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羽绒生产用五厢分毛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06:15: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毛机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羽绒生产用五厢分毛机。


背景技术:

2.羽毛是禽类表皮细胞衍生的角质化产物,被覆在体表,质轻而韧,略有弹性,具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羽毛经加工后可制作成羽毛球、羽绒等物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羽绒是羽和绒的混合物。羽就是毛片,在羽绒中起支撑作用,能让羽绒迅速回弹;绒就是绒朵,是羽绒的本体与价值所在,能够固定大量的空气,这也就是羽绒为什么如此保暖的秘诀所在。
3.现有技术中,羽毛的分拣是由分毛机实现的,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羽毛各部分的比重不同,在一定风速下其浮力大小不同进行分类,但是待分离的羽绒产品经过上游加工过程和运输过程后,内部会夹杂有铁屑等杂质,传统的分毛机只能对羽毛进行分离,并不能除去羽毛中夹杂的铁屑,导致分离后的羽毛仍需进行去除铁屑操作,此过程人力劳动强度大,且会降低生产效率,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发明了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一种五箱除铁分毛机{专利号:cn201620268725.3},包括加毛机、箱体、活动板、磁铁、分毛箱、储毛箱、抽风机和灰袋等,在各部件的相互配合下可以对羽毛进行分离,同时可以除去羽毛中夹杂的铁屑,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上述装置虽然解决了传统分毛机无法除去羽毛中夹杂铁屑的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羽毛在下料过程中,由于无法有效且较好的掌控投放至装置内的羽毛重量,羽毛放置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影响到分毛机在运行过程中的负担,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其工作进程也会受限,难以满足厂房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无法有效掌控投入至分毛机内的羽毛重量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实现对投入分毛机内羽毛重量的掌控,以保证装置处于适宜的运行状态下进行工作,并提升工作进程和满足厂房生产需求的羽绒生产用五厢分毛机。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羽绒生产用五厢分毛机,包括分毛机本体,所述的分毛机本体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内设置有加料装置,所述的加料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的罐体外周设置有称重模块,三个所述的称重模块环形阵列于罐体外周,所述的罐体下端设置有下料壳体,所述的下料壳体的端部贯穿至分毛机本体内的一侧,所述的下料壳体内设置有拨散辊,三个所述的拨散辊均匀排布在下料壳体的上方内侧。
7.作为优选,所述的称重模块包括上下设置的承载部件和传递部件,所述的承载部件焊接在罐体外周的上端边角处,所述的传递部件设置在支撑架的上端,所述的传递部件内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并与承载部件相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的罐体和下料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出料盘,所述的出料盘包括上下设置的转动板和托盘,所述的转动板相对托盘发生转动,所述的转动板由两个呈扇形设计的板材对称设置,所述的托盘内开设有两个槽口,且与转动板的形状相对应。
9.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毛机本体前端设置有多个观察窗,所述的分毛机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的分毛机本体的上端还设置有引风机且与除尘装置相贯通。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羽绒生产用五厢分毛机,通过设置的称重模块,羽绒投放至罐体内,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对罐体下压进而带动承载部件移动并与传递部件接触,重量信息通过压力传感器导出至外部显示器中,这样就使得人们能够有效掌握羽绒投入的重量,从而为其后续的分毛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本装置在原料投入的量得到掌握后,不仅能够保证分毛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避免装置因负担不适配而发生损伤的可能,从而延长分毛机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通过设置的出料盘,待羽绒完成称重后,转动板在外部控制器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以实现羽绒原料的便捷下落,使其落至下料壳体内完成拨散及分毛工作,有效提升工作进程,从而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羽绒生产用五厢分毛机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羽绒生产用五厢分毛机的结构正视图;
15.图3为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出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17.以上各图中,1、分毛机本体;1a、观察窗;2、支撑架;3、罐体;31、进料口;4、称重模块;41、承载部件;42、传递部件;43、压力传感器;5、下料壳体;6、拨散辊;7、除尘装置;8、引风机;9、出料盘;91、转动板;92、托盘;911、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羽绒生产用五厢分毛机,包括分毛机本体1,分毛机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各羽毛生产厂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工作原理不再赘述,分毛机本体1一侧设置有支撑架2,支撑架2能够为加料装置提供支撑,以保证羽绒的正常投放,支撑架2内设置有加料装置,加料装置用于收纳羽绒并为其重量的便捷控制得到充分保证,以保
证分毛工作的顺利进行,加料装置包括罐体3,罐体3上端设置有进料口31,进料口31与外部生产装置相连接,从而保证原料的正常投入,为了便于人们对投放至装置内羽绒重量的便捷掌控,罐体3外周设置有称重模块4,三个称重模块4环形阵列于罐体3外周,称重模块4为现有成熟技术,其工作原理不再赘述,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快速且精确的完成对羽绒原料的称重工作,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数据,便于人们掌控,这样的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分毛机处于合理且安全的运行状态下进行工作,避免其运行负担过重而导致分毛工作无法运行的可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分毛机对羽绒的筛分效果,从而保证成品质量,满足厂房的生产需求,罐体3下端设置有下料壳体5,下料壳体5的端部贯穿至分毛机本体1内的一侧,下料壳体5能够将加料装置与分毛机连通起来,从而使得分毛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下料壳体5内设置有拨散辊6,三个拨散辊6均匀排布在下料壳体5的上方内侧,拨散辊6能够将投放至装置内的羽绒进行初步分拨打散处理,防止其发生粘合,为分毛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上述过程中:通过设置的称重模块4,羽绒投放至罐体3内,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对罐体3下压进而带动承载部件41移动并与传递部件42接触,重量信息通过压力传感器43导出至外部显示器中,这样就使得人们能够有效掌握羽绒投入的重量,从而为其后续的分毛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本装置在原料投入的量得到掌握后,不仅能够保证分毛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避免装置因负担不适配而发生损伤的可能,从而延长分毛机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通过设置的出料盘9,待羽绒完成称重后,转动板91在外部控制器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以实现羽绒原料的便捷下落,使其落至下料壳体5内完成拨散及分毛工作,有效提升工作进程,从而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21.为了保证称重模块4的顺利运行及使用,称重模块4包括上下设置的承载部件41和传递部件42,承载部件41焊接在罐体3外周的上端边角处,承载部件41与罐体3连接在一起,羽绒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其下压,以使得重量信息完成有效转换并顺利导出,传递部件42设置在支撑架2的上端,传递部件42内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3,并与承载部件41相连接,传递部件42承接承载部件41下压的重量,并在压力传感器43的作用下,将重量信息转换呈电信号以导出至外设显示屏上,进而保证人们掌握住可靠、精确的羽绒重量信息,为后续工作带来便利。
22.为了保证出料盘9的正常运行及使用,罐体3和下料壳体5之间还设置有出料盘9,出料盘9包括上下设置的转动板91和托盘92,转动板91相对托盘92发生转动,转动板91由两个呈扇形设计的板材对称设置,托盘92内开设有两个槽口911,且与转动板91的形状相对应;在称重工作进行过程中,转动板91与槽口911相对应放置,其目的是防止羽绒在称重过程中发生掉落,对其进行有效支撑,待称重完成后,由外部控制器控制转动板91移动,使得槽口911与罐体3相贯通,进而使得羽绒完成掉落,以保证分毛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
23.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对分毛机内的羽绒分拣情况进行观察,分毛机本体1前端设置有多个观察窗1a,分毛机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除尘装置7,除尘装置7用于去除并存储分毛机本体1中分离出的夹杂在羽绒中的杂质,进而提升羽绒的成品质量,分毛机本体1的上端还设置有引风机8且与除尘装置7相贯通,引风机8通过对分毛机本体1内进行抽取吸引,并使其内部产生负压,从而保证分毛工作的顺利进行。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