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以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0:48: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用于固定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以及具备该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2.以往,为了测定被测定物的温度而使用温度检测传感器,该温度检测传感器有时使用固定装置而固定于被测定物。作为这样的固定装置,提出一种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其包括:传感器保持架,其与被测定物结合;和由金属板构成的固定部件,其以防止插入该传感器保持架的温度检测传感器从传感器保持架脱落的方式固定温度检测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175号公报
4.然而,专利文献1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若将温度检测传感器安装于传感器保持架内,则成为弹簧的固定部件发生变形,在温度检测传感器取下时有可能导致固定部件移动。因此,在再次将温度检测传感器安装于传感器保持架内的情况下,传感器保持架的安装口因固定部件而变窄,有可能使温度检测传感器收容于传感器保持架内时的组装性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便将温度检测传感器安装于传感器保持架内,也能够抑制成为弹簧的固定部件的变形,并抑制温度检测传感器取下时固定部件的移动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以及具备该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的压缩机。
6.本发明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将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于被测定物,其中,具备:传感器保持架,其在固定于被测定物的状态下形成在两端形成有开口部的筒状体,并在内部收容温度检测传感器;和板簧,其安装于传感器保持架,对收容于传感器保持架内的温度检测传感器进行保持,板簧具有:按压板,其收容于传感器保持架内,并形成为沿温度检测传感器相对于传感器保持架的插入方向延伸,在温度检测传感器收容于传感器保持架内的情况下,将温度检测传感器按压于被测定物;固定板,其配置为与传感器保持架对置,并形成为沿插入方向延伸,并且与按压板一起夹持传感器保持架;连结板,其设置为在按压板的靠温度检测传感器插入的一侧的端部、与固定板的靠温度检测传感器插入的一侧的端部之间延伸;以及第一折弯部,其形成在按压板与连结板之间,并以使按压板与连结板之间的角度成为锐角的方式折弯,第一折弯部配置为与形成供温度检测传感器插入的一侧的开口部的传感器保持架的边缘部对置。
7.本发明的压缩机具备:圆筒状的密闭容器;压缩机构部,其收容于密闭容器的内部,并压缩制冷剂;电动机部,其收容于密闭容器的内部,并驱动压缩机构部;温度检测传感器,其固定于密闭容器,并配置在与电动机部对置的位置;以及上述结构的温度检测传感器
固定装置。
8.根据本发明,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具有以使按压板与连结板之间的角度成为锐角的方式折弯的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配置为与形成开口部的传感器保持架的边缘部对置。因此,第一折弯部借助传感器保持架的边缘部,抑制相对于构成传感器保持架的边缘部的板面垂直的方向的移动。其结果,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能够抑制伴随连结板的移动的固定板的变形,并且能够抑制连结板向闭塞开口部的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9.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10.图2是表示图1的室外机的一个例子的正面侧立体图。
11.图3是将图2的室外机的一部分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
12.图4是将图2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取下后的俯视图。
13.图5是图2的室外机的侧视图。
14.图6是概念性地表示压缩机的一个例子的垂直剖视图。
15.图7是图6所示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的分解图立体图。
16.图8是图7所示的板簧的俯视图。
17.图9是图7所示的板簧的侧视图。
18.图10是图7所示的板簧的主视图。
19.图11是将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传感器插入前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的概念图。
20.图12是收容有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的概念图。
21.图13是收容有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比较例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的概念图。
22.图14是取下温度检测传感器后的比较例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一边参照附图等、一边对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以及压缩机101进行说明。另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相对的尺寸关系以及形状等与实际不同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相同或者与其相当,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共通。另外,为了容易理解而适当地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例如“上”、“下”、“右”、“左”、“前”以及“后”等),但这些记载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这样记载,并不限定装置或者部件的配置以及方向。
24.实施方式.
25.[制冷循环装置150]
[0026]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1的制冷循环装置150的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首先,对使用制冷循环装置150并安装有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的压缩机101以及具备压缩机101的室外机100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的箭头是表示在制冷剂回路110中制冷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用实线表示的箭头是表示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0027]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冷循环装置150而例示空调装置,但制冷循环装置150例
如用于冰箱或者冰柜、自动售货机、空调装置、制冷装置、热水器等制冷用途或者空调用途。另外,图示的制冷剂回路110是一个例子,对于回路要素的结构等,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能够在实施方式的技术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0028]
制冷循环装置150具有将压缩机101、流路切换装置102、室内热交换器103、减压装置104以及室外热交换器105经由制冷剂配管而连接成环状的制冷剂回路110。制冷循环装置150具有室外机100以及室内机200。
[0029]
在室外机100收容有压缩机101、流路切换装置102、室外热交换器105、减压装置104以及室外送风机108。在室内机200收容有室内热交换器103以及室内送风机109。室外机100与室内机200经由作为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的两根延长配管111以及延长配管112而连接。
[0030]
压缩机101是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并排出的流体机械。流路切换装置102例如为四通阀,是通过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的控制而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装置。
[0031]
室内热交换器103是进行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送风机109供给的室内空气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103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室内送风机109向室内热交换器103供给空气。
[0032]
减压装置104例如为膨胀阀,是使制冷剂减压的装置。作为减压装置104,能够使用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来调节开度的电子膨胀阀。
[0033]
室外热交换器105是进行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送风机108供给的空气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105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外送风机108向室外热交换器105供给室外空气。
[0034]
[制冷循环装置150的动作]
[0035]
接下来,使用图1对制冷循环装置15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制冷循环装置150制热运转时,从压缩机101排出的高压高温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102而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03,与由室内送风机109供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成为高压的液体状态,从室内热交换器103流出,借助减压装置104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05,通过与由室外送风机108供给的空气的热交换而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成为低压的气体状态,被压缩机101吸入。
[0036]
在制冷循环装置150的制冷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110流动的制冷剂向与制热运转时相反的方向流动。即,在制冷循环装置150的制冷运转时,从压缩机101排出的高压高温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102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05,并与由室外送风机108供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成为高压的液体状态,从室外热交换器105流出,借助减压装置104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03,通过与由室内送风机109供给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而蒸发。蒸发的制冷剂成为低压的气体状态,被压缩机101吸入。
[0037]
[室外机100的结构]
[0038]
图2是表示图1的室外机100的一个例子的正面侧立体图。图3是将图2的室外机100的一部分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将图2的室外机100的顶面面板3取下后的俯视图。另外,在图4中为了明确壳体50的内部构造而省略马达支承部件14的一部分。
[0039]
使用图2~图4对空调机的室外机100进行说明。包括图2在内以下的附图所示的x轴表示室外机100的左右方向,y轴表示室外机100的前后方向,z轴表示室外机100的上下方向。另外,图2~图4所示的箭头va表示从正面观察室外机100的方向,箭头vb表示从侧面观察室外机100的方向。更详细而言,在图2~图4中,从正面观察室外机100时将x1侧作为左侧,将x2侧作为右侧,在y轴上将y1侧作为前侧,将y2侧作为后侧,在z轴上将z1侧作为上侧,将z2侧作为下侧来说明室外机100。另外,原则上说明书中各结构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例如,上下关系等)设置为能够使用室外机100的状态时的位置关系。
[0040]
(室外机100的外轮廓)
[0041]
如图2所示,室外机100具有大致以长方体状构成的壳体50。室外机100的壳体50是板金制的,构成室外机100的外轮廓。室外机100的壳体50具有外轮廓面板1、侧面面板2、顶面面板3以及底板4。
[0042]
外轮廓面板1是板金面板。外轮廓面板1具有正面部11、侧面部12、以及背面部13一体形成的形状。正面部11构成壳体50的前面侧的侧壁部,侧面部12构成壳体50的侧面侧的侧壁部,背面部13构成壳体50的背面侧的侧壁部的一部分。另外,外轮廓面板1由正面部11和侧面部12一体形成,但外轮廓面板1不限定于该结构,外轮廓面板1可以将正面部11和侧面部12分体设置,而由多个板金面板构成。
[0043]
正面部11构成空气吹出的一侧的壳体50的侧壁。在正面部11形成有圆形状的吹出口8。由室外送风机108从背面侧的开口部7或者侧面侧的开口部(省略图示)吸入到壳体50内的空气,从吹出口8向壳体50外吹出。另外,在外轮廓面板1的正面部11安装有覆盖吹出口8来保护室外送风机108的螺旋桨式风扇108a的矩形形状的风扇护罩6。另外,构成正面部11的部件也可以由分别覆盖后述的送风机室51和机械室52的两个部件构成。
[0044]
侧面部12构成沿壳体50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侧壁。配置于壳体50内部的室外热交换器105,在俯视观察时配置为l字形状等,在沿室外送风机108的径向配置的情况下,在侧面部12形成有用于将室外空气获取至壳体50内部的开口部。另外,构成侧面部12的部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0045]
背面部13构成壳体50的背面侧的一部分。外轮廓面板1具有正面部11、侧面部12以及背面部13一体形成的形状。另外,外轮廓面板1由侧面部12和背面部13折弯而一体地形成,但外轮廓面板1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将侧面部12和背面部13分体设置,而由多个板金面板构成。另外,构成背面部13的部件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0046]
开口部7由背面部13、顶面面板3、侧面面板2以及底板4各自的边缘部形成。开口部7是形成于壳体50的空气的吸入口,通过室外送风机108的工作,空气经由开口部7而从壳体50的外部流入内部。
[0047]
侧面面板2具有:面对侧面部12的纵长的第二侧面部2a、和面对正面部11的一部分的第二背面部2b。第二侧面部2a构成壳体50的侧面侧的侧壁部,第二背面部2b构成壳体50的背面侧的侧壁部的一部分。第二背面部2b与背面部13一起构成壳体50的背面侧的侧壁部。另外,壳体50由第二背面部2b和背面部13以分体构成,但也可以是第二背面部2b和背面部13一体形成而构成壳体50的背面侧的侧壁部。
[0048]
侧面面板2由第二侧面部2a和第二背面部2b一体形成,但侧面面板2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是使第二侧面部2a与第二背面部2b成为分体设置,而由两个板金面板构成。另
外,第二侧面部2a和第二背面部2b可以分别由多个部件构成。例如,第二侧面部2a可以形成为在壳体50的前后方向上分割的部件,前方的部件可以与正面部11一体地形成。
[0049]
顶面面板3是构成壳体50的顶板且覆盖设置于壳体50内的室外送风机108、室外热交换器105、制冷剂配管16以及压缩机101等构造物的板金面板。顶面面板3安装于外轮廓面板1以及侧面面板2的上缘部。
[0050]
底板4在壳体50处与顶面面板3对置,构成壳体50的底壁。在壳体50的内部在底板4至少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105、室外送风机108以及压缩机101。在底板4安装有外轮廓面板1以及侧面面板2,在底板4的下表面部设置有多个腿部9。腿部9成为用于将室外机100固定于设置场所的基座。
[0051]
(室外机100的内部结构)
[0052]
接下来,使用图2~图4对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室外机100在壳体50的内部具有分隔板17、室外热交换器105、室外送风机108、马达支承部件14以及压缩机101。
[0053]
分隔板17是设置于壳体50的内部,将室外机100的壳体50内的空间分隔为送风机室51和机械室52的分隔壁。分隔板17是板状的部件,例如将板金等折弯而形成。分隔板17在壳体50内配置在底板4上,并设置为从底板4向上方(z轴方向)延伸,并且设置为沿底板4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延伸。
[0054]
送风机室51是由外轮廓面板1、顶面面板3、底板4以及分隔板17包围的空间。送风机室51构成为:能够经由开口部7等吸入口从室外机100的外部获取室外空气,并经由吹出口8将室外机100的内部的空气向室外机100的外部排出。机械室52是由外轮廓面板1的正面部11、侧面面板2、顶面面板3、底板4以及分隔板17包围的空间。
[0055]
在壳体50内的送风机室51收纳有室外热交换器105和配置为与室外热交换器105对置的室外送风机108,在壳体50内的机械室52收纳有压缩机101、制冷剂配管16以及电器盒18。该制冷剂配管16与压缩机101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110的一部分。
[0056]
室外热交换器105例如能够作为翅片管型热交换器而构成。在从相对于底板4垂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105形成为l字形状。室外热交换器105配置在壳体50与室外送风机108之间。另外,对室外热交换器105形成为l字状的情况进行例示,但在从相对于底板4垂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105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可以形成为i字状,也可以形成为u字状。
[0057]
室外送风机108生成用于有效地进行室外热交换器105的热交换的空气循环。室外送风机108使室外热交换器105与螺旋桨式风扇108a之间成为负压,从壳体50的背面侧或者侧面侧向壳体50的内部导入外部空气,并将导入室外机100内部的外部空气从室外机100的前面侧朝向壳体50外排出。
[0058]
室外机100是具备两个室外送风机108,并在其背后以包围室外送风机108的方式具备有室外热交换器105的双风扇型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另外,室外机100具备两个室外送风机108,但室外机100的构造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可以具备一个室外送风机108,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
[0059]
马达支承部件14是在壳体50的内部设置为在底板4与顶面面板3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的部件。室外送风机108被固定并支承于马达支承部件14。马达支承部件14通过
螺纹紧固等固定于底板4。
[0060]
电器盒18收纳用于控制室外机100的动作的控制部件等电器部件。电器盒18配置于压缩机101的上方。
[0061]
压缩机101是吸入低温低压的状态的制冷剂,并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的制冷剂并排出的设备。压缩机101例如为旋转式、涡旋式或者叶片式等的压缩机。压缩机101也可以是具备能够控制容量的逆变器的压缩机。
[0062]
图5是图2的室外机100的侧视图。图6是概念性地表示压缩机101的一个例子的垂直剖视图。使用图5和图6对压缩机101以及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进行说明。
[0063]
在图6中,压缩机101作为涡旋式压缩机而示出,但涡旋式压缩机是压缩机101的一个例子,压缩机101不限定于涡旋式压缩机。压缩机101具有:密闭容器120,其构成压缩机101的外轮廓并形成为圆筒状;和电动机部122以及压缩机构部124,它们收容于密闭容器120的内部。另外,压缩机101具有:温度检测传感器60,其固定于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和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其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固定于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
[0064]
电动机部122在密闭容器120的内部产生使旋转轴126旋转的旋转运动。电动机部122经由旋转轴126而驱动压缩机构部124。压缩机构部124收容于密闭容器120,对流入密闭容器120内的制冷剂进行压缩。收容电动机部122以及压缩机构部124的密闭容器120具有形成为筒状的周壁的外周壁120a。
[0065]
(温度检测传感器60)
[0066]
在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固定有温度检测传感器60。温度检测传感器60是通过测定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的温度来检测压缩机101的电动机部122的温度的测定装置。即,压缩机101是温度检测传感器60的被测定物。另外,压缩机101是被测定物的一个例子,温度检测传感器60的被测定物不限定于压缩机101。例如,被测定物也可以是制冷剂配管16。
[0067]
温度检测传感器60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另外,温度检测传感器60的形状只要是能够收容于后述的传感器保持架40内的形状,则不限定于长方体形状。
[0068]
温度检测传感器60安装于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的外周面中内置于密闭容器120的电动机部122所在的位置。即,温度检测传感器60配置于隔着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而与电动机部122对置的位置。温度检测传感器60借助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而固定于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
[0069]
[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
[0070]
图7是图6所示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的分解图立体图。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用于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固定于压缩机101等被测定物的外周壁120a。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具有传感器保持架40和板簧20。
[0071]
(传感器保持架40)
[0072]
传感器保持架40在固定于作为被测定物的压缩机101的密闭容器120的状态下形成在两端形成有开口部45的筒状体,并在内部收容温度检测传感器60。传感器保持架40由板金形成。另外,传感器保持架40不限定于由板金形成。构成传感器保持架40的材料没有被限定,传感器保持架40例如可以由树脂形成。
[0073]
如图7所示,传感器保持架40具有两个安装部41和形成于两个安装部41之间的收容部42。安装部41与收容部42一体形成。安装部41以及收容部42例如相互折弯而形成。另外,安装部41和收容部42不限定于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安装部41与收容部42以分体形成并相互接合。
[0074]
安装部41是固定于压缩机101的密闭容器120的部分。安装部41是板状的部件。安装部41是沿图6的旋转轴126的轴向延伸的矩形状的部件,但安装部41的形状不限定于该形状。安装部41与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的固定,例如通过焊接等来进行。另外,安装部41与外周壁120a的固定通过公知的固定单元来进行即可,不限定于基于焊接的固定。
[0075]
收容部42是在内部收容温度检测传感器60的部分。收容部42在固定于压缩机101的密闭容器120的状态下,沿图6的旋转轴126的轴向延伸。收容部42在相对于收容部4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形成为u字形状。然后,收容部42在固定于压缩机101的密闭容器120的状态下,与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一起,形成在收容部42的两端形成有开口部45的筒状体。开口部45由收容部42的端缘部44形成。
[0076]
收容部42具有卡止部42a和两个侧壁部42b。卡止部42a以及两个侧壁部42b是收容部42的侧壁。收容部42在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固定于压缩机101的密闭容器120的状态下,借助卡止部42a的内壁面、两个侧壁部42b的内壁面以及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的外壁面而在收容部42的内部形成空间。
[0077]
卡止部42a在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固定于压缩机101的密闭容器120的状态下,与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之间隔开间隔而与外周壁120a对置。卡止部42a是板状的部件。卡止部42a是沿图6的旋转轴126的轴向延伸的矩形状的部件。两个侧壁部42b分别设置为在安装部41的侧缘部41a与卡止部42a的侧缘部42c之间延伸。两个侧壁部42b分别是板状的部件。侧壁部42b是沿图6的旋转轴126的轴向延伸的矩形状的部件。
[0078]
卡止部42a的端缘部42a2和侧壁部42b的端缘部42b1形成收容部42的端缘部44。因此,卡止部42a的端缘部42a2和侧壁部42b的端缘部42b1形成开口部45。另外,卡止部42a的端缘部42a2是图6的旋转轴126的轴向上的卡止部42a的端部。另外,侧壁部42b的端缘部42b1是旋转轴126的轴向上的侧壁部42b的端部。
[0079]
(板簧20)
[0080]
图8是图7所示的板簧20的俯视图。图9是图7所示的板簧20的侧视图。图10是图7所示的板簧20的主视图。使用图8~图10对板簧20进行说明。板簧20安装于传感器保持架40,对收容于传感器保持架40内的温度检测传感器60进行保持。板簧20是形成为板形状的金属制的薄板簧。另外,板簧20的材料不限定于金属。板簧20具有按压板21、固定板22、连结板23、第一折弯部26。板簧20还具有第二折弯部27。
[0081]
按压板21收容于传感器保持架40的收容部42内,并形成为沿温度检测传感器60相对于传感器保持架40的插入方向in(参照后述的图11)延伸。按压板21形成为比收容部42的一方的端缘部44与另一方的端缘部44之间的长度长。按压板21在温度检测传感器60收容于传感器保持架40的收容部42内的情况下,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按压于作为被测定物的压缩机101。
[0082]
按压板21具有:弯曲部21a,其以弧状弯曲;和两个板状部21b,它们形成为从弯曲部21a的两端部延伸,并以在弯曲部21a的凸出方向上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成为弯曲部21a
与板状部21b的边界部分的边界部21c平缓地弯曲。边界部21c以向与弯曲部21a相反方向凸出的方式弯曲。换言之,弯曲部21a是在形成为山状的两个边界部21c之间形成为谷状的部分。
[0083]
按压板21在按压板21的延伸方向上具有作为一方的端部的基端部21d和作为另一方的端部的前端部21e。基端部21d固定于后述的第一折弯部26,并经由第一折弯部26而与后述的连结板23一体形成。前端部21e构成为能够利用板簧20的弹力而接近后述的固定板22的配置侧或者远离固定板22的配置侧的移动自如的自由端。
[0084]
板状部21b具有中央侧板状部21b1和端部侧板状部21b2。中央侧板状部21b1是形成于弯曲部21a与第一折弯部26之间的板状部21b。端部侧板状部21b2是形成于隔着弯曲部21a而与中央侧板状部21b1相反的一侧的板状部21b。中央侧板状部21b1以及端部侧板状部21b2以在弯曲部21a的凸出方向上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
[0085]
成为中央侧板状部21b1的端部的基端部21d经由第一折弯部26而与连结板23一体形成。在成为端部侧板状部21b2的端部的前端部21e设置有分叉部24。分叉部24具有:第一前端部24a,其以沿弯曲部21a的凸出方向延伸的方式折弯;和第二前端部24b,其以沿边界部21c的凸出方向延伸的方式折弯。
[0086]
固定板22配置为与传感器保持架40对置,并形成为在温度检测传感器60相对于传感器保持架40的插入方向in(参照后述的图11)上延伸,与按压板21一起夹持传感器保持架40的卡止部42a。固定板22形成为矩形的板状。固定板22在固定板22的延伸方向上具有作为一方的端部的基端部22b和作为另一方的端部的前端部22a。基端部22b固定于后述的第二折弯部27,并经由第二折弯部27而与连结板23一体形成。另外,固定板22经由连结板23而与按压板21一体形成。前端部22a构成为能够利用板簧20的弹力而接近按压板21或者远离按压板21的移动自如的自由端。
[0087]
连结板23设置为:在按压板21的靠温度检测传感器60插入的一侧的基端部21d、与固定板22的靠温度检测传感器60插入的一侧的基端部22b之间延伸。换言之,连结板23设置为在第一折弯部26与第二折弯部27之间延伸。连结板23形成为矩形的板状。
[0088]
如图9所示,第一折弯部26是形成于按压板21的中央侧板状部21b1与连结板23之间,并以使按压板21的中央侧板状部21b1与连结板23之间的角度d1成为锐角的方式折弯的部分。即,按压板21与连结板23之间的角度d1由第一折弯部26形成。
[0089]
第一折弯部26具有形成板簧20的贯通孔的缺口部28。如图8以及图10所示,缺口部28在第一折弯部26的延伸方向亦即板簧20的宽度方向wd上形成于板簧20的中央部26a。另外,宽度方向wd是相对于俯视板簧20的情况下的按压板21的延伸方向ld垂直的方向。缺口部28优选为在宽度方向wd上形成于板簧20的中央部26a,但也可以相对于板簧20的中央部26a而偏向一侧形成。如图10所示,缺口部28由板簧20的边缘部形成为矩形状,但缺口部28的形状不限定于矩形。
[0090]
在第一折弯部26形成有一个缺口部28,但缺口部28的形成数不限定于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形成有多个缺口部28的情况下,优选为缺口部28形成于中央部26a,并且在中央部26a的两侧形成相同的数量。另外,也可以是在形成有多个缺口部28的情况下,在中央部26a不形成缺口部28,而在中央部26a的两侧以相同的数量形成有缺口部28。
[0091]
第二折弯部27是形成于连结板23与固定板22之间并折弯的部分。第二折弯部27所
形成的连结板23与固定板22之间的角度为钝角,但第二折弯部27所形成的角度不限定于钝角。例如,第二折弯部27所形成的连结板23与固定板22之间的角度也可以是直角。
[0092]
图11是将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传感器60插入前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的概念图。图12是收容有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传感器60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的概念图。另外,图11以及图12为了明确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的内部构造而透过示出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另外,在图11以及图12中用空心箭头表示的插入方向in是表示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相对于传感器保持架40插入的方向。
[0093]
首先,传感器保持架40的安装部41固定于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传感器保持架40安装于压缩机101。
[0094]
接下来,使用图11对板簧20向传感器保持架40的安装进行说明。板簧20安装于传感器保持架40的卡止部42a。用户以在按压板21与固定板22之间插入卡止部42a的方式将板簧20安装于卡止部42a。另外,板簧20相对于传感器保持架40的安装方向是与相对于传感器保持架40插入温度检测传感器60的方向亦即插入方向in相同的方向。
[0095]
如图11所示,若将板簧20安装于传感器保持架40,则第一折弯部26配置为与形成供温度检测传感器60插入的一侧的开口部45的传感器保持架40的端缘部44对置。以使按压板21的中央侧板状部21b1与连结板23之间的角度d1成为锐角的方式将第一折弯部26折弯,因此,第一折弯部26卡挂于传感器保持架40的端缘部44。在插入方向in是从压缩机101的上部朝向下部的方向的情况下,第一折弯部26卡挂于传感器保持架40的端缘部44,从而传感器保持架40的端缘部44保持板簧20。
[0096]
在传感器保持架40安装有板簧20的状态下,按压板21配置于由收容部42和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形成的空间内。另外,在传感器保持架40安装有板簧20的状态下,按压板21与收容部42的内壁面42a3对置。在传感器保持架40安装有板簧20的状态下,中央侧板状部21b1以及端部侧板状部21b2以随着从端缘部44朝向传感器保持架40的中央侧而远离传感器保持架40的卡止部42a的方式倾斜。
[0097]
此外,在传感器保持架40安装有板簧20的状态下,设置于中央侧板状部21b1和端部侧板状部21b2之间的弯曲部21a与传感器保持架40的卡止部42a抵接。弯曲部21a在温度检测传感器60的插入方向in上,在传感器保持架40的中央附近与传感器保持架40的卡止部42a抵接。另外,弯曲部21a与卡止部42a的抵接位置不限定于温度检测传感器60的插入方向in上传感器保持架40的中央附近。
[0098]
如图11所示,在传感器保持架40安装有板簧20的状态下,固定板22相对于传感器保持架40的卡止部42a而配置于与按压板21的配置侧相反的一侧。在传感器保持架40安装有板簧20的状态下,固定板22与收容部42的外壁面42a1对置。固定板22的前端部22a与传感器保持架40的卡止部42a抵接。若在传感器保持架40安装有板簧20,则固定板22的前端部22a与按压板21的弯曲部21a一起夹持传感器保持架40的卡止部42a。
[0099]
在侧视观察时,连结板23、第二折弯部27以及固定板22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而且,在传感器保持架40安装有板簧20的状态下,连结板23、第二折弯部27以及固定板22相对于卡止部42a形成为以第二折弯部27为顶点的山形状。即,在传感器保持架40安装有板簧20的状态下,在连结板23、第二折弯部27以及固定板22中,第二折弯部27配置于最远离卡止部42a的位置。另外,在传感器保持架40安装有板簧20的状态下,连结板23以及固定板22相对
于卡止部42a倾斜地配置。
[0100]
如图12所示,若在传感器保持架40的收容部42内收容有温度检测传感器60,则按压板21的边界部21c与温度检测传感器60抵接。在此,将传感器保持架40固定于作为被测定物的压缩机101的状态下相对于与作为被测定物的压缩机101对置的传感器保持架40的外壁面42a1垂直的方向定义为方向fd。另外,外壁面42a1是卡止部42a的外壁面。在方向fd上,在按压板21的一方的板面侧,弯曲部21a与卡止部42a抵接,在按压板21的另一方的板面侧,边界部21c与温度检测传感器60抵接。然后,借助以按压板21的弹力为中心的板簧20的弹力,按压板21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按压于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
[0101]
按压板21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按压于密闭容器120的外周壁120a,由此,温度检测传感器60固定于作为被测定物的压缩机101。
[0102]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分叉部24在板簧20安装于传感器保持架40的状态下,从传感器保持架40的内部空间向传感器保持架40的外部空间突出配置。在板簧20向与插入方向in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第一前端部24a与卡止部42a抵接,由此,防止板簧20从传感器保持架40脱落。另外,在与图6的旋转轴126的轴向平行地观察的俯视图中,第二前端部24b配置于开口部45内。第二前端部24b覆盖一方的开口部45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由用户过度地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相对于传感器保持架40压入。另外,第二前端部24b覆盖一方的开口部45的一部分,从而能够防止在插入方向in上温度检测传感器60从传感器保持架40脱落。
[0103]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将在方向fd上传感器保持架40的卡止部42a的外壁面42a1与第二折弯部27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h1。另外,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将在方向fd上传感器保持架40的卡止部42a的内壁面42a3与卡止部42a的外壁面42a1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h2。第二距离h2是构成卡止部42a的壁的厚度。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形成为第一距离h1比第二距离h2大(第一距离h1>第二距离h2)。
[0104]
[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的作用效果]
[0105]
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具有第一折弯部26,该第一折弯部26以使按压板21与连结板23之间的角度d1成为锐角的方式折弯,第一折弯部26配置为与形成开口部45的传感器保持架40的端缘部44对置。因此,第一折弯部26通过传感器保持架40的端缘部44来抑制相对于构成传感器保持架40的端缘部44的卡止部42a的板面垂直的方向fd的移动,板簧20稳定地固定于传感器保持架40。
[0106]
其结果,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能够抑制伴随连结板23的移动的固定板22的变形,并且能够抑制连结板23向闭塞开口部45的方向移动。因此,与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不具有使角度d1形成为锐角的第一折弯部26的情况相比较,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再次安装于传感器保持架40内的情况下的组装性改善。
[0107]
图13是收容有温度检测传感器60的比较例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l的概念图。图14是取下温度检测传感器60后的比较例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l的概念图。假设与实施方式不同,在由第一折弯部26形成的角度d11为90度以上的情况下,在从传感器保持架40取下温度检测传感器60时,板簧20的连结板23容易向压缩机101的密闭容器120侧移动。这样,导致传感器保持架40的温度检测传感器60的插入侧的开口部45被连结板23闭塞,从而导致难以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再次插入传感器保持架40。
[0108]
更详细而言,如图13所示,在板簧20l的第一折弯部26的角度d11不是锐角的情况下,若在传感器保持架40插入有温度检测传感器60,则边界部21c被传感器保持架40的内面侧按压。板簧20l由于边界部21c被传感器保持架40的内面侧按压,从而图9所示的保持架开口部ga成为进一步打开的状态,如图13所示容易变形。
[0109]
之后,若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从传感器保持架40抽出,则如图14所示,导致板簧20l向压缩机101的配置侧偏移。其结果,导致板簧20l由弹簧覆盖传感器保持架40的开口部45,从而难以进行温度检测传感器60向传感器保持架40的安装。
[0110]
相对于此,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由第一折弯部26形成的角度d1成为锐角。因此,即便假设板簧20的边界部21c产生了变形的情况下,第一折弯部26也卡挂于传感器保持架40的端部,其结果,板簧20不向压缩机101的配置侧偏移。即,即便在温度检测传感器60从传感器保持架40被取下的情况下,也保持连结板23固定于最初的位置的状态,板簧20不会闭塞传感器保持架40的温度检测传感器60的插入侧的开口部45。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容易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再次插入传感器保持架40内,发挥提高作业性的效果。
[0111]
另外,传感器保持架40由按压板21和固定板22夹持。因此,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抑制按压板21的前端部21e与固定板22的前端部22a的移动。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能够与基于形成角度d1的第一折弯部26的上述的效果相结合,进一步抑制伴随连结板23的移动的固定板22的变形,并且能够抑制连结板23向闭塞开口部45的方向移动。
[0112]
另外,按压板21具有:弯曲部21a,其以弧状弯曲;和两个板状部21b,它们形成为从弯曲部21a的两端部延伸,并以在弯曲部21a的凸出方向上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因此,用户容易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插入传感器保持架40内,从而提高压缩机101的组装性。另外,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具备该结构,从而按压板21能够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按压于作为被测定物的压缩机101,能够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固定于压缩机101。
[0113]
另外,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形成为传感器保持架40的外壁面42a1与第二折弯部27之间的第一距离h1,大于传感器保持架40的内壁面42a3与外壁面42a1之间的第二距离h2。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具有该结构,由此由第一折弯部26形成的角度d1不会过小,因此,相对于板簧20的折弯的强度提高,能够防止破损。
[0114]
另外,第一折弯部26具有形成贯通孔的缺口部28。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具有该结构,从而调节缺口部28的缺口宽度,由此,能够调节板簧20的强度。因此,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能够减少板簧20的种类,能够提高板簧20的通用性。另外,缺口部28的缺口宽度越大,则板簧20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按压于压缩机101的力越小。
[0115]
另外,缺口部28在第一折弯部26的延伸方向亦即板簧20的宽度方向wd上形成于板簧20的中央部26a。缺口部28形成于中央部26a,由此,容易调节板簧20的强度。另外,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由于隔着缺口部28设置于两侧的第一折弯部26的板宽相等,因此与隔着缺口部28设置于两侧的第一折弯部26的板宽不相等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确保第一折弯部26的强度。
[0116]
[压缩机101的作用效果]
[0117]
压缩机101具有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因此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优点。例如,压缩机101在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中,能够抑制伴随连结板23的移动的
固定板22的变形,并且能够抑制连结板23向闭塞开口部45的方向移动。因此,与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0不具有将角度d1形成为锐角的第一折弯部26的情况相比较,压缩机101改善将温度检测传感器60再次安装于传感器保持架40内的情况下的组装性。
[0118]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是示出一个例子,也能够与其他公知技术组合,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0119]
附图标记说明
[0120]
1...外轮廓面板;2...侧面面板;2a...第二侧面部;2b...第二背面部;3...顶面面板;4...底板;6...风扇护罩;7...开口部;8...吹出口;9...腿部;10...温度检测传感器固定装置;11...正面部;12...侧面部;13...背面部;14...马达支承部件;16...制冷剂配管;17...分隔板;18...电器盒;20...板簧;21...按压板;21a...弯曲部;21b...板状部;21b1...中央侧板状部;21b2...端部侧板状部;21c...边界部;21d...基端部;21e...前端部;22...固定板;22a...前端部;22b...基端部;23...连结板;24...分叉部;24a...第一前端部;24b...第二前端部;26...第一折弯部;26a...中央部;27...第二折弯部;28...缺口部;40...传感器保持架;41...安装部;41a...侧缘部;42...收容部;42a...卡止部;42a1...外壁面;42a2...端缘部;42a3...内壁面;42b...侧壁部;42b1...端缘部;42c...侧缘部;44...端缘部;45...开口部;50...壳体;51...送风机室;52...机械室;60...温度检测传感器;100...室外机;101...压缩机;102...流路切换装置;103...室内热交换器;104...减压装置;105...室外热交换器;108...室外送风机;108a...螺旋桨式风扇;109...室内送风机;110...制冷剂回路;111...延长配管;112...延长配管;120...密闭容器;120a...外周壁;122...电动机部;124...压缩机构部;126...旋转轴;150...制冷循环装置;200...室内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