63的前端面上的第2阀孔65的周围。第2阀座67为环状。
56.在第1突出部62插入到第1阀室53,并且第2突出部63插入到第2阀室54的状态下,阀座形成体60配置于收纳孔57的内侧。因此,收纳孔57收纳阀座形成体60。第1阀孔64与第1阀室53连通,第2阀孔65与第2阀室54连通。第1阀体58对于第1阀座66进行接触或分离。第2阀体59对于第2阀座67进行接触或分离。
57.在第1突出部62的外周面安装有第1密封构件68。第1密封构件68为圆环状。第1密封构件68对第1阀室53与收纳孔57之间进行密封。在第2突出部63的外周面安装有第2密封构件69。第2密封构件69为圆环状。第2密封构件69对第2阀室54与收纳孔57之间进行密封。
58.阀座形成体60具有一对卡止片70。各卡止片70为从位于阀座主体部61的厚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面的缘部向阀座主体部6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细长柱状。两个卡止片70分别配置于在阀座主体部61的长轴延伸的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位置。各卡止片70的前端部成为钩状。两个卡止片70的前端部与第1排出口55和第2排出口56分别卡止。并且,通过两个卡止片70分别卡止在第1排出口55和第2排出口56,从而阀座形成体60被装配到壳体50。
59.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具备第1施力弹簧71和第2施力弹簧72。第1施力弹簧71收纳在第1阀室53。第1施力弹簧71朝向第1阀座66对第1阀体58施力。第2施力弹簧72收纳在第2阀室54。第2施力弹簧72朝向第2阀座67对第2阀体59施力。第1施力弹簧71的弹簧力与第2施力弹簧72的弹簧力被设定为相同。
60.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具备手动轴75以及与手动轴75一体设置的圆柱状的操作构件81。手动轴75具有主体部76、第1轴部77以及第2轴部78。主体部76在俯视时呈长圆形状。主体部76的外周缘沿着收纳孔57的内周面延伸。第1轴部77和第2轴部78以在主体部76的长轴延伸的方向上并排配置的状态从主体部76突出。第1轴部77和第2轴部78为细长圆柱状。第1轴部77和第2轴部78彼此平行地延伸。在第1轴部77插入到第1阀孔64,并且第2轴部78插入到第2阀孔65的状态下,手动轴75配置于收纳孔57内。手动轴75能够相对于壳体50移动。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移动方向为第1轴部77和第2轴部78延伸的方向。
61.在主体部76与阀座形成体60之间设置有第3施力弹簧73。第3施力弹簧73向第1轴部77相对于第1阀体58分开的方向、以及第2轴部78相对于第2阀体分开的方向对手动轴75施力。第3施力弹簧73在主体部76的长轴延伸的方向上配置于第1轴部77与第2轴部78之间。
62.如图6所示,例如,假设手动轴75通过第3施力弹簧73的施力,向第1轴部77相对于第1阀体58靠近的方向、以及第2轴部78相对于第2阀体59靠近的方向移动。于是,第1轴部77
克服第1施力弹簧71的施力而向从第1阀座66分开的方向按压第1阀体58,从而使第1阀体58成为开阀状态。而且,第2轴部78克服第2施力弹簧72的施力而向从第2阀座67分开的方向按压第2阀体59,从而使第2阀体59成为开阀状态。
63.如图5所示,例如,假设手动轴75通过第3施力弹簧73的施力,向第1轴部77相对于第1阀体58分开的方向、以及第2轴部78相对于第2阀体59分开的方向移动。于是,第1阀体58通过第1施力弹簧71的施力向靠近第1阀座66的方向移动而落座在第1阀座66,第1阀体58成为闭阀状态。而且,第2阀体59通过第2施力弹簧72的施力向靠近第2阀座67的方向移动而落座在第2阀座67,第2阀体59成为闭阀状态。
64.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手动轴75具有收纳凹部79和插通孔80。收纳凹部79设置为在主体部76的位于与第1轴部77和第2轴部78突出的部位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上凹入。收纳凹部79为圆孔状。在收纳凹部79收纳有操作构件81。操作构件81以操作构件81的轴方向与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方向一致的状态收纳在收纳凹部79。
65.插通孔80与收纳凹部79的内侧连通。插通孔80是在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孔状。插通孔80在与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贯通手动轴75。插通孔80在收纳凹部79的侧面开口。
66.在壳体50设置有作为插入构件的固定销90。在壳体50形成有保持固定销90的圆孔状的保持孔50h。保持孔50h贯通壳体50,在收纳孔57的内周面开口。固定销90为细长圆柱状。固定销90从保持孔50h向收纳孔57的内侧突出。并且,固定销90经过插通孔80向收纳凹部79的内侧突出。固定销90的外径比插通孔80中的收纳凹部79的周方向的宽度稍小。
67.如图7和图8所示,操作构件81具有非锁定孔82和锁定孔83。如图8所示,非锁定孔82在操作构件81的外周面开口。非锁定孔82是在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孔状。非锁定孔82的长度方向与操作构件81的轴方向一致。因此,非锁定孔82的长度方向与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方向一致。非锁定孔82在操作构件81的周方向上的宽度比固定销90的外径稍大。非锁定孔82在操作构件81的周方向上的宽度,与插通孔80中的收纳凹部79的周方向的宽度相同。并且,非锁定孔82在固定销90在非锁定孔82中插入到未到达操作构件81的轴线的位置的状态下允许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并且限制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68.如图7所示,锁定孔83具有第1孔84和第2孔85。第1孔84是在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孔状。第1孔84的长度方向与操作构件81的轴方向一致。因此,第1孔84的长度方向与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方向一致。第1孔84在操作构件81的外周面上,在相对于非锁定孔82的开口位置在操作构件81的周方向上分开180度间隔的部位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孔84和非锁定孔82分别是在操作构件81的径向上贯通的孔的一部分。因此,第1孔84与非锁定孔82连续。在本实施方式中,非锁定孔82与锁定孔83的一部分连通。第1孔84在操作构件81的周方向上的宽度,与非锁定孔82在操作构件81的周方向上的宽度相同。因此,第1孔84中的操作构件81的周方向的宽度比固定销90的外径稍大。
69.第2孔85与第1孔84连续并且在操作构件81的周方向上延伸。第2孔85从第1孔84向操作构件81的周方向延伸90度。第2孔85中的操作构件81的轴方向的宽度,比固定销90的外径稍大。第2孔85中的位于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侧的面,设置在与第1孔84中的位于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侧的面相同的面上。第2孔85中的位于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侧
的面,相比第1孔84中的位于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侧的面,靠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设置。因此,在锁定孔83中,第1孔84中的位于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侧的面与第2孔85中的位于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侧的面之间,构成在操作构件81的轴方向上延伸的阶梯差面86。
70.锁定孔83在固定销90在锁定孔83的第1孔84中插入到未到达操作构件81的轴线的位置的状态下允许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另外,锁定孔83在使手动轴75移动到使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之后,通过第2孔85允许操作构件81的以收纳凹部79内的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锁定孔83在操作构件81的旋转之后通过第2孔85允许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
71.如图7所示,在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形成有狭缝槽87。狭缝槽87在操作构件81的径向上延伸。另外,在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设置有第1记号88a。第1记号88a配置于在操作构件81的轴方向上与第1孔84重叠的位置。因此,第1记号88a配置于在操作构件81的周方向上与第1孔84对应的位置。
72.如图8所示,在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形成有圆锥状的凹部89。凹部89形成于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的中央部。另外,在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设置有第2记号88b。第2记号88b配置于在操作构件81的轴方向上与非锁定孔82重叠的位置。因此,第2记号88b配置于在操作构件81的周方向上与非锁定孔82对应的位置。
73.如图4所示,壳体50具有操作用开口部50a。操作用开口部50a与收纳孔57的内部连通。操作用开口部50a从收纳孔57的开口缘部向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方向延伸。另外,在壳体50形成有两个螺钉插通孔50b。在各螺钉插通孔50b分别插通有用于将壳体50固定在外壳21的螺钉b1。并且,插通到各螺钉插通孔50b的各螺钉b1分别拧入到外壳21,从而壳体50被固定在外壳21。
74.如图1所示,电磁阀歧管10具有贯通间隔件20的第1连通流路91、第2连通流路92以及第3连通流路93。第1连通流路91将供给口p与供给流路13a连通。第2连通流路92将第1排出口r1与第1排出流路13d连通。第3连通流路93将第2排出口r2与第2排出流路13e连通。
75.另外,电磁阀歧管10具有贯通间隔件20和外壳21的第4连通流路94、第5连通流路95、第6连通流路96以及第7连通流路97。第4连通流路94将第1输出口a与第1阀座形成体28的第1路径31连通。第5连通流路95将第1止回阀室40与第1输出流路13b连通。另外,第5连通流路95与第1导入口51连通。第6连通流路96将第2输出口b与第2阀座形成体33的第2路径36连通。第7连通流路97将第2导入口52与第2输出流路13c连通。另外,在壳体50形成有将第2阀室54与第2止回阀室43连通的第8连通流路98。
76.例如,考虑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的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处于闭阀状态,电磁阀11成为第1切换状态的情况。此时,来自流体供给源15的流体经由供给流路13a、第1连通流路91、供给口p、第1输出口a、第4连通流路94以及第1路径31输出到第1轴路30。此处,如图3所示,输出到第1轴路30的流体的压力克服了第1止回施力弹簧42的施力,从而第1止回阀体41从第1止回阀座32分开。并且,输出到第1轴路30的流体,经由第1止回阀室40、第5连通流路95以及第1输出流路13b输出到流体压力设备16的第1缸室16a。
77.另外,输出到第1轴路30的流体,通过第1轴孔29流出到大径部24的第1端面与第1阀座形成体28的第1端面之间。并且,通过大径部24受到的流体压力和第1复位弹簧38的施
力,滑阀23向第2止回阀体44移动,第2小径部26按压第2止回阀体44,从而第2止回阀体44从第2止回阀座37分开。
78.并且,流体压力设备16的第2缸室16b内的流体经由第2输出流路13c、第7连通流路97、第2导入口52、第2阀室54、第8连通流路98、第2止回阀室43、第2轴路35、第2路径36、第6连通流路96、第2输出口b、第2排出口r2、第3连通流路93以及第2排出流路13e向外部排出。由此,流体压力设备16的活塞17的位置,例如被切换到作为活塞杆17a最沉入的状态的第1活塞位置。
79.例如,考虑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的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处于闭阀状态,电磁阀11成为第2切换状态的情况。此时,来自流体供给源15的流体,经由供给流路13a、第1连通流路91、供给口p、第2输出口b、第6连通流路96以及第2路径36输出到第2轴路35。此处,输出到第2轴路35的流体的压力克服第2止回施力弹簧45的施力,第2止回阀体44从第2止回阀座37分开。并且,输出到第2轴路35的流体,经由第2止回阀室43、第8连通流路98、第2阀室54、第2导入口52、第7连通流路97以及第2输出流路13c输出到流体压力设备16的第2缸室16b。
80.另外,输出到第2轴路35的流体,通过第2轴孔34而流出到大径部24的第2端面与第2阀座形成体33的第1端面之间。并且,通过大径部24受到的流体压力和第2复位弹簧39的施力,滑阀23向第1止回阀体41移动,第1小径部25按压第1止回阀体41,从而第1止回阀体41从第1止回阀座32分开。
81.并且,流体压力设备16的第1缸室16a内的流体经由第1输出流路13b、第5连通流路95、第1止回阀室40、第1轴路30、第1路径31、第4连通流路94、第1输出口a、第1排出口r1、第2连通流路92以及第1排出流路13d向外部排出。由此,流体压力设备16的活塞17的位置,例如被切换到作为活塞杆17a最突出的状态的第2活塞位置。
82.例如,考虑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的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处于闭阀状态,电磁阀11成为第3切换状态的情况。此时,第1输出口a的流体经由第1排出口r1、第2连通流路92以及第1排出流路13d向外部排出,并且第2输出口b的流体经由第2排出口r2、第3连通流路93以及第2排出流路13e向外部排出。并且,第1止回阀体41通过第1止回施力弹簧42的施力向第1止回阀座32移动而落座在第1止回阀座32,第2止回阀体44通过第2止回施力弹簧45的施力向第2止回阀座37移动而落座在第2止回阀座37。由此,分别输出到第1缸室16a和第2缸室16b的流体被保持,活塞17停止在中间位置。如上所述,先导式单向阀12保持分别输出到流体压力设备16的两个缸室、即第1缸室16a和第2缸室16b的流体,以使流体压力设备16的活塞17停止在中间位置。并且,由于压力不作用在大径部24,因此滑阀23被保持在成为第1复位弹簧38的施力与第2复位弹簧39的施力平衡的状态的位置。
83.第2缸室16b内的流体从第7连通流路97被导入第2导入口52。另外,第1缸室16a内的流体例如从第5连通流路95被导入第1导入口51。
84.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85.例如,在维护时,需要通过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将残留在流体压力设备16的第1缸室16a和第2缸室16b的流体排出到外部。
86.如图5和图6所示,假设以在非锁定孔82插入固定销90且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临近的方式,将操作构件81收纳在收纳凹部79。另外,此时,在将操作构件81收纳到收纳凹
部79时,以第2记号88b在操作构件81的周方向上与插通孔80的位置对应的方式收纳。由此,在非锁定孔82与插通孔80连通的状态下操作构件81被收纳到收纳凹部79。并且,在维护时,作业者对于形成在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的中央部的圆锥状的凹部89,例如插入前端尖的形状的工具,通过工具压入操作构件81。
87.如图6所示,当压入操作构件81时,手动轴75克服第3施力弹簧73的施力,向第1轴部77相对于第1阀体58靠近的方向、以及第2轴部78相对于第2阀体59靠近的方向移动。并且,第1轴部77克服第1施力弹簧71的施力向从第1阀座66分开的方向按压第1阀体58,使第1阀体58成为开阀状态。而且,第2轴部78克服第2施力弹簧72的施力向从第2阀座67分开的方向按压第2阀体59,使第2阀体59成为开阀状态。由此,导入到第1导入口51的流体,经由第1阀室53和第1阀孔64流入收纳孔57,从收纳孔57经由第1排出口55和第2排出口56向外部排出。另外,导入到第2导入口52的流体,经由第2阀室54和第2阀孔65流入收纳孔57,从收纳孔57经由第1排出口55和第2排出口56向外部排出。由此,残留在流体压力设备16的第1缸室16a和第2缸室16b的流体向外部排出。
88.如图5所示,当解除基于作业者的操作构件81的压入时,通过第3施力弹簧73的施力,手动轴75重回到由作业者压入之前的原来的位置。并且,第1阀体58通过第1施力弹簧71的施力向靠近第1阀座66的方向移动而落座在第1阀座66,第1阀体58成为闭阀状态。而且,第2阀体59通过第2施力弹簧72的施力向靠近第2阀座67的方向移动而落座在第2阀座67,第2阀体59成为闭阀状态。
89.如图9(a)和图9(b)所示,假设以在锁定孔83的第1孔84插入固定销90且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临近的方式,将操作构件81收纳在收纳凹部79。另外,此时,在将操作构件81收纳到收纳凹部79时,以第1记号88a在操作构件81的周方向上与插通孔80的位置对应的方式收纳。由此,在锁定孔83的第1孔84与插通孔80连通的状态下操作构件81被收纳到收纳凹部79。并且,在维护时时,作业者对于形成在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的狭缝槽87,例如插入横螺丝刀等工具的前端,通过工具压入操作构件81。
90.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当压入操作构件81时,手动轴75克服第3施力弹簧73的施力,向第1轴部77相对于第1阀体58靠近的方向、以及第2轴部78相对于第2阀体59靠近的方向移动。并且,第1轴部77克服第1施力弹簧71的施力向从第1阀座66分开的方向按压第1阀体58,使第1阀体58成为开阀状态。而且,第2轴部78克服第2施力弹簧72的施力向从第2阀座67分开的方向按压第2阀体59,使第2阀体59成为开阀状态。由此,导入到第1导入口51的流体,经由第1阀室53和第1阀孔64流入收纳孔57,并且从收纳孔57经由第1排出口55和第2排出口56向外部排出。另外,导入到第2导入口52的流体,经由第2阀室54和第2阀孔65流入收纳孔57,并且从收纳孔57经由第1排出口55和第2排出口56向外部排出。由此,残留在流体压力设备16的第1缸室16a和第2缸室16b的流体向外部排出。
91.如图11(a)和图11(b)所示,作业者一边将工具的前端嵌入到狭缝槽87,一边通过工具使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于是,固定销90从第1孔84被引导至第2孔85,使得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狭缝槽87是用于使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操作部。由此,狭缝槽87作为操作部设置在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是形成在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的狭缝槽87。并且,当在操作构件81旋
转之后从狭缝槽87取下工具的前端,并且接触基于作业者的操作构件81的压入时,通过第3施力弹簧73的施力,手动轴75想要重回到由作业者压入之前的原来的位置。
92.此时,固定销90抵接到第2孔85中的位于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侧的表面,从而保持手动轴75的位置。因此,在使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移动到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之后,即使接触基于作业者的操作构件81的压入,也维持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各自的开阀状态。
9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94.(1)锁定孔83允许在固定销90插入于锁定孔83的状态下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使手动轴75移动到使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之后,允许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限制在操作构件81旋转之后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因此,在使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移动到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之后,能够保持手动轴75的位置。即,作为在使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移动到使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之后,能够保持手动轴75的位置的锁定规格,能够使用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
95.另一方面,非锁定孔82允许在固定销90插入于非锁定孔82的状态下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并且限制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由此,例如,在使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移动到使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之后,限制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因此,即使在使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移动到使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之后,无需保持手动轴75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未意图地保持手动轴75的位置的问题。即,即使使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移动使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也能够作为不保持手动轴75的位置的非锁定规格,使用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根据以上,能够提供能够容易分开使用为锁定规格和非锁定规格的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
96.(2)手动轴75具备俯视时呈长圆形状的主体部76,在主体部76形成有收纳凹部79,第1轴部77和第2轴部78以在主体部76的长轴延伸的方向上并列配置的状态从主体部76突出。由此,例如,当与主体部76为俯视时呈正圆形状的情况相比时,能够使手动轴75的体格变得紧凑。
97.(3)在第1阀体58落座在第1阀座66而第1阀体58成为闭阀状态,第2阀体59落座在第2阀座67而第2阀体59成为闭阀状态时,通过第3施力弹簧73的施力,手动轴75向第1轴部77相对于第1阀体58分开的方向、以及第2轴部78相对于第2阀体59分开的方向施力。因此,在第1阀体58为闭阀状态时能够使第1轴部77相对于第1阀体58分开,并且在第2阀体59为闭阀状态时能够使第2轴部78相对于第2阀体59分开。其结果,能够可靠地使第1阀体58成为闭阀状态,并且能够可靠地使第2阀体59成为闭阀状态,能够提高可靠性。
98.(4)阀座形成体60具有两个卡止片70,两个卡止片70与第1排出口55和第2排出口56分别卡止。由此,由于能够将第1排出口55和第2排出口56利用为阀座形成体60的各卡止片70被卡止的孔,因此无需在壳体50单独形成各卡止片70被卡止的孔,能够简化壳体50的结构。
99.(5)在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设置有用于使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
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狭缝槽87,在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的中央部形成有圆锥状的凹部89。并且,例如,以在锁定孔83插入固定销90且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临近的方式,将操作构件81收纳在收纳凹部79。由此,能够使作业者知道成为在使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移动到使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之后,能够保持手动轴75的位置的锁定规格。并且,作业者在使手动轴75移动到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之后,利用狭缝槽87,使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在使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移动到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之后,能够保持手动轴75的位置。
100.另一方面,例如,以在非锁定孔82插入固定销90且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临近的方式,将操作构件81收纳在收纳凹部79。由此,能够使作业者知道成为即使使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移动到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也不保持手动轴75的位置的非锁定规格。并且,作业者对于形成在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的中央部的圆锥状的凹部89,例如插入前端尖的形状的工具,并通过工具压入操作构件81,从而能够使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移动到第1阀体58和第2阀体59分别成为开阀状态的位置为止。
101.如上所述,仅通过选择以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临近的方式将操作构件81收纳在收纳凹部79,还是以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临近的方式将操作构件81收纳在收纳凹部79,能够容易分开使用为锁定规格和非锁定规格。
102.(6)在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形成有狭缝槽87。由此,例如,能够一边将横螺丝刀等工具的前端嵌入到狭缝槽87,一边通过工具使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操作构件81的旋转。
103.(7)壳体50具有操作用开口部50a,该操作用开口部50a从收纳孔57的开口缘部向手动轴75相对于壳体50的移动方向延伸并且与收纳孔57的内部连通。由此,由于能够从操作用开口部50a操作手动轴75,因此能够提高手动轴75的操作性。
104.(8)保持分别输出到流体压力设备16的第1缸室16a和第2缸室16b的流体,以使流体压力设备16的活塞17停止在中间位置的先导式单向阀12,适合作为使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一体化的对象。
105.(9)由于在操作构件81与第3施力弹簧73之间介设有手动轴75的一部分,因此即使使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第3施力弹簧73的弹簧力也不会影响到操作构件81的旋转。因此,能够使操作构件81的在收纳凹部79内的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的旋转顺利地进行。
106.另外,能够如下所述变更实施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彼此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和以下的变更例来实施。
107.·
在实施方式中,例如,手动轴75的主体部76也可以是俯视时呈正圆形状。或者,不特别限定第1轴部77和第2轴部78突出的手动轴75的主体部76的形状。
108.·
在实施方式中,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也可以是不具备第3施力弹簧73的结构。
109.·
在实施方式中,阀座形成体60的两个卡止片70也可以不与第1排出口55和第2排出口56分别卡止,也可以在壳体50另外形成供各卡止片70卡止的孔。
110.·
在实施方式中,虽然阀座形成体60通过两个卡止片70与第1排出口55和第2排出口56分别卡止而装配到壳体5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阀座形成体60也可以通过螺钉而
装配到壳体50。
111.·
在实施方式中,用于使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操作部,不限定于狭缝槽87,例如,可以是从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突出的柱状突起。并且,作业者也可以例如利用工具等而通过工具来把持突起,从而使操作构件81在收纳凹部79内以操作构件8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112.·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形成狭缝槽87。另外,也可以不在操作构件81的第2端面81b形成凹部89。
113.·
在实施方式中,非锁定孔82也可以不与锁定孔83的一部分连通,例如,非锁定孔82与锁定孔83也可以是分别独立的孔。
114.·
在实施方式中,壳体50也可以具有操作用开口部50a。
115.·
在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设置在壳体50并且经由插通孔80向收纳凹部79的内侧突出的插入构件,使用了固定销9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或者,插入构件只要是设置在壳体50并且经由插通孔80向收纳凹部79的内侧突出且能够插入到非锁定孔82或锁定孔83的构件即可。
116.·
在实施方式中,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也可以是在壳体50仅形成有一个排出口的结构。或者,不特别限定形成在壳体50的排出口的数量。
117.·
在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在以操作构件81的第1端面81a临近的方式将操作构件81收纳在收纳凹部79的状态下,在非锁定孔82插入固定销90,从而成为非锁定规格。
118.·
在实施方式中,流体压力设备用阀14例如也可以以在维护时将通过先导式单向阀12保持的第1缸室16a和第2缸室16b的流体向外部排出的用途以外的用途使用。
119.附图标记说明
120.12

先导式单向阀
121.14

流体压力设备用阀
122.16

流体压力设备
123.16a

作为缸室的第1缸室
124.16b

作为缸室的第2缸室
125.17

活塞
126.50

壳体
127.50a

操作用开口部
128.51

第1导入口
129.52

第2导入口
130.53

第1阀室
131.54

第2阀室
132.55

作为排出口的第1排出口
133.56

作为排出口的第2排出口
134.57

收纳孔
135.58

第1阀体
136.59

第2阀体
137.60

阀座形成体
138.64

第1阀孔
139.65

第2阀孔
140.66

第1阀座
141.67

第2阀座
142.70

卡止片
143.71

第1施力弹簧
144.72

第2施力弹簧
145.73

第3施力弹簧
146.75

手动轴
147.76

主体部
148.77

第1轴部
149.78

第2轴部
150.79

收纳凹部
151.80

插通孔
152.81

操作构件
153.82

非锁定孔
154.83

锁定孔
155.87

作为操作部的狭缝槽
156.89

凹部
157.90

作为插入构件的固定销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