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菌棒刺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21:48: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香菇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菌棒刺孔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现大多采用人工栽培香菇。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菌棒制作出来后需要进行发菌培养,在发菌培养时经常会出现菌棒袋内营养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菌棒进行通氧。
3.现有的解决方式是,依靠人工用钉子、竹签等物体对菌棒进行刺孔通氧,以促进菌丝复壮、健康生长。上述操作存在用工人数多、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菌棒刺孔装置,便于对菌棒进行刺孔通氧,能够节省人力。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菌棒刺孔装置,包括外壳、旋转盘、调节组件以及刺孔件,外壳具有向下的开口;旋转盘转动连接于外壳内,旋转盘的周壁上设有开口向外的内置腔;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内置腔内的丝杆以及与丝杆螺纹连接的丝母,丝杆沿旋转盘的径向延伸;刺孔件连接于丝母上,且向内置腔的外侧延伸;其中,调节组件能够带动刺孔件沿旋转盘的径向移动以使刺孔件外伸或回缩。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置腔的侧壁上设有向内置腔的中心延伸的限位板,丝杆贯穿限位板设置,且丝杆上设有向外周凸起、且位于限位板内侧的限位块。
7.一些实施例中,内置腔的腔底壁上设有用于容纳丝杆的内端的限位孔。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丝杆的外伸端设有向外周凸起的旋拧部。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刺孔件为穿刺针,穿刺针的尖端位于穿刺针的外伸端。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壳包括弧形板以及两个端板,两个端板分别设置于弧形板的两侧。
11.一些实施例中,弧形板的顶面设有向外凸起、且用于与手部抵接以施力的施力块。
12.一些实施例中,施力块的顶面为弧形曲面。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壳的上部设有向外延伸的手推件,手推件包括两个连接杆以及握杆,两个连接杆分别设置于外壳的两侧,且向外上方延伸;握杆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的延伸端相连。
14.一些实施例中,握杆靠近外壳的侧面为弧形曲面。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菌棒刺孔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菌棒刺孔装置,根据菌棒所需要刺孔的深度,转动丝杆,丝母沿丝杆轴向移动,并调节刺孔件的外伸长度,调节完成后手握外壳,将刺孔件压在菌棒上,然后推动外壳,旋转盘带动刺孔件在菌棒上滚动,从而完成对菌棒的刺孔,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菌棒刺孔装置使用状态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ⅰ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左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1.100、外壳;110、弧形板;120、端板;200、旋转盘;210、内置腔;220、限位板;300、调节组件;310、丝杆;320、丝母;330、旋拧部;340、限位块;400、刺孔件;500、施力块;600、手推件;610、握杆;62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菌棒刺孔装置进行说明。菌棒刺孔装置,包括外壳100、旋转盘200、调节组件300以及刺孔件400,外壳100具有向下的开口;旋转盘200转动连接于外壳100内,旋转盘200的周壁上设有开口向外的内置腔210;调节组件300包括转动连接于内置腔210内的丝杆310以及与丝杆310螺纹连接的丝母320,丝杆310沿旋转盘200的径向延伸;刺孔件400连接于丝母320上,且向内置腔210的外侧延伸;其中,调节组件300能够带动刺孔件400沿旋转盘200的径向移动以使刺孔件400外伸或回缩。
26.需要说明的是,旋转盘200为两个盘状壳体拼合在一起通过螺钉连接的,安装时先将调节组件300和刺孔件400放入其中一个盘状壳体的内置腔210内,然后盖上另一个盘状壳体,再拧紧螺钉。
27.本实施例提供的菌棒刺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菌棒刺孔装置,根据菌棒所需要刺孔的深度,转动丝杆310,丝母320沿丝杆310轴向移动,并调节刺孔件400的外伸长度,调节完成后手握外壳100,将刺孔件400压在菌棒上,然后推动外壳100,旋转盘200带动刺孔件400在菌棒上滚动,从而完成对菌棒的刺孔,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
率。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内置腔210采用如图1及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2,特征内置腔210的侧壁上设有向内置腔210的中心延伸的限位板220,丝杆310贯穿限位板220设置,且丝杆310上设有向外周凸起、且位于限位板220内侧的限位块340。
29.具体地,限位块340与限位板220的限位配合,避免了调节组件300在内置腔210内的轴向蹿动,进而保证了刺孔件400在内置腔210内的外伸长度的稳定性。通过限位板220的侧壁对调节组件300的限位,进一步的避免了调节组件300的径向蹿动。
30.一些实施例中,内置腔210的腔底壁上设有用于容纳丝杆310的内端的限位孔。
31.具体地,丝杆310与限位孔转动连接,并且限位孔的侧壁还起到对丝杆310向一侧摆动的限制,避免在工作过程中丝杆310带动刺孔件400在内置腔210内晃动的情况,保证了刺孔件400的使用稳定性。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丝杆310采用如图1及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2,特征丝杆310的外伸端设有向外周凸起的旋拧部330。
33.具体地,旋拧部330的设置方便了工作人员对丝杆310的转动调节,并且旋拧部330的外周壁上设有纹路,增加了工作人员对丝杆310的施力效果,避免了工作人员拧动旋拧部330时手指的打滑现象。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刺孔件400采用如图1及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2,特征刺孔件400为穿刺针,穿刺针的尖端位于穿刺针的外伸端。
35.具体地,丝母320为长方体构件,内置腔210的侧壁与丝母320的侧壁抵接配合,避免了丝母320在内置腔210内的转动,使丝母320只可在丝杆310的带动下沿丝杆310的轴向移动,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
36.穿刺针设置于丝母320上,并且穿刺针的尖端用于针刺菌棒,对菌棒进行通氧。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外壳100采用如图1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3,特征外壳100包括弧形板110以及两个端板120,两个端板120分别设置于弧形板110的两侧。
38.具体地,在使用时,使工作人员拇指抵在其中一个端板120的外侧,食指抵在弧形板110的顶部,另外三根手指抵在另一个端板120的外侧,不但可以使工作人员以最舒适的方式手握外壳100,还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施力,避免了长时间手握外壳100造成使用疲劳的现象。
39.一些实施例中,弧形板110的顶面设有向外凸起、且用于与手部抵接以施力的施力块500。
40.具体地,施力块500位于外壳100的弧形面上,在工作人员使用时,拇指抵在其中一个端板120的外侧,食指抵在施力块500的顶部,另外三根手指抵在另一个端板120的外侧,方便了工作人员用食指对施力块500施力,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因人体分泌汗液,造成手在弧形板110上打滑的现象。
41.可选的,施力块500设有两个,两个施力块500关于外壳100的垂直平分线对称,使工作人员可以正反向手握外壳100,提高了实用性。
42.一些实施例中,施力块500的顶面为弧形曲面。
43.具体地,半球状的施力块500,在使用时,可以使食指弯曲覆盖在弧形曲面上,既可
以使工作人员以舒适的方式使用,也提高了工作人员对施力块500的施力效果。
4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外壳100采用如图1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3,特征外壳100的上部设有向外延伸的手推件600,手推件600包括两个连接杆620以及握杆610,两个连接杆620分别设置于外壳100的两侧,且向外上方延伸;握杆610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620的延伸端相连。
45.具体地,连接杆620与外壳100的侧面形成锐角夹角,并且连接杆620位于外壳100的垂直平分线的一侧,连接杆620的倾斜角度给予工作人员较好的施力角度。握杆610的长度大于成年人手掌的宽度,使工作人员可以手握握杆610对外壳100施力,避免了长时间手握外壳100的疲劳现象。
46.可选的,连接杆620与外壳100螺栓连接,方便了手推件600的拆卸更换。
47.一些实施例中,握杆610靠近外壳100的侧面为弧形曲面。
48.具体地,弧形曲面的握杆610适应了手握握杆610所弯曲的弧度,使工作人员以舒适的方式握住握杆610,提高了工作效率。
4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