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止水组件及管节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08:40: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止水组件及管节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市政工程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小直径排水管道已不能满足城市排水需求。为了避免城市因排水问题产生城市内涝,大直径预制混凝土管道应用而生。
3.市政道路排水管工程中一般由大直径(d为1200~3200mm)预制混凝土管连接而成,混凝土管管材一般有企口式、承插式、平口式混凝土管。
4.大直径预制混凝土管一般体型较大且沉重,管节安装时,管节接口的处理十分重要。现有且常用的管节处理有柔性连接或刚性连接两种方式。柔性连接采用橡胶密封圈达到止水效果,刚性连接采用混凝土或砂浆外包的方法达到止水效果。
5.在管道拼接过程中,橡胶密封圈容易位移而无法有效达到止水效果,漏出的水流会侵蚀道路路基,长期以往易造成地基空洞,路面塌陷,从而引起交通事故。而采用混凝土或砂浆外包费工费时且造价高,当地质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易拉裂。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止水组件及管节密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拼接部位的密封圈容易移位而导致止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止水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弹性止水段、第二弹性止水段和第三弹性止水段;其中,
8.所述第一弹性止水段与待密封的承口管的内壁形状相匹配,且用于与所述承口管的内壁相紧贴;所述第三弹性止水段的形状与待密封的插口管的外壁形状相匹配,且用于与所述插口管的外壁相紧贴;所述第二弹性止水段与所述承口管和所述插口管的接口部位的形状相匹配,且用于与所述接口部位相紧贴;
9.所述第二弹性止水段上设置有第一止水环,所述第一止水环用于套接在所述接口部位的第一壁面处。
10.进一步地,上述止水组件中,所述第二弹性止水段还设置有第二止水环;其中,
11.所述第二止水环位于所述接口部位的第二壁面处。
12.进一步地,上述止水组件中,所述第二止水环和所述第一止水环均为橡胶止水环。
13.进一步地,上述止水组件中,所述第一弹性止水段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自粘防水层,所述第一自粘防水层用于粘贴于所述承口管的内壁。
14.进一步地,上述止水组件中,所述第一自粘防水层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一保护膜。
15.进一步地,上述止水组件中,所述第三弹性止水段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自粘防水层,所述第二自粘防水层用于粘贴于所述插口管的外壁。
16.进一步地,上述止水组件中,所述第二自粘防水层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二保护膜。
17.本实用新型中的止水组件,通过将一体成型的第一弹性止水段、第二弹性止水段和第三弹性止水段分别紧贴在承口管与插口管的接口部位,能有效避免安装过程中发生碰撞而导致管口损坏的问题,并在第二弹性止水段上设置有第一止水环,进一步有效了防止了管节接口处的渗水和漏水现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利用。
1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管节密封结构,包括:承口管、插口管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止水组件;其中,所述止水组件的第一弹性止水段与所述承口管的内壁相紧贴,所述止水组件的第二弹性止水段与所述承口管和所述插口管的接口部位相紧贴,所述止水组件的第一止水环套接在所述接口部位的第一壁面处。
19.进一步地,上述管节密封结构中,所述承口管和所述插口管的对接部位的外壁上包设有混凝土砂浆层。
20.进一步地,上述管节密封结构中,所述第一弹性止水段、所述第二弹性止水段和所述第三弹性止水段呈s型依次设置在所述承口管的内壁、所述承口管和所述插口管的接口部位与所述插口管的外壁。
21.本实用新型中的管节密封结构,通过设置两个止水环,形成三道止水屏障,使得企口式大直径混凝土管管节接口密封更加严密,有效避免了后期管道接口处的渗漏问题;“s”型止水组件的设置,避免了因地质情况导致混凝土管发生错位使混凝土管之间缝隙增大,出现漏水的现象;安装简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能有效提高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22.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止水组件的正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管节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的a-a截面图;
26.图4为图2中的b-b截面图;
27.图5为图2中的c-c截面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管节对接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0.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水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弹性止水段1、第二弹性止水段2和第三弹性止水段3;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止水段1与待密封的承口管4的内壁
形状相匹配,且用于与所述承口管4的内壁相紧贴;所述第三弹性止水段3的形状与待密封的插口管的外壁a形状相匹配,且用于与所述插口管5的外壁相紧贴;所述第二弹性止水段2与所述承口管4和所述插口管5的接口部位的形状相匹配,且用于与所述接口部位相紧贴;所述第二弹性止水段2上设置有第一止水环6,所述第一止水环6用于套接在所述接口部位的第一壁面处。
31.具体而言,第一弹性止水段1、第二弹性止水段2和第三弹性止水段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带状、筒状结构,实际中,第一弹性止水段1、第二弹性止水段2和第三弹性止水段3可以有效避免管道之间在安装过程中相互碰撞而损坏管道口的问题。第一止水环6可以为橡胶止水环,其口径可以根据接口部位的第一壁面的口径相适配。第一壁面指的是指承口管4与插口管5的接口部位的侧壁相交处。第一止水环6在接口部位形成第一道止水屏障。
32.第一弹性止水段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自粘防水层8,第一自粘防水层8用于粘贴于所述承口管4的内壁。
33.更具体的,第一自粘防水层8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一保护膜(图中未示出)。使用时,撕掉该第一保护膜,即可将第一弹性止水段1紧贴在承口管4的内壁上。
34.所述第三弹性止水段3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自粘防水层9,所述第二自粘防水层9用于粘贴于所述插口管5的外壁。
35.更具体的,所述第二自粘防水层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二保护膜(图中未示出)。使用时,撕掉该第二保护膜,即可将第三弹性止水段3紧贴在插口管5的外壁上。
36.上述显然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止水组件,通过将一体成型的第一弹性止水段、第二弹性止水段和第三弹性止水段分别紧贴在承口管与插口管的接口部位,能有效避免安装过程中发生碰撞而导致管口损坏的问题,并在第二弹性止水段上设置有第一止水环,进一步有效了防止了管节接口处的渗水和漏水现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利用。
37.继续参阅图1至图5,所述第二弹性止水段2还设置有第二止水环7;其中,所述第二止水环7位于所述接口部位的第二壁面处。
38.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止水环6和所述第二止水环7均设置在所述止水组件本体上,且二者间隔设置。第一止水环6与第二止水环7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承口管4与插口管5接头处的尺寸来确定。
39.该第二壁面是指承口管4的承口壁与插口管5的插口壁的相交处。第二止水环7与第一止水环6的结构相同,即第二止水环7可以为橡胶止水环,其口径可以根据接口部位的第二壁面的口径相适配。第二止水环7与第一止水环6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是第二止水环7的厚度大于第一止水环6的厚度。第一止水环6的口径可以大于第一止水环7的口径。
40.可以看出,在第二壁面处设置第二止水环7,一方面形成第二道止水屏障,进一步有效防止了管节接口处的渗水和漏水情况;另一方面,能与第一止水环6互相限制安装位置,以确保安装准确且提高了安装效率。
41.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节密封结构,包括:承口管4、插口管5和上述的止水组件;其中,所述止水组件的第一弹性止水段1与所述承口管4的内壁相紧贴,所述止水组件的第二弹性止水段2与所述承口管4和所述插口管5的接口部位相紧贴,所述止水组件的第一止水环6套接在所述接口部位的第一壁面处。
42.具体而言,承口管4和插口管5可以为企口式大直径混凝土管,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管道。承口管4的管口朝向上游设置,插口管5的管口朝向下游设置。图2中的箭头代表水流方向自上游往下游流。
43.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弹性止水段1、所述第二弹性止水段2和所述第三弹性止水段3呈s型依次设置在所述承口管4的内壁、所述承口管4和所述插口管5的接口部位与所述插口管5的外壁。该s型止水组件的第一弹性止水段1粘贴在承口管4的内壁,能保证管道内的第二止水环7的位置准确无偏差,进而确保了第一止水环6能准确安装在承口管4与插口管5的接口部位的第一壁面处;第三弹性止水段3粘贴在插口管5的外壁形成第三道止水屏障,更进一步确保了管道接口的良好密封性。
44.优选的,所述承口管4和所述插口管5的对接部位的外壁上包设有混凝土砂浆层10,以对插口管5外壁上的第三弹性止水段3进行包覆固定。
45.管节密封结构实施例与上述止水组件实施例中的相关之处可互相参照,此处不再赘述。
46.综上,本发明提供的管节密封结构,通过设置两个止水环,形成三道止水屏障,使得企口式大直径混凝土管管节接口密封更加严密,有效避免了后期管道接口处的渗漏问题;“s”型止水组件的设置,避免了因地质情况导致混凝土管发生错位使混凝土管之间缝隙增大,出现漏水的现象;安装简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能有效提高施工进度。
4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