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2022-07-10 13:04: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非常规油气藏能源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油藏开发过程中需考虑压力保持情况、产量变化以及含水率上升规律等诊断油井的开发现状,并考虑通过注水或注气等方式对开发潜力进行挖潜。判别注水、注气时机的重要标准则是能量强弱判别,进而识别能量补充时机。
3.现有技术中,评价油藏的弹性能量可以根据储层、流体性质和实际的生产动态数据等资料,利用无因次弹性产量比n
pr
和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地层压降d
pr
对其做出定量评价。其中,n
pr
反映的是实际弹性产量与封闭条件下的理论弹性产量的比值,该值越大,说明弹性能量补充越充足。d
pr
反映的是油藏弹性能量的充足程度,该值越小,说明油藏的弹性能量越充足。
4.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5.第一,生产动态数据不能直观反映油藏能量变化特征。
6.现有技术中,依据现场生产动态曲线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综合产油量、含水率、油压套压、流压测试等数据可动态识别工作制度变化及产量递减规律。针对碳酸盐岩油藏来说,受生产措施的干扰,能量变化的强弱难以直接从产量或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上反映出,与此同时碳酸盐岩油藏地层能量的大小决定了实际油井生产过程中产量与压力的相互关系。
7.第二,现有的能量分级量化标准对地质储量计算依赖较大。
8.现有技术中,以现场常用的弹性能量评价指标判断能量强弱,均需计算较为精确的地质储量。但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内储集空间复杂,油水分布规律不同于常规砂岩油藏,地质储量计算过程中各参数难以精确确定,因而由不同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差别较大,无法满足无量纲弹性产量比等能量评价参数的计算及对能量实现分级。
9.第三,现场缺乏考虑单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差异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
10.一般来说,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体类型与分布,以及原始油气充注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各井近井天然能量各有不同。现有技术中,采用统一标准识别能量补充时机时难以平衡由于天然能量级别不同带来的能量波动差异,进而无法客观反映油井需要补充能量的真实时机。
11.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3.步骤一:采集目标井在自喷期以及稳定生产阶段的能量变化数据,基于所述能量
变化数据绘制得到目标井的能量指示曲线;
14.步骤二:计算目标井在自喷期的能量系数,结合所述能量变化数据,按照能量强弱分级标准得到目标井的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
15.步骤三:依据所述能量指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对目标井进行生产阶段划分,计算每个生产阶段所对应的能量系数,结合所述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确定能量补充时机。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能量变化数据包含累积产量数据以及井底流压数据,以所述累积产量数据为横轴,以所述井底流压数据为纵轴,绘制得到所述能量指示曲线。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二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18.统计目标井在自喷期的累积产量数据,依据所述能量强弱分级标准中的产量等级标准确定目标井的产量等级。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二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20.对目标井在自喷期的能量指示曲线进行曲线拟合,得到自喷期拟合曲线;
21.将所述自喷期拟合曲线的斜率作为自喷期的能量系数;
22.基于自喷期的能量系数,依据所述能量强弱分级标准中的系数标准确定目标井的能量系数等级。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二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24.基于所述产量等级以及所述能量系数等级,结合所述能量强弱分级标准得到所述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
2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二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26.判断所述产量等级与所述能量系数等级是否均指向相同的天然能量等级;
27.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当前天然能量等级作为目标井的所述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
2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三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29.对每个生产阶段对应的能量指示曲线进行曲线拟合,得到与生产阶段一一对应的拟合曲线;
30.计算每个生产阶段拟合曲线的斜率,作为每个生产阶段所对应的能量系数。
3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三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32.计算后一个生产阶段的能量系数与前一个生产阶段的能量系数之差,得到差值结果;
33.基于所述差值结果以及所述自喷期的能量系数,计算得到补充时机系数;
34.基于所述补充时机系数以及所述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结合补充时机标准确定所述能量补充时机。
3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三中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36.将所述差值结果作为被除数,将所述自喷期的能量系数作为除数,进行除法运算,将得到的商作为所述补充时机系数。
3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含:
38.第一模块,其用于采集目标井在自喷期以及稳定生产阶段的能量变化数据,基于
所述能量变化数据绘制得到目标井的能量指示曲线;
39.第二模块,其用于计算目标井在自喷期的能量系数,结合所述能量变化数据,按照能量强弱分级标准得到目标井的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
40.第三模块,其用于依据所述能量指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对目标井进行生产阶段划分,计算每个生产阶段所对应的能量系数,结合所述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确定能量补充时机。
41.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及装置建立在充分评价油井生产过程中井底流压与累积产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大量生产井的能量指示曲线分析,结合生产动态曲线特征,划分了不同天然能量条件下不同油井的能量指示曲线指示油井能量减弱,需采取有效补充能量措施的界限。通过能量指示曲线的变化率指示油井能量衰减规律,通过评价阶段的累积产量指示油井不同能量强弱阶段的产量特征,通过累积产量与能量指示曲线斜率综合约束所确定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可有效评价油井能量强弱变化,进而结合生产动态分析确定能量补充时机。
4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4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44.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流程图;
45.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确定目标井的能量系数等级的方法流程图;
46.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确定能量补充时机的方法流程图;
47.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能量递减较缓型能量指示曲线;
48.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能量递减较快型能量指示曲线;
49.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能量分级界限示意图;
50.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h10346井能量指示曲线;
51.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th10346井各阶段能量指示曲线;
52.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装置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54.现有技术中,评价油藏的弹性能量可以根据储层、流体性质和实际的生产动态数据等资料,利用无因次弹性产量比n
pr
和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地层压降d
pr
对其做出定量评价。其中,n
pr
反映的是实际弹性产量与封闭条件下的理论弹性产量的比值,该值越大,说明
弹性能量补充越充足。d
pr
反映的是油藏弹性能量的充足程度,该值越小,说明油藏的弹性能量越充足,其定义公式如下所示:
[0055][0056][0057]
其中,n
pr
表示无因次弹性产量比,n
p
表示累产油量,b0表示地层原油体积系数,n表示地质储量,b
oi
表示原始条件下原油体积系数,c
t
表示总压缩系数,pi表示原始地层压力,pc表示临界压力,d
pr
表示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地层压降。
[0058]
现有技术中,油藏弹性能量评价表如下表1所示:
[0059]
表1油藏弹性能量评价表
[0060]
能量分类n
prdpr
/mpa能量级别i>30<0.2充足ii10-300.2-0.8较充足iii2-100.8-2.5具有一定能量ⅳ<2>2.5不足
[0061]
现有技术中,塔河油田缝洞单元弹性能量评价指标(d
pr
,n
pr
)界限值如下表2所示:
[0062]
表2塔河油田缝洞单元弹性能量评价指标(d
pr
,n
pr
)界限值
[0063][006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生产动态数据不能直观反映油藏能量变化特征,现有技术中能量分级量化标准对地质储量计算依赖较大以及现场缺乏考虑单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差异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及装置。本发明能够形成考虑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差异特征,且适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并且用于现场实践,易于推广。
[0065]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流程图。
[0066]
如图1所示,在步骤s101中,采集目标井在自喷期以及稳定生产阶段的能量变化数据,基于能量变化数据绘制得到目标井的能量指示曲线。
[0067]
具体来说,在步骤s101中,能量变化数据包含累积产量数据以及井底流压数据,以累积产量数据为横轴,以井底流压数据为纵轴,绘制得到能量指示曲线。
[0068]
一般来说,能量指示曲线在自喷早期普遍存在压力稳定下降阶段,对应曲线形态为存在一定斜率的直线,并且所有能量指示曲线斜率都为负数,这反映出随着油田开发地层能量下降,对应着发生井口压力下降,而且各井能量指示曲线的斜率各不相同,部分井能量指示曲线斜率较大,曲线较平缓(斜率为负),部分井能量指示曲线斜率较小,曲线较陡。
[0069]
在一个实施例中,能量指示曲线斜率的物理意义为每采出一单位的地下流体会导致相应的地层压力损失,反映到井口动态数据即为井口压力的下降。而不同的斜率代表着相同的采出量对应的地层压力损失不同。
[0070]
在一个实施例中,能量指示曲线是指累积产量与井底流压或者液面的关系曲线,它可以直接反映动用范围内的地层能量变化情况,也可反映井筒沟通储集体的情况、储层物性及开采过程中油井能量变化情况等。现场应用过程中,分析压力与累积产油量的关系曲线进而指导油井合理生产。
[0071]
由于地层天然能量充足,在近井地层流体采出后充足的地层能量可以迅速的进行补充,由于采出流体的能量损失和地层能量的及时补充的共同作用下,表现为井口压力下降较缓慢(如图4),反映为能量指示曲线斜率较大,曲线较平缓所对应的地层压力损失较小。相反,地层天然能量不足时,在近井地层流体采出后充足的地层能量不足以迅速的进行补充,由于采出流体的能量损失和地层能量的及时补充的共同作用下,表现为井口压力下降较快,因而能量指示曲线斜率较小(如图5)。
[0072]
如图1所示,在步骤s102中,计算目标井在自喷期的能量系数,结合能量变化数据,按照能量强弱分级标准得到目标井的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
[0073]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产量等级以及能量系数等级,结合能量强弱分级标准得到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
[0074]
具体来说,统计目标井在自喷期的累积产量数据,依据能量强弱分级标准中的产量等级标准确定目标井的产量等级。
[0075]
进一步地,产量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包含:第一等级、第二等级以及第三等级,第一等级代表单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充足,第二等级代表单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一般,第三等级代表单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不足。
[0076]
具体来说,累积产量数据大于等于第一阈值的目标井划分为第一等级,累积产量数据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一阈值的目标井划分为第二等级,累积产量数据小于等于第二阈值的目标井划分为第三等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阈值取值为5万吨,第二阈值取值为1万吨。
[0077]
针对能量系数等级,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确定目标井的能量系数等级的方法流程图。
[0078]
如图2所示,在步骤s201中,对目标井在自喷期的能量指示曲线进行曲线拟合,得到自喷期拟合曲线。具体来说,能量指示曲线一般为散点图,需要对自喷期的能量指示曲线进行曲线拟合,得到自喷期拟合曲线。进一步地,绘制目标井能量指示曲线并选取稳定直线段绘制趋势线得到各井自喷期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并统计自喷期内累积产量数据,具体为累积产液量。
[0079]
如图2所示,在步骤s202中,将自喷期拟合曲线的斜率作为自喷期的能量系数。具体来说,对于得到的自喷期拟合曲线,通过其数学表达式计算得到自喷期拟合曲线的斜率,
将得到的斜率作为自喷期能量系数。
[0080]
如图2所示,在步骤s203中,基于自喷期的能量系数,依据能量强弱分级标准中的系数标准确定目标井的能量系数等级。
[0081]
进一步地,能量系数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包含:第一等级、第二等级以及第三等级,第一等级代表单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充足,第二等级代表单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一般,第三等级代表单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不足。
[0082]
具体来说,能量系数大于等于第三阈值的目标井划分为第一等级,能量系数大于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目标井划分为第二等级,能量系数小于等于第四阈值的目标井划分为第三等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阈值取值为-0.0001,第四阈值取值为-0.005。
[0083]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2中,判断产量等级与能量系数等级是否均指向相同的天然能量等级。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当前天然能量等级作为目标井的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
[0084]
举例来说,如图6,斜率大于等于-0.0001且累积产液量大于等于5万吨的目标井对应为第一等级的目标井,即能量充足的井(强);斜率在-0.005至-0.0001之间且累积产液量在1至5万吨之间的目标井对应为第二等级的目标井,即能量一般的目标井(中);斜率小于等于-0.005且累积产液量小于等于1万吨的目标井对应为第三等级的目标井,即能量不足的井(弱)。
[0085]
如图6所示,3区表征地层能量强,地层压力保持较好,稳产时间长,单井的能量指示曲线斜率绝对值低,自喷阶段的累产大;7区地层能量弱,单井的能量指示曲线斜率绝对值高,自喷阶段的累产小;5区能量中等。
[0086]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过渡带的1、2、4、6、8、9区域而言,1区表示累产小而递减缓慢,9区表示累产高且递减较快。2区递减较慢,6区累产较高,属次强能量;4区累产较低,8区递减较快,属次弱能量区。
[0087]
一般来说,能量指示曲线斜率较大的井,曲线较平缓,自喷期累计产液量也普遍较高;而斜率较小的井,曲线较陡,自喷期累计产液量也普遍较低。根据统计的各井能量指示曲线斜率与自喷期内累计产液量划定单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级别,可以分类为单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含充足(第一等级)、一般(第二等级)和不足(第三等级)。
[0088]
如图1所示,在步骤s103中,依据能量指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对目标井进行生产阶段划分,计算每个生产阶段所对应的能量系数,结合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确定能量补充时机。
[0089]
具体来说,步骤s103中包含以下步骤:对每个生产阶段对应的能量指示曲线进行曲线拟合,得到与生产阶段一一对应的拟合曲线。
[0090]
具体来说,步骤s103中包含以下步骤:计算每个生产阶段拟合曲线的斜率,作为每个生产阶段所对应的能量系数。
[0091]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确定能量补充时机的方法流程图。
[0092]
如图3,在步骤s301中,计算后一个生产阶段的能量系数与前一个生产阶段的能量系数之差,得到差值结果。具体来说,

k=k
n 1-kn,其中,

k表示差值结果,k
n 1
表示后一个生产阶段的能量系数,kn表示前一个生产阶段的能量系数,n取值为正整数。
[0093]
如图3,在步骤s302中,基于差值结果以及自喷期的能量系数,计算得到补充时机系数。具体来说,将差值结果作为被除数,将自喷期的能量系数作为除数,进行除法运算,将
得到的商作为补充时机系数。
[0094]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补充时机系数的公式如下:
[0095]
k0=

k/k=(k
n 1-kn)/k
ꢀꢀꢀ
(式a)
[0096]
k0=

k/k1=(k
n 1-kn)/k1ꢀꢀꢀ
(式b)
[0097]
其中,k0表示补充时机系数,k表示自喷期能量系数,k1表示第一阶段能量系数,具体来说,在对能量指示曲线分段时,自喷期能量可以划分为第一阶段,此时,式a以及式b等同,在对能量指示曲线分段时,自喷期能量可以不划分为第一阶段,此时,采用式b进行计算。
[0098]
如图3,在步骤s303中,基于补充时机系数以及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结合补充时机标准确定能量补充时机。
[0099]
不同天然能量强弱的生产井稳定生产阶段能量指示曲线特征及其斜率值差异较大,采用不同识别标准分别对天然能量充足、一般及不足的生产井进行能量补充时机识别。当油井能量发生变化时,能量指示曲线表现为斜率变小,但由于单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存在差异,因此本发明采用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变化率作为能量补充时机的识别标准。
[0100]
天然能量充足井由于能量指示曲线斜率绝对值较小,能量补充时机识别过程中所得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变化率较大,识别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变化率大于等于第五阈值;天然能量不足井由于能量指示曲线斜率绝对值较大,能量补充时机识别过程中所得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变化率较小,识别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变化率小于等于第六阈值。天然能量一般的生产井识别标准介于充足井与不足井之间,为大于第六阈值且小于第五阈值。
[0101]
表3显示了基于能量指示曲线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界限,第一等级的补充时机标准为斜率变化率大于等于第五阈值,第二等级的补充时机标准为大于第六阈值且小于第五阈值,第三等级的补充时机标准为小于等于第六阈值。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阈值取值为4,第六阈值取值为0.5。
[0102]
表3基于能量指示曲线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界限
[0103][0104]
进一步地,根据确定的能量补充时机,进一步选取合理的能量补充方式,达到稳产或增产目的。
[0105]
本发明避免常规能量强弱分析中忽略单井近井地层天然能量差异的缺陷,考虑碳酸盐岩储层中不同天然能量级别的差异和随开采的进行发生的能量强弱变化。根据能量指示曲线的斜率判断能量强弱,斜率越大,能量越强;对能量较强的生产井来说,弹性能量强,生产过程中能量保持程度较高,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大;对能量较弱的生产井来说,弹性能量整体较弱,生产过程中能量保持程度较低,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小,进而由能量指示曲线的变化识别能量补充时机。
[0106]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th10346井为例,通过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确定能量补充时机。
[0107]
首先,绘制目标井(编号:th10346井)能量指示曲线(如图7)。该井自喷阶段累积产量数据大于5
×
104t,根据生产初期稳定阶段的能量指示曲线量化,拟合后的数学表达式为y=-1e-05x 7.3882,曲线斜率为-1
×
10-5
,因此判定该井属于天然能量充足的生产井。
[0108]
接着,对能量指示曲线进行分段,分阶段分析计算各生产阶段的能量指示曲线及其曲线变化率,如图8所示,依据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为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阶段5、阶段6:
[0109]
阶段1生产时间为2008.10.25至2009.06.17,数学表达式为y=-1e-05x 7.2959,能量指示曲线斜率为-1
×
10-5

[0110]
阶段2生产时间为2009.06.18至2010.04.21,数学表达式为y=-2e-05x 7.8298,能量指示曲线斜率为-2
×
10-5

[0111]
阶段3生产时间为2010.04.22至2010.08.26,数学表达式为y=-9e-06x 6.8267,能量指示曲线斜率为-9
×
10-6

[0112]
阶段4生产时间为2010.10.12至2012.02.22,数学表达式为y=-4e-06x 6.4714,能量指示曲线斜率为-4
×
10-6

[0113]
阶段5生产时间为2012.04.09至2013.08.12,数学表达式为y=-1e-06x 6.3312,能量指示曲线斜率为-1
×
10-6

[0114]
阶段6生产时间为2013.08.13至2014.06.03,数学表达式为y=-6e-05x 21.533,能量指示曲线斜率为-6
×
10-5

[0115]
最后,计算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变化率,相较于生产初期阶段(阶段1),阶段2的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变化率为1;阶段3的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变化率为-1.1;阶段4的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变化率为-0.5;阶段5的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变化率为-0.3;阶段6的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变化率为5.9。阶段6的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变化率大于界限值4,因此识别2014年6月左右为th10346井的能量补充时机。
[0116]
本发明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生产特征出发,通过能量指示曲线绘制分析生产井能量指示曲线特征,通过能量指示曲线斜率进行能量分级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能量级别的能量补充时机的识别标准,对生产井开发过程中的能量补充时机进行识别。
[0117]
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装置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能量补充时机识别装置900包含第一模块901、第二模块902以及第三模块903。
[0118]
第一模块901其用于采集目标井在自喷期以及稳定生产阶段的能量变化数据,基于能量变化数据绘制得到目标井的能量指示曲线。
[0119]
第二模块902用于计算目标井在自喷期的能量系数,结合能量变化数据,按照能量强弱分级标准得到目标井的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
[0120]
第三模块903用于依据能量指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对目标井进行生产阶段划分,计算每个生产阶段所对应的能量系数,结合天然能量等级分类结果确定能量补充时机。
[0121]
总结来说,本发明包含单井能量指示曲线绘制、单井能量强弱分级及能量补充时机识别,逐步实现能量强弱的分类分析,进而识别能量补充时机。
[0122]
在能量指示曲线绘制阶段,明确生产井累产与压力之间的曲线关系。
[0123]
在能量强弱分级阶段,判定油藏天然能量强弱及随开发发生的能量变化。强能量油井生产过程中能量保持程度较高,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大;弱能量油井生产过程中能量保持程度较低,能量指示曲线斜率小。根据能量指示曲线的斜率判断能量强弱,斜率越大能量越强;进而由能量指示曲线的变化识别能量补充时机。
[0124]
在能量补充时机识别阶段,通过能量指示曲线斜率的变化率,在不同天然能量级别的生产井具有不同识别界限的前提下,进行能量补充时机的识别。
[0125]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及装置建立在充分评价油井生产过程中井底流压与累积产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大量生产井的能量指示曲线分析,结合生产动态曲线特征,划分了不同天然能量条件下不同油井的能量指示曲线指示油井能量减弱,需采取有效补充能量措施的界限。通过能量指示曲线的变化率指示油井能量衰减规律,通过评价阶段的累积产量指示油井不同能量强弱阶段的产量特征,通过累积产量与能量指示曲线斜率综合约束所确定的能量补充时机识别方法,可有效评价油井能量强弱变化,进而结合生产动态分析确定能量补充时机。
[0126]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结构、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这些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0127]
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0128]
虽然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