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拉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01:38: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拉制装置。


背景技术:

2.氧化镁电缆(以下可简称为“电缆”)由于其防火、防爆、耐高温、不燃烧,且外径小、载流量大、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在高层建筑、机场、码头、地下、化工厂、核电站及矿井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3.此外,国内对于在建建筑的空间利用率逐步升高,导致了在建设过程中,氧化镁电缆的敷设由于安装空间狭窄而增加了施工难度。目前,氧化镁电缆的敷设方法是当盘状氧化镁电缆进入施工现场后,采用榔头敲击将电缆逐根弯折或拉直校正后绑定在桥架上,不仅费工费力,且施工效率低下。同时,这样的施工方法很难将电缆弯角拉至统一的直线和弯折角度,即浪费了电缆材料,又影响了电缆布局的美观性。另外,在电缆敷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用力不当而造成的电缆铜套破损,从而增加电缆的受潮的可能性,直接影响电缆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施工效率和折弯精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拉制装置。
5.一种拉制装置,用于电缆,所述拉制装置包括:
6.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空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
7.第一传输轴,所述第一传输轴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一传输轴的端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8.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传输轴平行设置;
9.固定滚轴,所述固定滚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滚轴平行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且所述固定滚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传输轴的中心轴线垂直;
10.拉伸件,所述拉伸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拉伸件平行设置;所述拉伸件的一端与所述框架可拆卸连接;
11.折弯件,所述拉伸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件活动连接;以及
12.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于所述拉伸件和所述折弯件的连接处,所述调节组件带动所述折弯件进行折弯,以致所述折弯件与所述拉伸件之间形成钝角。
13.上述拉制装置,包括框架、第一传输轴、固定件、固定滚轴、拉伸件、折弯件以及调节组件,框架具有空腔和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空腔连通,第一传输轴设于空腔内,且第一传输轴的端部穿设于第一通孔内,固定件固定于框架上,固定件与第一传输轴平行设置,多个固定滚轴平行设置与固定件上,且固定滚轴的中心轴线与第一传输轴的中心轴线垂直,电缆设在相邻的固定滚轴之间,从而电缆在敷设过程,可以固定于相邻的固定滚轴之间,进而在电缆拖动过程中可以使得电缆水平拉直,通过固定滚轴和第一传输轴相配合,保证电缆在拖动过程中保持水平拉直状态,此外,拉伸件的一端与框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拉伸件平
行设置,拉伸件的另一端与折弯件活动连接,调节组件设于拉伸件和折弯件的连接处,调节组件带动所述折弯件进行折弯,以致折弯件与拉伸件之间形成钝角,从而当拉伸电缆至预先设定的折弯位置处时,调节组件带动折弯件往下方运行,形成折弯角度,固定滚轴的数量为多个,从而可以同时敷设多根电缆,使得多根电缆同时被拉直和折弯,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且能够保证多根电缆的折弯角度一样,提高折弯精度。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伸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折弯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折弯件沿着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运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折弯轴,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折弯轴电连接,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折弯轴沿着所述折弯件的折弯方向运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件包括伸缩部和折弯部,所述伸缩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伸缩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部固定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传输轴,所述第二传输轴连接所述折弯部,且所述第二传输轴与所述第一传输轴平行设置。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呈对称分布,且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折弯件的两侧。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传输轴平行设置,所述固定件设于相邻的所述第一传输轴之间。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轴、所述第二传输轴以及所述固定滚轴的外壁均设有第一垫层。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的内壁设有第二垫层。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框架的转角处,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楼层顶板可拆卸连接。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楼层顶板之间的距离和所述框架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10厘米。
附图说明
23.图1为一实施例的拉制装置的俯视图;
24.图2为图1中所示的拉制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6.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一实施例的拉制装置包括框架110、第一传输轴120、固定件130、固定滚轴140、拉伸件150、折弯件160以及调节组件170。该拉制装置用于多根电缆的拉直和折弯,能同时将多根电缆在固定位置拉制成一定坡度,即拉制成同一折弯角度,又能将其余部分的电缆拉制为直线,且在拉制过程中不损伤电缆。同时,该拉制装置还具有构造简单、占用空间小、调节灵活、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27.具体的,框架110具有空腔111和第一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10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空腔111的形状与框架110的形状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框架110的形状也可以
为正方形等,根据施工场地进行选择。此外,框架110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如钢等。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拉制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框架110所采用的材料为高强度、高硬度的低合金结构钢。为了使得拉制装置100占用空间少,框架110的长可以为50-60厘米,宽可以为35-45厘米,厚度可以为1-3厘米。
28.第一传输轴120设于空腔111内,且第一传输轴120的端部穿设于第一通孔,从而使得第一传输轴120的两端可以穿设于第一通孔中,第一传输轴120 的中间段位于空腔111内,进而使得传输轴120可以在第一通孔内转动。
29.固定件130设于框架110上,固定件130与第一传输轴120平行设置,固定件130设有通孔(未示出),固定滚轴140设于通孔内,固定滚轴140的中心轴线与第一传输轴120的中心轴线垂直。又固定滚轴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滚轴140平行设置,电缆200设在相邻的固定滚轴140之间,从而电缆200 在敷设过程,可以固定于相邻的固定滚轴140之间,进而在电缆200拖动过程中可以使得电缆200水平拉直,通过固定滚轴140进行固定,固定滚轴140和第一传输轴120相配合,保证电缆200整个拖动过程中保持水平拉直状态,此外,固定滚轴140的数量为多个,从而可以同时敷设多根电缆200,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又相邻的固定滚轴140间的距离可根据不同型号的电缆调节固定,以此实现不同直径电缆的拉制,以提高适用性。
30.此外,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从而第一传输轴120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第一传输轴120平行排列设置。此时,固定件130设于相邻的第一传输轴120之间。电缆通过设在固定件130上的固定滚轴140进行固定,多个第一传输轴120的设置,使得电缆200在拖动过程中更加统一和变直。固定件130设于相邻的第一传输轴120之间,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固定好的电缆拉直。此外,电缆在拉制装置内的拖动速度不超过18m/min,从而使得电缆能够更好地拉直,避免拖动速度过快而引起某部分的电缆未拉直。
31.拉伸件15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伸件150平行设置,拉伸件150的一端与框架110可拆卸连接。其中,拉伸件150延伸至框架110外,即拉伸件150 的部分悬挂在框架110外。拉伸件150可以通过螺栓等方式与框架110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维护等。拉伸件150的另一端与折弯件160活动连接,拉伸件150的另一端可以与折弯件160通过铰接等方式进行活动连接,从而使得折弯件 160可以相对拉伸件150折弯,从而使得折弯件160能够完成一定角度。
32.调节组件170设于拉伸件150和折弯件160的连接处,调节组件170带动折弯件160进行折弯,以致折弯件160与拉伸件150之间形成钝角。从而电缆 200在经过第一传输轴120和固定滚轴拉直后,电缆经过拉伸件150,当电缆上折弯位置拉伸至拉伸件150与折弯件160的连接处时,调节组件170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折弯件160与拉伸件150之间形成钝角,即将电缆200进行折弯。
33.上述拉制装置,包括框架110、第一传输轴120、固定件130、固定滚轴140、拉伸件150、折弯件160以及调节组件170,框架110具有空腔和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空腔连通,第一传输轴120设于空腔内,且第一传输轴120的端部穿设于第一通孔内,固定件130固定于框架110上,固定件130与第一传输轴120 平行设置,多个固定滚轴140平行设置与固定件130上,且固定滚轴140的中心轴线与第一传输轴120的中心轴线垂直,电缆设在相邻的固定滚轴140之间,从而电缆在敷设过程,可以固定于相邻的固定滚轴140之间,进而在电缆拖动过程中可以使得电缆水平拉直,通过固定滚轴140和第一传输轴120相配合,保证电缆在拖动
过程中保持水平拉直状态,此外,拉伸件150的一端与框架110 可拆卸连接,两个拉伸件150平行设置,拉伸件150的另一端与折弯件160活动连接,调节组件170设于拉伸件150和折弯件160的连接处,调节组件170 带动所述折弯件160进行折弯,以致折弯件与拉伸件150之间形成钝角,从而当拉伸电缆至预先设定的折弯位置处时,调节组件170带动折弯件160往下运行,形成折弯角度,固定滚轴140的数量为多个,从而可以同时敷设多根电缆,使得多根电缆同时被拉直和折弯,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且能够保证多根电缆的折弯角度一样,提高折弯精度。
34.在一实施例中,拉伸件150具有第二通孔,折弯件160穿设于第二通孔内,折弯件160沿着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运动。即,折弯件160能够从第二通孔内拉伸出来,折弯件160拉伸出来的长度与需要折弯的角度等有关。需要说明的是,折弯件160也可以直接与拉伸件150的末端连接。进一步地,折弯件 160能根据不同施工预制现场和电缆走向要求,实现伸缩段0~50厘米内的调节。
35.相应的,调节组件170包括驱动件171和折弯轴172,驱动件171与折弯轴 172电连接,驱动件171带动折弯轴172沿着折弯件160的折弯方向运动。换而言之,当拉伸电缆至预先设定的折弯位置处时,驱动件171带动折弯轴172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折弯轴172可以沿着折弯件160的折弯方向运动,折弯轴 172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向下运动。其中,驱动件171可以为液压调节件,其具有旋钮,可通过旋钮的旋转角度来确定折弯的角度。
36.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折弯件160包括伸缩部和折弯部,伸缩部的一端穿设于第二通孔内,伸缩部的另一端与折弯部固定连接,从而通过伸缩部实现折弯件160的长度的变化。
37.为了使得折弯后的电缆能够保持拉直状态,在一实施例中,拉制装置还包括第二传输轴180,第二传输轴180连接折弯部,且第二传输轴180与第一传输轴120平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输轴180与第一传输轴120错位平行设置。
38.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电缆200的折弯精准度,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组件呈对称分布,且两个调节组件分别位于折弯件的两侧,从而位于折弯件下方的调节组件能够起到支撑作用。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130的端部与框架110的对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3-7厘米。即,固定件130固定于框架110后,固定件130距离框架110 的边缘的距离为3-7厘米。进一步地,固定件130的端部与框架110的对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
40.为了更好地施工,拉制装置还包括连接件190,连接件190设于110框架的转角处,连接件190用于与楼层顶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连接件190与楼层顶板之间的距离和框架110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10厘米。由上述可知,框架 110的厚度为2厘米,从而连接件190的长度小于等于8厘米。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90的长度为8厘米,从而当拉制装置固定在楼层顶板上时,拉制装置的总高度为10厘米。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运用于狭小空间内的电缆敷设,如桥架和顶板之间的距离不足20厘米时,则可在桥架安装前,根据施工图纸中电缆敷设的位置,预先将该拉制装置临时固定在顶板上,以此避免因桥架连接后,空间太小而无法安装该工具;如桥架和顶板距离之间的距离超过20cm,则可在桥架构成后对拉制装置通过连接件190进行临时固定。
41.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拖拉时电缆与拉制装置内各金属部件直接接触,导致电
缆铜套或电缆和工具本身的磨损,第一传输轴120、第二传输轴180以及固定滚轴140的外壁均设有第一垫层。进一步地,固定件130的内壁设有第二垫层。其中,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均所采用的材料均可以为耐磨橡胶。既可在输送过程中提供电缆足够的摩擦动力,又能防止氧化镁铜套在运动中直接接触金属部件,从而对机具和铜套造成磨损。
4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拉制装置中的框架、传输轴、固定件、拉伸件、折弯件等所采用的材料均可以为高强度、高硬度的低合金结构钢。
43.下面以具体施工为例来进行说明:参考某大空间建筑的电气图纸,连接配电柜的氧化镁电缆的单根总敷设段,桥架内相同规格和走向的电缆共三根,电缆的走向因需配合建筑结构,设计一段长度为0.6m,向下与水平方向呈25
°
坡度的敷设段。由于桥架与顶部空间距离只有22cm,施工难度大,同时电缆敷设层装饰吊顶简单,桥架基本无覆盖,使得桥架内的电缆在敷设后将直接暴露在视线中,故必须提高电缆敷设的观感,做到横平竖直。因此,在桥架连接前将本拉制装置先固定在楼板上,然后利用该拉制装置将成盘的电缆拉制后,再统一移入桥架中,最后固定和连接相应设备和柜体。
44.首先,分别在桥架的起始端、坡度起始端和终止端安装三个上述拉制装置,利用连接件将框架及其附属部件固定在楼板10上,测量固定后整个装置的高度不超过10cm。起始段由于电缆无需弯折,故该位置的工具上需保持弯折段与框架110在处于同一平面上,或可拆卸下弯折段,并检查其牢固性,做好施工准备,检查拉制装置各部件的可操作性。接着,确定氧化镁电缆的铜套尺寸,将电缆的一端分别从三个不同电缆盘中拉出,固定在拉制装置的相邻的固定滚轴 140之间,调节相邻的固定滚轴140直接之间的相互距离,使得相邻的固定滚轴 140之间的距离与氧化镁电缆的直径相适配,再闭合固定件130,观察并确认氧化镁电缆的铜套四周均有橡胶层保护,同时松紧适度;并在设置坡度的电缆段用记号笔做好标记。
45.接着,将电缆的一头绑定在绳套上,由三名工人同时拉动三条电缆的绳索,电缆在拉制装置内慢慢的以不超过18m/min的恒定速度移动,拉动过程中需注意用力的方向,另设三名工人检查电缆的拉直效果和工具的运作状态,观察三条电缆的一头同时移至桥架坡度起始点的拉制装置内,当电缆拉直调节组件正下方时,停止对电缆的拉动。
46.然后,缓慢转动调节组件,并测量确认折弯轴将电缆压至水平向下25
°
,查看说明书中附表,当电缆弯折上述坡度时,相对的折弯件应拉出约32cm,再开始拉动电缆。在拉制过程中,比对图纸观察电缆拉制过程中的走向和一致性,当拉制装置的电缆拉至设置坡度的尾端时,再次停止拉动。此时,再缓慢转动调节组件,使得电缆桥架坡度末端的拉制装置再次实现水平向的拉制。
47.最后,观察拉制后整体电缆的观感效果,并再次比对图纸,确认无误后进行整体吊装和装配。
48.本工程中运用了本本实施例的拉制装置,与同类工程中手工拉制的氧化镁电缆作业,并采用榔头敲击以拉直或校正电缆的方式,能节约约6%的耗材,将电缆与图纸中的最大偏移量从2cm缩小至4mm,不仅解决了传统电缆敷设遇到狭小空间难以操作的问题,同时实现了多组电缆共同拉制的功能,节约施工周期80%,减少现场施工垃圾38%。本实施例能充分体现本实用新型的拉制装置适用范围广、调节灵活、效率高同时能节约劳动力等优点。
49.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
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5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