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断落钻头定位装置及找回方法与流程

2022-07-13 17:59: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爆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落钻头定位装置及找回方法。


背景技术:

2.穿孔爆破作为最有效的破岩手段,广泛应用于露天矿山的生产。然而在打孔过程中,由于设备的质量问题、工作中操作不当或是钻进参数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钻头断落在炮孔之中无法及时取出的情况常有发生。现有的处理方法多是工人在断落钻头的炮孔处进行标记,在爆破后根据标记的位置进行寻找,然而在爆破过程中上下层岩层受到爆破冲击的作用会发生相对移动,孔深越大,标记物与断落钻头的位置差也会越大,且标记物在爆破过程中位置也会发生改变,因此这种方法效率较低,实用性不强。如果断落钻头处理不当不能及时找出随矿石进入选矿厂,则会拖延生产进度,甚至破坏选矿设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目前对于断落钻头的定位方法,申请公布号为cn113216941a公开了一种找断潜孔钻头的定位装置机器实施结构、方法,采取的方式是将彩色反光物质倒入炮孔底部以将钻头浸没,这种方式难以避免地会将彩色反光物质倾倒在炮孔内壁上,因此为了保证彩色反光物质能够浸没钻头,通常会添加过量的彩色反光物质。并且炮孔深度越深,彩色反光物质的使用量越大。并且彩色反光物质的添加量也是操作人员根据经验估计得来,依然存在添加量不够,钻头染色效果不佳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断落钻头定位装置及找回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彩色反光物质的使用量很大,浪费很严重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供一种断落钻头定位装置,该断落钻头定位装置包括:主定位装置,主定位装置包括壳体、密封塞、顶杆以及定位显示剂,壳体内形成有互不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壳体还形成有连通下腔体的出料孔,密封塞与出料孔可拆卸密封连接,顶杆布置于壳体外并且与密封塞固定连接,定位显示剂分别置于上腔体和下腔体内。
6.进一步的,定位显示剂由彩色反光粉、夜光粉、增稠粉、沙和水混合而成。
7.进一步的,主定位装置还包括收纳袋,收纳袋内置于上腔体内并且包覆定位显示剂。
8.进一步的,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部和下部,上部具有上腔体,下部与上部合围形成下腔体。
9.进一步的,上部为圆柱体型且远离下部的一端形成连通上腔体的上开口。
10.进一步的,下部为圆锥型结构,其底面形成连通下腔体的下开口,上部与下开口可拆卸连接供以封闭下开口。
11.进一步的,出料孔形成于圆锥型结构的顶部,顶杆与下部同轴布置。
12.进一步的,还包括辅助定位装置,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包装袋以及内置于包装袋的
染色剂。
13.本发明提供一种断落钻头的找回方法,该断落钻头的找回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主定位装置按照顶杆朝下的方式放入断落钻头所在的第一炮孔内,主定位装置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直至顶杆撞击断落钻头以推动密封塞与出料孔分离,下腔体内的定位显示剂流出并附着于断落钻头上;s2、向第一炮孔内倾倒封土以覆盖主定位装置并封口;s3、进行爆破,爆破后根据溢出的定位显示剂找寻断落钻头。
14.进一步的,步骤s1还包括将辅助定位装置放置于第一炮孔周围的第二炮孔内;步骤s2还包括向第二炮孔内倾倒封土以覆盖辅助定位装置并封口。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断落钻头定位装置通过将定位显示剂装在壳体内,避免下落时定位显示剂产生损耗。
16.本断落钻头的找回方法将主定位装置放到钻孔所在的炮孔内,顶杆与钻头碰撞后才会打开出料孔使定位显示剂流出并附着于断落钻头上,在整个下落过程中不会有定位显示剂沾染在炮孔侧壁上造成浪费,减少了定位显示剂的用量,还确保了定位显示剂能够充分流到钻头上,以获得良好的染色效果。
17.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断落钻头定位装置的主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断落钻头定位装置的辅助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主定位装置放置于第一炮孔内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辅助定位装置放置于第二炮孔内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第一炮孔和第二炮孔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5.本断落钻头定位装置包括主定位装置1。
26.请参见图1,主定位装置1包括壳体11、密封塞12、顶杆13以及定位显示剂14。其中壳体11内形成有互不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壳体11还形成有连通下腔体的出料孔,密封塞12与出料孔可拆卸密封连接用以封闭出料孔。顶杆13布置于壳体11外并且与密封塞12固定连接,定位显示剂14分别置于上腔体和下腔体内。
27.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部111和下部112,上部111具有上腔体,下部112与上部111合围形成下腔体。
28.在优选实施例中,上部111为圆柱体型结构,直径尺寸最好略小于炮孔的尺寸,这样主定位装置1在炮孔内下落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姿态基本不变,不出现翻转的情况。上部
111还在远离下部112的一端形成连通上腔体的上开口,上开口用于向上腔体内添加定位显示剂14。
29.下部112为圆锥型结构,其底面朝向上部111并且形成连通下腔体的下开口。类似的,下开口用于向下腔体内添加定位显示剂14,上部111与下开口可拆卸连接供以封闭下开口。出料孔优选开设于圆锥型结构的顶部,并且顶杆13与下部112同轴布置。
30.定位显示剂14沾染在钻头上以便于工作人员发现,因此在优选实施例中,定位显示剂14由彩色反光粉、夜光粉、增稠粉、沙和水混合而成。在白天,彩色反光粉能够反射彩色的光,便于工作人员从矿石堆中发现。在夜晚,夜光粉能够发出荧光,同样便于工作人员发现。增稠粉主要作用是提高物系粘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的稳定的悬浮状态或乳浊状态,或形成凝胶,常用的增稠粉有淀粉及改性淀粉、琼脂、果胶、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及其盐和酯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取。
31.在优选实施例中,主定位装置1还包括收纳袋15,收纳袋15内置于上腔体内并且包覆定位显示剂。即上腔体内的定位显示剂14处于袋装状态,先将定位显示剂14装入收纳袋15中,扎紧收纳袋15的开口,然后将收纳袋15放入到上腔体内,这样在主定位装置1下落的过程中,上腔体内的定位显示剂14不会洒出。
32.请参见图2,在优选实施例中,本断落钻头定位装置还包括辅助定位装置2,辅助定位装置2包括包装袋21以及内置于包装袋21的染色剂22。包装袋21最好为长条形,以适应炮孔的形状。
33.请参见图3至图5,本发明的断落钻头的找回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主定位装置1按照顶杆13朝下的方式放入断落钻头30所在的第一炮孔40内,主定位装置1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直至顶杆13撞击断落钻头30以推动密封塞12与出料孔分离,下腔体内的定位显示剂14流出并附着于断落钻头30上。
34.在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辅助定位装置2放置于第一炮孔40周围的第二炮孔50内。在爆破作业中,炮孔一般是按照相等的间距均匀开设的,图5就是其中一种形式,第一炮孔40周围存在一圈围绕第一炮孔40的第二炮孔50,可以对第一炮孔40的位置起到辅助指示作用。
35.s2、向第一炮孔40内倾倒封土60以覆盖主定位装置1并封口。相应的,也要向第二炮孔50内倾倒封土60以覆盖辅助定位装置2并封口。具体操作是在第二炮孔50内的炸药装填完毕后,向第二炮孔50内添加封土以覆盖住炸药,然后放置辅助定位装置2,再向第二炮孔50内添加封土以覆盖住辅助定位装置。辅助定位装置2靠近第二炮孔50的孔口。
36.s3、进行爆破,爆破后根据溢出的定位显示剂14和染色剂22找寻断落钻头30。
37.由于辅助定位装置2相较于主定位装置1更接近炮孔的孔口,爆破之后,辅助定位装置2内的染色剂22喷洒到岩体表面的矿石上,为工作人员指明断落钻头30的大致方向,以指导挖掘方向。主定位装置1内下腔体的定位显示剂14浸染断落钻头30,上腔体的定位显示剂14在爆破的冲击力的作用下喷洒到断落钻头30附近的矿石上。在挖掘时,发现矿石上附着有定位显示剂14,则说明断落钻头30的位置很接近,可以仔细寻找。
38.本发明提供的断落钻头定位装置通过将定位显示剂装在壳体内,避免下落时定位显示剂产生损耗。本断落钻头的找回方法将主定位装置放到钻孔所在的炮孔内,顶杆与钻头碰撞后才会打开出料孔使定位显示剂流出并附着于断落钻头上,在整个下落过程中不会
有定位显示剂沾染在炮孔侧壁上造成浪费,减少了定位显示剂的用量,还确保了定位显示剂能够充分流到钻头上,以获得良好的染色效果。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