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循环卤煮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22:47: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循环卤煮设备。


背景技术:

2.卤肉制品是以鲜(冻)畜禽肉和可食副产品放在加有食盐、酱油、香辛料的水中,经预煮、浸泡、烧煮、卤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酱卤系列肉制品。卤肉制品是深受我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类传统肉制品,发展前景广阔,卤肉生产业不断的朝着工厂化、系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3.卤煮产品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目前卤煮完成之后,需要手动把卤煮液捞取至储存罐,供下次使用,但是捞取过程比较麻烦,且费时费力,而且再次使用储存的卤煮液后,还需要手动把储存罐内的卤煮液倒入卤煮锅内,费时费力,中间可能造成卤煮液的溅出,造成卤煮液的浪费,而且寻找储存罐也费时费力,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循环卤煮设备,能够形成循环卤煮系统,使得卤液的储存和利用更加方便,卤煮效果更好。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循环卤煮设备,包括安装箱体和与上述安装箱体配合的安装盖,上述安装箱体内设有卤煮锅、第一加热装置、储液锅和第二加热装置;
7.上述卤煮锅设于上述第一加热装置上,上述卤煮锅上端部穿过上述安装盖且位于上述安装盖上方,上述储液锅设于上述第二加热装置上,上述储液锅上端部穿过上述安装盖且位于上述安装盖上方;
8.上述卤煮锅和上述储液锅之间设置有进液系统和出液系统,上述进液系统用于把上述卤煮锅内的卤煮液运输至上述储液锅内,上述出液系统用于把上述储液锅内储存的卤煮液运输至上述储液锅内再次利用。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卤煮锅包括卤煮锅锅体和与上述卤煮锅锅体配合的卤煮锅锅盖,上述卤煮锅锅体上部侧壁外连接有补水管,上述补水管上连接有第三控制阀,上述卤煮锅锅盖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上述卤煮锅锅盖设置有透气孔。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卤煮锅还包括搅拌装置,上述搅拌装置设于上述卤煮锅锅盖,用于对上述卤煮锅锅体内卤煮液进行搅拌。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搅拌装置包括转动装置、联轴器、搅拌轴和搅拌扇叶,上述转动装置设于上述卤煮锅锅体上端面中心处,上述转动装置输出轴向下穿过上述卤煮锅锅体通过上述联轴器与上述搅拌轴传动连接,上述搅拌扇叶设于上述搅拌轴上。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卤煮锅锅体蒸煮腔下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上述进液系统的进液端设于上述卤煮锅锅底,上述搅拌装置设于上述第一过滤网上方。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进液系统包括第一进液管道、第一液泵和第二进液管道,上述第一进液管道一端设于上述卤煮锅底部并与上述卤煮锅内蒸煮腔连通,且上述第一进液管道另一端与上述第一液泵的进液口连通;上述第二进液管道一端与上述第一液泵的出液口连通,上述第二进液管道的另一端与上述储液锅连通;上述第一进液管道上连通有第一控制阀。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液管道上还连通有过滤箱,上述过滤箱内设有用于对卤煮液进行二次过滤的第二过滤网。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出液系统包括第一出液管道、第二液泵和第二出液管道,上述第一出液管道一端设于上述储液锅底部并与上述储液锅内储液腔连通,且上述第一出液管道另一端与上述第二液泵的进液口连通;上述第二出液管道一端与上述第二液泵的出液口连通,上述第二出液管道的另一端与上述卤煮锅连通;上述第一出液管道上连通有第二控制阀。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安装箱体内还设有控制装置,上述安装盖上设置有操作面板,上述操作面板与上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上述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进液系统和出液系统均与上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安装箱体内还设置有紫外灯。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9.一种新型循环卤煮设备,包括安装箱体和与上述安装箱体配合的安装盖,上述安装箱体内设有卤煮锅、第一加热装置、储液锅和第二加热装置;上述卤煮锅设于上述第一加热装置上,上述卤煮锅上端部穿过上述安装盖且位于上述安装盖上方,上述储液锅设于上述第二加热装置上,上述储液锅上端部穿过上述安装盖且位于上述安装盖上方;上述卤煮锅和上述储液锅之间设置有进液系统和出液系统,上述进液系统用于把上述卤煮锅内的卤煮液运输至上述储液锅内,上述出液系统用于把上述储液锅内储存的卤煮液运输至上述储液锅内再次利用。
20.安装箱体用于安装卤煮锅、第一加热装置、储液锅和第二加热装置,从而使得卤煮锅、第一加热装置、储液锅和第二加热装置位于同一个载体内,便于卤煮锅和储液锅的操作;而且卤煮锅和储液锅之间设置有进液系统和出液系统,进液系统用于把卤煮锅内的卤煮液运输至储液锅内,当卤煮锅内的卤品蒸煮完毕后,把卤品捞出来之后,通过进液系统把卤煮锅内的卤液运输至储液锅内储存起来,储存方便;出液系统用于把储液锅内储存的卤煮液运输至卤煮锅内再次利用,当卤煮锅需要再次蒸煮同类型的卤品时,只需要通过出液系统,把储液锅内的卤液运输至卤煮锅内再次利用卤液,不需要重新调制卤液,卤煮速度更快,更方便;卤煮锅、储液锅、进液系统和出液系统共同形成一个循环卤煮系统,使得卤液能够循环利用,且卤液的储存和再次利用也比较方便,方便卤煮操作人员和提高卤品的卤煮效果;第一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卤煮锅,进行卤煮,第二加热装置用于对储液锅内的卤液进行加热,使其方便运输和对其内的卤液进行高温杀菌。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
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剖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图。
25.图标:1-安装箱体,2-安装盖,3-卤煮锅,31-卤煮锅锅体,32-卤煮锅锅盖,33-补水管,34-第三控制阀,35-透明观察窗,36-透气孔,37-转动装置,38-搅拌轴,39-搅拌扇叶,40-第一过滤网,4-第一加热装置,5-储液锅,51-储液锅锅体,52-储液锅锅盖,6-第二加热装置,7-进液系统,71-第一进液管道,72-第一液泵,73-第二进液管道,74-第一控制阀,75-过滤箱,76-第二过滤网,8-出液系统,81-第一出液管道,82-第二液泵,83-第二出液管道,84-第二控制阀,9-操作面板,10-紫外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实施例1
34.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循环卤煮设备,包括安装箱体1和与上述安装箱体1配合的安装盖2,上述安装箱体1内设有卤煮锅3、第一加热装置4、储液锅5和第二加热装置6;上述卤煮锅3设于上述第一加热装置4上,上述卤煮锅3上端部穿过上述安装盖2且位于上述安装盖2上方,上述储液锅5设于上述第二加热装置6上,上述储液锅5上端部穿过上述安装盖2且位于上述安装盖2上方;上述卤煮锅3和上述储液锅5之间设置有进液系统7和出液系统8,上述进液系统7用于把上述卤煮锅3内的卤煮液运输至上述储液锅5内,上述出液系统8用于把上述储液锅5内储存的卤煮液运输至上述储液锅5内再次利用。
35.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箱体1用于安装卤煮锅3、第一加热装置4、储液锅5和第二加热装置6,从而使得卤煮锅3、第一加热装置4、储液锅5和第二加热装置6位于同一个载体内,便于卤煮锅3和储液锅5的操作;而且卤煮锅3和储液锅5之间设置有进液系统7和出液系统8,进液系统7用于把卤煮锅3内的卤煮液运输至储液锅5内,当卤煮锅3内的卤品蒸煮完毕后,把卤品捞出来之后,通过进液系统7把卤煮锅3内的卤液运输至储液锅5内储存起来,储存方便;出液系统8用于把储液锅5内储存的卤煮液运输至卤煮锅3内再次利用,当卤煮锅3需要再次蒸煮同类型的卤品时,只需要通过出液系统8,把储液锅5内的卤液运输至卤煮锅3内再次利用卤液,不需要重新调制卤液,卤煮速度更快,更方便;卤煮锅3、储液锅5、进液系统7和出液系统8共同形成一个循环卤煮系统,使得卤液能够循环利用,且卤液的储存和再次利用也比较方便,方便卤煮操作人员和提高卤品的卤煮效果;第一加热装置4用于加热卤煮锅3,进行卤煮,第二加热装置6用于对储液锅5内的卤液进行加热,使其方便运输和对其内的卤液进行高温杀菌。
36.具体的,第一加热装置4和第二加热装置6可为市售的用于加热卤煮锅3的电灶等,使用效果好,寿命长。
37.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卤煮锅3包括卤煮锅锅体31和与上述卤煮锅锅体31配合的卤煮锅锅盖32,上述卤煮锅锅体31上部侧壁外连接有补水管33,上述补水管33上连接有第三控制阀34,上述卤煮锅锅盖32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35,上述卤煮锅锅盖32设置有透气孔36。
3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卤煮锅锅盖32和卤煮锅锅体31形成一个完整的卤煮锅3,用于卤煮,卤煮锅锅盖32和卤煮锅锅体31卡接,且卡接结构为现有的锅体和锅盖卡接的结构;补水管33用于卤煮的时候对其进行补水,就不需要打开卤煮锅锅盖32,更加方便;第三控制阀34用于控制补水管33的通闭;卤煮锅锅盖32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35,透明观察窗35用于观察卤煮锅3内的蒸煮情况,从而蒸煮人员可根据其内卤煮的情况,进行调节加热温度或者进行补水或者加入配料等等;透气孔36用于卤煮锅锅体31内气体的排出,使其内气压稳定,使卤煮能够正常进行。
39.具体的,卤煮锅锅盖32上设置有第一把手,便于卤煮锅锅盖32的拿取。
40.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卤煮锅3还包括搅拌装置,上述搅拌装置设于上述卤煮锅锅盖32,用于对上述卤煮锅锅体31内卤煮液进行搅拌。
4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搅拌装置能够使得卤液内的卤料均匀分布,从而与卤制品充分接触,使得卤制品卤煮后其各部分的味道相差不大,而不至于有的地方太咸,有的地方太淡,卤煮效果更好;整个搅拌装置设于卤煮锅锅盖32上,可以随着卤煮锅锅盖32把整个搅拌装置一起拿出,使得搅拌装置位于卤煮锅锅体31之外,从而对其内已经卤煮好的卤制品进
行拿取,不会收到干扰,比较方便,而且也便于卤煮锅锅体31内的清理。
42.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搅拌装置包括转动装置37、联轴器、搅拌轴38和搅拌扇叶39,上述转动装置37设于上述卤煮锅锅体31上端面中心处,上述转动装置37输出轴向下穿过上述卤煮锅锅体31通过上述联轴器与上述搅拌轴38传动连接,上述搅拌扇叶39设于上述搅拌轴38上。
4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转动装置37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38连接,转动装置37带动搅拌轴38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扇叶39转动,搅拌扇叶39转动会使得卤液的味道更加均匀,从而卤制出来的卤制品的味道各部分相差不大,卤煮效果更好。
44.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卤煮锅锅体31蒸煮腔下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40,上述进液系统7的进液端设于上述卤煮锅3锅底,上述搅拌装置设于上述第一过滤网40上方。
4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网40用于过滤卤液,当卤煮完毕且卤制品拿出之后,进液系统7启动,卤液先经过第一过滤网40把一些除卤液之外的东西(残留的卤制品、卤料等)过滤掉,然后进入进液系统7内,最后运输至储液锅5内,进行卤液的依次过滤,保证卤液的纯净,毕竟含有过多的杂质,从而影响卤液的质量。
46.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锅5包括储液锅锅体51和储液锅锅盖52,储液锅锅体51和储液锅锅盖52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接、螺纹连接等等,储液锅锅盖52上设置有第二把手,便于储液锅锅盖52的拿取。
47.实施例2
48.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上述进液系统7包括第一进液管道71、第一液泵72和第二进液管道73,上述第一进液管道71一端设于上述卤煮锅3底部并与上述卤煮锅3内蒸煮腔连通,且上述第一进液管道71另一端与上述第一液泵72的进液口连通;上述第二进液管道73一端与上述第一液泵72的出液口连通,上述第二进液管道73的另一端与上述储液锅5连通;上述第一进液管道71上连通有第一控制阀74。
4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液泵72的驱动,卤液从卤煮锅3内进入第一进液管道71,然后通过第二进液管道73进入至储液锅5内,结构简单方便,能够有效的把卤液输送至储液锅5内;第一控制阀74用于防止卤煮过程中,卤液进入第一进液管道71内,从而变相增大了卤煮锅3的腔体体积,导致其内水分的占比可能过多,卤液味道过淡。
50.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液管道71上还连通有过滤箱75,上述过滤箱75内设有用于对卤煮液进行二次过滤的第二过滤网76。
5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网40和第二过滤网76在同等面积下,第二过滤网76的目数要比第一过滤网40的目数要多,第二过滤网76用于对进入第一进液管道71内的卤液进行第二次过滤,从而使得卤液内杂质清理的更干净,过滤网的杂质放置过滤箱75内,集中处理。
52.具体的,过滤箱7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过滤箱75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第一进液管连通,第二过滤网76水平设置;且过滤箱75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和箱盖可拆卸连接。
53.实施例3
54.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出液系统8包括第一出
液管道81、第二液泵82和第二出液管道83,上述第一出液管道81一端设于上述储液锅5底部并与上述储液锅5内储液腔连通,且上述第一出液管道81另一端与上述第二液泵82的进液口连通;上述第二出液管道83一端与上述第二液泵82的出液口连通,上述第二出液管道83的另一端与上述卤煮锅3连通;上述第一出液管道81上连通有第二控制阀84。
5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液泵82的驱动,卤液从储液锅5内进入第一出液管道81,然后通过第一出液管道81进入至卤煮锅3内,结构简单方便,能够有效的把卤液输送至卤煮锅3内,再次利用;第二控制阀84用于防止卤液进入第一出液管道81内,使卤液能够稳定的存储在储液锅5内。
56.实施例4
57.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安装箱体1内还设有控制装置(图中未出现),上述安装盖2上设置有操作面板9,上述操作面板9与上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上述第一加热装置4、第二加热装置6、进液系统7和出液系统8均与上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58.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面板9上设置有很多操作按钮,例如第一加热装置4的启闭按钮、第二加热装置6的启闭按钮等等,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加热装置4、第二加热装置6、进液系统7和出液系统8自动化工作,即控制第一加热装置4、第二加热装置6、第一液泵72和第二液泵82工作,通过操作面板9上的操作按钮,来控制第一加热装置4、第二加热装置6、第一液泵72和第二液泵82工作,操作简单方便;且第一控制阀74和第二控制阀84均为电磁阀,且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只能控制第一控制阀74和第二控制阀84的开启,从而与第一液泵72和第二液泵82工配合实现卤液的储存和再次利用的自动化循环。
59.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箱体1内还设置有紫外灯10。
6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紫外灯10用于对安装箱体1内腔进行杀菌消毒,保证安装箱体1内腔的干净。
6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循环卤煮设备,包括安装箱体1和与上述安装箱体1配合的安装盖2,上述安装箱体1内设有卤煮锅3、第一加热装置4、储液锅5和第二加热装置6;上述卤煮锅3设于上述第一加热装置4上,上述卤煮锅3上端部穿过上述安装盖2且位于上述安装盖2上方,上述储液锅5设于上述第二加热装置6上,上述储液锅5上端部穿过上述安装盖2且位于上述安装盖2上方;上述卤煮锅3和上述储液锅5之间设置有进液系统7和出液系统8,上述进液系统7用于把上述卤煮锅3内的卤煮液运输至上述储液锅5内,上述出液系统8用于把上述储液锅5内储存的卤煮液运输至上述储液锅5内再次利用。
62.安装箱体1用于安装卤煮锅3、第一加热装置4、储液锅5和第二加热装置6,从而使得卤煮锅3、第一加热装置4、储液锅5和第二加热装置6位于同一个载体内,便于卤煮锅3和储液锅5的操作;而且卤煮锅3和储液锅5之间设置有进液系统7和出液系统8,进液系统7用于把卤煮锅3内的卤煮液运输至储液锅5内,当卤煮锅3内的卤品蒸煮完毕后,把卤品捞出来之后,通过进液系统7把卤煮锅3内的卤液运输至储液锅5内储存起来,储存方便;出液系统8用于把储液锅5内储存的卤煮液运输至卤煮锅3内再次利用,当卤煮锅3需要再次蒸煮同类型的卤品时,只需要通过出液系统8,把储液锅5内的卤液运输至卤煮锅3内再次利用卤液,不需要重新调制卤液,卤煮速度更快,更方便;卤煮锅3、储液锅5、进液系统7和出液系统8共同形成一个循环卤煮系统,使得卤液能够循环利用,且卤液的储存和再次利用也比较方便,
方便卤煮操作人员和提高卤品的卤煮效果;第一加热装置4用于加热卤煮锅3,进行卤煮,第二加热装置6用于对储液锅5内的卤液进行加热,使其方便运输和对其内的卤液进行高温杀菌。
6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