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雷达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23:07: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达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现阶段,气象雷达主要是深空探测雷达、地面球形雷达、与车载雷达,在使用中,地面球形雷达的精度高,探测的信息全,但是不能移动,不够灵活,而深空探测雷达部署不灵活,车载雷达精度低,部署方便,但是非常灵活。
3.现有的探测模式是地面球形雷达对危险云团进行探测,地面站对探测的数据进行解析计算,在将需要探测的区域分配至载具平台,由现场的工作人员将车载雷达调节至合适的俯仰角,但是,缺少一种对车载雷达俯仰角进行实时监测的监测装置,无法保证车载雷达的俯仰角调节到位。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雷达监测装置。
6.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雷达监测装置,包括:移动雷达:安装于载具平台上;俯仰角调节单元:与移动雷达连接,其由转动板、连接杆、铰接连杆组成,连接杆的一端与移动雷达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中部与转动板销轴连接;铰接连杆一端与连接杆的端部销轴连接,铰接连杆另一端连接有带动铰接连杆运动的动力组件;转动单元:带动移动雷达圆周转动;俯仰角监测单元:监测移动雷达的俯仰角,其由限位件,连接件以及光栅尺组成,所述限位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行程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行程孔并与所述限位件滑动接触,所述连接件与动力组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光栅尺的读头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为伺服电机、螺纹杆、以及螺纹套,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所述铰接连杆与所述螺纹套铰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螺纹套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单元由步进电机,与步进电机连接的转动杆,固定安装于转动杆端部的主动锥齿轮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板上的被动锥齿轮组成,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被动锥齿轮啮合。
10.进一步的:载具平台为车辆或轮船。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雷达监测装置,光栅尺确定动力组件中螺纹套的位置,由此确定移动雷达的俯仰角,对移动雷达的俯仰角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移动雷达的俯仰角调节到位。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雷达监测装置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雷达监测装置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雷达监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为移动雷达;2为俯仰角调节单元;3为俯仰角监测单元;4为转动单元;21为转动板;22为连接杆;23为铰接连杆;24为动力组件;241为伺服电机;242为螺纹杆;243为螺纹套;31为限位件;311为行程孔;32为连接件;33为光栅尺;41为步进电机;42为转动杆;43为主动锥齿轮;44为被动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雷达监测装置,包括:
20.移动雷达1:安装于载具平台上,载具平台带动移动雷达1移动至需要位置处,方便部署,载具平台可以为车辆、轮船等;俯仰角调节单元2:与移动雷达1连接,调节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监测不同位置的云团;转动单元4:带动移动雷达1圆周转动;俯仰角监测单元3:监测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监测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度是否到位;控制单元:与地面站通讯连接,控制单元与俯仰角监测单元3通讯连接,将俯仰角监测单元3监测的数据反馈至地面站,控制单元与俯仰角调节单元2通讯连接,控制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本技术中的地面站指的是地面球形雷达控制室,控制单元可以选择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微型计算机。
21.地面站根据收集深空探测雷达与地面球形雷达的探测数据,确定移动雷达1的探测的俯仰角,并将相应指令下发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俯仰角调节单元2调节移动雷达1的至相应的俯仰角,此时俯仰角监测单元3监测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并将监测的数据反馈至地面站。
22.本技术中,地面站通过控制单元直接控制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并建立反馈机制,监测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是否调整到位,减少错误,将移动雷达1融入到整个监测系统中,实现系统内多方的实时联动。
23.载具平台上至少安装有确定载具平台海拔与位置的北斗模组、确定载具平台与水平面倾角的倾角仪,所述北斗模组、所述倾角仪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讯连接,通过北斗模组直
接确定载具平台处的海拔与位置,北斗模组通过载具平台的移动信息间接确定载具平台的朝向,地面站通过所述控制单元确定载具平台的位置信息,所述倾角仪确定载具平台与水平面倾角,地面站通过所述控制单元确定载具平台的位置信息与倾角信息,北斗模组与倾角仪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
24.所述俯仰角调节单元2包括:转动板21;连接杆22:其一端与移动雷达1固定连接,其中部与转动板21销轴连接;铰接连杆23:其一端与连接杆22的端部销轴连接,其另一端连接有带动铰接连杆23运动的动力组件24,所述动力组件24为伺服电机241、螺纹杆242、以及螺纹套243,所述螺纹杆242与所述螺纹套243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242与所述伺服电机241连接,所述铰接连杆23与所述螺纹套243铰接。
25.控制单元与伺服电机241控制连接,伺服电机241带动所述螺纹杆242转动,使得所述螺纹套243在所述螺纹杆242上移动,使得铰接连杆23转动,带动连接杆22绕转动轴转动,改变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伺服电机241的精度较高,通过铰接连杆23的传动,将螺纹套243的平面运动变为移动雷达1的上下摆动,改变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
26.所述俯仰角监测单元3包括:限位件31: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板21上,所述限位件3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行程孔311;连接件32:穿过所述行程孔311并与所述限位件31滑动接触,所述连接件32与所述螺纹套243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32与光栅尺33的读头固定连接,光栅尺33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光栅尺33的尺身与转动板21固定连接,光栅尺33的读头在光栅尺33的尺身上滑动。
27.控制单元与光栅尺33通讯连接,用于获取光栅尺33的读数,连接件32在行程孔311内滑动。
28.光栅尺33确定所述螺纹套243的位置,由此可以确定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
29.所述转动单元4由步进电机41,与步进电机41连接的转动杆42,固定安装于转动杆42端部的主动锥齿轮43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板21上的被动锥齿轮44组成,所述主动锥齿轮43与所述被动锥齿轮44啮合。
30.控制单元与步进电机41控制连接,控制步进电机41的开闭,所述步进电机41带动转动杆42转动,所述主动锥齿轮43随之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被动锥齿轮44转动连接,进而使得所述转动板21转动,由此,可以使得移动雷达1转动,对较大的空域进行监测。
31.本实用新型雷达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步骤s1:确定位置信息,即确定载具平台的位置信息,并通过通讯工具向载具平台的驾驶员下达指令,使其驶入到任务区;
33.步骤s2:确定倾角,即确定载具平台在任务区与水平面倾角;
34.步骤s3:调节俯仰角,即根据收集深空探测雷达与地面球形雷达的探测数据,以及载具平台在任务区与水平面倾角,确定移动雷达1的探测的俯仰角,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俯仰角调节单元2将移动雷达1的调节至适宜俯仰角,具体为:伺服电机241带动所述螺纹杆242转动,使得所述螺纹套243在所述螺纹杆242上移动,使得铰接连杆23转动,带动连接杆22绕转动轴转动,改变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
35.步骤s4:确认俯仰角,即俯仰角监测单元3监测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并将监测的数据反馈至地面站,具体为:光栅尺33确定所述螺纹套243的位置,由此可以确定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
36.步骤s4:扩大搜索空域,即所述移动雷达1转动,具体为:所述步进电机41带动转动杆42转动,所述主动锥齿轮43随之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被动锥齿轮44转动连接,进而使得所述转动板21转动,由此,可以使得移动雷达1转动。
37.地面站通过控制单元直接控制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并建立反馈机制,监测移动雷达1的俯仰角是否调整到位,减少错误,将移动雷达1融入到整个监测系统中,实现系统内多方的实时联动。
38.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9.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